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的24个悖论
46248100000006

第6章 决策悖论:民主是少数服从多数,为什么职场中是多数服从少数?(1)

职场中,通常认为“民主决策”是一种最好的决策方式。“民主”这个概念自于古希腊语,意思是“民众治理”,即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决定社会事务。

于是“决策悖论”便出现了,为什么“少数”一定要服从“多数”?难道多数人总是正确的?难道少数人总是错误的?可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情况下都是多数人弄错了,比如太阳围绕地球旋转,而只有少数人是对的。如果一个社会永远按照“少数服从多数”来做决策的话,可能其中相当多的决策都会有明显的弊病,而且社会的发展也不会如此之快。

关于“决策悖论”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上引起了长期的争论,在只有两种被选方案时,多数决策投票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如果同时有两个以上备选方案时,就会出现循环投票,无胜出者的现象,学者称之为“决策的悖论”。

举例来说,假设有王明、李奎和张伟3人通过投票来决定选出优秀策划方案,备选的方案有:A、B、C,按多数决策的原则进行投票,有可能始终无一个方案胜出。

决策的悖论告诉人们,在面临多个备选项时,根本不存在能同时满足阿罗五原则的社会选择。所以,满足一切民主要求而又能排除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是不存在的。决策悖论证实了民主政治的内在缺陷:要么循环投票,要么多数人暴政,要么进行投票交易,即互投赞成票或操纵投票。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其结果都是选民利益受损,全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因此,阿罗提出,满足一切民主要求又能排除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并不存在。这就是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

尤其是在职场中,民主决策往往是一种形势,少数服从多数的现象只是一种表象,实质上更多的是多数服从少数,比如领导、上司永远是少数,他们掌握着职场的话语权,决定着多数人的升迁命运,在这样少数人的威权下,多数人不得不选择服从少数人,所以职场上决策悖论与民主选择的决策悖论相背离。事实上,民主选举或者民主决策中“少数服从多数”也是一种表象,其背后都是少数人主宰着所谓的民主决策。

换一种角度,从随大流、少创新来说,职场需要一种创新精神,打破众人的思维模式,用新点子、新决策和新产品帮助自己实现职场发展的目的。在长期的决策实践中,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固定化的思考模式。这种思考模式对于处理日常生职场活中的常见问题颇为得心应手,但是,当面临新情况、突发问题而需要进行创新决策的时候,它往往成了一种束缚、一种障碍。构成这样思维定势的因素有许许多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因素就是“从众”,即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大家怎样,我也怎样。

比如,你开着车来到一个僻静的十字路口,看见红灯亮着,尽管你清楚地知道闯红灯违反交通规则,但是你发现身边的汽车都不停车而是直着往前闯;于是你犹豫了一下,也跟着大家一起闯红灯。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职场竞争的需要,人们必须破除思维定势,打破“少数服从多数”的惯例,提高自己的创新决策能力;为了破除思维定势,必须削弱思维从众倾向,提倡“思维反潮流”精神。所谓“思维反潮流”,就是在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时候,相信自己的理性判断能力,能够顶住周围多数人的压力,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轻易附和其他人。

但是职场也不能事事反潮流,更不能常常打破“少数服从多数”的常规,因为职场中还有一条与之相悖的原则“多数服从少数”,你还有上司、还有领导和老板,他们是你职场生存的决定因素,如果你为了创新总是那么的各色,想打破常规,逆大流突出自己,估计职场中是不能容下你这样的异类;但是反过来你一味的顺从大流,跟在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你同样会被职场所淘汰,或者这才是职场中的“决策悖论”。

职场中的决策悖论需要你适时做出决策,何时该随大流,何时该打破“少数服从多数”的常规,用自己独特的见解,让职场中的领导对你刮目相看。

初入职场,阴暗角落的一朵蘑菇

初入职场,很多人刚进公司,无论自己多么有才华有能力,都有可能被置于阴暗的角落,比如被安排在不受重视的部门,或做打杂跑腿的工作,而且还会被无端地批评、指责,代人受过,更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任期自生自灭。这些就好像蚕茧,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阴暗角落的“蘑菇”经历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你怎样决策,是选择像大多数人一样,逃避阴暗的角落,还是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或者你可以选择在阴暗的角落成长为一朵蘑菇,让别人看到你的成长?

