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十二经脉养生法
45922900000008

第8章 手太阳小肠经

中医有“小肠主液”之说,这是因为小肠能“泌别清浊”,参与了人体的水液代谢。小肠的这种功能决定了小肠经的治疗范围,凡与“液”有关的疾病,都可以先从小肠经来寻找解决办法。所以,手太阳小肠经是手到病除的液病杀手。

◆经络循行路线:起于手小指尺侧端(少泽穴),循行于上肢外侧后缘,绕行肩胛部,从颈部经面颊,到目外眦,止于耳前听宫穴,分支从面颊抵鼻,止于目内眦(交膀胱经)。

◆体内联系:属小肠,络心,并与胃、食管、目、耳有联系。

◆功能主治:本经主治头项、五官病症、热病、神志疾患及本经循行部位的其他疾病。

◆值班时间:小肠经在未时,即13~15点最旺。

◆经穴歌诀: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于小指设。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入听宫。

◆小肠经循行歌诀:手太阳经小肠脉,小指之端起少泽,循手外侧出踝中,循臂骨出肘内侧。上循外出后廉,直过肩解绕肩胛。交肩下入缺盆内,向腋络心循咽嗌。下膈抵胃属小肠,一支缺盆贯颈颊。至目锐眦却入耳,复从耳前仍上颊。抵鼻升至目内眦,斜络于颧别络接。

小肠的工作原理

小肠将脾胃初步加工过的食物,进一步加工整理,并将其分为有用的水谷和无用的糟粕两部分。再将水谷加工为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上输心肺,营养全身;把糟粕中的水分归于膀胱,渣滓归于大肠,借助二便排出体外。

小肠功能失调的后果

如果小肠功能失调,则二便失调,气机阻滞,滞而为痛,表现为腹部疼痛等;也能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甚至会使脾胃升降受阻,出现呕吐、不思饮食等症状;再严重就会让我们心火上升,出现小便短赤、灼痛、尿血、心中烦热、面红、口舌生疮等症状。可见,调理好小肠经,对消化、泌尿、循环等多个系统都能起到良性调节的作用。

未时值班的工人

小肠经在未时,即13~15点最旺。中医讲“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主要功能是将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进一步消化,将食物中那些精华养料吸收后,通过脾的运化,滋养全身,并将消化后糟粕样的化物传送到大肠,而其中的水液则通过其他脏腑的作用而渗入膀胱。所以小肠经被看成是人体未时值班的生产线工人,它辛勤地加工着供身体应用的养料。

疾病在小肠经上的表现

未时阳气开始下降,阴气开始上升,是按揉小肠经以保养小肠的最佳时间。保养小肠相当重要,因为心和小肠互为表里。表是阳,里是阴,阳出了问题,阴也会出问题,反之同样。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有的人每到下午两点多钟就会胸闷心慌,可到医院又查不出心脏有什么问题。这就是因为小肠属阳属表,一旦出了问题,里边的心脏肯定也会出现问题。再者,小肠与脾胃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二者同为机体升降之枢纽。小肠的气化存在于生命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是津液生成、输布、调节的重要器官。

小肠经的养生调理之道

我们不仅要适时地在小肠经上做一些按摩导引,还应该做少量和缓的运动,这样更有助于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消化吸收,使二便通调,气机舒畅。

重点穴位定位及按摩手法

少泽

“定位取穴”在小指外侧指甲角根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甲掐按少泽穴约20秒,然后松开3秒,反复操作10次即可。

“主治功效”治疗乳房胀痛、乳汁少等乳房疾病非常有效,还可治头痛、昏迷、咽喉肿痛、高热等病。

后溪

“定位取穴”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赤白肉际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甲按于患侧后溪穴上,力量由轻渐重,使酸麻肿胀的感觉向上扩散,一般持续2~3分钟。

“主治功效”治疗癫痫、发热、夜间出汗、疟疾、耳聋、眼睛红肿疼痛、鼻出血、手臂疼痛、胸中疼痛、颈椎病、落枕等病症。

阳谷

“定位取穴”手腕外侧,小鱼际根部,腕关节突起的骨头和尺骨头突起间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拇指点按阳谷穴半分钟,随即顺时针方向按揉约1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1分钟。

“主治功效”治疗腕关节扭伤、腕关节三角软骨损伤、肋间神经痛、耳鸣、口腔炎等。

天宗

“定位取穴”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搭在被按摩者肩膀上,拇指自然向下,拇指指端所指部位。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坐位或俯卧,按摩者两手拇指先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揉天宗穴1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

“主治功效”治疗颈椎病颈部僵痛、肩胛部疼痛、肩关节疼痛、腋下胸壁胀痛、乳房胀痛等。

秉风

“定位取穴”肩胛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按摩方法”取坐位,用对侧食、中、无名三指按揉秉风穴2分钟,以肩背有酸胀、上肢发软无力为度。

“主治功效”治疗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肩胛、上肢病症,并可圆润双肩。

听宫

“定位取穴”耳屏前部,与耳珠平行,张口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桡侧面分别置于两侧听宫穴处,由上向下揉10~20遍,然后用拇指尖点按听宫穴1分钟。

“主治功效”治疗耳朵鸣响、重听的特效穴位,以及由于耳朵或脸部肌肉造成的头痛、眩晕、视力下降、三叉神经痛、头痛、目眩头昏等。

刮痧拔罐

刮小肠经:由上而下刮小肠经30次,具有调理肺气、止咳化痰、止哮平喘的作用,可改善支气管哮喘、咳嗽、肺炎、痰多等症。

拔前谷、后溪穴:在前谷、后溪穴上行留罐法。可改善掌指关节及近端指关节痛。

拔阳溪、腕骨穴:在阳溪、腕骨穴上行留罐法,可改善腕关节肿痛。

在天宗穴处行竹罐法:将竹罐在煮沸的药水(药液制备:艾叶、杜仲、防风、麻黄、木瓜、川椒、穿山甲、土鳖虫、羌活、苍术、独活、苏木、红花、桃仁、透骨草、千年健、海桐皮各10克,乳香、没药各5克,布包加水煎煮)锅内煮2~3分钟,取出并甩尽药水,然后迅速留罐于天宗穴位上,留罐时间10~15分钟,每日1次或隔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