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伴你行——人类的触角
45996900000013

第13章 波波夫与马可尼(2)

这年9月和10月,马可尼应邀到美国访问。他用随船携带的无线电装置报导了在美国领海里举行的国际快艇比赛。在纽约期间,他偶然和一个爱好无线电的美国青年德福雷斯特(1873~1961年)相识,并且给了德福雷斯特很大的启发。几年以后,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使整个无线电事业改变面貌。

访问结束,马可尼把通信设备装在回国所乘的“圣·保罗”号邮船上。

这是美国的定期邮船,它将要横渡大西洋,驶向英国。马可尼离开纽约以前,通过海底电缆发电报给伦敦的电信公司,说“圣·保罗”号在抵达英国水域的时候,他要和怀特岛上的尼特无线电站进行通信试验。公司有关人员得知“圣·保罗”号预定在星期三上午10点到11点之间到达,星期二下午他们就到尼特站做好准备。实验室主持人弗仑德还派了一个助手在机房值夜班。

第二天,弗仑德很早就起来巡视整个通信站。浓雾笼罩着洋面,通过的客轮连影子都看不见。

已经是中午时分,邮船预定到达的时间早过去了,还是一点消息也没有。

弗仑德和助手们开始焦急起来:该不会出什么事吧?

电报员不停地发出无线电联络信号。弗仑德在电报机旁边来回踱着。时针指着下午4点45分,接收机上的电铃突然响了起来。

“你是‘圣·保罗’号吗?”尼特站发出电报问对方。

对方回答:“是的。”

“你在哪里?”

“66英里远。”

马可尼的来电驱散了大家的忧虑,尼特站顿时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这一次,马可尼把无线电通信距离增大到106公里,无线电信号第一次突破了100公里大关。这一天是1899年11月15日。

波波夫的工作,也是1899年11月才得到俄国海军部承认的。当时,俄国战列舰“阿普拉克辛海军上将”号在哥格兰德岛附近触礁,为了进行营救,波波夫在科特卡城和哥格兰德岛之间建立了俄国第一条实用的无线电报线路,距离40公里,完成了营救任务。3个月以后,通过这条无线电通信线路,又救出了27名遇难的渔民。在喀琅施塔得港担任司令的马卡洛夫收到波波夫的报告,给他发来热情的贺电:

兹代表喀琅施塔得全体海军官兵衷心祝贺你的发明获得的辉煌成就。开辟从科特卡到哥格兰德的无线电报通信线路是科学上极为重大的胜利。

马卡洛夫是俄国第一个理解波波夫事业的人。

在营救了战列舰“阿普拉克辛海军上将”号,成功地应用无线电报以后,海军总部终于相信了波波夫的发明,让他在俄国军舰上训练使用无线电报的人。但是宝贵的时间已经过去了,马可尼已经远远超过了波波夫。

20世纪第一个春天来到了。

马可尼没有因为自己创造的无线电通信突破100公里的记录而陶醉,他把目光投向了辽阔的大西洋,渴望建立起欧洲和美洲之间的无线电通信。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很多内行的人都认为很难实现。第一,因为当时的无线电收发报装置还处在原始阶段:发射机还停留在火花式发射机的水平上,电振荡是衰减的,也没有功率放大输出;接收机很简单,检波器是老式的金属屑检波器,没有电子管放大电路,也没有现代接收机最基本的超外差接收方式。第二,因为英国和北美相隔太远,不少人担心地球的曲面会妨碍通信的实现。一般人都以为电磁波只能像光波一样直线传播,不能绕过地球曲面传播,北美收不到英国发来的无线电信号。

马可尼根据1899年在大西洋上进行通信试验得到的经验,认为电磁波有可能“绕过”地球曲面传到大西洋彼岸,他决心去探索。

为了实现越过大西洋进行通信的宏伟计划,马可尼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900年,他取得了无线电史上有名的调谐电路的专利。这种电路相当于现代接收机的输入调谐回路,虽然不复杂,却使那种简易接收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有了显著的提高。

同年10月,马可尼在普尔杜建立第一座大功率发射台,采用了10千瓦的音响火花式电报发射机。这是当时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发射机。同发射机相配合的天线很复杂。最初架设的是一种庞大的垂直天线阵,是用2000根60米高的金属杆围成的一个大圆柱网。网的直径是45米,周围还有很多固定的缆绳,从远处望去,十分壮观。可是因为天线太高,支撑困难,没有多久就被大风刮倒了。后来,马可尼改变了设计方案,新架设的天线用很多根垂直天线排成扇形,结构牢固,抗风性强,可以一直使用下去。初次试验,通信距离达到322公里。

1901年11月26日,马可尼同肯普和另一个助手佩基乘“撒丁”号轮船,从英国西部港口利物浦起航,向纽芬兰驶去。

当时气候寒冷,甲板上常常结起薄冰。马可尼望着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心潮起伏。40多年以前,勇敢的开尔文沿着这条航线铺设了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今天,他就要去开拓新的领域,完成人类通信史上的又一个壮举。

