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精编
45873400000030

第30章 孔子世家

周游列国

孔子到了卫国,寄住在子路的妻兄颜浊邹家中。卫灵公问孔子说:“你在鲁国有多少俸禄?”孔子回答说:“有六万小斗俸米。”卫国就也给他六万小斗俸米。过了一些时候,有人在卫灵公面前毁谤孔子。卫灵公就派公孙余假监视孔子,孔子出出进进都有人跟着。孔子害怕在这里获罪,住了10个月,就离开了卫国。

孔子到了郑国,跟弟子们失散了,一个人独自站在外城的东门那里。有人对孔子的弟子子贡说道:“东门那里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尧,他的颈像皋陶,他的肩像子产,但是从腰身以下,比禹短3寸,无精打采的样子像个丧家犬似的。”子贡把这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孔子,孔子欣然笑道:“我的长相倒未必像圣贤一样,但说我为了推行礼仪大道,落得无处藏身,像个丧家犬似的,这一点倒还真说得不错,说得不错!”

孔子来到了陈国。有一天,许多鹰隼落在陈国宫廷前死了。原来是身上被木做的箭射穿了,箭头是石头做的,箭杆有1尺8寸长。陈公派了人来请教孔子,孔子说:“鹰隼是从很远处飞来的,这箭是肃慎人的箭。从前武王灭亡了商纣,就和四方的蛮夷民族来往,开导他们。他恩威并施,要他们把各地的特产献给朝廷,叫他们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义务。于是肃慎人就献来了用木做箭杆、石头做箭头的箭,长度是1尺8寸。先王为了彰显他的美德,就把肃慎人的箭分给长女太姬。后来太姬嫁给了虞胡公,虞胡公又封到陈国。当初王室分美玉给同姓诸侯,用意是要展现亲谊;分远方贡物给异姓诸侯,是要他们不忘归服周王,所以分给了陈国肃慎人的箭。”陈公听了叫人到收藏处去查证,果然找到了这种箭。

孔子在陈国居住了3年,刚巧碰上晋楚争霸,这两个国家轮流攻打陈国,等到吴国攻打陈国,陈国更是经常受到掠夺。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那里的学生们志向很大,但是才能不够,我原来就想把他们造就成才,现在并没有忘记当初的心事。”于是孔子离开了陈国。

他们经过蒲城时,赶上公叔氏在蒲城叛乱,蒲城的人囚禁了孔子。当时正在蒲城的公良孺恰好是孔子的弟子,他带着自己的5辆车马来保护孔子。公良孺身强力壮,有勇气,也有贤德,他对孔子说:“我以前曾随夫子一道在匡地遇难,而今又随同夫子遇难于此,这真是命里注定!我与您再次遭此劫难,我宁肯为老师战死。”于是公良孺与囚禁孔子的蒲城人打了起来,而且打得很激烈。蒲城的人害怕了,对孔子说:“如果您能答应我们不去卫国,我们就放您出去。”孔子答应了他们这个条件,他们才放孔子出了东门。但孔子还是去了卫国。子贡问孔子道:“您答应的条件为什么又违背了呢?”孔子说:“强迫答应的条件可以不遵守,违背了也没关系。”

卫灵公听说孔子来了,很高兴,亲自出城来迎接。问道:“蒲可以讨伐吗?”孔子答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却认为不能去讨伐。因为现在的蒲,是卫国防备晋、楚的前哨据点,我们自己发兵去打,如果蒲人干脆投靠敌方,或敌方趁乱来袭,那后果岂不是很不好吗?”孔子说:“蒲邑的百姓,男的都效忠卫国,有拼死的决心;妇女们也有保卫这块西河地方的愿望。因此我们要讨伐的,只是领头叛乱的四五个人罢了。”灵公说:“很好。”然而却不去伐蒲。

卫灵公年纪老了,政务废弛,也不用孔子。孔子感慨道:“如果有人用我来掌理国政,1年就可以有个样子,3年便有具体成效了。”但孔子最后还是离开了卫国。

孔子迁居蔡国3年,吴国进攻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楚国听说孔子住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就派人拿了聘礼去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去拜见,接受聘礼。陈国和蔡国的大夫商议道:“孔子是一个贤能的人,他所反对的,确实是各国诸侯的弊政。现在,孔子长久停留陈国和蔡国之间,陈国和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不合孔子的意思。如今楚国是大国,前来聘请孔子,孔子在楚国被重用以后,陈国和蔡国执政大夫的地位就不稳了。”于是他们就派了兵丁,把孔子包围在野外。孔子和他的学生无法行动,粮食也没有了,跟从他的学生有些已经病倒起不来了。可是,孔子照常给大家讲学、弹琴、唱歌并不停息。子路很不高兴,来见孔子说:“有道德学问的人也会遭受困难吗?”孔子说:“有道德学问的人虽然遭受困难,但还是不动摇,如果是小人,一到这时候就要胡作非为了。”

这时,子贡的脸色有些变了。孔子说:“赐呀,你以为我是学得多而又能够都记得住的吗?”子贡回答道:“是呀,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我只是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穿所有知识的。”

孔子知道弟子心中恼怒,就叫来子路问道:“《诗经》上说:‘我们既不是牛,又不是虎,为什么出入在这旷野之中?’是我们的主张不对,所以行不通吗?我们为什么落到如此困难的境地?”子路说:“据我猜想,或许是我们不仁吧?不然为什么得不到信任呢?或许是我们不智吧?不然为什么会行不通呢?”孔子说:“哪有这样的话!如果仁者必能得到信任,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饿死的事?如果是智者就一切都行得通,又怎么会有王子比干被杀的事呢?”

子路退出,子贡进来相见。孔子说:“赐啊!《诗经》上说:‘我们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偏偏巡行在旷野之中?’难道是我的道理有什么不对吗?为什么我会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道理是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人就不能容纳老师。老师何不稍微降低迁就一些!”孔子说:“赐,好农夫虽然善于播种五谷,却不一定准有好收成;好工匠有精巧的手艺,所做却不一定能尽合人意;君子能够修治他的道,就像牵丝结网一般,先建立最基本的大纲来统领,再依序梳理结扎,但不一定能容合于当世。现在你不去修治自己的道,反而想降格来苟合求存,赐啊!你的志向就不远大了!”

子贡退出,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还是问道:“回呀!《诗经》上说:‘既非犀牛,又非老虎,来来往往,出入旷野。’是不是我们讲的道理错了?否则,我们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太高深了,所以天下都不能接受。可是,老师还是可以争取实现它的。天下不能接受,又有什么关系。正因为天下不能接受,才能显示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更高尚的修养!如果我们拿不出好的主张,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拿出了一套很好的主张,天下却不能接受,这就是各国当权者的耻辱了。”孔子听了很高兴,笑着说:“就是这个话呀!姓颜的小伙子呀,如果你有很多钱财,我愿意给你做管家!”于是孔子派子贡到楚国去交涉,楚昭王出兵迎接孔子,方才解除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