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和政治、哲学、法律等一样,都是社会意识形态,都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具有重大的认识作用。但是,艺术在反映社会生活时,不是靠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再现现实生活的丰富图景,描绘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生活和社会风尚,表现各个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人们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种种关系,因而“它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简言之,艺术运用感性形象的形式,完成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真理的任务。通过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各个时代社会生活、历史发展的状况,提高认识生活、洞察社会的能力。
比如,我们欣赏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艺术,可以了解从前秦到元代的各种生活状况。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著名的十大石窟艺术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据记载,敦煌石窟在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开始建造的。以后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不断修建,共开凿了一千多个洞窟。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以上十个朝代的洞窟四百九十二个,洞内塑像两千多尊,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些壁画,从思想内容来说,大多是宣传佛教教义和封建迷信。但是,也有不少反映劳动人民进行生产斗争的各种场景,如渔猎、农事、营造、推磨、舂米、制陶器等,也描绘了大量亭台楼阁、宫殿城池、塔寺店铺、桥梁水榭等古代建筑,其他如,婚丧、行医、学校、酒店、商旅、宴会、音乐、舞蹈、杂技、兵器以及衣冠服饰之类,都有广泛的表现。这些都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的形象材料。
比如,我们欣赏唐代画家阎立本(?一673年)的《步辇图》,可以了解我们古代各族人民主张团结统一的要求、愿望。《步辇图》,真实地记录了一千三百多年以前,汉、藏民族之间亲密交往的重要历史事件,即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婚。这个历史事件的过程是这样的:公元461年(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接受了当时藏族吐蕃王朝提出的联婚的要求,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松赞千布便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迎娶。《步辇图》所展示的画面,就是描绘唐太宗接见禄东赞时的情景。在这幅画中塑造了两个主要人物,即唐太宗和禄东赞的形象。画家通过服饰、举止、特别是容貌神态的生动描绘,生动地刻画了藏族使者禄东赞的性格特征。他宽阔的额头上刻着长长的几条皱纹,表现了他的才智,质朴的面部中流露出与人为善的情感,表现了他赞成汉、藏联婚的愿望。对唐太宗的描绘也是很成功的,他坐在步辇(一种用人抬的交通工具,类似轿子)上,在严肃的神情中隐藏着一种喜悦心情,眼光炯炯有神,友善地看着友好使者禄东赞,给人一种友爱、赞许的感觉。画家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形象地反映了唐蕃联婚这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
比如,我们欣赏北宋画家张择端(生卒年不详)的《清明上河图》,可以了解到宋代以汴河为中心的繁荣的社会生活情景。学过中国古代历史的人都知道,宋代初年,农业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工商业也有了长足的进展,汴梁,、成都等地都是当时国内贸易的中心。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都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队伍和力量迅速壮大。《清明上河图》,就是反映都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生活的。整个图卷大体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城郊的景色,第二部分描绘汴河的情景,第三部分描绘城内街市的状况。画家以现实主义手法,从城郊一直到城内外的街市,从人物到房屋,从汴河两岸的树木到人们的繁忙景象,都作了极其细致的描绘。就以描绘的各种人物而言,就有五百多人,他们中间有农民、船夫、商人、各种小手工业者、官吏、知识分子、和尚、道士、江湖郎中、算命先生、各种各样的摊贩……,真可以说得上是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在这些人物中,有人驾车,有人挑担,有人在叫卖,有人在讲价钱,有人驾船同河中激流搏斗,有人在到处游逛……,构成了许多条纷纷扰扰,熙熙攘攘的人流。就描绘的各种商业,手工业活动情况来说,有店铺,有作坊,有酒店,有茶馆,有当铺,有各种小摊贩,构成了城内街市上的繁华景象,充分显示了北宋城市生活的繁荣。还应提到的是,就连画中的那座没有柱脚凌空驾起的木结构“虹桥”,它的式样和历史文献记载也完全相同。凡此种种,对我们认识北宋的经济、政治,都提供了有用的思想材料。
艺术作品不仅可以使欣赏者知道过去曾经出现过怎样的社会、怎样的阶级、怎样的人物、怎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这种社会的状况,阶级的面貌,人物的性格,还会深深地刻印在欣赏者心里,使他们不能忘怀,引起欣赏者对社会,对人生作更进一步的思考:为什么在某种社会条件下,会出现某些人物,某些事件?某些人的命运为什么不能更好些?某些入的罪恶为什么不能受到应有惩罚?怎样的社会才可以让人们生活得更合理些?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什么,应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等等。
艺术作品这种引导欣赏者发人深思、启迪人们探索社会、人生的诱发力,便会使欣赏者“惊醒起来,感奋起来”,鼓起“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的愿望和决心,为真理而斗争。
