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钓鱼养鱼指南(家庭休闲)
45879500000012

第12章 观赏鱼的科学繁殖

鱼类中绝大多数都是雌雄异体的,但也有例外,如:极少数硬骨鱼是雌雄同体的,且自体受精。因此,观赏鱼的繁殖是非常特殊的。

一、鱼类的科学繁殖

1.精巢与卵巢

鱼类中绝大多数都是雌雄异体的,但也有例外,如:极少数硬骨鱼是雌雄同体的,且自体受精。我国产的黄鳝也属于这种特殊类型,有性逆转的反常现象。每尾黄鳝由幼鱼到成年都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胚胎期起至性成熟期是雌性,生殖腺发育成能产卵的卵巢;第二阶段自产卵以后,其卵巢就朝向雄性转变,逐渐变成精巢,至繁殖季节,原来是产卵的黄鳝,现只能产生精子。这种变化对黄鳝来说是很普遍的现象,但在脊椎动物中确是不多见的。

绝大多数鱼类的生殖腺是成对的,由生殖腺系膜将其悬系在体腔背壁上。生殖腺系膜是由体腔膜延伸至生殖腺的一种双层薄膜组织。

精巢是雄性生殖腺,因为一般呈白色,因此又称鱼白。鱼类的精细胞形态因种别而异,按精细胞的形状,仍可分成三个基本类型:螺旋形、柱形与圆形。成熟的精细胞(精子)经生殖导管输出体外。

卵巢为雌鱼的生殖腺。卵巢的颜色因种类而不同,有青色、黄色、橙黄色和红色的区别。

2.鱼卵的数目

鱼类产卵的数目取决于该种鱼是否有护卵护幼行为,如多数体外受精体外发育的鱼对鱼卵、幼鱼没有保护行为,为了保证种群的延续,产卵数量非常大,反之,凡有保护行为的鱼,其产卵的数目即相对少些。例如:像鲨鱼这种有保护行为的鱼每次仅产卵数枚,而一般无护卵或护幼行为的鱼,产卵量就大,如一尾2斤左右的鲤鱼,一次可产卵10万粒之多。然而,鱼的怀卵量也受其自身的年龄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例如5龄的带鱼怀卵量就要比4龄者增长73.4%。又如,黑龙江下游和大伙房水库的同样大小鲫鱼,其产卵量也有很大差别,内河的鲫鱼的怀卵量较水库鲫鱼的多29.4%。

3.雌鱼性腺成熟的标准

雌鱼性腺成熟程度,可根据雌鱼性腺发育过程的形态特点来判别。

在性腺发育的初期,性腺透明,这段时期无法分辨出是精巢还是卵巢。

性腺发育的第2时期的表现为:卵巢不再透明,因为卵细胞开始有卯黄沉积。

卵巢上的血管很发达,卵细胞呈半透明状态,已开始有更多的卵黄出现,这表明已经进入了性腺发育的第3时期。

卵细胞内已充满卵黄,挤压鱼的腹部,会流出少量卵细胞。这是性腺发育的第4时期的表现。

卵细胞成熟的标志是:在卵巢内已成游离状态,轻轻按压鱼腹,卵就会从尿生殖孔流出。

硬骨鱼的卵较小,但有大量卵黄沉积。卵黄积聚的一端称营养极,另一端称运动极,是原生质集中的一端,将为受精卵细胞卵裂的一端,成熟卵的外面包有透明胶质的薄膜,其次是一层辐射的薄膜,然后才是卵的细胞质。在卵细胞内有油点,油点大而使卵能浮在水面者,通常称为浮性卵;油点小而卵黄重的是沉性卵,卵产出后即沉入水底。卵细胞常有一个卵孔,精子即从卵孔进入卵内受精。卵细胞一入水中,其卵膜即开始膨胀,精子不易进人卵内受精,而精子在水中也不能久活,因此,每当卵排出时,雄鱼立即放射精子以完成受精,否则,就会失去受精的机会。一般青鱼、草鱼、鲢鱼和花鲢的卵均为浮性卵,在一定流速的水环境中才能孵化。鲤鱼与鲫鱼的卵有一层粘膜,可使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便于孵化。因此,在池塘中需养水草,有利于鲤鱼和鲫鱼把卵产在水草上,以保证孵化成功。

4.鱼体雌雄的鉴别

根据鱼的种类一般有两种鉴别方法:一是看是否有交配器(由腹鳍内侧延伸包卷成管状,作输精用);二是靠实践经验。

第一种方法只适合软骨鱼类,软骨鱼类的雄性有交配器,易与雌鱼区别。其他种类,非生殖季节,很难从鱼体外形上区分雌雄。一般而言,同龄个体的雄鱼较雌体大,如斗鱼、麦穗鱼、大马哈鱼和黄颡鱼等。当然,也有雌体大于雄体种类,如鲮鲸鱼的雄体很小,用口吸附在雌体上,过寄生生活。食蚊鱼和青鳉等,也是雌鱼个体大于雄鱼的。在鲤科鱼类中,至生殖季节时,雄鱼的皮肤角质化成短锥状突起,俗称“追星”。金鱼的追星即分布在鳃盖、胸鳍、臀鳍和背鳍上。草鱼的追星分布在胸鳍上。鲑科鱼在生殖季节,雄鱼体色特别鲜艳,俗称婚姻色,又如鲚皱鱼的雄体有鲜明的虹彩,雌体则呈灰暗褐色,雌鱼尚有产卵管。生殖季节过后,雄鱼的婚姻色减退。基于种种大小不一、色泽不定的雌雄鱼,要想准确鉴别它们,只能靠平时观察、比较获得的实践经验了。

