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名山之谜:探秘中国十八座名山
46294000000023

第23章 泰山之谜(2)

有人说,岱庙壁画的创作,与利玛窦(Matteo Ricci)来华密切相关。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打破了东西方之间长期隔绝的局面。随着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的东来,出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个高潮。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文明,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而这一次西风东渐,就反映在泰山岱庙的壁画上。利玛窦来华后,并未到过泰山,但他却多次同泰安人、当时任兵刑两部尚书的萧大亨会晤。岱庙大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的绘制,明显地受到西洋画法的影响。壁画下部主题人物与宫殿、桥梁,均采用中国传统画法,而顶部山石、林木、建筑等,则明显采用了西洋画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法。

有人考证说,唐宋各代都在岱庙绘制壁画,但是已经湮灭无存,现存的这两幅壁画,是康熙十七年,也就是1678年重修岱庙后所制。据康熙《重修岱庙履历记》碑载:“大殿内墙、两廊内墙俱使画工画像。”又据泰安大汶口《刘氏族谱》载:“刘志学,善丹青,泰邑峻极殿(当时岱庙大殿之名)壁画,即其所绘。”因为在壁画上不少房屋都像是清式建筑的西洋景的样子,所以他们认定是清人所画。

有人提出这两幅壁画历代都修补过,所以它们就带有各个时代的痕迹,但是没有记载能确认壁画的最初绘制年代,一切都只是猜测。

◎泰山石敢当有着怎样神奇的来历

在泰山有一种小石碑(或小石人)立在桥道要冲或砌在房屋的墙壁里,上面刻着“泰山石敢当”五个字,在当地人的生活中,这是他们驱除不祥和邪气的神物。“泰山石敢当”到底是什么呢?为何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有人说,“泰山石敢当”是一个人,他有神力,鬼怪都害怕他。人们相信用有灵气的泰山石刻上勇敢的石敢当的名字就有神奇的力量,可以镇宅驱邪。那么“泰山石敢当”是怎样一个神奇的人呢?

传说在泰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壮士,姓石,名敢当。他很勇敢,什么也不怕,在泰山一带很有名。有些人被欺侮了,就找石敢当替他们打抱不平。当地王员外有一位千金小姐,不幸被一妖精作祟,王员外请老道设坛捉妖,被妖精一脚踢下坛来,跌得头破血流。石敢当见义勇为,持宝剑藏在小姐房中,当妖精进来时,他举剑大喝一声:“泰山石敢当在此!”妖精一听,吓得驾起妖风狼狈而逃。谁知妖精逃走后,又跑到别村去祸害。村民听说石敢当能驱妖,便来请他。可是,石敢当往这村赶,妖精又跑到那村去造孽。石敢当又没有分身法,怎么办呢?后来,聪明的妻子对他说:“何不把你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放在宅墙上镇妖呢。”于是,人们纷纷在石头上刻上“泰山石敢当”五字,立于墙根、街巷、桥头等要冲,以保村宅平安。

还有一个记载说:石敢当是五代时期的一个勇士,皇帝来泰山朝圣的时候,石敢当是随从人员。到达泰山的那天晚上,有人企图刺杀皇帝,但是石敢当用自己的生命保全了皇帝的生命。皇帝为了感激他的忠诚,就让人为石敢当竖起了一块石碑。后来这样的石碑就在泰山地区流行起来。

可是有学者研究证明,五代时期没有一个叫石敢当的勇士。而且文献记载表明,石敢当是人们对泰山石的崇拜而把它拟人化了,《石大夫庙叙》就完整地记载了石敢当从一块可以镇邪除妖的灵石化身为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的故事。

关于上古时期对灵石的崇拜,最早记载石敢当的是西汉的史书:“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宋代在福建莆田曾发掘出一块唐代大历五年的石刻,上有“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同教盛,礼乐张”的字样。灵石崇拜在上古时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为什么其他地区的石头的魔力都渐渐消失了,而泰山的“石敢当”会流传到现在呢?

