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饮食业的发展,使得街市上不仅有了饭馆,也有了茶馆。人们可以在家中品茶,也可以到茶馆品茶,可以与更多的人交流茶艺,可以品饮到更多更好的茶。
茶馆,有的地方称为茶楼,有的则称为茶亭。古今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屋、茶园、茶室等名称。茶馆不仅是个饮茶的场所,也是一个公共交际场所,是一个袖珍的小社会。
煮茶卖饮,这种商业活动的出现可能不晚于两晋时代。《广陵首老传》说:“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餐之,市人竞买。”这虽然是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但卖茶在当时应当是已有了的事。到了唐代,茶馆便已在市镇上立住脚跟了。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写道:“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茶叶贸易的扩大,为茶馆的普及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为茶饮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到了宋代,茶馆空前兴盛和繁荣起来,这是茶饮普及的一个明显标志。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说,汴京茶坊极多,有早市茶坊,也有夜市茶坊,不论白昼黑夜都可以在街市上找到饮茶的去处。如潘楼鬼市子的茶坊“每五更点灯”,夜游的仕女们往往到这里来吃茶。在马行街一带,到三更时分街上会走来一些提瓶卖茶的,供那些在夜里公干私干的京城人饮用。南渡以后,临安的茶坊更胜于汴都。《梦粱录》说,临安“处处各有茶坊”。在卷16还专有一节记述了临安的各种茶坊,说茶肆也依照熟食店的做法,“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茶坊不仅卖茶,还兼营其他饮料,“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撒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茶肆中的茶坊,各有各的老主顾,来客不同,也使得它们的经营特色有一定的差异。《梦粱录》这样描述各类茶坊的差异:
“大凡茶楼,多有富室子弟、诸司下直等人会聚,习学乐器、上教曲赚之类,谓之‘挂牌儿’。
人情茶肆,本非以点茶汤为业,但将此为由,多觅茶金耳。又有茶肆专是五奴打聚处,亦有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者,谓之市头。大家有三五家开茶肆,楼上专安着妓女,名曰‘花茶坊’。如市西坊南潘节干、俞七郎茶坊、保佑坊北朱骷髅茶坊、太平坊郭四郎萘坊、太平坊北首张七相干萘坊,盖此五处都有吵闹,非君子驻足之地也。更有张卖面店隔壁黄尖嘴蹴球茶坊、又中瓦内王妈妈家茶肆、名一窟鬼茶坊、大街车儿茶肆、蒋检阅茶肆,皆士大夫期朋约友会聚之处。”
宋代的这些茶坊,名号都不怎么雅顺,多以人名地名为号。到了明代,文人们注意到这一点,茶店取号似雅为尚。张岱《陶庵梦忆》说,有人在祟祯年间开了个茶馆,茶艺相当考究,“泉实玉带,茶实兰雪;汤以旋煮,无老汤;器皿时涤,无秽器。其火候、汤候,亦时有天合之者”。张岱品饮之后,非常高兴,用宋代米芾诗意“茶甘露有兄”,为这个茶馆取名为“露兄”。他还为这茶馆作有《斗茶檄》,以“八功德水,无过甘滑香洁清凉;七家常事,不管柴米油盐酱醋”这样的句子,盛赞茶馆茶艺的精到,有古人之遗风。
到了清代,饮茶之风更盛,茶馆也就更加普及了。
由于各地风俗传统的差异,茶馆也具有了明显的地方特色,经营方式也有显着差别。
身居北方的京城人,虽然自己并没出产过什么名茶,但在品茶一道却表现有自己的特色,宫廷茶艺不失高雅本色,市井茶馆也有丰富的内涵。旧也北京茶馆很多,有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贰浑铺、红炉馆、野茶馆等类,还有不计其数的茶棚、茶摊。
