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旅游一点通
46344000000016

第16章 旅游安全保健(1)

怎样收听天气预报

收听天气预报时,常常听到“今天白天”、“今天夜间”等时间用语和“多云”、“阴”、“晴”等气象用语。“今天白天”指上午8点到晚上20点这12个小时;“今天夜间”,指20点到次日早上8点这12个小时。“多云”指云量占40~70%;“阴”指云量占80~100%;“晴”指云量占10~30%。

气象单位对降水量标准的规定,有12小时和24小时的两种标准。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小雨”指的是降水量0.6~5毫米;“中雨”指降水量5.1~15毫米;“大雨”15.1~30毫米;“暴雨”30.1~70毫米;“大暴雨”70.1~200毫米。24小时降水量级标准:“小雨”降水量指的是1~10毫米;“中雨”降水量指的10.1~25毫米;“大雨”降水量指的是25.1~50毫米;“暴雨”指的是50.1~100毫米;“大暴雨”是100.1~250毫米。

预报时间没超过12小时,就是指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比如:预报今天白天或今天中午有雷阵雨,指的是12小时内降水量。如果预报今天白天到夜间有中到大雨,则指的是24小时内的降水量。

迷途中如何辩方向

一、看树的朝向:独立树,南侧枝叶茂盛而北侧稀疏。

二、看树桩车轮:树桩车轮南宽而北窄。

三、看岩:南面干燥光秃而北面布满青苔。

四、看建筑物或山沟:积雪难以融化的部分,总是朝北。

五、看树上的野蜂巢:凡有野蜂巢的一面是南面。这是因为野蜂喜在树的南面而筑巢。

六、看蚂蚁窝筑在树干的哪面:因为蚂蚁窝总是筑在树干的南面,所以找到蚂蚁窝,即可知这是南面。

在迷途中辨别方向,只要注意以上几项,运用判断力,冷静思索,就能找出正确的方向。

如何选择旅行社

1985年5月,为了加强对旅行社的管理,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国务院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旅行社按经营旅游业务范围的不同,被划分为三种类别。经营招待和接待海外旅游者为第一类旅行社,简称一类社;只接待而不能在外招待的被划定为二类社;经营中国公民国内旅游业务的为三类社。

1995年旅行社实施服务质量保证金制度。制度规定:三类社缴纳10万元,二类社30万元,一类社60万元。从事中国人民出境旅游的四大家一类社的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为100万元。到去年底,淘汰了一批没有经济实力的旅行社。国家旅游局及各地旅游局分别成立了服务质量监理所,公布投诉电话,专门接待并处理游客投诉索赔。可以说旅行社行业管理已比较规范。

我们在选择旅行社时,除了注意类别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旅行社成立得早,基础相对稳固,与旅游相关行业之间合作机会多,导游队伍以及解决难题的能力比新成立的旅行社要强一些。其次,旅行社的人员素质反映着一个旅行社的业务水平。我们在与旅行社的业务人员接触中,如果发现是马马虎虎、稀里糊涂的人在操作,最好别跟这家社走。再次,观察旅行社的宣传品,各种表格、协议的内容等,可以判断这家旅行社的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旅游路线就是旅行社的产品,货比三家定有优劣。

一些旅游景点驻某城市的办事处多雇佣该城市的闲散人员从事为景点揽客源的工作。这些机构没有保证金的约束,没有当地的营业执照,因而也无法受到工商部门的有效监督,属非法经营。尽管他们的报价很低,也不应被其诱惑,以免在发生旅游质量问题时查无此人、查无实据,蒙受损失。

