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食用水最好是开水,在没有开水的情况下也可以喝生水,但必须是流动的河水、干净的井水或泉水。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较混浊的水也能饮用,但需加以过滤。最常用的过滤办法为:在污水洼的旁边挖一个坑,使坑底低于水面约30厘米,这时,水洼中的积水就会从坑壁渗入坑内,淘去混水,取出清水,再放入一些白矾对其加以沉淀净化,这样制成的水便可以食用了。尽管如此,这仍属下策,能不喝生水时,尽量不喝,尤其是只身的旅游者,更应注意这一点。一旦引起急腹症,无人照顾,不但影响旅游,而且有生命危险。
在热带森林中,某些植物体内贮存着大量可食用水,旅游者可以用它们做水源。这种水既干净又卫生,极为难得。因此,在进入森林之前,应先向当地人请教,以便在林中寻找食用。
预防晕车、晕船、晕机
绝大多数人在乘车或乘船时能怡然自得,指点江山,谈古论今,对沿线的风光一览无遗。有的人则不然,当他们在汽笛声中与亲友告别,踏上旅途的时候。首先遇到的就是晕车、晕船、晕机。轻则头晕恶心,烦闷不适,重则翻肠倒肚,有时甚至吐得天旋地转,无止无休。真是:方登旅途先晕吐,长使游客不堪苦。
这种晕车、晕船、晕飞机的疾病统称之为晕动病。
一般说来,健康人对各种运动的适应能力很强,无论跳、跑、转动躯体甚至翻筋斗,都有自动地保持平衡而不至摔倒。这种自动平衡的功能是靠人体的内耳平衡装置,以及触觉、视觉、肌肉、关节等感觉系统互相协调配合而形成的。
人的内耳里,有一套专管感觉身体在空间内位置和运动的器官——前庭装置。人体平衡的保持,主要是在神经中枢的支配下,通过前庭装置的调节而实现的。如果前庭装置对旋转等不规则体位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便可形成强烈的刺激而引起过度兴奋,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如面色苍白、眩晕、胸闷不适、出汗、恶心呕吐等,这就是晕动症。
除了上述原因外,引起晕动症还有许多客观原因。如有的人不愿闻汽油味,汽油味一袭来便觉得恶心,其他如紧张性心跳加快、过饱、过饥、过度疲劳等都是晕动症发病的客观条件。
晕动症只是一时性的病理反应,它完全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克服。如果经常旅行也会逐步适应。要不然就在平时多做些有关这方面的运动,如练习俯卧撑、荡秋千、爬杆等。可以在家里作一些低头弯腰、扭转头颈和反复下蹲立起等动作,都可提高平衡器官对各种体位改变的适应能力。
有晕动症的人在乘坐车、船时,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上车、船之前,既不可吃得太饱,也不可太饿。过饱容易造成胃部不适而引起恶心、呕吐;太饿又容易造成低血糖,容易出现头晕、出汗等症状。最好吃一些易消化、含脂肪少的碳水化合物食品,如面包、蛋糕和水果等。
2.睡眠要充足,心情要舒畅愉快。如果对旅途中趣味盎然的各种事物有兴趣,就不容易发生晕动症。
3.旅行前最好束上宽腰带或勒紧裤带,这样可以减少内脏的动荡和防止腹腔内静脉压的过大改变。
4.有晕动症的人乘坐车、船时,应尽量选择较前排的座位,减少颠簸。在车船内要安稳平卧,尽量不去看那些晃动飞逝的景物,以免引起眼花缭乱,眩晕不适。车、船在急转弯时,身体要偏向转弯的一侧,使人体内耳前庭装置相对地保持平衡。
5.旅行中要尽量注意清洁卫生,经常通风,以减少由于抽烟、汗味、缺氧或其他异物所引起的恶心或不适。尽量找靠窗户的座位,最好是面朝车船前进方向。
为了预防万一,在旅行前应带些治疗晕动症的常用药品:如晕海宁、眠尔通、安定、人丹等。
注意旅游中的负重
外出旅游,很多人大包小箱不少,肩扛手提之苦可想而知,为使您负重旅行时少受劳累,现在介绍几种方法,供您参考。
1.负重方式要科学:应采用“双单肩挎”,就是将重物分成两件,用长度合适的绳、带等系牢,前后搭在肩上,与我国褡裢的背法相似。实践证明,这种负重方式比背、挑、手提分别能节省能量9%、29%和44%,并能腾出双手照顾孩子、拿递车票或提较轻物件等。