12月6日,轮船横渡大西洋,到达纽芬兰的圣约翰斯港。马可尼和两个助手登陆上岸。第二天,马可尼拜访了纽芬兰的官员,受到热情接待。主人答应和他密切合作,为实验提供一切方便。

为了选择理想的接头地点,肯普和佩基陪着马可尼,走遍了圣约翰斯的海岸。最后,他们看中了一座小山(它后来被叫做信号山)。这是一块可以俯瞰港口的高地,四面有天然屏障阻挡大西洋的飓风,山顶上有两英亩左右的一块平地,正好可以架设气球或者风筝天线。近处有一座旧式建筑,当时已经把它做了医院。马可尼在那里选了一间屋子安放接收机。

他们抵达纽芬兰的第三天,有关实验的准备工作都圆满地完成了。

12月9日,他们在信号山开始工作。两天以后架设天线,马可尼决定用气球把接收天线升起来。天线很长、很重,他们用了一个直径近5米的氢气球,从信号山高地冉冉升起,大家都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它。当气球升到约摸30米高的时候,忽然刮起了大风,气球被吹得摇摆不定。马可尼急忙指挥收紧缆绳,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气球很快就被卷走了。

第二天,大风还没有停。马可尼想,改用风筝可能会好些。4年以前,他在布里斯托尔海湾的成功试验,就是用的风筝。当天上午,他们赶制好一个正六边形的大风筝。在一阵紧张的操作以后,风筝牵引着天线升了起来。

天线下端固定在一根粗大的电线上,通过一根引线,从窗户引进设在医院里的电报机房。风筝在大风中来回晃动,但是,最后还是被控制住了,升到120米的高空。

这是一个阴冷的日子,脚下是悬崖,海水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透过朦胧的雾霭,隐约可以看到远山的轮廓,那是北美大陆的最东角,再向东就是浪涛滚滚的大西洋。这里和英国海岸相隔3000多公里。圣约翰斯港躺在山边,笼罩在一片薄雾中。

马可尼记下了他当时激动的心情。他是这样写的:“关键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我为它做了6年艰巨的准备工作,各种指责和各种困难从来没有使我动摇过。我就要检验我的理论的正确性,证明马可尼公司和我已经获得的300多种专利的价值。为了进行这次试验和在普尔杜建造大功率无线电台,花费了几万英镑,这笔钱是不会白花的。”

为了更有把握,马可尼决定不用莫尔斯电码记录仪做终端,他改用电话机来直接收听金属屑检波器的输出信号。因为人的听觉比记录仪器灵敏得多。这一点,是波波夫在1899年进行通信试验时首先发现的。当时,雷布金和舰长特罗依茨基在做收发报试验,他们意外地发现用电话机可以直接收听电报信号,而且通信距离明显增大。雷布金当时就把情况报告给波波夫。

他们继续试验,发现信号微弱到不能启动电报机的时候,电话机却可以听到声音。波波夫后来根据这个发现研制出电话终端接收机,并且获得了俄、英、法等国的专利。马可尼可能从波波夫的这个发现中受到启发。

1901年12月12日,预定的通信时间到了,大家屏息静气地等候着。大约在中午12点半钟,电极键突然发出了“的答”声,这表明有信息来了。马可尼立刻抓起电话筒,紧张地听着。

三个微小而清晰的“的答”声在马可尼耳边响起。啊,千真万确,这就是从大西洋彼岸传来的信号!

马可尼几乎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他把电话筒递给旁边的肯普说:“肯普先生,你听听有什么没有。”

肯普接过听筒,兴奋地把它贴在耳朵上。几秒钟以后,他喊了起来:“是他们的信号,是的!三点短码!”

在莫尔斯电码中,“三点短码”代表“S”字母。这个信号是马可尼预先约定的。现在,从普尔杜发来的“S”字母信号,越过相隔3000多公里的大西洋,被他们清晰地收到了!试验人员欣喜若狂。马可尼抬头仰望空中飘动的风筝,眼睛里闪现出快乐的光芒。他确信,不用电缆进行横越大西洋通信的时代已经不远了。

几分钟以后,信号中断了。肯普发现风筝被风刮到另一个方向去了,天线的有效高度相应地降低了。

大家耐心地守候着。经过半小时,电话听筒里第二回传出了三下“的答”

声,然后又沉寂了。信号山高地上的大风不断地改变着风筝和天线的位置。

又过了10分钟,电话听筒里第三回传出了清晰的“的答”声。三回大约共有25次。在随后的时间里,还可以听到这种声音,不过由于信号太弱,听不大清楚。

越过大西洋进行无线电通信的试验结束以后,马可尼同肯普、佩基微笑着走出医院大楼,站在台阶上。一直等在外边的摄影记者,给他们照了相。

这是非常珍贵的历史留影。当时,马可尼只有27岁。

第二天,马可尼准备再次重复这个试验,由于信号山上的风太大,风筝晃动得很厉害,只好作罢。当天下午,马可尼通过海底电缆给伦敦马可尼公司的董事拍发了一份电报,说信号已经收到,由于天气恶劣,不能继续试验。

