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糊涂学的智慧
46447100000038

第38章 切记气浮心盛

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容人之量,保持自己的高远志向,必须要抑制急躁的脾气、暴躁的性格。做事戒急躁,人一急躁则必然心浮,心浮就无法深入到事物的内部中去仔细研究和探讨事物发展的规律,无法认清事物的本质。气躁心浮,办事不稳,差错自然会多。

《郁离子》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晋郑之间的地方,有一个性情十分暴躁的人。他射靶子,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子的中心捣碎;下围棋败了就把棋子儿咬碎。人们劝告他说:“这不是靶心和棋子的过错,你为什么不认真地想一想,问题到底在哪里呢?”他听不进去,最后因脾气急躁得病而亡。

容易急躁,气浮心盛的例子还不止这一个。不少人办事都想一挥而就、一蹴而成,应该知道,做什么事都是有一定规律、有一定步骤的,欲速则不达。

战国时期魏国人西门豹,性情非常急躁,他常常扎一条柔软的皮带来告诫自己。魏文候时,他做了邺县令。他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要自己克服暴躁的脾气,要忍躁求稳求安求静,才在邺县做出了成绩。

唐朝人皇甫嵩,字持正,是一个出了名的脾气急躁的人。有一天,他命儿子抄诗,儿子抄错了一个字,他就边骂边喊边叫人拿棍子来要打儿子。棍还没送来,他就急不可待地狠咬儿子的胳膊,以至咬出了血。如此急躁的人,怎能宽容别人?这样教育后代,能教育得好才怪呢!后来他也意识到这样急躁,气性过大,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便开始学习忍耐。

相反,忍躁不乱行事,于人于事便有从容的风度,东汉时刘宽,字文饶,华阴人,就是这样。汉桓帝时,他由一个小小的内史迁升为东海太守,后来又升为太尉。他性情柔和,能宽容他人。夫人想试试他的忍性,有一次正赶着要上朝,时间很紧,刘宽衣服已经穿好,夫人让丫环端着肉汤给他,故意把肉汤打翻,弄脏了刘宽的衣服。丫环赶紧收拾盘子,刘宽表情一点不变,还慢慢地问:“汤伤了你的手没有?”他的性格气度就是这样。其实汤已经洒在了身上,时间也确实很紧,即便是把失手洒汤的人骂一顿、打一顿,时间也不会夺回来,急又有什么用处呢?倒不如像刘宽那样,以自己的容人雅量,从容对事,再换件朝服,更为现实和有用。

还有明朝的赵豫宣德和正统时期,赵豫任松江知府。他对老百姓问寒问暖,关怀备至,深得松江老百姓的爱戴。

赵豫处理日常事务,有他自己的一套工作方式。每次他见到来打官司的人,如果不是很急的事,他总是慢条斯理地说:“各位消消气,明日再来吧。”起先,大家对他的这套工作方法不以为然,甚至还暗地里给编了一句“松江知府明日来”的顺口溜来讽刺他。这句顺口溜慢慢地在老百姓中间流传开来,老百姓见到他都叫他“明日来”。听到这个绰号,赵豫总是仁慈地笑笑,从不责备叫他绰号的人。

赵豫曾对人说起过“明日再来”的好处:“有很多的人来官府打官司,是乘着一时的忿激情绪,而经过冷静思考后,或者别人对他们加以劝解之后,气也就消了。气消而官司平息,这就少了很多的恩恩怨怨。”

“明日再来”这种处理一般官司的作法,是合乎人的心理规律的。以“冷处理”缓和情绪,不急不躁,才能理智地对待所发生的一切,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忍一时的不冷静,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正反两面的例子,我们都看到了,从中我们也就总结一些经验。中国文化的精要就在于以静制动,稍安勿躁。浮躁会带来很多危害,想有所作为,而又不能马上成功,会产生急躁情绪;本以为把事情办得很好,谁知忽然节外生枝,一时又无法处理,必然生出急躁之心;因为他人的过错,给自己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心气不顺,也会产生急躁;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天下父母之心皆然,但偏偏儿女不争气,心中也同样急;受到别人的责难、批评,又无法解释清楚,心中也会产生急躁的情绪。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产生的急躁,其实对己对他人都没有好处。浮躁之气生于心,行动起来就会态度简单、粗暴,徒具匹夫之勇,这样不是太糊涂了吗?

人不能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做事,将一事无成。荀况在《劝学》中说:“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但却能够吃到地面上的黄土,往下能喝到地底的黄泉水,原因是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只脚和两个大钳子,它不靠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寄居的地方,原因就在于它浮躁而不专心。”

轻浮、急躁,对什么事都深入不下去,只知其一,不究其二,往往会给工作、事业带来损失。忍浮躁是讲人要踏实、谦虚,戒躁是要求我们遇事沉着、冷静,多分析多思考,然后再行动,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干什么都干不稳,最后毫无所获。

《郁离子》中讲了个故事说,郑国有个人住在边远的地区,三年中学习做雨具,好不容易学成了,天大旱,无雨,雨伞没有用,自然没人买。于是他就放弃了做雨具改学做汲水的工具,用了三年手艺又学成了。逢天雨不断,汲水工具没什么用,只好又回去干做雨具的老本行。可是此时盗贼四起,人们都急需军服兵器,他又想改行去做兵器。手艺学成,又失去时机。相反粤地有个农人,他开垦田地种稻子,连着几年都受涝灾,收获不是很好,人们都劝他把地里的水排净改种黍,他不以为然,仍然种稻,时值天旱三年,他连获丰收,算一算除了抵偿以往歉收的损失以外还有盈余。

天下成大事业者,无不是专一而行、专一而攻。博大自然不错,精深才能成事。要精深,要在某一个领域中成为专门人才,必须克服浮躁的毛病。无论办什么事都不可能毫不费力地成功,急于求成,只能是害了自己。忍浮躁确实不容易,要有顽强的毅力,才能做到这一点,但只要有决心有信心,胸中有个远大的目标,小小的浮躁又有什么不能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