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居建筑艺术(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6200300000028

第28章 大理白族民居

位于滇西高原点苍山麓、洱海之滨的大理,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是上百万白族同胞聚居的地方。这里不仅气候温和、物产富饶、山川秀丽,独具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筑更是飘逸潇洒,华丽大方。点苍山下、洱海之滨,在山脚下缓缓的坡地上、溪流边,一座座村镇依山散落,远远望去,青瓦白墙、高低错落的房屋掩映在林木之中,那就是白族同胞居住的地方。走进村镇,会看到村镇中心由本主庙(本主,是白族崇拜的一村或一方的保护神,多为神化了的历史人物,也有河神等自然崇拜之神)与庙前戏台组成的方形广场,以广场为中心,是四通八达的街道和沿街巷毗邻建造的一座座居民住宅。不少村镇还把溪水引入,潺潺流水之声不绝于耳,大街小巷绿树成荫,家家户户花木飘香,展现出秀丽的高原景色和美丽的民族风情。

白族民居的特色,首先表现在“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住宅布局上。白族民居以“坊”为单位,一栋三开间二层的房屋称为一坊。三坊房屋加一面围墙——照壁,围成一个方形的院落,便是“三坊一照壁”布局;方形庭院四周各置一坊房屋的四合院式布局,便是“四合五天井”的布局。

以“三坊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为单元作纵向或横向拼接构成重院的大型住宅,以一坊房屋和三面围墙组成院落的“独坊房”小型住宅,两坊房屋作曲尺形布置、另两面围以院墙的“两向两坊”式住宅,两组独坊房前后串联在一起的“一向两坊”式住宅等布局形式也是常见的。无论采用哪种布局,正房绝大多数坐西向东,成为院落布置的突出特点之一。究其原因,或说是使正房背向常年刮的西风和西南风,或说是由于村镇是建在横断山脉东麓缓坡地带的缘故,或说是出于“正房要有靠山,才坐得起人家”的说法,正房取东向以图吉利。

“三坊一照壁”住宅,正房及两侧厢房各用一坊房屋,正房对面是称为照壁的院墙,因而庭院是三开间见方的方形。各坊底层明间为堂屋,用作起居待客,次间用作居室;楼上三间不分隔,明间为供神处,其余都用作储藏杂物;楼梯设在堂屋或次间深处。两坊相交处:各有一漏角天井。漏角天井内建两层耳房一间或两间,底层用作厨房,天井内凿有水井。大门一般开在住宅的东北角,或邻厢房,或与厢房前廊相连,或开在厢房次间。庭院内往往建有花台,种植玉兰、茉莉、丹桂、红梅等四季花卉,并且摆放翁栽花木、盆景假山,成为白族居住文化的一大特色。

照壁之设,乃“三坊一照壁”住宅的突出特征之一。照壁一般做成三叠水照壁形式,即将横长而平整的壁面竖向分为左、中、右三段,中段高宽,两侧较矮窄,形似牌坊。照壁中段墙顶做成庑殿顶,屋脊两端高高翘起,檐角如飞,屋面呈凹曲状,檐下或用斗拱,或用两三重小垂花柱挂仿;额联部位及两侧边框都用薄砖分出框档,框中或饰大理石,或题诗词书画,或塑人物山水和翎毛花卉;壁面正中或镶嵌一块圆形山水大理石块并围以泥塑花饰边框,或竖排四块方形大理石,每块上刻一大字,内容多为喜庆吉祥或显示家声的词句。其余壁面均粉白灰,条石勒脚,一般不加装饰。装饰线条多用黑、灰色调,间以淡蓝、淡绿;斗拱则饰以淡蓝、淡绿及白色,极为清雅秀丽。照壁背面装饰简化,仅有檐下斗拱,额部及两侧边框仅砌出框档。这种造型优美、装饰华丽的照壁,为白族居民所独创,折射出白族民居那浓郁的文化氛围。

“四合五天井”住宅,由于庭院四周各布置一坊房屋,因此除中间有一个大天井外,四角还各有一个漏角天井,一宅之中大小共五个天井,“四合五天井”之称便由此而得。各漏角天井中都建有二层的耳房,其中一座的底层用作厨房。大门同样设在住宅的东北角,或在漏角天井中做入口小院,再于厢房山墙上开二门以通厢廊;或将大门设在厢房次间上。除无照壁外,其他结构与“三坊一照壁”别无二致。

