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地五千年的灿烂史,造就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的经验,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生产力的水平比较落后,人们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栖息环境,以朴素的生态观,顺应自然和以最简便的手法创造了宜人的居住环境。中国民居的结合自然、结合气候、因地制宜、丰富的心理效应和超凡的审美意境。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民居中的特征,主要是指民居在历史实践中反映出本民族地区最具有本质的和代表性的东西,特别是要反映出与各族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习俗、审美观念密切相关的特征。民族的经验,则主要指民居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如何满足生活生产需要和向自然环境斗争的经验,譬如民居结合地形经验、适应气候的经验、利用当地的材料的经验以及适应环境的经验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经验。
中国的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民间建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中国疆域辽阔,历史悠远,各地自然和人文环境不尽相同,因而中国民居的多样性在世界建筑史也较为鲜见。我国传统建筑有两大体系,官式的和民间的。官式的建筑如宫殿、坛庙、陵寝、寺庙、宅第等,民间建筑如民居、园林、祠堂、会馆等。民居,作为传统建筑内容之一,因它分布广,数量又多,并且与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故它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民族特色。从民族的历史实践中,总结出它的优秀特征和经验,在今天的建筑创作中也有加以借鉴和运用。
民居分布在全国各地,由于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习俗、人文条件、审美观念的不同,也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同,因而,民居的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和细部特征也就不同,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在民居中,各族人民常把自己的心愿、信仰和审美观念,把自己所最希望、最喜爱的东西,用现实的或象征的手法,反映到民居的装饰、花纹、色彩和样式等结构中去。如汉族的鹤、鹿、蝙蝠、喜鹊、梅、竹、百合、灵芝、万字纹、回纹等,云南白族的莲花、傣族的大象、孔雀、槟榔树图案等。这样,就到、导致各地区各民族的民居呈现出丰富多彩和百花争艳的民族特色。
民居建筑没有像官方建筑都有一套程序化的规章制度和做法,它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自己的经济水平和建筑材料特点,因地因材来建造房子。它可以自由发挥劳动人民的最大智慧,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建筑的内在规律来进行建造。因此,在民居中可以充分反映出,功能是实际的、合理的,设计是灵活的,材料构造是经济的,外观形式是朴实的等建筑中最具有本质的东西。特别是广大的民居建造者和使用者是同一的,自己设计、自己建造、自己使用,因而民居的实践更富有人民性、经济性和现实性,也最能反映本民族的特征和本地的地方特色。
由此可见,民居的特征主要是来自于民族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宗教信仰、心理爱好和审美观念,而民居的经验则来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地理条件。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是密切联系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民居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地方特色。
中国的民居种类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北京的四合院、蒙古族的蒙古包、陕西、河南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等。其中,清雅朴素的皖南民居、高墙深宅的晋中大院、亲切宁静的北京四合院、粉墙照影的浙江民居、独一无二的闽西土楼、雄浑壮美的西藏碉房、中西合壁的开平碉楼等都是民居中永恒的经典。
此外,中国还有保存较完好的古城,这些古城内均有大量的古代民居。其中,山西平遥古城和云南丽江古城均在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平遥古城是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县城,是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古县城的典型代表。迄今为止,这座城市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其建筑格局与风貌特色大体未动。平遥是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艺术等方面历史发展的活标本。
中国传统民居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悠久,中国地域广大,民间传统经验丰富,当今世界上许多名家大师的优秀设计思想,常常与我国传统民居的设计思想不谋而合。这当然是出于对共同的建筑美学规律的探求,而我国的民居建筑实践远在西方新理论之先。如果我们运用西方建筑学的理论观点来考察和验证我国的传统民居和村镇设计,就会发现,我国民居的精湛技艺是闪耀于世界建筑艺术中的一颗明珠。
许多经典的中国民居已经为世界所认知,并获得了高度评价,有些也成为了全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
198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位代表史蒂汉斯·安德先生在参观福建永定土楼时赞叹:奇迹呀,奇迹。并在留言本上写着“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的建筑模式。”高度赞赏永定侨乡的土圆楼。
1986年4月在美国洛杉矶举办国际建筑模型展览会上,振成楼与北京天坛的模型摆在一起展出,引起国际建筑大师的极大关注。闽西土楼一般都具有经济、实惠、坚固耐用,具有防风、防震、防水的特点,充分显示出我国人民具有相当高的建筑水平。
永定土楼以圆形和方形两种为主,起源于唐末宋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有土楼2万多座,其中有圆楼360座、方楼四千余座,一般高达三四层,最大的土楼占地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屹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被誉为“东方建筑文明的一颗明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中国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在2008年,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高层建筑类型。
安徽省西递、宏村是徽州乃至中国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会议认为,这两处古村落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作品,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两村1996年开始申报世界遗产名录并于2000年11月获正式批准。
民居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既是对历史的一种重建,又是历史在当下的绵延。顺应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民居,源于传统,但也属于现代和未来。中国民居的结合自然、结合气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就是运用自然材料,室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丰富的心理效应和超凡的审美意境……是我们今天的创造新的人居环境必须重新开发认识,继承和借鉴的宝库。中国的传统民居在21世纪应成为富有生命力的居住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