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酒与礼的密不可分、融会贯通,构成了中国酒文化的一个显着特色。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记·礼运》),礼从其发端便与人类的饮食行为结下了深缘。先秦时代,礼直观地表现为一系列政治、社会制度,被赋以鲜明的政治性、等级性。它的内容也从简朴宽泛趋向繁富丰褥,显示出巨大的约束力和较强的规范性。中国素有“礼仪之邦”
美称嘉誉,渗透并作用于社会生活诸层面的礼,表现得可渭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条陈款具,规矩方圆。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又一贯注重从饮食的角度来观察、解释和分析社会与人生所蕴含的各种问题,饮食活动自然成为礼仪制度和礼教观念的一种物化与外在表现形式,包括酒礼在内的丰繁细密的食礼,构成了中国传统礼教文化的首要内容。古人之所谓“酒以成礼”(《左传·庄公十二年》),正是基于对酒所蕴含的这种礼教上和文化上的辅益功能认识的直率表达。
所以说,非礼之饮,只会使酒变为一匹脱缰不驯的野马,态意妄为,致祸贻害;而无酒之仪,又使得礼仪成为削根之树、乏源之水,减退它敦厚人伦、教化世俗的社会作用。自古以来,酒与礼的融合,始终洋溢着生动娱洽的精神氛围。酒之渗透于礼,无异于给礼仪披上一件繁华艳丽的盛装;礼之规范于酒,同样也给酒注入了社会政治与文化的深刻内涵。两者相得益彰,和谐共振,谱写出“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的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