2.行走姿势要合理:①腰直。人腰直,负重时会感到比较轻松舒适,消耗能量小,较能持久。②重心稳。负重行走时保持重心稳定,才能平稳自如,避免摔跌扭伤。③摆手。负重行走时,最好能有一只手象平时走路那样,伴着脚步前后摆动,这样较协调自然,利于减轻疲劳感。④匀速。负重行走最忌快一阵,慢一阵,紧几步,停几步,步幅和步速应尽量均匀。
另外,提举重物上肩时不要猛抄猛落;疲劳时,应适时休息一下,这样能使人保持自信感,防止意外损伤。
防治旅途中发生的急症
在长途旅行中,尤其是在长途列车上,可能会发生一些“来势凶猛”的急症,严重地威胁着一些旅客的健康乃至生命。
因此,广大旅客应该了解并掌握有关这些急症的常识,以便做好预防和能够正确地参与救治。
1.虚脱:多发生在夏秋时,车厢里气温高、空气污浊、又闷又热。连续长时间乘车引起身体过度疲劳的慢性病人、孕妇、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青年妇女,比一般人更易发生虚脱。
主要表现是:突然自觉头晕、眼前发黑、心难受,继而迅速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肢端发凉,神志丧失或昏倒。
发生虚脱后,应立即将病人平卧,头放平或稍低些,打开车窗,放入新鲜空气,针刺人中、合谷、百会等穴,或用手指捏人中穴处,可有助于及早恢复。当神志清醒后,应让病人喝些清凉饮料。虚脱一般愈后良好,不必过于惊慌。多数病人可问出既往有类似发作的病史。
预防的有效措施是:防止过度劳累,注意车厢内的空气卫生,不在车厢内吸烟等。
2.急性胃肠炎:多发生在夏秋季,由于旅客不讲究饮食卫生,吃了不洁食物而引起。主要表现为:发冷、发烧、腹痛,继而呕吐、腹泻,严重者可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发现病人后,首先应禁食,饮些糖盐水(开水内加入适量的白糖和少量食盐)。
腹痛者服1—2片莨菪片或注射1支阿托品,或用热水袋(瓶)放置在腹部。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片、黄连素片和止痢片等均有效。如脱水严重,应在附近车站下车,进行静脉输液。
本病的预防措施是:讲究饮食卫生,坚决不吃已经变质的食物,不从窜上车厢的小贩手里买食品,不喝生水等。
3.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严重疾患。多发生在原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老年人身上。起病时症状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及行动失灵、偏瘫、言语不清,进而意识丧失,或出现抽搐等。
发现上述病人,不要慌乱,应先将病人安放在附近的卧铺上或地上,头稍高,偏向一侧,以免呕吐时引起窒息。乘务员要及早通过列车广播室,请车内旅客中的医生来抢救。在未确诊之前,不准乱打药针,也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周围的旅客应发扬互相友爱精神,保持环境安静,不要大声喧哗。
预防的措施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在旅行中要坚持用药,注意休息,切忌过劳或着凉受寒,如发觉自己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和其他异常时,应及早在附近较大的车站下车,就地就医。
防止旅游“天气病”
变幻无穷的雨雪风云,不仅会给人们的旅游带来不便,而且还会使旅游者患上“天气病”,如冷锋病、干热风病、气压病、雪盲症等。
冷锋是指冷暖气团的交界之处。遇到冷锋,气温会迅速下降,使人的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气管炎、哮喘、百日咳及诱发其他疾病。由于低温的刺激,肾液分泌过多,使肾病发病率上升。寒冷还会导致血压升高,使心肌梗塞发病率增高。
