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精编
45873400000057

第57章 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称道仁政

孟轲,鲁国邹人,求学于子思的弟子。他在学成之后,便到齐威王面前游说,威王不用他。便转到梁国,而梁惠王又不信任他的理论,反而认为他的见解迂曲高远,不切实际。

在孟子那个时代,各国无不是任用法家人才而得以富国强兵的。如秦国任用商鞅,以致国家富庶,兵力强盛;楚、魏两国先后任用了吴起,方能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任用孙膑与田忌等人,国势大盛,各诸侯无不向齐国朝贡。在天下正兢兢于或合纵以抗秦,或连横以媚秦的时候,各国无不视征战为至高无上的事情。而孟子竟然对各诸侯陈述远古唐尧虞舜及夏商周三代的仁政德治,自然难合时宜,不被重用。于是退而专心著述,跟弟子万章等人,叙述《诗经》、《尚书》等,阐扬孔子的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7篇。

齐国有3个邹子。最早发迹的是邹忌,他出生在孟子之前,他借弹琴之机求见齐威王,而得以参与国家政事,被封为成侯而接受了相印。

其次是邹衍,他出生在孟子之后。邹衍目睹统治者越发荒淫奢侈,不能推行德政。他想,如果统治者能用高尚的德行衡量自身,就能影响百姓了。于是他更深入地观察阴阳盛衰的变迁,而创作出极为怪异玄虚的学说,写成《主运》、《终始》、《大圣》等篇,约10余万字。

邹衍的理论深广但时常荒诞不经,往往先从小的事物上得到证验,再推论而扩大它,引申到更大的事理上,直到无限。其著述从当代开始,历叙学者所共同称述的史实,一直到黄帝为止,大体上是根据每朝的兴亡而论说其盛衰的道理撰写而成,因而记载了历史中和吉凶有关的事以及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各种制度,并由此推论到远古,一直到天地尚未诞生而不可追究的原始时代。

邹衍称述自从天地分别以来,五行相生相克,因而政治各有相应的措施,天命和人事相应如此。他认为儒者所说的中国,在全天下只占八十一分之一罢了。中国又被叫做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本身有九个州,就是夏禹所分的九个州,但这不能算是州,中国以外像赤县神州的有9个,这才叫做九州。至今有大海环绕着它,人和禽兽都不能对外交往,处在一个自然区域里面,这样算作一州,像这样的州有9个,却有大海环绕在它的外面,那才是天地的边际。邹衍的学说都是这一类描述。但其要旨,必然都归结到仁义礼节在君臣上下和六亲之间的施行之道,只是开始的内容显得泛滥而已。王公大臣初听他的学术,无不肃然起敬,此后却不能实行它。

邹衍在齐国很受重视,之后,他又来到梁国,梁惠王亲自到城外以宾主之礼迎接他。到了赵国,平原君侧着身子在旁引导,并以衣袖为他拂拭座位,毕恭毕敬地迎接他。到燕国时,昭王亲自手拿扫帚,在前面清扫道路迎接他,并请求坐在弟子的席位上向他学习,为他建筑碣石宫,亲自以对老师的礼节来服侍他。足见邹子周游列国时,多么受到礼遇。这哪里是孔子被围于陈蔡而绝粮、孟子受困于齐梁所能同日而语的呢?当年周武王以仁义为名而兴师伐纣,统一天下之后,伯夷、叔齐宁愿饿死也不吃周朝的米粟,卫灵公问孔子如何布置战阵,孔子拒不作答;梁惠王想攻赵国,孟子便故意列举当年太王避夷狄而离开邯郸的故事。这些人哪里肯阿谀世俗呢?只是他们以仁义来济世,就好像工匠手中拿着方榫却想放入圆孔当中一样困难,这种格格不入太明显了。所以有人说,伊尹背着烧饭的鼎,来游说商汤,因此而辅佐商汤统治天下,百里奚当年在车下喂牛,以邀得秦穆公的赏识,因此助秦称霸天下,他们都是先投合君主的意愿,然后再慢慢引导国君走上正道。现在邹衍的言论虽然不合常轨,恐怕也有伊尹负鼎、百里奚喂牛的心意吧!

从邹衍到齐国稷下的许多学士,像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邹这班人,各自著书立说,希望被当时的君王所采纳的事情,实在说不完啊!

淳于髡是齐国人,学问广博,又善于记忆,所学又不拘泥于一家。他口中宣称仰慕晏婴这样直言敢谏的人,然而事实上,却善于察颜观色,揣测君主的意图。在他被引见给梁惠王时,惠王摒除左右侍从,单独接见他,而他却始终一言不发。惠王便责备推荐他的人说:“你在我面前极力赞誉淳于髡先生,说是连管仲、晏婴都比不上他,但我见了他,却一点收获也没有。难道是我不配与他言谈吗?这是什么道理啊?”这人把话转告淳于髡,他回答说:“这是因为我第一次见大王,大王的心意都在田猎上;后来又见到大王,他又一心想着声色,我因此才默不作声。”门客把淳于髡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梁惠王,梁惠王大吃一惊说:“唉呀,淳于髡先生实在是圣人!淳于髡先生第一次来时,恰好有人送来一匹好马,我还没来得及看;淳于髡先生第二次来时,又正好有人进献歌伎,我还来不及欣赏。我虽然摒退左右的人,但内心确实还在想着那两件事。”后来淳于髡又见到梁惠王,一交谈起来连续3天3夜毫无倦意。梁惠王想委任他为卿相,但淳于髡坚辞不受。当时梁惠王送给他一辆4匹马驾的车,成捆的丝绸加上玉璧,黄金100镒。淳于髡终身没有做官。

慎到是赵国人,田骈、接子是齐国人,环渊是楚人。他们都研究黄帝、老子的道德学说,并阐发宣扬黄老学说的旨意。慎到著《十二论》,环渊著有《上下篇》,而田骈、接子等人也都有论著。邹是齐国邹子中的一个,但他较多地采用了邹衍的观点。

当时齐宣王赞赏他们,从淳于髡以下的人,都任命为列大夫,在交通要道之处给他们建筑住宅,门户高大、房屋宽敞,以示对他们的尊宠,并以此招揽天下各国的学士,表明齐国最能广纳贤才。

荀卿

荀卿是赵国人,50岁时才到齐国讲学。那时,田骈等人已都在齐襄王时去世,荀卿算是最年长的大师了。齐国这时仍设列大夫的名额,荀卿前后曾三度担任列大夫领袖。后来齐国有人谗毁荀卿,荀卿于是转往楚国,楚国的春申君任用他做兰陵地方官。春申君死后,荀卿遭罢免,便以兰陵为家。李斯曾经拜在他门下做学生,不久便做了秦国宰相。荀卿痛恨乱世政治的污浊,亡国暴君接连出现,都不行正道,专门学习祈祷鬼神、信奉吉凶之事。认为鄙陋的儒者,拘于小节,像庄周等人又言行滑稽,败坏风俗。于是荀卿阐发儒、墨、道三家的学说与政治盛衰的关系,写成数万字,其死后葬在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