雕属,没有亚种。在国外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西南太平洋中的岛屿上,在我国分布于江苏、浙江等地,但各地均极罕见,为世界一类保护动物。
白腹海雕是大型猛禽,为留鸟,多活动于海岸及河口地区,有时也出现在离海岸不远的丘陵和水库上空,但一般不远离海岸,因此是典型的海岸鸟类。
白腹海雕的头部、颈部和下体都是白色,背部为黑灰色。与其他海雕不同的是,它的尾羽呈楔形,褐色,端部白色。虹膜为褐色,蜡膜和上嘴为红灰色,下嘴蓝灰色,尖端黑色,嘴裂为红蓝色,爪黑色。白腹海雕以鱼类、海蛇、野鸭等为食,也在陆地上捕食蛙、蜥蜴、野兔和蛇,有时还吃动物尸体,偶尔捕食家禽。
白腹海雕在飞翔的时候是非常从容的,它们通常单只或成对沿着海岸在水面上低空飞翔,两翅扇动缓慢而有力,有时也在高空翱翔或滑翔。当在高空翱翔或滑翔的时候,两翅常上举成“V”字型。主要在白天觅食,尤其在早晨和黄昏最为频繁,叫声为“啊,啊”,较为简单。
白腹海雕一般营巢于海岸边高大的乔木树上或悬崖岩石上,也营巢于内陆沼泽地带的小树上、没有树木的岛屿的地上或岩石上。巢的结构较为庞大,直径通常可达250厘米,主要由枯树枝构成,里面放有一些绿叶,它们还喜欢利用旧巢,通常一个巢可使用多年,但每年都需要增加新的巢材,因此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巢也变得愈来愈大。在印度曾发现一个直径达270厘米、高达180厘米的巢。
白腹海雕的繁殖期从每年的12月份到翌年3月份,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等地则通常在5~10月份。每窝通常产卵2枚,偶尔为3枚。卵为白色,形状为卵圆形。亲鸟轮流孵卵,但以雌鸟为主,雄鸟仅在白天替换雌鸟。白腹海雕的领域性甚强,也是由亲鸟共同来保卫。
由于白腹海雕的数量稀少,人们已经加大了对白腹海雕的保护工作,如禁止捕杀、遥感监测、及时救助伤病鸟等。目前,人类对白腹海雕的保护工作已经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