二、鱼有哪些繁殖方式

鱼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卵胎生和胎生三种。卵生的鱼一般采取体外受精,由雌、雄亲鱼分别将卵子和精液排出体外,精子与卵子在水中相遇受精发育而成为第二代。绝大多数的观赏鱼都是产卵繁殖,如虎皮鱼、斑马鱼、头尾灯鱼、红绿灯鱼、金丝鱼、吻嘴鱼、暹罗斗鱼等都用这种方式繁殖。有些观赏鱼的繁殖方式较为特殊,它们并不产卵,而是能够直接生出小鱼,这种方式就是所谓的卵胎生。即雄鱼臀鳍的一部分发育成交接器(交尾器)或雄鱼在臀鳍与腹鳍之间另生出一根交接器,在发情时用以插入雌鱼的泄殖孔内,将精液送到雌鱼体内与卵子相遇受精,经过一段时期的孕育,雌鱼会直接生出许许多多的幼鱼来。此外,鱼类的胎生种类以软骨鱼类较多,观赏鱼中比较罕见。这类鱼的两个输卵管都变成子宫,胎盘与胚体之间有脐带相连,而脐带里有静脉和动脉血管,鱼类的胚胎仍属卵黄囊型,卵黄囊沿着脐带与胚盘壁相连。花鳉科的剑尾鱼、黑玛刑鱼、孔雀鱼等都采用胎生这种繁殖方式。

根据亲鱼护鱼的特点,卵生鱼的繁殖方式又可分为口卵式繁殖、卵胎式繁殖、泡巢式繁殖、扇卵式繁殖、自由式繁殖五种类型。

1.口孵式繁殖

通过口孵的方式来看护鱼卵的方式称为口孵式繁殖。在繁殖前,应该先选好亲鱼,雌雄配比应保持在2:4的比例上,这样能获得较好的繁殖效果。先将它们放置在盛有调整好硬度、酸碱度的水的繁殖槽中,经过一段饲养后,它们就会自然产卵。

产卵后,雌鱼会将受精卵含在口中养育,直到幼鱼孵出,在此期间,雌鱼会利用适当的呼吸频率,把充足的氧气带给受精卵。待仔鱼孵出后,亲鱼的看护仍没有结束,它们要继续照顾仔鱼直至它们能够独立活动,在此期间亲鱼停止觅食,对周围环境时刻保持着高度警觉。特别是遇到危险时,亲鱼就会张开大嘴让在附近游动的仔鱼躲避其中,给它们提供藏身之处。这种方式要一直持续到幼鱼能够独立活动才算结束。这时要及时给幼鱼添加食物,如:草履虫、水蚤等。

经口孵式进行繁殖的观赏鱼主要有:黑龙鱼、红龙鱼、金龙鱼、莫桑比克罗非鱼、银龙鱼、埃及口孵鱼、斑马凤凰、非洲凤凰等。

2.卵胎式繁殖

卵胎式繁殖是较为特殊的一种繁殖方式。卵胎式的鱼并不产卵,而是直接生出小鱼,人们习惯将这种繁殖方式叫做胎生。严格地讲,这种叫法并不合适,因为小鱼在未生出之前,并不是经过胎盘与母鱼联系的,而是通过鱼卵在母体内受精,依靠其自身的营养进行发育的。

卵胎式繁殖容易,无需特殊管理,所要注意的就是必须要用同一品种的雌雄二鱼作为亲鱼。一般来说,雌雄配比应保持在1:3~1:4的比例上。繁殖缸要大,要种有多种水草。把亲鱼放入繁殖缸后,每天喂给它们中量的活饵料,并保持水质清洁,当雌鱼的腹部膨大且出现胎斑时,可将雄鱼捞出,待到雌鱼肛门突出,临近生产的时候,再把它捞到卵胎生鱼专用的繁殖缸里。初生的仔鱼很快便会自由游动,待到卵黄囊消失,就可给它们喂过了筛的水蚤。

卯胎式繁殖的观赏鱼主要有:豹尾孔雀、白剑、帆鱼、海龙、鹤嘴鱼、黑玛丽、高鳍红剑、黑尾红剑、黑球玛丽、红剑、红牡丹、红月光、黑尾红月光、黄剑、黄海马、黄球玛丽、火炬孔雀、金玛丽、金牡丹、金孔雀、蓝剑、蓝利玛、蓝袍孔雀、蓝眼睛、绿牡丹、苹果剑、三色鱼、四眼鱼、食蚊鱼、蚊子鱼、银玛丽、鸳鸯剑、珍珠玛丽、朱砂剑、银球玛丽等。

3.泡巢式繁殖

通过在繁殖前筑好专门的卵巢以保护鱼卵的方式称为泡巢式繁殖。由于有了巢穴的保护,鱼卵以及刚刚孵化出的小鱼的安全就有了可靠的保障,从而提高了繁殖成活率。在繁殖这种类型的观赏鱼时,应该先提供筑巢的材料。可在繁殖池内投放一些飘浮性水草,例如凤眼莲、鹿角草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卵遭到亲鱼吞食。因为这些卵多数为浮性卵,当浮性卵暴露在水面上时很容易被亲鱼吞食。

泡巢式繁殖的观赏鱼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来说它们需要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雄雌的比例应保持在4:5的比例上,这样会获得最佳的繁殖效果。产卵前雄鱼先修建气泡卵巢,产卵时雄鱼把雌鱼引诱、驱赶到气泡卵巢下,然后将身体裹在雌鱼身上,雌鱼将卵子排出体外,雄鱼使之受精,雌雄二鱼会把它们将从水中带有劲性的气泡堆聚在一起,然后雌鱼产卵,雄鱼使之受精。与其他大多数生物不同的是:产卵后,养护幼鱼的责任落在了雄鱼的身上,由雄鱼保护巢穴内的安静不被破坏。这种工作要一直持续到幼鱼能够自由活动为止。这时也要先喂草履虫给幼鱼,然后再以水蚤作为食物喂给。