俄国伟大的学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名小说《怎么办?》,在历史上曾起过巨大的教育作用。它的问世,引起了很多人的强烈反响,在广大的读者中间很快流传开来,对于帮助人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树立革命的世界观,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长篇小说《怎么办?》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塑造了一群来自人民中间的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罗普霍夫、薇拉·巴夫洛芙娜、吉尔沙诺夫和革命家拉赫美托夫等光辉形象,表达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政治理想,社会观点和美学观点,揭露了反动势力的腐朽没落,宣传用革命行动改造黑暗现实,建立没有剥削、压迫的新社会。《怎么办?》中所塑造的先进人物的光辉形象,影响和教育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俄国早期的伟大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说,自从印刷机输入俄国以来,没有一本书曾享受《怎么办?》这样的成功。列宁非常喜欢《怎么办?》,曾给它以极高的评价。列宁说:这才是真正的文学,这种文学能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我在一个夏天里把《怎么办?》读了五遍,每一次都在这个作品里发现一些新的令人激动的思想。
《怎么办?》对于一些早期的无产阶级战土的成长起过不小的作用。保加利亚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季米特洛夫曾经说过:我还记得,在我少年时代,是文学中什么东西给了我特别强烈的印象?是什么榜样影响了我的性格?我必须直接地说:这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书《怎么办?》。
我在参加侏加利亚工人运动的日子里培养起来的那种坚持力和我在来比锡法庭上所采取的那种一贯的坚持力,信心和精神——这一切都无疑地同我在少年时期读过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艺术作品有关系。
《怎么办?》对列宁和季米特洛夫的影响,说明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启迪人们探索社会,探索人生,诱发人们参加变革现实的伟大斗争。
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著名长篇小说《母亲》,通过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者形象的塑造,尤其是通过巴威尔和母亲尼洛芙娜成长为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过程,再现了一九○五年革命前夕正在觉醒的俄国工人阶级的英勇斗争,展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灿烂前景。高尔基反映了工人,贫苦农民所受的压迫和剥削以及他们强烈的革命要求,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教育作用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强的领导作用。长篇小说《母亲》,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在无产阶级文学史上第一次塑造了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的伟大的群众革命斗争,它引导和鼓舞着武装起来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以英勇无比的战斗姿态迎接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为实现人类最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而战斗。对此,列宁给予《母亲》以极高的评价。一九○七年五月,在伦敦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同高尔基亲切会见。列宁曾谈到他所读过的《母亲》手稿,并对它作了评价。后来,高尔基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说我是赶忙地写成这本书的,但是还没有来得及说明为什么赶忙,列宁就赞成地点了一点头,自己把这个原因说明了:我赶忙得很好,这是一本必需的书,很多的工人都是不自觉地、自发地参加了革命运动,现在他们读一读《母亲》,一定会得到很大的益处。
“一本非常及时的书。”这是他对我的唯一的然而极其珍贵的赞语。
《母亲》问世以后,无数工人读者纷纷给高尔基写信祝贺,一致称赞它是一部教育全世界的工人阶级怎样生活斗争的教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欧仁·鲍狄埃(1816年—1887年)创作的无产阶级的战歌《国际歌》,向全世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艺术地总结了巴黎公社斗争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斗争目标、表现了无产阶级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国际歌》唱出了激励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明天而团结斗争的主题,回荡着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情怀,充溢着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成为鼓舞世界革命人民向黑暗世界冲锋陷阵的战斗号角。一个世纪以来,《国际歌》的歌声传遍五洲四海,无产阶级在《国际歌》声中成长壮大,在《国际歌》声中英勇战斗,在《国际歌》声中谱写共产主义运动史。“公社被镇压了……但是鲍狄埃的《国际歌》却把它的思想传遍了全世界,在今天公社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活力。”
综合上边所谈到的,我们可以毫不夸大地说,艺术作品指导人们如何生活,如何战斗的作用是巨大的。它通过艺术形象所展示的社会,人生的画卷,帮助人们掌握和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启迪人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推动人们参加伟大的变革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我国艰苦的革命年代,有多少人由于接触到革命的艺术作品而使他们参加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作家杨沫同志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时,曾经谈到当年苏联革命文学对她在选择人生道路上的深刻影响。她说:“我开始如饥似渴地读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读起苏联的革命小说,渐渐,我的心情变了,我从忧郁、苦恼变得欢快、活泼,我从满目的凄凉、污浊中,看到了高尚和光明;我诅咒憎恨罪恶的人生,变得热爱并歌颂起美好崇高的事业,我终于找到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