预防冷锋病的办法是出游前要注意旅游地点的天气预报,及时添衣。平时还应注意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
干热风病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干热风指的是风速大于3米/秒、最低气温高于30℃,最小相对湿度小于30%的气候。在持久干热风的天气下,人们易产生偏头痛、眩晕、烦躁、抑郁、心悸、失眠、疲倦、无力甚至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此时应大量喝水以补充水分,摄取糖分以消除高血钾症,还应适量地多吃些食盐。此外,吸入负氧离子或在林中散步也有好处。
攀登上高山后,游客会因缺氧而呼吸困难,并感到头晕、头疼、气短、恶心、无力、呕吐、心跳加快,严重的还会出现高山昏迷和高山肺水肿等病症,这主要是由于高山气压低而引起的。山的海拔越高,气压越低,人体内氧气的库存也随之越少,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夏季雷雨前后气压剧升剧降,也容易使人激动,或无精打采、关节疼痛,以及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身体不好的人此时应减少活动量,最好不要贸然爬过高的山峰。
雪盲症是在白雪皑皑之中游览、玩耍时,眼睛被太阳的反射光灼伤而引起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经雪地反射到眼内,会损伤眼球结膜与角膜,使人感到眼内有异物、刺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睁不开眼等。雪盲症的潜伏期6—8小时,1天后可逐渐缓解,一般不会致盲。得了雪盲症后应立即停止赏雪,眼睛局部可用冷敷,眼内点些氯霉素眼药水或涂些金霉素眼药膏。为防止雪盲症,赏雪时最好能戴上变色眼镜。
登山旅游前的准备
想一睹群山秀丽风光的旅游者,事先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防旅游途中增添麻烦。
首先应精简行装,以“轻装”为原则,带上“必需品”。所谓必需品,包括导游图及有关资料、方便食品、饮料、雨具、拐枚等。山上食品饮料供应点较少,自己携带可随时吃喝,补充体力。海拔较高的山峰气温较低;还需带上御寒衣物。如有条件,带上照相机、便携式收录机就更理想了。
其次须穿上一双适合登山的鞋子,要求鞋底应摩擦力较大、软底、软帮、系带,如登山鞋、胶鞋等。登山全靠走路,而山路一般崎岖难行,甚至陡峭无路,如穿上高跟鞋就要吃足苦头,甚至寸步难行。
三是应安排好登山计划。天黑前一定要到达食宿地点,以免露宿山野,诸多不便。登山时须根据各人的体质量力而行,碎石上要防滑,陡坡上不攀草,下山路上往往容易出事。一些年轻人喜欢乘着登顶的兴致顺着山坡一溜小跑,结果由于因登山时用力过多,腿肚发胀,脚尖易充血,容易发生危险。
注意骑马旅游的安全
不论到高原旅游,还是到高山旅游,都会遇到骑马的机会。有时是兴趣所致,有时是需要(因在有的地方骑马是唯一的交通方式)。
首先要向管理马的人了解所骑马的习性。初骑马的人,应挑选比较温驯的马,不宜骑调皮的或易惊的马。其次是了解和掌握马身所带的用具(如鞍、镫、缰绳、钗子等)怎样使用及怎样上马。马背上的鞍子是供人坐的,鞍子有骑鞍,驮鞍之分。人坐的是骑鞍。它比驮鞍宽大,骑鞍上要垫些比较软的东西(通常是用马搭,里面装上行李)当坐垫。坐垫厚度要适当,垫得太厚了坐不稳;垫得太薄了又容易摩破皮肤。马嘴上套有缰绳和钗子。缰绳是供拴马、牵马、停马用的;钗子是套在马嘴里的铁环,两边拴有皮条或绳子,是驾马的“方向盘”,要马左转拉左边,右转拉右边。一对脚镫吊在鞍子两边,供上、下马时和骑马放脚用。使用的正确方法是将脚尖踏上镫子。才能将脚掌伸进镫中,这样如果从马背上摔下来,脚套进镫中取不出来,人被马拖跑,容易发生生命危险。开始上马,可请人将马牵住扶上马;要下马,先用缰绳将马停住,方可下马。上马时要动作敏捷,用力一跃即成。从哪边上马,依各人习惯而定(多数人习惯于从左边上)。在平地上,左右均可上;在坡地,右边高从左边上,左边高从右边上。习惯从左边上马的人,适宜在左边选个地势稍高的位置上马。