经泡巢式进行繁殖的观赏鱼主要有:白兔鱼、桃核鱼、黄曼龙、巧克力桃核鱼、灰接吻鱼、蓝星鱼、龙鱼、大飞船、接吻鱼、蓝曼龙、暹罗斗鱼、珍珠鱼等。

4.扇卵式繁殖

采用扇卵式繁殖方式的鱼类的特点是:自选配偶,在一般情况下不乱交配。选择到感情相投的雌雄二鱼对于繁殖成功来说非常重要。亲鱼最好从小群养,然后从中挑选出能够和睦相处、形状完好者作为种鱼。在繁殖前,应该先将它们放养在繁殖缸中,每天要投喂动物性饵料,经常换水,以促进发情,通常亲鱼不久便会产卵。

可将亲鱼同置于繁殖缸里,令雌雄二鱼看护鱼卵,帮助它们孵化成幼鱼。在这段时间里,亲鱼通常对它们的卵关爱有加,雌雄二鱼轮流用胸鳍来扇卵,促进孵化,如果出现被霉菌感染的白卵,慈爱且聪明的亲鱼就会将它们吃掉。遇到这种情况要细心加以观察,不要误认为亲鱼在残害鱼卵。当仔鱼能自由游动后,即可将亲鱼捞出,另行喂养。可先喂仔鱼以草履虫,以后再用轮虫、水蚤作为食物。

经扇卵式进行繁殖的观赏鱼主要有:阿里鱼、斑马神仙、菠萝鱼、地图鱼、黑神仙、红肚凤凰鱼、灰神仙、橘子鱼、绿橘子鱼、马鞍翅、七彩神仙、五彩神仙、云石神仙等。

5.自由式繁殖

除了上述几种特殊的养护幼鱼的方式外,还有许多观赏鱼产卵、繁殖的过程是比较随意的,在雄鱼与雌鱼的追逐嬉戏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受精过程。对于产黏性卵的鱼来说,可以使用金丝草等来承接卵粒。水草的数量最好多一些,否则鱼卵会粘附在繁殖槽的内壁上。对于产不带黏性卵的观赏鱼来说,放置一些水生植物也有所帮助,因为它们对卵粒可以产生保护作用,防止被亲鱼所吞食。当产卵结束后,要将亲鱼尽快捞出,然后将鱼卵转移到干净的水中,亦可原缸孵化,但这时鱼卵受病菌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不过一般来说,幼鱼能够自由活动以后,就可以脱离缸壁、水草表面自由觅食,此时只需投放适应幼鱼的饵料,如:草履虫、水蚤等。

经自由式进行繁殖的观赏鱼主要有:黑裙鱼、白写、蛤蟆头水泡眼、红尾玻璃、黑宝石、红白丹顶、红白花虎头、红白银鳞、红绒球、红鼻鱼、红别光、红水泡眼、红翻鳃、红虎头、红珍珠、玫瑰扯旗鱼、红龙睛球、黄写、红绿灯、金丝鱼、红十字、红头帽子、红珍珠龙睛、红尾黑鲨、虎皮鱼、皇帝灯、黄别光、黄金、黄金灯、黄望天、金波鱼、德国白金、咖啡鱼、口红龙睛、口红三色、蓝翻鳃、蓝眼睛、蓝衣、蓝珍珠、绿灯、昭和银鳞、银瓶鱼等。

三、金鱼的科学繁殖

金鱼在度过了漫长而寒冷的冬天之后,很快就要进入它的繁殖期,3月中下旬,当水温回升至10℃以上时,鱼群游动开始活跃,这时最适宜选定种鱼,进行繁殖前的准备工作,这是能否很好地保持优良金鱼品种的特征及进行新品种培育的关键。

选择种鱼还必须注意观察其生活习性,如沉浮情况、合群孤游、抢食厌食、呼吸急缓情况,以及子代的遗传变异等,从而推算其健康状况和品种的纯真度。

1.雌雄金鱼的鉴别

各种金鱼繁殖时都需要雌雄金鱼有一定的配对比例,为了方便有效地繁殖金鱼就要对雌雄金鱼有一个鉴别。一般来说,只有在繁殖期内雌雄金鱼的辨别要容易一些。究竟怎样才能准确判断金鱼的雌雄呢?繁殖期间,雌鱼体型变大,后腹部膨大,活跃异常;雄鱼胸鳍第一根鳍条和鳃盖上出现若干白色小突起,这些小突起被命名为“追星”,“追星”为雄鱼的第二特征,只不过在繁殖期过后,追星即在雄鱼身上消失,而雌鱼则没有这一特征,除观察“追星”这个主要标志之外,判断雄雌鱼的方法还有:

观察体形

雄鱼胸鳍的形状稍长些,雌鱼胸鳍的形状稍圆些;雄鱼尾柄略粗些,雌鱼尾柄略细些。

探鱼腹

也可将金鱼托握在手中,使鱼体腹部朝下,用食指从臀鳍始点起,沿着腹部的腹棱向前轻压抚摸,手感硬的为雄鱼,软的是雌鱼。另外,雄鱼的泄殖孔小而细长,呈枣核形,两端较尖,中间微微膨大,并且稍向内回或与体表面相平;而雌鱼的泄殖孔呈梨形,并微外突,梨柄一方在前,与梨柄相对的一方在后。根据以上诸多办法相互结合,辨别金鱼的雌雄也就绝非难事了。