传说中泰山是“配天作镇”的,东岳庙里的东岳大帝手里所执的就是作镇之圭,而且泰山之镇与其他山岳不同,它威力无比,镇的是乾坤,所以有“泰山安则天下安”的说法。人们认为泰山足以镇乾坤,而泰山的一块小小的石头也是可以镇邪保平安的。而且泰山石是花岗岩,坚硬无比,人们认为它无坚不摧,足以驱邪。所以泰山的石敢当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根据这个解释,“泰山石敢当”就是泰山石,人们一直认为它具有某种神奇的力量。

◎扑朔迷离的无字碑

立于泰山极顶玉皇顶门前的碑高达数丈,上下渐削,顶端如帽,给人高耸稳重之感,石色莹白,虽经百世露浸雨湿而不生苔藓。就是这样的一块石碑留给后人无数谜团,这块石碑的石材不是产自泰山,碑上也没有一个字,因而被人称为“泰山无字碑”。一块通体无字的石碑留给后人无穷的遐想,此碑是秦始皇所立,还是汉武帝所立?此碑无字究竟何意?

秦始皇封禅泰山的时候曾在泰山立石。传说秦始皇来到泰山,意气风发,命李斯书写铭文,刻石于泰山,铭文一共144字,《史记》中对铭文有完整的记录。据说现在在泰山上的秦始皇刻石只剩残石,上面的文字也已经不是当时写的颂词了,据说现存的文字是秦二世命令李斯写的赞颂秦始皇的颂词,全文一共77字。那么不管是秦始皇的立石,还是秦二世的残碑,都是有文字的,不是无字碑。是不是这样就排除了无字碑是秦始皇所立的可能呢?那么这块碑是不是汉武帝所立的呢?

明末学者顾炎武经过反复研究,断定这块无字碑是汉武帝所立的,郭沫若先生也同意这个结论。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他频繁到泰山封禅,用以显示其“受命于天” “功德贯世”。据说,汉武帝见历代帝王都在泰山上树碑立传,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功德盖世,非一小小石碑所能言表,所以别出心裁,预先制好石碑,派人不辞辛苦地从羊肠小道运上泰山绝顶,立在万众瞩目之处,以示他高上加高、无以复加的功德。

可是有人说:汉武帝刘彻本是一个好大喜功之人,立其碑而“绝无字痕”,不像他的性格。所以,更多的人相信,无字碑还有其他的隐情。

于是,又有人有另一种推测,认为此碑原本是有字碑,后经过长期的风雨侵蚀,原有的文字被风化剥蚀殆尽,以致成了无字碑。但这一看法也有问题。从现存的无字碑看,风化的情况并不严重。而且它在宋代已被称为无字碑,秦代所立的有字泰山碑,在宋代尚能辨认出一百来字,如果无字碑也是秦代所立,那么到宋代不可能剥蚀得一字不存。那么这块无字碑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可能呢?会不会是后人毁掉了碑上的文字呢?

还有人提出无字碑为少昊从东北迁都于山东曲阜之后所立,其作用与埃及的方尖碑、甘肃昝山的日晷是一样的,用来观测日影的,距今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

也有人说它是秦始皇封禅坛上北边的石阙,立阙为门,在秦始皇时期不止泰山一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五年,立石在东海,作为秦王朝的东门,所以泰山的这块石头原本就是无字的,它是秦始皇立的石阙。

显然,在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以前,无字碑之谜还无法真正解开。

◎泰山奶奶是什么神仙

据说泰山周围的老百姓“终日仰对泰山而不知有泰山,名之曰奶奶山”。他们对泰山老母、泰山老奶奶崇拜至极。这个泰山奶奶是什么神仙呢?

