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收藏入门
46116100000021

第21章 木雕(1)

木雕是用各种木材为原材料,雕刻成的各种艺术品和实用工艺品,主要用于雕刻的木材有红木、檀木、梨木、黄杨木、乌木、香樟木、桃木、榉木、柏木、柚木、鸡翅木等等,其中黄花梨、紫檀、黄杨木和红木雕刻最为珍贵,尤其黄花梨木,清初材料已近断绝,现在唯我国海南地区有极少量保存。

我国木雕工艺,大多用于建筑装饰或家具装饰。在古代也有很多宗教佛像和木俑偶像的木雕作品,也有如屏风,镜屏等摆设品,更有笔筒、笔架、镇纸等文房用品。木雕种类纷繁复杂,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区分。比如根据用途,可以区分为建筑装饰、家具装饰、神器装饰和案头摆设;根据木质,可区分为红木雕、紫檀木雕、花梨木雕、乌木雕、黄杨木雕等等。

一、木雕源流

我国的木雕艺术起源很早,大约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了。如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了木雕鱼,周身刻有大小不同的圆状纹,形象生动,距今7000多年,是我国木雕工艺品的最早实物。到秦汉时期,木雕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出现了施彩的木雕,这是根据内容和形式的要求,或雕或绘,相互配合达到质地和色泽的和谐,比如湖北云梦汉墓中出土的彩雕木俑,显示出绘画与雕刻艺术的结合已较完美,而战国彩漆木雕小座屏,其雕刻、彩绘已十分精细,可谓此一时期木雕艺术的杰出代表。

两汉时期也是木雕在继承战国木雕工艺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除墓葬中大量的木俑(主要是南方楚文化地区)雕刻外,还出土了大量的木制生活用具和动物雕刻,其中绝大多数都加有彩漆。

到了唐宋,木雕的应用范围有所扩展,雕刻技艺更加成熟和精美,从现存古木雕作品来看,宋代的佛像雕刻最为精到。比如,从宋代建隆年间造的云南寺塔中所发掘的木雕佛像观音,其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风格朴实,足见当时的木雕技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到了明代,木雕艺术更是大量的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佛像雕刻以及建筑装饰再到家具,已形成较完善的体系,内容丰富,应用齐全。如浙江东阳市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肃雍堂”,系明代建筑,其大厅结构合理精巧,雕刻精细,四周花六座,皆雕梁画栋,琳琅满目,充分体现了当时木雕艺人的艺术风格和高超技巧,另外,这个时期欣赏、收藏文玩古器的风气兴盛,木雕工艺的题材也相应扩大,在日常用品的木器之上,在文房陈设的文房木器具上,皆加以雕刻装饰,木雕工艺遂向艺术方面发展起来。除了雕刻技法的精熟圆巧以外,以刀代笔,以木为纸的艺术木雕也有了全面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名家名作。如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一只紫檀木的长方盒表面,雕有十八学士雅聚图,可以称得上是明代木雕中的珍品。盒面雕十八学士故事图案,似为郭子仪上寿图。画面宾主有序、疏密有致、构图和谐、人物生动,神形具备。雕刻技法为浮雕,运刀严谨干脆,简洁流畅。作风朴实、精致、大方。盒两侧、两端,雕有兽纹和细线回纹,确是一件反映明代木雕水平的珍品。清代木雕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各地都出现了极富地方特色的木雕流派,名家辈出。特别是浙江东阳樟木雕、安徽徽州木雕、河北承德木雕、吉林天趣木雕、上海红木雕、吴县木雕、曲阜楷木雕、浙江乐清黄杨木雕等,其中精品已成为藏家宝爱的古玩珍物。

二、中国木雕之乡

明清之际,中国木雕工艺蓬勃发展,随着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些规模大、名匠多、各具特色的木雕之乡,它们分别是:浙江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安徽徽州木雕、福建象园根雕和广东潮州金漆木雕。

直至现在,这些地区仍然是我国重要的木雕和家具装饰雕刻产地。东阳木雕:东阳木雕约始于唐而盛于明清,自宋代起已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据东阳《康熙新志》载,唐太和年间,东阳冯高楼村的冯宿、冯定两兄弟曾分任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其宅院“高楼画栏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陆氏墓与唐元和年间进士、宰相舒元舆的墓同在20世纪初被盗,均有精雕的陪葬木俑出土,可见唐代太和年以前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现存宋代建隆二年所雕的善才童子和观音菩萨像造型古雅端庄,足以说明东阳木雕当时的水平与风格。