如果金鱼在非繁殖期,那又将如何判断金鱼的雌雄呢?非繁殖期,雌雄鱼也各有其不同特征。

雄鱼

体型稍长,腹部至肛门处有一条硬棱;头部(主要是指虎头、狮头、高头等身体粗圆、头部肉瘤发达的鱼类)肉瘤丰满,高高隆起;胸鳍较长;鳍端尖;肛门呈棱形。

雌鱼

体形短而圆,腹部柔软,腹部至肛门处没有明显的硬棱。对于一些虎头、狮头、高头等身体粗圆、头部肉瘤发达的鱼类,其肉瘤欠丰满,胸鳍短,鳍端钝圆,肛门圆。

2.挑选种鱼的标准

体态标准

种鱼指的是用来繁殖的雌、雄鱼。俗话说:“母壮儿肥”,选择种鱼要以年龄适当、体态强壮者为佳。其具体的选择标准应是:品种特征明显,品质优良,形态端正,游泳平稳,体躯各部匀称,体质健壮,色彩鲜艳夺目,脱色较早的个体是最理想的种鱼。如:文种鱼的背鳍应高大挺直,体形短巧,尾鳍平展。龙种鱼应双眼突起,背鳍挺直,尾鳍宽薄。五花金鱼应当色泽鲜艳,五彩缤纷,花斑清晰,分布均匀而遍及全身。如果选择不当,其不良的性状必将会通过遗传因子,直接传给子代,影响子代的形态美和色泽美。

另外纯种金鱼的尾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尾鳍柔软、质薄而平展。

雌鱼性腺的发育也对后代的品质有所影响,因此金鱼在越冬期间,应根据其性腺发育的特点,创造适宜的水温,投放充足的天然饵料或代用饵料,满足鱼体性腺发展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到了第二年立春后,选择体肥而健壮、性腺发育良好、腹部柔软、富有弹性的雌鱼做母本,健壮而性腺发育旺盛的雄鱼做父本,其受精卵的孵化率和鱼苗的质量必然令人满意。

雌雄比例

选择种鱼时,还要注意种鱼雌、雄数量搭配比例。比例的适当与否,与卵子受精率高低关系极大。为了保证精子的数量充足,提高卵子的受精率,雌鱼与雄鱼的比例以2:3雄搭配最为适宜,少者也可1:1雄搭配,最高不能超过1:3雄的比例。

年龄选择

金鱼一龄的性腺虽已成熟,但整个机体尚未完全发育丰满,虽具有一定的繁殖能力,但因怀卵数量少,卵粒较小,产卵时间较晚,一般不选作种鱼。四龄、五龄以上的鱼,因生殖机能旺盛期已过,逐渐趋向衰弱,也不宜选作种鱼。二、三龄,甚至四龄的青年鱼,体质健壮,精力充沛,生殖腺饱满,卵子和精子的活力强,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较高,选作种鱼最为适宜。

亲鱼肥度

亲鱼不能过肥,但也不宜过瘦,如果雌亲鱼过肥,其腹腔内的脂肪累积较多,可以影响雌鱼的排卵,而且雌鱼还可能由于鱼卵长时间不能排出体外而难产死亡。瘦弱鱼体的体质多半不好,且鱼卵与精液的质量也多不如人意,如选用这样体质的雌鱼作种鱼,不仅产卵量难以保证,而且产卵时间也无法保证,因此选肥瘦适度的鱼作种鱼最为适宜。

3.自然繁殖

自然繁殖是传统的金鱼繁殖方法,既适用于大面积的金鱼场,也宜于家庭式小缸池金鱼繁殖。

交尾情景

冬去春来,天气逐渐转暖,水温也不断升高,金鱼由冬水转入温暖的新水后,十分活跃,上下游动,嬉戏玩耍。此时,经过一冬发育的适龄金鱼的性细胞已经成熟,在清盈的水中,常可见到一双双、一对对的“情侣”,形影不离地漫游上下。

当雌鱼性腺兴奋时,受生理刺激,分泌出一种激素诱引雄鱼,然后“羞答答”地沿池边急游,雄鱼嗅其味后紧紧尾随不舍,有时几条雄鱼在旁助威,可出现成群结队的雄鱼浩浩荡荡地追逐一尾雌鱼,并激起朵朵水花的情景。其中首当其冲的雄鱼往往迅速用自己的头部撞击雌鱼的尾部肛门处,刺激雌鱼进一步兴奋,雄鱼追逐1~2小时后,雌鱼力乏,减缓游速,而雄鱼则凭借其强健的体魄继续追逐,并把雌鱼“推”向草际。

在水草丛中,雄鱼用鳃盖和胸鳍上的“追星”猛擦雌鱼的腹部,使雌鱼兴奋地来回穿梭。随着尾部的剧烈摆动和体腹肌的协调收缩,透明的浅黄色卵珠即相继由生殖孔中排出,均匀地散布于水草上。与此同时,雄鱼也从生殖孔中排出乳白色精液。雌鱼排出的卵珠中央有一个向内凹陷的微孔,俗称“精孔”,当快速游动的精子遇到卵珠后,即迅速钻人,精孔关闭,卵珠即受精。

受精的卵珠在水中微微膨胀,然后进入胚胎发育期。而未受精的卵珠和精液便会迅速灭亡,腐败分解,易败坏水质,对金鱼不利。

外界因素对产卵的影响

性腺成熟的金鱼,其繁殖活动对外界环境具有一定的要求。现分述如下:

温度金鱼属变温动物,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金鱼进入性成熟期的快慢,与外界因素如温度、气压、光照、水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发育必须在适温下才能良好地进行。秋末,金鱼的性腺发育通常可达第4期,入冬后,气温下降,其性腺发育逐渐缓慢,甚至停滞。待春风送暖之季再迅速发育。15℃~20℃的水温,通常能促发金鱼的旺盛性欲。若气温突变,金鱼的繁殖活动即会暂缓进行。在高于30℃低于5℃的池水中,雄鱼一般停止排精,雌鱼停止产卵,即使偶尔出现排精或产卵现象,其鱼卵的受精率也极其低下。