骑马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不能骑得时间太长,因为骑马时人的腿长时间弯曲容易麻木,也容易腰痛。因此骑一段后,要下马走一段,活动一下筋骨。如果遇到比较陡的下坡路,要主动下马步行,以免发生危险。二是骑在马背上,不要穿、脱衣服或挥动其他使马感到生疏的东西,以免将马惊跑(对易惊的马而言)。三是初学骑马的人不宜快马加鞭。马跑起来后,不要慌张,脚尖要蹬紧,手要拉紧缰绳,同时稍弯腰伏背,以免摔下来。
注意徒步施行的安全
正常人谁都会走路,但在徒步旅行中如何行走、应注意那些问题,这里有不少学问。
徒步旅行要注意以下问题:
1.徒步旅行时要有很好的旅行计划,事先预计并解决好沿途的行、吃、住、玩,最好是2—3人结伴而行,途中可以相互帮助,相互照顾。
2.出发前应通过各处渠道,了解您所要经过的地区有无传染病流行,以及水源、食品、居民的生活习惯、当地的道路、当天的天气情况等。
3.夏季徒步旅行时,要避开一天中最热的时间,如上午11时至下午3时,以预防中暑,而且要戴草帽,水壶灌满水。
还有,要避开暴风雨,遇上雷击时,不能在河边、大树下躲避、休息。
4.要掌握行程速度,一般是两头稍慢,途中稍快。开始行走时以每小时4公里左右为宜,一天行走25~30公里。
5.一般走50分钟,安排小休10分钟,此时可整理服装、鞋袜,补充开水。每天途中大休息一次,一般2~3小时,休息地点应挑选阴凉通风处,避免在烈日直射、低洼、潮湿处休息。
休息时可抬高下肢,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轻下肢肿胀。到达住宿地点后最好能用热水擦身,温水洗脚。
6.要保护足够的睡眠时间和热能的补充。旅游中,既避免暴饮暴食,也要适当调配饮食,不能长时间食用干粮、罐头,要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饮水卫生。
7.旅行时应穿既能通风发汗,又有防止日光照射、保护皮肤的浅色布料衣服。内裤以穿半新的为好,裤裆不要提得太高,以防行走时,裤裆紧贴大腿而引起皮肤擦伤。万一皮肤擦伤时,患处可涂以凡士林或撒上滑石粉,使局部干燥,减轻磨擦而引起的疼痛。一般来说,山区、郊区的气温较城市为低,风速也较城市为大,因此要根据气候、地理特点,随时增减衣服。
外出旅游应注意什么
1.避开旅游高峰每年的“五一”、“十一”和暑假是旅游的旺季。找不到住的,寻不着吃的,漫天要价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果避开这三个时间,不仅轻松得多,而且还能讨价还价,节省不少钱。
2.要注意饮食卫生,如果旅游时间不长,以自备干粮和饮水为最好。如果时间较长,就从旅馆里带些凉开水和馒头等卫生易带的食品。
3.要注意床铺卫生,旅馆的床铺,不论视觉上多么干净,都要尽可能不让皮肤接触铺盖。以防各种传染病菌侵入身体。
4.买东西要提前问好价格,有些不法商贩,常在旅客吃过饭或拿到商品之后结账时突然涨价,因此,不论购买什么东西,都要提前谈好价钱,以免发生口舌,给整个旅游带来不快。
5.不要随便问路只身在外,不论对什么人都持三分戒备。因为你一张口,就暴露了你是外地人或对此地非常陌生。如果有歹徒在场,就很容易引起他的注意,并设出圈套打你的主意。
6.不要带大包大包是外出的标志,非常显眼,最容易引起坏人注意。可带可不带的东西不要带,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不要买。
7.不要单独行动特别在山区林间或早出晚归时,千万要结伴而行,不要一两个人到处游逛,旅行队伍只要超过三四人,歹徒一般不易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