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会出现不同的建筑。因此,不同时期的建筑不但会体现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水平,政治经济状况,而且还是一定民族,一定阶级,一定社会精神文化的反映。人们要“阅读”这部石头(或木)的史书,就会了解各个时代的历史。
古希腊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是伯利克里时代。民主派领袖伯利克里注重整邦全体公民的利益,帕提依神庙就是为雅典城邦保护神雅典娜而建的祭殿。据希腊神话传说,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都喜欢美丽富饶的雅典这一地方,他们同时选中它做自己的庇护地,两神争执不下,请天父宙斯裁取。宙斯叫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让人民选择。波塞冬将战叉抛到地上,海浪滚滚,昏天地暗,以此显示他的强大和霸权,雅典娜则把一尊神塑放在地上,大地上长出了硕果累累的橄榄树,充满了一片生机,以此显示保证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幸福安宁生活。自然,人民是不喜欢强权政治的,他们接受了女神的保护,修建了帕提依神庙。这座神庙是陶立克式建筑,落成于公元前447—前432年。神庙背西朝东,用大理石建成,耸立在三层台阶之上,神庙有两个主殿,祭殿和女神殿。从神庙前门可以进祭殿,踏后门可以入女神殿。庙里浮雕琳琅满目,栩栩如生。东山墙上,镌刻着智慧女神雅典娜从天文宙斯头里诞生的生动图案,西山墙上,雕绘了雅典娜与波塞冬争当雅典保护神的场面。可见,这座城邦保护神的宙宇,代表着整个城邦全体公民的利益,反映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某些特点。到了古典晚期,即公元前四世纪中叶,城邦民主制已经瓦解,古希腊在专制制度的各个小王国里,建造起壮丽的国王陵墓来。它们的显要位置,高大的体积,超人的尺度,威严的风格,华丽的装饰,都在神化着专制的国王,同时也显露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鄙视态度。其他建筑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就拿剧场来说吧,古罗马帝国已经划分为等级,分为贵族区,骑士区和平民区。而各个区彼此之间有短墙隔开,说明这个时期严重的阶级分化状况。
在中世纪,神权统治一切,教会是封建制度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城市里最宏伟的建筑是教堂。十二世纪到十六世纪,初期,始于法国北部王室领地的高直建筑,在全欧风靡一时。这种建筑,广泛地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以及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腾,天国神秘的幻觉。这种建筑的代表有法国巴黎的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意大利的米兰教堂,它们都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此外,中世纪的各国还建筑了大量的宫殿,它要求在构图上严格对称,以突出统帅全局的中轴线。而在它的两侧,还有层次分明的次要轴线,统帅局部。在建筑的立面上,通常是左右划分为五部分,以中央部分为主,上下分为三层,以中层部分为主。主从的关系,有条不紊。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朕即国”的绝对君权。中国北京的天坛,是封建皇帝祭天的场所。它占地二百七十二公顷,几乎是故宫的三倍半,但建筑的面积却很少,绝大部分都是苍松翠柏。在这少量的建筑巾,大都布置在一条高出地面四米多的甬道两端,以一条轴线贯通。中轴线一端的祈年殿,是三层蓝色屋顶的圆形大殿,下衬巨大的三层白石台座。所有这些,都把上天至尊,皇权神圣的思想渲染得淋漓尽致,艺术地说明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的产物。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值得自豪的文明成果之一。历史长河“逝者如斯”,但各个时代的经济,社会制度,政治面貌,思想感情,却书写在这部石头(或木)的历史上,人们通过这部“史书”,可以认识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风神情调,审美意识。
(二)实用工艺
实用工艺,是指建筑以外所有的在造型和色彩上经过审美处理的日常生活实用品,它直接表现着人的本质力量,反映着人们对生活和感情的追求。实用工艺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几乎每时每刻都和我们发生关系,影响着我们的审美情趣。所以,实用工艺是一种最有群众性的艺术门类。它种类繁多,举不胜举。就日常生活的器皿来说,有锅、碗、杯、壶……,就家具来说,有床、椅、桌、凳……,因此,认识实用工艺的审美特点,有助于我们去美化社会生活。