气压正常的气压是金鱼繁殖活动的主要保证。气压低下,鱼感不适,反应强烈。尤其是闷热的条件下,金鱼几乎停止排精或产卵活动。

光照光照对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具有积极的作用。适当的光照能加速金鱼脑下垂体的激素分泌,促进雌雄鱼体的性腺兴奋。在黎明和晴朗温暖的白昼,金鱼的繁殖活动较为频繁,而在强光和黑暗环境下几乎停止。

水质水族箱内的污物和氧气可直接影响金鱼的性腺发育和生殖能力。通常,清澈透明的清水溶氧较高,能促进金鱼的性欲旺盛。减少污物及藻类对精虫活动的阻碍,有利于鱼卵的受精。含藻类较多的绿水,尽管含氧量较高,但缺乏新水所特有的刺激性,一般多用于稳定金鱼的性欲,延缓产卵期,或护理产后金鱼。

产卵前后的雌雄金鱼,对水质尤为敏感,若水中缺氧或pH值不适,亲鱼的繁殖活动就显著衰退,呼吸缓慢,疲劳不堪,这不仅影响金鱼的正常繁殖活动,甚至危及亲鱼的生命安全。

产卵的一般规律

金鱼的自然繁殖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每年的阳春3月,气候温暖,清晨水温通常达15℃~20℃,这对性腺基本成熟的金鱼极为有利。在新水的刺激下,金鱼的脑垂体加强分泌,至次日黎明或上午10时前,即可出现雌雄金鱼相互追逐,以及排精、产卵的情景。

而到了春末夏初之时,即5~6月份,由于气温逐渐升高,金鱼的繁殖活动也随之趋于低潮,集中于黎明前后,中午水温较高,金鱼一般多躲于阴影处,很少活动。

7月初,金鱼的繁殖活动进入尾声。排卵稀疏,大多集中于水温较低的半夜及黎明。也有个别性欲特旺盛的亲鱼,其繁殖活动一直可持续到初秋之时。

雌鱼卵巢内的生殖细胞并不是一次发育成熟的,它们成熟一批,排一批,其间隔期约1~2周。

成熟的雌金鱼,在整个繁殖期可先后排卵3~5次,产卵量少则数千,多则上万。雄鱼也可多次排精。

4.人工繁殖

自古以来,金鱼的繁殖基本上采取自然繁殖的方式。步人现代社会,人们开始注意到自然繁殖受季节、水温、水质、缸池设备、亲鱼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提高质量。同时为了进一步开发新品种金鱼的养殖,人们开始采用人工授精的繁殖方法。

人工繁殖金鱼的方法操作简便,见效迅速,不仅利于缺缸少地的家庭,同样也适宜于大面积的金鱼养殖场,有着广阔的应用范围。金鱼的人工繁殖主要指的是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使金鱼大大减轻了自然产卵的束缚,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提高了受精卵的质量。

人工授精可以分为水内受精法和离水受精法两种方法。

水内受精法

当雄鱼开始剧烈地追逐雌鱼,且雌鱼有少数卵粒排出时,应将它们捞出,放入一个盛有1/3~1/2水的新容器中,然后两手各择适龄的雌雄亲鱼,使它们生殖孔相对,先用大拇指轻轻挤压雄鱼腹部,待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后,再以同法挤出雌鱼卵巢内的卵珠,从而使精液与卵珠双双进入水体快速受精,此时,卵粒由透明转变为米黄色的受精卵。

水内受精法的特点是:受精时不离水,对亲鱼的损伤较离水受精法小,受精卵粘性强,能很快地附着于人工鱼巢上,换水容易,操作方便,受精率高。

离水受精法

首先要选择优良的并且带有明显追逐现象的亲鱼。然后将雄鱼取出,轻轻挤压雄鱼腹部,用吸管吸取流出的精液,置于干燥容器内,同时迅速挤压雌鱼腹部,待卵珠沿腹部流入盛有精液的容器后,再用干净的羽毛轻轻拌匀,使精液与卵珠均匀地混合,即而注入适量清水,使卵珠迅速受精。待几分钟后,更换原水,大部分卵珠便成为受精卵。

5.产卵及孵化

我们了解了金鱼的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金鱼是如何产卵及孵化小金鱼的。

金鱼到了繁殖季节,当发生追尾现象时,就意味着金鱼产卵期将要来临了。

每年4月底是金鱼产卵的黄金季节。在此期间要分三次产卵,每次产卵要间隔8~12天,而且在一天中主要在黎明至中午这段时间产卵。当雄鱼激烈追逐雌鱼,达到极度兴奋状态时,雌鱼便钻游到鱼巢上部,用尾鳍击水造成波纹,同时雌鱼全身颤抖,尾鳍一甩,呈淡黄色半透明的卵粒大量排出,在波动的水体中,卵子较均匀地散落并粘附在鱼巢上。此时的雄鱼迅速排出乳白色的精液,与水中正在扩散的卵子结合并使卵子受精形成受精卵。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孵化受精卵。金鱼的受精卵为橙黄色,半透明,卵径约1.0~1.2mm。受精卵在孵化池中进行细胞分裂,经囊胚期、原肠期等发育阶段,慢慢发育成仔鱼胚胎,最后孵化为仔鱼。其过程是:卵子离开母体后,任意粘连在一起,仅几秒钟的时间,卵外膜即可形成硬壳,硬壳可保护卵内细胞的分裂发育。卵膜内分上下两端,上半部叫做动物极,下半部叫做植物极,是供给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胚胎发育是从动物极开始进行的,在水温15℃~16℃的条件下,经2~4小时,细胞开始分裂。在24小时后呈现出半透明体状,30个小时后,受精卵因内部进行细胞分裂的缘故,从外表看,其透明度渐减,并渐渐出现一个黑色小点,便是最先成长的幼鱼的头,称为眼点。30~40小时后,卵中开始出现一道黑线,这便是鱼苗的脊椎骨,同时眼点加深,鱼苗的轮廓明显形成。72小时后,鱼苗的脊椎骨渐渐明显,卵黄形成,鱼苗在卵内开始不时地转动。100小时后,受精卵内部发生明显的变化,卵粒中的仔鱼胚胎尾部持续摆动,渐渐地摆动加强,最后破卵而出。