房屋的建造也颇具特色。房屋为土木结构和石木结构,以穿斗式和抬梁式木梁柱构架承重。用棺墩而不用瓜柱,有的使用曲梁,立柱顺树干之势上细下粗,四周柱子微向内倾,整个构架上小下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震性。墙体常见夯土墙、土坯墙、卵石墙和条石墙,砖墙罕见。卵石墙乃利用河卵石砌成,早在8世纪即已有之,“卵石砌墙不会倒”被称为大理三宝之一,别具一格。屋顶有瓦顶和草顶之分,采用硬山式屋顶,而山墙又常常高出屋面如封火墙,但其目的不是防火而是防风。用特制的薄石板封住后檐和山墙悬出部分的“硬山式封火檐”,既可防风,又形成整洁的外观,也是白族民居的特色之一。

主要房屋屋脊两端作鼻子状起翘,耳房屋脊两端则封火墙高出屋面,处理成鞍形或折角形,显示了白族民居檐口的特殊风格。房屋底层前面设廊,山墙下部出檐构成“腰带厦”;楼下明间正面装可拆卸的六扇格扇门,次间正面用木质前墙和通风格子窗。

由此可见,白族民居房屋在建筑和结构上的许多做法,是为了适应当地风大、地震多发、飘雨深、气候温和等特点。

大门是颇具特色的建筑物之一,它那独特的造型、华美的装饰都令人叹为观止。传统的大门为有厦门楼式建筑,一般作三间牌楼形式。大型住宅采用的是“有厦出角式”,平面作八字形,屋顶翼角尖长飞翘,檐下装饰木质或泥塑斗拱。斗拱跳头雕成龙、凤、象、草,斗碗雕成八宝莲花,有的全部涂以棕色油漆,有的用木质以突出雕刻“淡描蛾眉”之精妙,有的饰彩色贴金油漆,更显富丽堂皇。斗拱以下是,重重镂空的花杭,翼墙(八字墙)上砖砌格框,格框内或嵌以风景大理石,或彩塑翎毛花卉,或画山水人物,或题名辞佳句。至于中小型住宅,一般采用“有厦平头式”,以薄砖镶砌装修门头之各部位,线条柔和的屋脊屋面之下配以白灰粉刷,显得朴素大方,别具一格。近代出现的一种无厦大门,形制虽然有所变化,但同样用砖雕、泥塑、镶砖等手法装饰得精美别致。

精于装饰,是白族民居的又一特色。装饰的部位除了大门、照壁外,还有墙面、门窗、梁柱、天花、地坪。装饰的手法有木雕、泥塑、石刻、彩画、大理石、镶砖等。墙面不仅外加粉刷,而且要装饰。房屋后墙檐下,常砌入薄砖以划分出框档,并以黑、灰两色勾画出框档线脚、六方砖及空斗墙等图案,大型住宅更在框内绘出山水风景并题写诗句。山墙的腰带厦具有保护墙体功能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山尖或全部用黑白彩绘装饰,绘出大山花,空位绘成砖块图案;或用浮雕式泥塑做出山花,再饰以橘黄色为主的色彩。房前廊子两端的墙面也用薄砖砌出框档,框内或嵌入大理石,或塑泥题字。真可谓有墙就见雕塑绘画,无装饰不称其为墙。大理的剑川木雕,久负盛名,在民居建筑中也随处可见,门窗自不待言,梁柱、花枋、柁礅亦然。雕工精美,线雕、浮雕、透雕交互使用。雕有八仙过海、渔樵耕读、四景花卉翎毛、博古陈设等图案的格扇门,做成各式各样花格的窗扇,雕成龙、凤、象、麟、奔兔及几何形花纹的梁柱杭椽雀替,真可谓无木不雕饰。即使庭院地坪,也用砖瓦石精心铺砌出简洁美观的图案。有的廊下地坪还铺有大理石,并线刻出兔含灵芝、狮子滚绣球之类的图案。精美的装饰,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致的造型,相互穿插的鞍形山墙和人字山墙,水平划分的山墙腰带厦和檐下装饰,轻快优美的凹曲状屋面,高翘如飞的脊端,土色墙面、白色装饰带、灰色瓦顶那既对比又调和的色调,使白族民居在建筑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完美。它与抗震、防风、避飘雨的建筑结构相结合,有机地形成了建筑技术、建筑功能和建筑艺术上的和谐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