夏季旅游的保健

夏季旅游,在卫生保健方面来说,关键是要做到防止热邪病毒的侵袭。

1.要选择能够消夏避暑的地方去旅游。

在炎热的夏天,一定要到气温较低的地方去旅游。根据这个原则,旅游的目的地最好是海滨、山区。在海边,风向在一昼夜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白天日出后,有凉风从海上吹向陆地,送走清新的空气,尤其炎夏暑日,清凉的海风拂面而来,使人顿觉爽快,倦意全消;而夜晚来临时,风向也随着转成从陆地吹向水面,送来污浊的空气。去山地旅游的好处在于山地气候的疗养效应和山地环境中的某些长寿因素。在不少山地环境中峰峦和山涧起伏,绿树成荫,山花烂漫,草木散发出的芳香性挥发性物质有一定杀菌作用。清泉汇成壮观的瀑布,飞溅的水滴周围阴离子富集,空气格外清新。呼吸这样的空气,可镇定情绪,还可改善肺的换气功能。山地气候的特点是气温较低,但昼夜温差大。气温的高低与海拔高度成反比,海拔高度每上升100m,气温约下降0.5℃~0.6℃。

2.要随身携带一些能清热祛暑的饮料。

夏季饮料品种繁多,除了传统的中药保健冷饮外,还有固体饮料、汤汁饮料、果汁饮料、强化饮料、酒质饮料等等。例如,山楂晶、菠萝晶、酸梅粉、桔粉等,皆有消暑止渴之功,且饮用方便。果质饮料,如猕猴桃汁、草莓汁、刺梨汁等,味甘酸、寒凉,营养丰富,不仅酸甜适度,而且清香可口,有健胃消食、滋补强壮的作用,每人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饮用。

3.随身携带的药品。

行前应带些痢特灵和黄连素。痢特灵能抑制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用以治疗菌痢和肠炎等。痢特灵每片0.1克,成人一日服三至四次,每次0.1克。黄连素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阿米巴原虫均有杀菌作用,用于治菌痢、肠炎以及各种急性化脓性感染等。成人每次0.2克,一日二至三次。

其次,旅游中可带些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赛庚啶等。苯海拉明不仅有消除各种过敏症状的功能,而且还有轻度的镇静和镇吐作用,主治各种过敏性疾病,预防晕车、晕船。该药每片25毫克,成人每次服一片,一日二至三次即可。对于老人、小儿的过敏性疾病,用扑尔敏为宜。比上述两种药物抗过敏作用强得多的赛庚啶,每片2毫克,成人每次服一片,一日三次。

服抗过敏药物不能“多多益善”,否则会给你带来头晕、嗜睡的副作用。预防晕车晕船,可在临行前半小时服用,才会防“吐”于未然。

秋季旅游的保健

夏末气候湿热,“秋老虎”也“火爆”。当参加耐久跋涉旅游活动以后,常常汗流夹背,身体的大量钾盐也随汗水丢失。如果人体内钾离子损失过多,则会出现机体疲惫,肌肉乏力,周身酸楚,心律不齐,嗜睡及精神不振等表现。

在持久旅行游览活动中,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及体能,致使身体新陈代谢的中间产物——乳酸、丙酮酸、二氧化碳等蓄积过多,此时血中的碱贮备下降,极易引发血中酸碱平衡失调。

为了维持正常的酸碱度(PH值),则必须增加血液的碱贮备,而碱性食物以果品为主,水果中的西瓜、哈密瓜、桃、李子、杏、草莓、樱桃、荔枝、波萝(凤梨)等均含钾,其中以香蕉及柑桔含钾最多。当鲜果匮乏时,可食用水果罐头、果茶或固体、液体果品饮料。旅游期间还应注意午睡,保持充足的睡眠可减缓疲惫无力之感。

持久剧烈的跋涉以后常感口渴,但不宜过快或过度饮用饮料,以防胃肠血管急骤收缩,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而出现腹疼或腹泻等。

大汗淋漓时,勿面对电风扇直吹或久居空调间,应用于毛巾擦试汗水后,在自然通风处,渐渐散热。

此外,久行后常感脚疼及无力,常用的消除足部疲惫法有几种:

搓足心法:搓热双手,各搓足心70次,以手掌横搓、竖搓均可。这样能改善足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营养供应,减少酸性产物积聚,有利于消除疲劳。

赤足走步法: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即有“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的记载。赤足于海边沙滩、松软草地、鹅卵石路等地方,对足部健康大有好处。