整个胚胎发育到用鳃呼吸的全过程叫做孵化。通常在70~150小时内完成。在这种孵化过程中,会有一些未受精的卵粒,在一天之后由半透明的橙黄色变为乳白色而死亡,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要过于担心。在最适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温度越低,孵化时间越长。但孵化过快,或水温过低,孵化过慢,对鱼体今后的生长均有不良影响。

6.金鱼繁殖时的注意事项

首先应注意的问题是怎样将产满卵的鱼巢放入孵化池中。在鱼巢移入孵化池中时,先要测试一下水温是否相等,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鱼卵发育紊乱,产生怪胎甚至死亡,然后要注意鱼巢在水中的位置,如果鱼巢沉底,卵粒会因水压过大而死亡,相反如果浮在水面又会因暴晒而死,因此大多数养鱼者都采用把鱼巢安放在中间偏上的位置。其方法是:将鱼巢用芦柴或细竹子轻轻夹住,两侧系上重物,再在鱼桌上面用线吊住,固定在孵化池中。

精明的养殖者还会在受精卵孵化期间,在鱼巢的孵化池内投放少量的活的大鱼虫。因为鱼虫可以抑制水内藻类的发展,使鱼池清洁。而且当幼鱼孵化出来时又有刚出生的小鱼虫作为饵料,正所谓事半功倍。

其次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亲鱼在产卵前后有时会大批死亡,其原因有三点:一是亲鱼在产卵前后体质较为虚弱,一些初养金鱼的人往往不顾产卵缸中的水温如何,随意把亲鱼从饲养池捞人产卵池中,结果由于水的温差过大,造成鱼儿受冻“感冒”患病,轻则会出现久不产卵,重则会造成亲鱼消瘦死亡。二是在产卵的过程中,由于雄鱼的剧烈追逐,使得鱼的体表受到损坏,极易感染疾病而致死。三是亲鱼在产完卵以后,体质虚弱,这时候不适当地彻底换水,由于水温不等,水又不熟,使产后的亲鱼受冻,患上产后“经寒”的不治之症。所以,应将产后的亲鱼尽可能放回水温相等的盛有淡绿水的原饲养池中静养,喂以平常投食量的1/3~1/2的饵料。

以上三种情况,都是因为亲鱼刚刚度过冬季,体内消耗了很多营养,体质尚未完全恢复,且外界环境变化较大所致,针对这种情况,一些有丰富经验的养殖者在实际养殖中会常常使用亲鱼的第二批卵来选留种鱼,这是由亲鱼第二次产卵的时间所决定的。亲鱼第二批产卵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亲鱼第二批产卵正处于4月中旬至5月中旬前后,此时,气候变化要比初春时稳定,水温也最适宜鱼苗发育,同时,亲鱼在室外已经生活了一个时期,对环境已经有所适应,而在这个时间,鱼虫来源充足,增加了亲鱼的营养,从而为鱼卵充分发育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此时,亲鱼的性腺进一步成熟了,正处在性欲旺盛期,因此卵的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生长发育齐整率均比第一批高。(3)第二批卵遗传特征明显,品种较纯正,这一时期的水温最适合鱼苗的生长,发育较快,此时,如果能够降低鱼苗的养殖密度,多投放鲜活鱼虫,加强水质,将会得到更优质的鱼苗。

7.金鱼产卵与水温的关系

卵的孵化与温度有很大关系,同样,金鱼产卵与水温也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由于地理分布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南、北方地区金鱼的生殖腺成熟期和产卵繁殖的时问也有迟早。在北方地区,4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金鱼的生殖腺成熟期和产卵繁殖的季节,而南方温度较高,金鱼的生殖腺发育较北方为早,江南地区4月初至6月中旬为金鱼产卵繁殖的时间,广州地区就要更早一些,约提前到3月份产卵繁殖。相反,东北地区温度较低,产卵繁殖就要晚些。而且一般来讲,繁殖时最适合的温度在19℃~21℃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金鱼卵巢退化,甚至停止繁殖活动。金鱼在同一地区,由于饲养管理条件的不同,生殖腺发育成熟的时间也有不同。一般来说,在水温较高,饲养管理精心,饵料营养丰富,水质清新,光照充足的条件下,金鱼的生殖腺可提早成熟,卵子和精子的生命力也强,孵化率和仔鱼成活率也高。由此可以看出,金鱼的繁殖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温度、营养、光照等。因此金鱼繁殖时要因时因地而选择最适合繁殖的时间、温度,切不可生搬硬套。

8.金鱼苗的养殖

金鱼的新品种大多数都来源于形状的突变,因此要想获得优质的鱼苗必须经过五次筛选。

第一次:当稚鱼体长到1厘米时,即应进行筛选,此时要淘汰掉单尾的鱼苗。

第二次:体长达2厘米时,尾鳍基本成形,凡不具四尾者即可淘汰。

第三次:保留各鳍发育良好的、有背鳍且完整的品种。无背鳍的品种,体背须光滑无刺,若有残缺或体形不端正的,一律予以淘汰。

第四次:体长达4~6厘米时,品种特征已清晰可辨,此时可以形态为主进行筛选,如高头系,选头方宽、嘴唇平齐为佳。

第五次:体长达6~8厘米时,转色活动已近尾声,有的尚在进行中,其中五花、蓝、紫、黑色鱼及鹤顶红的变色已结束。此时应注重色泽的选择,把转色早、颜色鲜艳的留下。如鹤顶红应留下头部红色、体洁白的鱼苗;五花类应留下蓝色遍及全身,红色匀称的鱼苗;紫色类保留体肤深紫色的;黑色类保留体腹深黑色的鱼苗;蓝色类要留下体腹深蓝色的鱼苗等。

