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以前,朱鹮曾经广泛地分布在中国的东半部和东北部的黑龙江下游,以及朝鲜、日本等地。19世纪以后,由于这些地区人口增加,森林被砍伐,环境遭到污染,这种鸟的数量开始急剧减少,快濒临绝迹了。
朱鹮的别名很多,如红鹤、朱鹭、桃花鸟、美人鸟等。朱鹮远看全身雪白,近看两翅下端和尾巴呈粉红色,就像春天里的桃花的颜色。脑后有10多根荆棘般的柳叶状的冠羽。
它的喙长而微弯,脸部没有羽毛,显现出鲜红的颜色,喙尖和腿爪也都是朱红色的。由于这些特征,人们给这种鸟冠以“红”、“朱”的称号。我国人民把它当作吉祥的象征,叫它“吉祥之鸟”;日本人叫它“仙女鸟”。
根据朱鹮的生活习性,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类过着冬候鸟的生活,春季在黑龙江下游一带的我国东北和朝鲜、俄罗斯等地养儿育女,冬天飞到南方长江中下游过冬;另一类过着留鸟的生活,在当地(如我国秦岭地区)生活,并不随季节的变化而迁徙。
朱鹮体躯像自鹭,飞翔时像仙鹤,叫声像乌鸦。它是一种中型鸟,比白鹭大一些,长70~80厘米,重1.5千克。生活在沼泽或河滩溪流树梢上,在河流、稻田里捕捉泥鳅、田螺、鱼虾、蟹、青蛙、软体动物、蝗虫和水生昆虫为食。
在繁殖季节,朱鹮的脖颈和背上变为深灰色,翅膀上的飞羽和尾侧的羽毛呈鲜艳的红色。它们栖居在大树上,用小枝条和树叶筑成一个简陋的巢。每年3~8月,是产蛋育儿季节,每窝生蛋2~5只,像鸭蛋大小,蛋壳青灰色,上面点缀着黑褐色的小斑点。
雌雄鸟轮流孵蛋,28天左右孵成,小鸟身上长有一些黑色小绒毛,眼耳又瞎又聋,不能行走,由亲鸟来喂养。这时候,母鸟更加忙碌,成天飞来飞去寻觅食物,把它存在喉部,飞回巢后,小鸟就争先恐后地把长嘴伸进妈妈嘴里取食。一只体重270克的小鸟。每天要吃500多克食物,相当于它体重的2倍。
朱鹮已列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最珍稀的鸟类之一。在朱鹮栖息的地方,我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