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可以视为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阶段性产物,而谷物造酒观点的提出,则是古人在酿酒起源问题上从模糊认识转向科学认识的一个巨大飞跃。
晋人江统写过一篇《酒浩》,他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上皇”即传说中的远古三皇,伏羲、神农、燧人,这三位传说中的人物共同开启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的序幕。这个时代也正是处在农业文明渐兴的前沿时代,酒虽然还未必成为一种社会成员所能普遍享用的饮品,但可以确信,它已经引起了人类的足够重视。有鉴于此,江统提出“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积成昧,久蓄气芳”
的较为科学的成酒观点,而这种判断也大体上符合当时社会生产水平的实际状况。
“有饭不尽”指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粮食开始出现部分剩余,熟谷被放置在树洞或陶罐里,偶为雨水所浸,受潮后再经一定时间的闷存,谷物中的主要成分淀粉便会自动分解成葡萄糖,接着和空气中的微生物发生作用,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产生酒化现象。开始它只是一种偶发的结果,随着对其关注程度的加深,人们逐步从被动的收取酒浆转而向有意识地掌握和控制酿造过程,最终完成了酿酒技术上最艰难的质的突破。受时代条件的局限,江统还不能准确地描述出谷物酿酒过程中淀粉成分糖化与酒化的具体变化情形,但他仍坚持认为这是成酒的基本途径。“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这种具有唯物意识倾向的观点,也廓清了遮蔽在造酒起源问题上的层层迷雾,向科学的门槛迈出了坚实而可贵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