鱼苗只有通过精心地饲养培育及筛选,才能够获得优良的品种。

金鱼苗的生长、发育需要经过三个不同的时期,即仔鱼生长期、鱼苗破肚分叉期、鱼苗封肚期。

仔鱼生长期

是指由破卵而出的鱼苗发育为1厘米的鱼苗时期。在放大镜下,仔鱼的鱼体明显透明,只有体表及眼球有浅色的色素。在最初的3~4天内,水中的仔鱼鱼目不发达,体细如针,靠自身卵黄的营养生存,还没有游动能力,只能做出跳跃或吸附在缸壁或水草上。4~5天以后,仔鱼纷纷离开附着物,在鱼池的中上层游动和觅食,由于鱼体很小,只能吞食“洄水”或者是“蛋黄”液。

1周或10天左右,仔鱼已有逃避人为捕捉的能力。此时可以选择晴朗的天气,拣去集卵的水草,以防止水草腐烂,污染水质。还要注意几个问题:(1)在操作时,要逐根摆动水草,然后将水草提出水面,再在盛有清水的面盆内漂过以后舍弃。(2)用汤匙将面盆内的仔鱼一一连水放回原池。(3)池水必须保持清新,控制放养密度,水不宜过深。(4)在暴雨以前应当遮盖防雨物,以免仔鱼受损,或者是防鱼池溢水流失仔鱼。(5)取草以后水面仍然需要保留数根新鲜的水草,以便遮挡烈日和调节水温。(6)此外还应注意,给仔鱼投放的饵料尤为重要,它是仔鱼优质快速生长的保证,因此投放饵料时应按时,保质保量供给。

鱼苗破肚分叉期

是指体长达1厘米的鱼苗腹部开始有一个明显裂缝,内脏外合,尾鳍开始分开。破肚分叉期的鱼苗在运动和消化的机能上强于仔鱼,其饵料以小型的水蚤为主,池水需水清氧足,并及时根据鱼体大小增加饲养密度。还应保证饵料的供应,以防鱼体因饥饿互相残杀。

此时需要给鱼苗换1次水,新旧水温相差不得大于1℃,否则导致鱼苗感冒而引起大批死亡。

鱼苗封肚期

当鱼苗体长达2厘米左右时,腹部已经封合,各个鱼鳍的发育基本结束,此时称鱼苗封肚期。鱼苗封肚以后,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降低放养密度,每隔5~7天或7~10天换水1次,新旧水温差不得大于1℃,在换水捕捉时尤其需要小心,避免损伤鱼体,如果连日阴雨,则不宜换水,在下雨前鱼池也需要降低水位,防止鱼苗外溢。此外,还要针对鱼苗日益加强的新陈代谢提供鲜活、充足的饵料。

鱼苗封肚以后,其形态已经能够依稀可辨,在这时可以根据品种的选择标准留优弃劣,逐次筛选。

鱼苗生长的最后阶段即开始进行转色和变态,这是其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转色和变态进行的速度和程度因品种、个体及环境的差异而有明显的不同,大多数在4~5个月内完成,但个别鱼体也可以持续1~3年,这种个体一般不能留做种鱼。

四、热带鱼的科学繁殖

1.雌雄热带鱼的鉴别

热带鱼是一种品种繁多、出产地域广阔的观赏鱼类。其雄雌鉴别要因鱼的类型而有所区别。这里介绍一些基本特点,供鉴别时参考。

鲤科

雄鱼往往比雌鱼颜色鲜艳、丰富,鱼体比雌鱼体略小,腹部没有雌鱼大。

脂鲤科

雄鱼多数鱼体瘦小,雌鱼多数体型肥大,雌鱼怀卵后腹部会膨大。

卵胎生

雄鱼的臀鳍在繁殖期会发育成棒状交接器,这是判断雌雄的明显标志。如孔雀鱼、月光鱼等。

丽科

大多雄鱼背鳍、臀鳍比雌鱼长而尖,色彩艳丽,前额突起。

攀鲈科

多数雄鱼的背鳍、臀鳍、尾鳍比雌鱼长而尖,颜色也比雌鱼亮丽。

2.热带种鱼的挑选

要想培育出鱼体健壮、体色美丽的热带鱼优良品种,最重要的是选择优异的个体进行交配。

一般来说,对繁殖用种鱼的挑选,应在同种同龄鱼中挑选个体大、色泽鲜艳、形态标准、年轻强壮、性腺发育良好的雌雄鱼。如在同一窝五、锦鲤的科学繁殖。

1.雌雄锦鲤的鉴别

锦鲤幼小时雌雄分辨不是很明显,直到性成熟时,便可以从其头部、体型、胸鳍、腹部与肛门、产卵行为等方面进行区别。

头部

雌鱼头部稍窄且较长,雄鱼头部宽而短,额部略微突起。

体型

雌鱼身体粗短而丰满,腹部膨大,接近繁殖期腹部膨大得更明显,雄鱼的体型则较瘦长。

胸鳍

雌鱼的胸鳍较大且呈椭圆形,而雄鱼的胸鳍端部稍尖,粗壮而强硬。在生殖季节,雌、雄鱼的区别十分明显,雄鱼的胸鳍第一鳍棘和鳃盖上有白色粒状突起,被称为“追星”。繁殖期过后则消失。

