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至秦汉时期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汉代把孔子所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解说“经”的文字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131篇。相传戴德选编其中85篇,称为《大戴礼记》;戴圣选编其中49篇,称为《小戴札记》。东汉后期大戴本不流行,以小戴本专称《札记》,并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郑玄作了注,遂升为经。这49篇内容涉及面较杂,一部分是《仪礼》各篇的“记”,如《冠义》、《昏义》以下6篇,即解说《仪礼》冠礼、婚礼各篇;有关丧服、祭法的近20篇,也是解说《仪礼》相应篇章的;而《奔丧》、《投壶》则是《仪礼》所失收的古代典礼仪节文件。书中还有一些广泛论说礼意、阐释制度、宣扬儒家理想的篇章,其中《礼运》、《乐记》、《学记》等直接录自儒家旧籍。此外,还有录自诸子的《月令》等篇,及汉代儒生追述周代制度的《王制》篇等。唐孔颖达据以撰《礼记正义》70卷,南宋时和郑注合刻为《礼记注疏》63卷。宋代理学家选出其中《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作为儒学基础课本。同时卫浞纂《礼记集说》150卷,以资料丰富著称。元陈澔滞有《礼记集说》10卷,为求浅显,有所删改,明人用它编为《礼记大全》30卷。清人治《礼记》的也有十余家,但无名著,惟杭世骏《续卫氏礼记集说》100卷以资料繁多见称,而朱彬的《礼记训纂》则较为简明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