晚上,他把成功的喜讯告诉了圣约翰斯城的邮局,邮局马上用有线电报把这个重要新闻传到世界各地。

远距离通信的再突破

“S”信号胜利越过大西洋,这是无线电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很多人为这件值得喜庆的事情欢呼和赞美。但是,怀疑的人也不少。一些老学究从报纸上看到试验成功的消息以后,不相信是事实。有的人甚至嘲讽地说:“只燕不成夏,一组‘S’字母不能算莫尔斯信号!”硬是不承认马可尼的试验传送了信息。有些专家却怀疑普尔杜的大功率发射台可能会干扰其他船只的短程通信。

一些报刊显然是领了某些公司的津贴,才对马可尼怀有敌意的。但是,英国最有影响的《泰晤士报》在关键时刻却大力支持青年发明家马可尼,它接连发表文章积极宣传马可尼的试验,给与很高的评价。很多年以后,马可尼在回顾这段经历的时候,还对《泰晤士报》充满了感激之情。

当年,马可尼除了要对付不公正的舆论外,还得对付某些公司的挑战。

正像爱迪生发明电灯引起煤气大王的忌妒一样,马可尼利用无线电横越大西洋传送信号的试验获得成功,也引起了英美电报公司的忌妒。这些有线电报公司的老板享有大西洋海底电缆的专利。他们担心马可尼的成功会使他们的利益受到影响,因此宣布马可尼侵犯了电报公司的权利,还反对马可尼在纽芬兰建立商用无线电站。后来经过美国和加拿大政府的调停,矛盾才缓和下来。

不管怎样,无线电远距离通信已经作为新生事物出现在地球上。这是客观存在。电报公司的老板们渐渐认识到,不承认这个客观事实是不行的。当年年底,远东电报公司和英美电报公司举行年会,大会主席引用了几个专家的评论来安抚各个股东。他要大家看清形势,解除顾虑。其中有个专家的评论是这样的:“尽管建立一个商业无线电系统已经快要成为事实,但是海底电缆在长时期里还是长途电报的重要工具。很明显,无线电在保密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不能同海底电缆竞争,它不能完全取代海底电缆。”

这个判断是很有见解的。无线电的确不能完全取代海底电缆(直到80年以后的今天还是这样),就像飞机不能完全取代轮船一样。不过,无线电的快速、经济、无处不到等优点,又是海底电缆没法相比的。

用无线电传送“S”字母横越大西洋的试验取得成功以后,只要建立起永久性的电台,洲际无线电通信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为了向全世界证明这一点,1902年10月,马可尼在普尔杜发射台和美国轮船“费拉德尔菲亚”号之间做了进一步的试验。这艘轮船是从英国南安普敦港(同怀特岛隔水相望)航行到美国纽约的。发射机和上年用的相同。

船上的接收机采用固定天线,架设在主桅杆上,高出海平面60米。接收机终端用的是莫尔斯电报机,可以把信号记录在电报纸上。这次试验进行得特别顺利。“费拉德尔菲亚”号在距离普尔杜发射台2500公里的地方收到了从普尔杜发来的电报信号,电文有确实的内容。如果拍发测试字母,接收距离就会更远,可以达到3200公里。试验完毕,马可尼展示了电报纸的记录信号,对收发距离也认真进行了核实,并且让船长米尔和船上的主管官员签了字。

这次试验的结果公布以后,怀疑派终于没话可说了。

加拿大政府对这次试验取得的成绩很满意,特地拨出16万英镑给马可尼,让他在格拉斯湾建立一个大功率的发射台。1902年12月的一个夜晚,相隔3000多公里的普尔杜台和格拉斯湾台开始试验通信。这是英国和加拿大之间第一次正式进行的洲际无线电通信。试验结果,英国接收加拿大发出的信号很清晰;加拿大接收英国发出的信号要差些。这表明普尔杜台的发射功率还不大够。于是,马可尼公司又花了一笔款子,改装普尔杜台的设备。改装完成以后,两台之间的正式通信完全成功。第一份从加拿大拍到英国的正式电报是马可尼发给英国国王和意大利国王的。两个国王收到电报以后,都回电表示感谢。

美国对加拿大和英国之间的通信成功,十分羡慕。不久,他们就请马可尼主持,在科德角修造了一座大功率的发射台。从这里发给英国的第一份无线电报是美国总统发给英国国王的。无线电成了各国政府首脑和国王的宠儿。

1903年春天,开始从美国向英国《泰晤士报》用无线电传送新闻。每天的最新消息当天就可以见报。那些曾经诋毁过无线电通信试验的报纸只好认输了。

这时候,马可尼的事业已经在全世界范围里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除了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和美国以外,德国、比利时和刚果等很多国家的海岸、要塞也都建造了马可尼式的无线电台。成百艘在大西洋航线上行驶的邮船也纷纷采用了马可尼的装置。无线电开始成了全球性的事业。

发明权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