洗脚法:水温在40~45℃左右,水量以淹没踝部为佳,双足放在热水中浸泡半小时为宜。可松弛肌肉、引血下行,改善足部血液微循环,缓解疲劳。

注意饮食卫生

在旅游中,由于生活规律、周围环境的改变、乘坐交通工具的颠簸及身体劳累等原因,很容易使旅游者出现消化功能紊乱。若在旅途中不讲究饮食卫生,导致“病从口入”,还有可能发生各种胃肠道疾病或是食物中毒等。所以必须始终注意饮食卫生。

1.饮食以清淡为佳,少用辛辣油腻旅游中特别是在疲劳、头晕、恶心、食欲不振的情况下,应进食清淡、稀软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辛辣油腻及生冷坚硬等难以消化的东西。长途乘坐车船等,易出现头晕、恶心、食量下降,应多喝些茶水,果汁,吃些水果、面条、稀粥等,可用少分多餐的方法减少恶心。

炎热天气或长途步行、骑车旅行时,出汗多,体内水分、电解质及各种营养物质消耗较大,消化能力又往往下降,故饮食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还要加强营养,除了多用些清凉饮、水果之外,还应多吃些蛋、奶制品及瘦肉等。西瓜汁多味美、营养丰富,是止渴解暑的佳品。

老年人,有胃肠道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病人及孕妇等,在旅游中更应注意饮食卫生,除了以上提到的几条原则外,还应根据自己平素饮食习惯有病情的忌宜,选择适当的饮料及食品。

2.饮食要有节制和规律性:旅途中每次饮食的数量、时间等要尽量保持个人平素的规律性,不要饥一顿、饱一顿或恣食寒凉食物。在长途跋涉中要准备好足够的饮料和食品,按时进餐。野外进餐要选择清洁背风、宁静的地方,先安静休息20~30分钟后再进餐,切忌气喘吁吁就大吃大喝起来。宜缓慢进食、细嚼烂咽,一般以吃八成饱为宜,这样可给胃肠消化留有余地。进食后休息30~60分钟后方可继续前进,开始先缓步而行,逐渐加快速度,应避免饱餐后立即进行登山、游泳等剧烈活动。不要一边走路,一边进食。

在天气炎热的地区旅行,常会口干舌燥,出汗不止,这时自然渴望能够吃到冷饮、冷食,以达到清暑解渴的目的。但要注意适可而止,过多的冷饮冷食也会降低消化功能甚至引起腹痛腹泻等疾病。素有胃肠道疾病或是年老体弱及妇女月经期尤其要注意。

在用冷食时适当吃些大蒜、生姜、食醋,可起到预防消化道疾病和增进消化功能的作用。

3.饮食要注意清洁、卫生,预防食物中毒:不要喝生水,尤其是易被污染的河水、井水等;吃水果要洗净或去皮,不要吃霉烂、变质的食品;切忌食用病死的动物肉;不要随便采吃不认识的野果、蘑菇、野菜等;对生食水产品,如咸螃蜞、黄泥螺、咸烤虾、咸梭子蟹等,要经卫生加工后再吃;生拌凉菜要先洗净,开水炝后,再加些醋、蒜后再吃。

旅游中应随身带些大蒜、生姜、食醋,作为饮食时佐餐,还令有健胃消食作用,而且对肠炎、痢疾、感冒等病有防治效果。但有胃炎、胃溃疡及容易“上火”的人不宜多用。凡觉口苦咽痛、心烦、便秘等症者,应吃些寒凉性质的瓜果蔬菜,如西瓜、苦瓜、黄瓜、梨、柑、紫菜、冬瓜、芹菜等。

旅游中怎样吃

下馆子要吃“鲜儿”。既然外出吃饭,就不要去吃家里也常吃的东西。比如面条、饺子、包子之类。当然,面条、饺子、包子等有不同做法,因而有不同口味,如“龙须面”、“刀削面”、“小笼包子”、“生煎包子”等,有意识去品尝之,也未尝不可。而此时所贯彻的仍然是“吃新鲜”的原则。

