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礼仪大小事
46344300000037

第37章 中秋节的礼仪风俗

在我国,农历的八月十五日称作是中秋节。中秋节又名秋节,是民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红火的节日。

在古代,中秋节和其他的许多民间节日一样,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色彩,繁规琐习很多。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遇到重要的节日更是借机搜刮民膏,肆意挥霍。如晚清时期的统治者慈禧太后,每年过中秋节,都要过五天,就是从八月十三这一天开始算起,十三、十四一连两天叫做“迎节”,十五这天叫做“正节”,“正节”过完,十六、十七两天再过一个“余节”。过节时,也并不呆在宫中,率满朝文武、嫔妃,到动用巨额海军军费建起来的颐和园逍遥赏月,打发时光。在民间,到了中秋节这一天,白天要拜天拜地,祭奠祖先;入夜,在赏月的同时,还要设香焚炷拜月,名目和讲究也很多。解放后,各地人民群众革故除旧,推陈出新,对中秋节中的大量旧式节俗节礼进行了整理和扬弃,融进了时代精神和内容,使中秋节这一民族的古老节日更加健康、喜庆和热闹。

就中秋节的礼仪风俗来说,现在较为通行的有这么三个方面的内容:

1.在节日来到以前,人们往往要带上时令礼物,到亲朋好友家中走动,互致节日的祝贺,加深彼此的感情。带的礼物中,月饼是必不可少的。月饼的包装现在一般是论盒或论听,馈赠别人要送双数,不要送单数,最好盒(听)数也不要是4(发音同“死”)。除了月饼之外,还可以送烟、酒和水果等常规礼品。

2.按照民间的风俗,象中秋节这样上讲究的节日,家人最好能够团聚在一起,来个“全家福”、“大团圆”。我们常说,“天涯共此时,每逢佳节倍思亲”,唐代的大诗人李白也曾即兴赋五言绝句《静夜思》,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都是传统思乡、团聚心态的自然流露。所以,在中秋节前,在外地工作、学习或出差的家人,如果条件允许要尽量赶回家团圆。

3.在中秋节这一天的风俗。这一天主要的活动集中在一早和一晚。“一天之计在于晨”,中秋节的节庆,从早餐的食谱安排中首先体现出来。按习惯,早餐可以吃米粉芋、糖煮糯米藕片、栗粉糕和芝麻饼等。如吃米粉芋,在民间就有“好头路”的寓意。入夜赏月,是中秋活动的“戏眼”。这种活动有的地方也叫“圆月”。主要的活动内容是,一家老小在庭院、阳台或房间的临窗处聚坐,可以先进酒、饭,再吃月饼、瓜果,也可以直接从品尝月饼开始,边吃、边聊、边赏月。中间可以由老人向晚辈讲一些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手砍桂花树、玉兔捣灵药这些美妙的神话。也可以准备一些中秋谜语,一家人相互解谜生趣,或请家里文采较好的成员当场作文吟诗,调剂助兴。中秋之夜,也是青年男女恋人促膝月下,相依赏月的甜蜜、浪漫时刻。另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外出旅游热的兴起,每逢佳节临近,许多家庭集体外赴风景胜地观光赏月,也逐渐成为一些经济富裕地区的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