腹部与肛门

雌鱼的腹部膨大而柔软,雄鱼的腹部小而硬,用手一摸即可明显感到有区别。雄鱼的生殖孔小而不凹,用手轻挤则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鱼的生殖孔扁而宽,微向外突,用手轻压腹部则有卵粒排出。

产卵行为

在产卵季节最容易区分雌、雄鱼,雌鱼释放出能刺激雄鱼的气味,雄鱼则用头部顶触雌鱼的腹部,出现追尾现象。

要想培养健康而品纯的锦鲤,就应在选择种鱼时注意挑选品种纯、颜色鲜丽、色斑间无杂色的锦鲤为佳。此外,鳞要整齐而有光泽,体型要优美,游姿要稳健有力,身体各器官要完整无异样。

繁殖时,要尽量避免雌、雄鱼大小悬殊,若实行人工授精,则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适宜繁殖的雌锦鲤为4~10龄,雄鱼可采用3~5龄为宜。因为这一时期的锦鲤体质健壮、生殖腺发育良好、卵子和精子的活力强、受精率和孵化率都较高,是比较理想的种鱼。一般不宜采用过小年龄段的锦鲤作亲鱼。

2.锦鲤种鱼的挑选

饲养者如果希望能培育出鱼体健壮、体色美丽的锦鲤优良品种,最重要的就是选出合乎要求的亲鱼来。

符合要求的锦鲤种鱼,首先体质要健壮,精神状态要好,游动时要轻松有力。

其次是鱼的品种要纯正,特征要明显,鱼体上的色斑边际清晰分明,没有模糊不清的虚边和疵斑,鳞片要光润而整齐,姿态要端庄,整体无损伤和无其他生理缺陷。

除此之外,在选择亲鱼时大小应搭配合理,同时要选出年龄适当的亲鱼,才能有旺盛的生殖力。最好要选4~10龄的雌鱼,其产卵量多,卵粒大。雄鱼则应选3~5龄的,因为这种年龄的雄鱼体质健壮,生殖腺饱满,卵子和精子的活力强。用这两种年龄雌雄亲鱼的卵子和精子,孵化出来的仔鱼不仅数量多而且身体强健。

3.锦鲤的繁殖

自然繁殖方法

锦鲤在没有人工繁殖时其交配都是自由“恋爱”,后来,人们便总结规律,为它们充当了红娘,选择大小相配的鱼交配,即选择体质健壮、色泽鲜亮晶莹、品系纯正、品种特征明显、色斑边际清晰鲜明、无虚边、无迹斑、鳞片光润整齐、游泳姿势稳健、鱼鳍完整没有缺陷的鱼交配。

在繁殖时,为确保精子数量充足,提高卵子受精率,雌鱼与雄鱼搭配的比例应是1:3,就是1尾雌鱼和3尾雄鱼组成一组。或者是1:2.如果雄鱼数量少,采用1:1的比例也可以。繁殖雌鱼的年龄一般要在4~10龄,雄鱼在3~5龄,这样选出的亲鱼,体质健壮,生殖腺饱满,卵子和精子的活力强,受精率比较高,产出的幼仔质量也十分优良。

产卵池的面积以4米×4米的正方形或者4米×5米的长方形池较为适宜,水的深度为30~40厘米,以微碱性和硬度低的水较好。

在我国的北方,每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锦鲤产卵的季节。当水温上升到16℃~18℃时,就可以将亲鱼移到产卵池,当水温上升到20℃时,亲鱼大量产卵,一般产卵的时间是在黎明前左右开始,直到中午为止。它的卵与金鱼的卵一样,也是体外受精,属于粘性卵。将附着卵的鱼巢从产卵池内取出后,在5%~7%的食盐溶液中浸5分钟进行消毒,然后再移入孵化池中孵化,这样孵化出的鱼不仅健康而且不易变态。

孵化池与卵池中的水温应当基本合适,相差太多会降低孵化质量,甚至死亡。孵化期的长短与水温的高低有关,水温越高,所需的孵化时间就越短,反之,就越长。

性成熟的锦鲤到繁殖季节,能自行交配产卵,但要培育出品种纯正、色彩美丽的锦鲤也是有一定难度的。锦鲤由鲤鱼变异而来,在自然界,鲤鱼可以在池塘、河沟等静水水体自行交配产卵,其决定因素是鲤鱼本身性腺成熟状况以及外界环境条件(主要是水温)。

人工繁殖方法

锦鲤的遗传性状稳定性很差,即使同一品种间交配,也会产生许多其他品种,斑纹、色彩不可能完全一样,返种的倾向性很大。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积累丰富的经验,才有可能选育出优良的锦鲤品种。

锦鲤人工繁殖比较容易。选择2~3尾雄鱼与1尾雌鱼配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配对方式,产卵池选择水泥池水槽,关键是水体要适宜。产卵池面积以3~5平方米为宜,水深0.5~1米。产卵池内还必须放置鱼巢,鱼巢可以用棕榈皮、柳树根须、百松、松枋叶、黑藻、松藻、塑料纤维材料,或其他适合于粘性卵附着的材料。水草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天然鱼巢。在繁殖季节,水温达到一定标准时,性腺成熟的锦鲤就能自然产卵。

通过注射催产激素的方法可以加速锦鲤性腺成熟,并促进其产卵。常用的催产激素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鲤鱼脑垂体。

孵化

通常情况,在繁殖期,应在饲养锦鲤的池中设置鱼巢,以提供锦鲤产卵的地方。锦鲤产出的卵大部分会沾附在巢上。孵化时,应先将粘有卵的鱼巢在浓度为(3-4)×10-6的孔雀绿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消毒,防止发生霉病。然后将鱼巢移到水温相近的孵化池中孵化。孵化池中应放置气石不断充气,最好是有微流水的条件。仔鱼在20℃左右的水温中,经过2~3天即能孵化出膜,再经过3~4天,就能自由游动并开始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