据说泰山奶奶就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是一个女神,是东岳泰山神的女儿。据说周文王在位的时候,姜太公掌管泰山地区,可是这一年泰山地区滴雨未下。一天晚上,周文王梦见一个美丽的女子来告诉他说:我是泰山神的女儿,嫁给了西海龙王,我想回东海边看望我的父亲,但是姜太公挡住了我的去路,他是个有德行的人,我不敢借狂风暴雨回家。文王醒来后,就派人召回姜太公。姜太公刚一离开泰山,从西边刮来的狂风暴雨持续了三天,那就是泰山神的女儿回家了。

古代的泰山神是青帝,即上古时代人们所崇拜的太昊氏。青帝主管万物发生,是一位生命之神。他的女儿碧霞元君也是一位生命女神,人们把她和青色联系在一起,这是新鲜草木的颜色。传说碧霞元君神通广大,治病救人,护佑一切农耕、商贾、旅行和婚姻等事。而且,碧霞元君的侍女塑像中有一个抱婴儿的女子,这是碧霞元君荫庇妇女儿童健康平安,能让无孕得孕,有孕顺产。所以,民间也有把泰山奶奶当成送子娘娘的。每逢农历的三月十五日,方圆数百里的善男信女纷纷前来拜庙,祈求平安。

还有传说认为泰山奶奶是玉帝的玉女,被玉帝派来泰山掌管泰山的一切。据说宋真宗封禅泰山的时候,在岱顶玉女池旁得到一个玉女石像,所以就建造神龛供奉她,并封她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建造神龛的地方创建昭真祠。金代称为昭真观,明代称为灵佑宫,近代称碧霞祠。明清时,由于碧霞元君影响日益扩大,祭祀碧霞元君的庙宇也从泰山扩展到全国各地,每日香火旺盛。

也有说泰山奶奶是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石守道的女儿,名玉叶。相貌端庄,为人聪颖。三岁懂得人事,七岁学道法,曾拜师西王母,十四岁时到泰山山顶的黄花洞修炼。三年后修炼成仙,成为泰山女神碧霞元君。

还有一个传说和姜太公有关,传说姜太公在打胜仗之后,要把当时的领地分给众神,他原来是想把泰山留给自己的,但是黄飞虎说他还没分到,要让姜子牙把泰山分给自己。姜太公无奈,正要把泰山分给黄飞虎,没想到,碧霞元君也来了,也要求分一杯羹。这一座山总不能分给两个人吧,于是姜子牙对二位说:这样吧,明天早上看你们俩谁先爬到玉皇顶,就把泰山分给谁。第二天,黄飞虎一鼓作气,爬到了玉皇顶,看见了姜太公。此时,碧霞元君从他们身后气喘吁吁地跑来:哎呀,你们俩在这呀,我上了山没看见你们,又下山跑了一圈才上来。二人大惊:你说你上来过,那怎么证明?碧霞元君说:我猜你们就会不信,所以我刚才到山顶时就把我的鞋放那了,不信你们跟我来。二人将信将疑地跟着碧霞元君到了山顶,鞋果然在那。二人心服,姜太公就把泰山封给了碧霞元君。从此碧霞元君成了这里的保护神,被称为“泰山奶奶”。

还有传说认为殷商之祖先简狄就是泰山奶奶。传说有娥氏简狄吞玄鸟卵而怀孕,生下契建立了商朝。有人推断《山海经》中之“昆仑墟”就是泰山,所言怪物鬼神便是泰山周围的原始部落——图腾氏族,后来逐渐建立商王朝。

总之,泰山奶奶的来历众说纷纭,各有各的来处,但又无法定论。

泰安得天独厚地位于泰山南部山脚下,它与泰山之间有一种非同寻常的关系。泰安的意思就是太平安宁,泰安城有记载的历史大约有一千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古老的泰安城由于帝王封禅、民众礼神、文人骚客的游览渐渐地发展起来,并渐渐地形成了山不压城,城不占山,而又“山城一体”的独特格局。从空中鸟瞰,泰山就像是一座矗立在华北平原上的巨大神像,而泰安城则是一个香炉,香炉里插着几支香,青烟袅袅地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