他们的职场:

吴越是一名应届大学生,到一家外企应聘,可是不幸的做了该企业的保洁员,负责老板办公的那个楼层的卫生清扫工作,拖地、擦玻璃、扫厕所.......起初吴越隐忍难言,甚至想辞职不干。要不是朋友劝他,毕竟是老板那一层的保洁员,引起老板的注意,就会有机会否则,才华横溢的吴越才不会在这种地方当保洁员的。

老板所在的这个楼层,每天出出入入的都是高层管理,他们对吴越时常不是蔑视地扫上一眼,或者熟视无睹,仿佛他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而他的上司后勤主管对他更是颐指气使,有时候简直是吹毛求疵。

每天在保洁员的休息室里,同事们一边吃着午饭,一边抱怨着。骂累了,他们才散开来嘟嘟囔囔地去干各自的活。吴越慢慢地被他们同化了,和他们一样在私底下抱怨,对工作也抱着糊弄的态度,就这样,吴越也常常被后勤主管骂,他和主管的关系越来越僵。

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吴越明白不能如此下去,要么另外寻找发展空间,要么不再抱怨,兢兢业业的做好本职工作。从那以后无论是谁上厕所,他都报以最真诚的微笑。渐渐的,一些高管遇到他也会聊聊天。

偶尔,吴越发现,老板如厕的时间比较久,而且似乎很痛苦。吴越猜测老板可能是有些便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将治疗便秘的药,放入咖啡中,让秘书你帮他冲杯咖啡,把药顺便碾碎了放进去,这样老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治疗。终于有一天老板知道了此事,老板专门派人事经理找吴越谈心,了解吴越的意向,这时候吴越终于在自己梦想中的企业做上了期盼已久的位置。

其实新入职场的人,单位以及上司并不了解你的能力,把你放在阴暗的角落让你做一些小事,这个时候只能想吴越一样,做好小事让上司看到你的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升职的机会。

所谓 “不破不立”阴暗角落的一朵蘑菇,需要做的就是寻找和把握时机,不要以为做保洁就没有机会,不要以为角落中就不能成长,吴越每天进进出出的都是公司的高管,有几个人能有机会每天看见他们?这不就是机会?吴越完全可以利用角落中的机会和他们搞好关系,也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对你有用的信息,时间长了,就一定能够寻找到对自己有益的机会!当你是阴暗角落一朵蘑菇时,你是随大流抱怨自己、埋怨上司和领导,还是自己积极想办法,寻找机会,让别人知道你是一朵有用的蘑菇?这取决于你的决策。像多数人那样抱怨自己的处境,抱怨才华横溢的自己被摆放在阴暗的角落,感叹了无希望不见阳光,殊不知阴暗中也会长出少数的蘑菇,那是因为大多数细菌选择去抱怨从而破坏,滋生更多的细菌,只有少数细菌想办法寻找机会嫁接到某一看似腐朽的树根上,汲取养分成长为有用的蘑菇。

你的职场:

我们在初入职场时,如何走出被置于阴暗角落的悲惨境地,专家有以下建议:

(1)了解并遵守所在企业文化。

无论什么样的企业都有林林总总显性或隐性的制度和规则,它们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企业文化。要想早日从阴暗的角落成长,在单位里如鱼得水,就要将这些制度、规则铭记于心,并严格遵守,比如不迟到、早退,办公时间不打私人电话等等。

(2)快速熟悉并尽可能了解身边每位同事

初入职场,无论自己身处何种底层岗位,都要花上一番工夫,尽快和身边同事们熟悉起来,从中找到几位兴趣相投、价值观相近的,与之建立友谊,慢慢地打造自己在公司里的交际圈。这样,一旦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就可以向同事请教。

需要注意的是,熟悉并了解同事要有一个度,仅仅限于同事的喜好、有什么特长,万不可连同事的隐私也要了解。而且注意不可陷入单位中各种小圈子中。

(3)找准自己的角色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