清代乾隆年间,有400多名匠师被召进京修缮宫殿、雕制宫灯。现北京故宫、杭州灵隐寺等处,尚保存着当年的东阳木雕。东阳木雕,多以樟木等木材为原料,一般不施颜色,又称“白木雕”。雕成用于建筑、家具、用具的各种装饰及艺术欣赏品。具有浓厚的传统风格,注意表现人物形象与思想感情,技法精巧多样,如多层镂空高浮雕及优美的浅浮雕。其造型美观,刀法精练,形象生动,图案精致。题材广泛,多采用民间传说和戏曲故事,如:姜太公遇文王、郭子仪贺寿、太白醉酒、岳母刺字等。并取《西厢记》、《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古典小说的精彩片断,以及山水、花鸟等图案。东阳木雕原先仅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装饰,后逐步发展用于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如各式屏风、台屏、壁挂、家具等,致有“千工床、万工橱,十里红嫁妆”之说。代表作如:楼水明所制《百鸟朝凤》樟木箱,图案丰富优美,结构精巧、刀法精熟,确是藏家之珍品,东阳木雕以浮雕为主,讲究布局、散而不松、多而不乱,层次清楚。现生产的品种花色多达2700多种,其中箱、橱、凳、椅、几、台等实用产品占绝大部分。

东阳木雕的著名艺人有杜云松、黄紫金、楼水明,他们被分别称作“雕花皇帝”、“雕花宰相”、“雕花状元”,人称“三杰”,是东阳木雕老一代艺人中的佼佼者。东阳木雕的传统风格主要有“雕花体”、“古老体”,以后又产生了戏文化的“微体”、“京体”,画谱化的“画工体”。“画工体”讲究安排人物位置的疏密关系,人物姿势动态变化多而生动,景物层次丰富,又有来龙去脉、重叠而不含糊。东阳木雕流派众多,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现在的主要传承者有陆光正等人。

乐清黄杨木雕:产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黄杨木生长极慢,俗称“千年矮”,然而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泽黄润,类似象牙,年久色愈深,古朴美观。

但因木材体积较小,直径在15厘米以上者,极不易得,故以雕刻小件为主,供案头摆设。在技法上,吸取石雕、牙雕艺术之长,有单人立体圆雕、拼雕、镂雕、群雕等多种。种类有观音、罗汉、八仙造像、古代仕女、孩童、群马、花鸟虫鱼等。目前有实物可查考的是元代的遗物。现在北京故宫的黄杨木雕“铁拐李”人物立像,是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的作品,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清以来黄杨木雕继续有所发现,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博物馆收藏的“卧美女”、“葫芦瓶”、“笔筒”、“人物烟壶”等就是这一时代的艺术珍品。

黄杨木雕历史悠久,古代该县盛行元宵灯会,多喜用樟木或龙眼木雕成小佛像,装饰在龙灯骨架上,后因黄杨更利于雕刻,遂逐渐取代了樟木。至清末,温州著名民间雕刻大师朱子常(1876—1934),继承传统雕塑技艺,结合黄杨木特点,运用独特的手法,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大大促进了黄杨木雕的发展。他创作的“捉迷藏”、“五子喜弥陀”、“布袋和尚”都是形象生动、表情丰富、精美古朴的著名作品。1909年他的作品“济癫和尚”参加南洋劝业赛会获优等奖。后人赞誉他的作品是刀法圆转流畅,衣纹轻盈透体,造型栩栩如生,人物清新隽逸。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海外交通极为方便,自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后,已开辟为通商口岸,对外贸易活跃。当时温州已设有出口工艺品收购商行,其中经营规模较大。加上乐清、永加、仙居等地黄杨木资源丰富,供、产、销条件均具备,黄杨木雕就出现了发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了一批从事黄杨木雕生产的艺人队伍和以朱子常为代表的艺术流派。

建国以后,乐清黄杨木雕得到更大发展,艺坊百花争妍,人才辈出,后继有人。近二三十年来,又涌现出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近10人。木雕技艺也由原来以圆雕为主的形态,衍生出黄杨根雕、劈雕、拼雕等多样形式,使乐清黄杨木雕成为我国传统木雕中最具活力的品种。安徽徽州木雕:从元末明初至清末民初,徽商崛起,成为当时社会经济的明星商人。

他们发家致富后,遵循儒家文化传统,纷纷回故乡置良田、造豪宅,并以木雕技艺雕梁画栋进行内部装修,形成了一股徽州民居木雕艺术装饰风尚。徽州木雕属于我国民间木雕史上的最有影响力的流派之一,尤其木雕内容丰富,处处体现传统教育深意,形成一篇篇“儒家文化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