同建筑艺术一样,实用工艺也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它既要求有实用的功能,又有审美价值。当然,在人类发展史上,实用工艺从“实用”品发展成为带有艺术性的日常生活用品,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起初,实用工艺只是为了实用目的,最原始的工艺品,例如器皿,完全是为了盛东西用,制造的粗糙,很少有什么艺术加工。但是,在人类制造这些物品的时候,逐渐发现和发展了它们的审美因素。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古代陶器,不仅是一种实用器皿,而且也是一种艺术作品。它造型美观,装饰的图案多样,色彩协凋。单就色彩来说,有单色素陶,也有绘以红、黑、白诸色的彩陶,就装饰的花纹来说,虽然是由三角,交叉,曲线,带状、旋涡、平行等简单图案组成,但也构成对称、均衡、和谐的统一体,有着单纯而朴素的美。在这些陶器工艺品上,我们很容易看出它所具有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结合的特点,不但给人类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也给人类的精神生活带来了艺术享受。到了后来,实用物品的审美化越来越广泛,其审美因素越来越大,致使某些实用工艺失掉使用价值而专供人们玩赏的工艺美术品,即我们平时所称呼的特种工艺品。但从总体上看,实用工艺不但具有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而且它的审美性从属于实用性,以实用为主。比如,我们到商店去购买生活用品,首先是看它是否实用,有没有使用价值,接着才看它是否美观。就买一把茶壶说吧,我们先要看它容水的壶身,装水的壶口、倒水的壶嘴、执壶的把手或提梁,如果这些地方使用起来不方便,那么再美观漂亮也会觉得不理想,在有了使用价值的基础上,人们还要注意它的装饰性,如比例、线条、轮廓、图案、色彩等,看它是否能给人一种清新的格调,健康的情趣。因此,实用工艺只有实用性与审美性互相结合时,人们才能认为它是理想的。
实用工艺的美,主要表现在形体结构所体现的造型美。
造型、色彩、装饰,是实用工艺的艺术语言,其中造型是主要的,色彩和装饰从属于造型,没有造型就没有工艺形象,象陶瓷、搪瓷、玻璃品、塑料制品,家具等具有三度空间的物质形体,无一不以造型为其基本的因素。就拿我国古代的青铜饕餮来说吧,它是我国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铸造的一种钟鼎祭器,其造形是超世间的神秘,恐怖的动物形象,由殷代占统治地位的氏族部落的图腾演化而成的。在它的正面显赫的位置上,镌刻着一个变形的,幻想化的,可怖的怪兽头,有的甚至口中含着人头。这种造型美,是一种狞厉之美。它是殷商王朝统治者的权威,意志和力量的象征。观赏它,会把人们带到人类童年那个野蛮的,遥远的年代,那可怖、神秘、沉着、稳定的造型,体现了我国古代由原始野蛮,时代向奴隶社会过渡的伟大转折时期的历史必然。一方面,包含着创建奴隶制过程中对于原始野蛮制度的无情冲击和扫荡,另一方面,也包含着对于奴隶和被征服者的兽性的残忍。显然,这种狞厉之美,是由它的造型体现出来的。实用工艺注意造型美,即使平面图案,如花布,也无一例外。花布是要制作衣服的,衣服是穿在人的身上的,这是一种间接的人体造型。因此,花布的设计就不能单纯地片面地追求平面的纹样效果,而要考虑到做成衣服时的立体效果如何。色彩与装饰要服从造型韵需要。当然,实用工艺的造型美,是受物质材料的性能制约的。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它自己的物质表现手段,并对内容和形式有某种制约。马克思指出:“颜色和大理石的物质特性不是在绘画和雕刻领域之外”,同样的,实用工艺的物质材料的特性也必然渗透到各种工艺品中去。实用工艺的物质材料比其他种类艺术要广泛得多,沙石、泥土、竹木、金属、织品,玻璃、塑料等,都是它的物质材料。因此,思考、设计、制作各种实用工艺时,要充分注意各种材料的特性,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性能。一般来讲,瓷器具有“声如磐,明如镜、薄如纸、白如玉”的特点,陶器具有朴素无华、厚重土拙的特点,木料具有质朴、自然的特点,塑料具有明快、浓艳的特点。运用各种材料造型,只有研究它们的特性,明白它们的性能,重视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质美,色美,才能更好地创造出在形体结构上所体现的造型美。材料在价值上有贵贱之分,在艺术上并没有高低之别。美既在玉石上,也在泥土中,既在象牙上,也在木料上。其关键在它的造型是否能体现一定时代的风神格调,人们的情思意念。
实用工艺精巧多样,形式优美,充满生活情趣,能给人以特殊的艺术魅力。实用工艺受生产技术制约的技术的高低往往决定实用工艺的审美价值。我国精湛的工艺技术,反映出劳动人民勤劳踏实的品质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远在—千多年以前,我国人民就用竹子编织生活器皿。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实用工艺和特种工艺品。现在,人们能编篮、瓶、罐、盒、屏风,以及模拟动物、人物、建筑物、家具等十大类产品,以编织精细、构思巧妙誉满天下,被国际友人称赞为“世上精品”、“东方珍品”。我们以俞樟根制作的竹品《麻姑献寿》为例。