所谓书茶馆。是个饮佳茗听评书的场所,多集中在东华门和地安门一带。评书分白班和夜班两场,夜班往往开到半夜。在天桥一带也有书茶馆,但以表演曲艺为主,如梅花大鼓、京韵大鼓、梨花大鼓等,偶尔也有片断的评书。较好的书茶馆陈设幽雅,木桌木椅或藤桌藤梳,墙上挂有字画。说书先生由茶馆聘定,收人双方分成。有时一部大书可以说上几个月,所以听客静常是些老顾客。书目有《三国》《隋唐演义》《包公案》《西游记》等,有历史演义,也有神怪故事。听者一面昕书,一面品茶,领受传统文化的双重熏陶。
清茶馆也是一个娱乐的场所,不同之处是茶客可以自娱,不像书茶馆那样只是坐在那里听听而已。清茶馆门前挂有标明茶品的招牌,清晨挑火启门营业,准备迎接茶客。首批顾客往往是蹈早儿的老人,他们累了,便提着鸟笼子来茶馆品饮休息。老人们论茶、说鸟、谈家常,对老板对常组织的茶鸟会更是向往之至。过了晌午,茶馆里又是另一拨茶客,全为商人、牙行、小贩,他们常常在这里一面饮茶,一面谈生意。另外还有一种专为爱好棋类的茶客开办的棋茶馆,棋茶馆所卖茶饮档次一般不高,所以来品饮对弈的多是一些普通市民。
野茶馆是设备比较简陋的具有浓厚野趣的饮茶场所,多设在风景宜人的地方。如朝阳门外的麦子店,有许多苇塘,捞鱼虫的、钓鱼的城里人常常光顾这里,累了,他们便要到这里的茶馆坐坐。在六铺炕的瓜棚豆架之间,人们来这里饮茶,可以尽享田园乐趣。野茶馆营业的季节性比较强,到了冬季往往就要收摊了。
北京的大茶馆,是在饮茶之外还可以享用食物的去处,文人们的聚会和商人们的接洽常在这里进行大茶馆依所售食品的类别,又分为红炉馆、窝窝馆等。红炉馆经营烤饽饽等满汉点心,如大八件、小八件之类。窝窝馆则专作小点心,如艾窝窝、蜂糕、烧饼等。现在去北京前门的老舍茶馆,可以领略到旧北京大茶馆的风貌。
还有一种二荤铺,既卖清茶,也卖酒饭。顾客可以自带原料到店中烹调,所以有了二荤铺这个名称。
在北京,现代已很少见到茶馆了,可是在四川,却仍然可以见到很多茶馆,川人嗜茶的传统一贯古今。成都的茶馆有的很大,可以容纳数百人品茶。传统的川茶馆讲究紫铜壶、锡杯托、景瓷盖碗、圆沱茶,还要有身怀点汤绝技的茶博士。川人很喜爱到茶馆一面品茶,一面摆“龙门阵”。有些闲散人士,常常一起床便钻进了茶馆,在里面品茶、进早点,然后便在一起摆“龙门阵”。有的人一整天都在茶馆里度过,吃罢午饭接着再来。有些茶馆还有曲艺演唱之类的表演,成为文化活动的场所。
川茶馆里行茶的茶博士,都有从小练就的点茶绝活。茶客一进门,茶博士便大声喊着打招呼,很快就将茶杯摆上,当面冲注茶水,盖好。遇到许多人一起来品茶,茶博士便将许多茶碗摆在一起,然后左手翻碗盖,右手提壶注水,很快就将全部茶碗彻好了茶。只见茶水不间断地依次注入茶碗中,好的茶博士能做到滴水不漏。
在杭州茶室,见不到表演点茶绝技的茶博士,茶人们似乎更注重茶品的选择,也注重领略幽雅环境的独特氛围。西湖茶室,或在幽谷山林间,或在亭台楼榭中。
茶人们在品茗时,饱览秀丽的湖光山色,佳茗配佳境,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享受。杭人品茶,崇尚当地所产的名品西湖龙井,配以虎跑泉水,美上加美。
闹市上海,茶馆兴起是在清代。上海投有西湖美景,他们称上茶馆为“鸥茶馆”,那滋味不是杭州人能体会得到的。上海的茶馆,较有名的为洋径浜附近的丽水台和南京路的“一洞天”,还有老城煌庙的“老得意楼”和豫园茶室。老得意楼为三层楼的茶馆,楼下吃茶的多是挑夫力役,二楼可以品茶听书,三楼可举行茶鸟会。这类茶馆既像北京的书茶馆,也像清茶馆,兼得两者之妙。晚清起,上海又有了广东茶馆,如广东路的“同芳茶居”,清晨有鱼生粥,晌午有各式点心,夜里则有莲子羹、杏仁酪,完全是广东风味。
广州人称茶馆为茶楼,清代的“二厘馆”茶楼遍及广州全城,一位茶客输茶价二厘便可尽兴品饮。广州茶楼是茶中有饭,饭中有茶,吃早茶便是用早点,有点近似北京的大茶馆。茶楼的老茶客一般是一盅两件:一杯茶,两个叉烧包或者烧卖、虾饺等,所费无几。乡间也有不少茶馆,傍水而居,茶客也享用一盅两件。有人描述这乡间茶馆时说:早茶,在河上茶居看朝日晨雾;午茶,看过往船只扬帆摇橹;晚茶,看玉兔东升,水浸月色。乡民们终日的劳累便在这三茶之中消融化解了,他们将去这乡间茶馆为“叹茶”,在叹茶中体味清香甘霖,也体味人生的苦辣酸甜。
人们需要交流,需要娱乐,需要休息,所以建起了茶馆,走进了茶馆。在成为历史的过去是如此,在现代也是如此,人们仍然需要茶馆,不少人都是通过茶馆使自己与社会更紧密地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