外出吃饭,最好不要八碟八碗地大吃大喝。三四口人之家如果叫上满满一桌子菜,势必造成浪费,且过饱而生厌,也就没有了余味了。其实,一些风味小吃也是蛮吸引人的。目前,传统小吃被挖掘出来的甚多,换着样地品尝“小吃”,管保你十天半个月不带重样的:艾窝窝、驴打滚、豌豆黄、小窝头、汤圆、面茶、莲子粥……。对于小孩子来说,吃“小吃”,还能增长关于传统小吃的知识。比如一边吃着小窝头,一边讲述着西太后向热河逃难时吃这窝头的轶事,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乐事吗?

既然要“吃新鲜”,那么,就应该对于中国的菜系食谱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一一尝来。这回去川菜馆、下回去鲁菜馆,再一回去粤菜馆,可事先有一个安排。由于小家庭就餐,不可能叫许多菜,所以应该选择那最有代表性的菜上桌:

北京的烤鸭、广州的龙虎斗、云南气锅鸡、四川的麻婆豆腐等,均有地方风味。品尝之能增进对各地饮食文化的了解。

要想在下馆子的同时,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还得注意各民族不同的特色:回族的烤羊肉串、蒙古族的奶茶、藏族的糌粑、朝鲜族的冷面等,都不妨尝一尝。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各类西式餐馆亦纷纷开张,这就为我国现代家庭了解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提供了便利条件。相当于中国小吃的西式快餐、物美价廉,很可以一尝为快。三明治、热狗、汉堡包食品,目前十分常见,日本、美国、法国、俄罗斯、匈牙利等国风味的餐馆也都有不少价钱不贵,但确有代表性的食品供应。有些人以为上西餐馆花费大,其实,它并不贵于中餐馆。既然想去“吃”的同时,学点知识,那么,西餐馆是不能不去的。

众所周知,同样一道菜,出自手艺不同的厨师之手,大有优劣之分。因此,要研究一下馆子的学问,必须熟悉有名的饭馆。

当地著名的老字号饭馆之门,是不可不登的。北京的全聚德、上海的老正兴、广州的大三元、天津登云楼等,终日顾客盈门,正说明国人的偏爱,现代家庭,怎能不去凑个热闹?

除了老字号外,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新建了一大批中、高档的饭店、宾馆。这些饭店、宾馆一般都聘请了国内名厨,经营着各具特色的菜肴。事先了解一下它们的特色,逐一品尝,也可以扩大“下馆子”的范围。有些高层饭店,为了招徕顾客,还特设了旋转餐厅。例如锦州的锦州大厦的顶层就设有旋转餐厅,顾客可以一边进餐,一边观赏锦州城内外的秀丽风光,费用虽然稍贵一点,获得的享受却大得多了。这样下馆子不仅可以满足“口腹之乐”,还可能赏心悦目。

总之,下馆子的学问不仅限于饮食之美,还包括地域、民族、民俗等多方面的饮食文化。就此而论,要当个“会下馆子”

游客还真得下一番功夫呢!

旅游中怎样喝

俗话说:三天不吃饭可以,三天不喝水不行。这正说明水在旅游中的重要。

旅游途中,由于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的水分,必须得到一定的补充,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及强健的体魄。然而,在旅途中大量地喝水,对身体也有弊端。有时,它不但不能解渴,反而会增加渴的感觉。旅游时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刚喝了许多水,没走多远,又感觉渴,再喝,还渴。肚子喝胀了,终不能消除渴的感觉。这种情况,就属于过量饮水刺激胃而引起的反常现象。这样喝水,不但不能减轻疲劳,反而会加重疲劳感。

有经验的旅游者在行进中是很少喝水的,他们总是在出发前或休息后才喝水。在路上实在渴得厉害时,也只喝一两口,漱漱嘴,润润嗓子。这种饮法对于保存体力,保存食用水都很有好处。一切好的、训练有素的旅游者,都清楚地懂得:在最困难的时候,水就是生命,就是力量,就是胜利的保证。因此,他们总是自觉地把水及食品留到最困难、最需要的时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