这一力作,取材于古代神话故事,即在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之际,仙女麻姑在绛珠河畔用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制作者为了编织好《麻姑献寿》,反映神话传说的优美意境,博览了各种反映古代仙女的画片、戏曲、电影,仔细观察人物的脸部、服饰、衣褶,经过反复琢磨、酝酿,终于破关入界,看到了麻姑的音容笑貌,神情动作,服饰打扮。根据麻姑形象的特点,在用料上,他选用了节长、坚韧,纤维紧,拉丝细的青田竹,在人物脸部处理上,他用细腻的挑一压一法,篾丝在一寸内可排列一百五十根以上,因此麻姑的面部丰腴、圆润、嘴角、鼻尖、眼眶、耳朵轮廓分明,细腻传神,几乎看不见竹编的痕迹,在服饰上,麻姑的衣饰,飘带是用锋利的刮刀刮成极薄的篾片,采用红白相伺的挑二压二法编织成的,很得体地镶贴在麻姑的身上,在色彩上,运用染色、刷色,统一在朱红和金黄的暖色中,在富丽中求调和,在调和中求变化,艳而不俗。经过制作人的这种审美处理,整个的构图是极其鲜明生动的。麻姑形象端庄秀丽,体态轻盈,优美,她回眸凝盼洁白晶莹的仙鹤,展翅欲飞的仙鹤,衔着麻姑被风吹飘的绸带;盘上放着寿酒和寿桃。画面上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似平麻姑正在轻移莲步,破云而去。这些都和制作者精巧技艺分不开的。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我国的工艺品素以技巧精细工丽而著称,如贵州平塘的斗笠、广西壮族的织锦、江苏惠山泥人、北京景泰兰、大连玉雕等,无不显示出精湛的工艺水平。
作为艺术品来看,实用工艺形态的多样性与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都是建筑艺术所不及的。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实用工艺有欢愉、流畅的时代风貌,商周有森严庄重的造型,表现一种凌厉的美,汉代有古拙遒劲的造型,给人一种朴实之美;唐代讲究形态雍容华贵,落落大方,明代主张造型厚重、典雅、简洁。这种形态与风格的多样性,相适地表现出一个时代的趣味,爱好。
一件成功的实用工艺品,往往具有浓烈的生活情趣,给人以特殊的艺术感染力。由上海玉石雕刻厂雕制的《西厢记》,利用象牙色彩洁白柔雅,质地细腻坚韧的特殊性能,细致入微地刻划出崔茑莺,张君瑞,红娘的人物性格特征,优美的故事情节和象牙本身质地美的和谐统一,把人们带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由俞樟根制作的竹织品《群鸡图》,是采用漂白的篾丝编织成的,其质地洁白光亮,素静雅致。制作者利用这种篾丝,精心编织成感人的群鸡图盘上站着三只公鸡,两只母鸡和一群情态逼真的小鸡,呈现出各种形态,有的嬉戏,有的观望,有的觅食,有的啼鸣,真是神形酷肖,呼之欲出。让人产生一种情绪上的冲动,若饮醇醪,沉浸在艺术的美感享受之中。
(三)书法艺术
七十年代,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访问我国,毛泽东同志接见了他,并赠给一本唐代书法家怀素(725年—785年)的书法手迹,大平正芳见到这一艺术珍品非常感动。怀素作为书法艺术家,同李白、杜甫,苏涣,徐浩等一批诗人关系密切,交情甚厚。李白对他的书法有极高的评价,在《草书歌行》中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怀素草书的成就:
少年上人号怀素,
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
笔锋杀尽中山兔。
飘风骤雨惊飒飒,
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
一行数字大如斗。
悦悦如闻神鬼惊,
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
状同楚汉相攻战。
古来万事贵天生,
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在诗人的笔下,怀素的草书简直妙不可言,神乎其神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书法艺术的成就。
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早在三千七百年以前,就出现了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象形文字,即我们所说的“甲骨文”。汉字的书法,有篆、隶、真(正楷)、行、草五种字体。在周代,出现了大篆。
在秦代,人们就把前人刻在钟鼎等器物上的“金文”,演变成小篆。在汉代,出现了隶书。三国曹魏时期,产生了楷书,流行和发展了草书,行书。在长期使用文字的实践中,勤劳智慧的广大劳动人民,依据汉字造型特点,逐渐使书法成为我国所独有的一门艺术。书法艺术、是依靠墨、纸等物质表现手段,运用毛笔这一特殊的书写工具,利用汉字造型的特点,通过艺术构,匦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鲁迅先生说:
…今之文字,形声转多,而察其缔构,什九以形象为本柢,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鲁迅关于中国文字的美学特征,完全适合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
第一,意美以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