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莎士比亚的故事
46450800000010

第10章 步入诗歌领域(2)

(三)

《维纳斯与阿都尼》大约写于1592年,并于1593年出版,它首次为莎士比亚在文坛上赢得了声名。

这部长诗的题材取自于罗马诗人奥维德的作品《变形记》。在这首长诗中,莎士比亚再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爱情与个性解放的追求精神。从诗的第一行开始,诗人就将读者引入到事件的中心:

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对人间的美少年阿都尼一见钟情。她热情似火,不顾一切地向阿都尼求爱、调情。尽管她变着花样来引起阿都尼的爱恋,但阿都尼却表现得冷若冰霜,对女神的爱情置之不理。他甚至蔑视维纳斯的这种单纯的肉欲之爱:

我对于爱并不是一律厌弃,

我恨的是:

你那种不论生熟、人尽可夫的歪道理。

你说这是为生息繁育,这真是谬论怪议。

这是给淫行拉纤撮合,却用理由来文饰。

阿都尼将真正的爱情视作圣洁的感情,认为维纳斯的爱不是“爱”,是“欲”。他严肃地对维纳斯说道:

这不是“爱”,因为自从世上的淫奔不才,硬把“爱”的名义篡夺,“爱”已向天上逃开。

“欲”就假“爱”的纯朴形态,把“青春之美”害,使它的纯洁贞正,蒙了恶名,遭到指摘。

“爱”使人安乐舒畅,就好像雨后的太阳;“欲”的后果,却像艳阳天变得雨骤风狂。

“爱”永不使人厌,“欲”却像饕餮,饱胀而死亡。

“爱”永远像真理昭彰,“欲”却永远骗人说谎。

在给维纳斯讲完这一通“爱与欲”的道理之后,阿都尼挣脱维纳斯的怀抱,扬长而去,令女神哀婉不已。

最后,阿都尼因为没听维纳斯的劝告,在一次打猎中被野猪咬死了。维纳斯悲痛欲绝,对爱情心灰意冷,带着从阿都尼血泊中诞生的一朵名叫白头翁的红白相间的花,飞离了这痛苦的人间,回到塞浦路斯岛的神庙去过神仙的隐居生活了。

这一次爱情经历也让维纳斯认识到了爱与欲。从此,维纳斯的形象变得神圣而纯洁。

《维纳斯与阿都尼》这部诗如果是绅士之作可能根本就不会出版,因为上流人士的作品只以手抄的方式流传,不会在书摊上售卖。但莎士比亚不一样,他急于要出书,最后他选中了自己的同乡兼好友理查德·菲尔德替他出版。理查德·菲尔德住在布莱克福莱尔,拥有自己的印刷所,是伦敦获准营业的22家主要印刷业者之一。

理查德·菲尔德不仅将莎士比亚的诗印刷出来,还成为莎士比亚的出版人。1593年4月18日,他与“伦敦书商、文具商、出版商公会”共同发表声明,称自己是“《维纳斯与阿都尼》一书的拥有人”。该书还领有惠特吉福特天主教及公会理事之一所发出的执照。同时,理查德·菲尔德还将这项资料登录在《出版家名册》中,这也就相当于现在“版权所有”的通告了。

当然,出版商也付给了莎士比亚一笔稿费。据估计,莎士比亚大约从菲尔德那里拿到2磅的稿费。虽然很低,但已经很公道了,因为他当时还是个无名小卒呢!

出版后的《维纳斯与阿都尼》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莎士比亚有生之年就印行过10版。这本漂亮的小册子让人们读了又读,最后甚至都脱页了。另外,在此后的许多文选中也大量地引述了它。

当时的出版物都很流行作者将自己的作品献给一位声名显赫的贵族,比如斯宾塞就曾将他的得意之作《仙后》献给伊丽莎白女王。莎士比亚也不例外,在这部诗集出版后,他将其献给了自己的庇护人桑普顿伯爵,以感谢伯爵对自己的照顾和欣赏。

在《维纳斯与阿都尼》的卷首,莎士比亚还写了这样的献词:

献于桑普顿伯爵兼蒂奇菲尔男爵亨利·里兹利阁下:

我将我粗陋的诗篇献给阁下,不知是否会冒犯您,也不知世人会如何责备我竟会选择这样坚硬的柱石来支持如此纤弱的东西。然而,只要阁下稍微快意,我就自以为受到了高度的夸奖,并誓将利用有生之暇日,竭尽自己微薄之力,创作出不负阁下喜欢的作品。但倘或我创作的这篇初次问世之作不堪入目,那我将从此不再耕种这贫瘠之地,以免再有这样恶劣的收成。

请阁下雅览,并请阁下明鉴。

祝阁下万事如意,并满足世人对阁下的期望。

您的仆人:威廉·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之所以写出这样辞藻华丽、谦恭委婉的献词,并非是对他的庇护人的阿谀奉承,而是当时的社会风气本来如此。既然诗歌占据着崇高的地位,那么题献者的地位越高,作品的价值也就越大。而这种献词必须过高地夸耀题现者,且作者的态度要十分谦卑,这样才能显出作者的诚心。这属于当时的一种礼节。莎士比亚遵照当时的这种礼节题献词,并不是卑躬屈膝。

(四)

《维纳斯与阿都尼》获得成功后,莎士比亚与桑普顿伯爵的关系更加密切,而且莎士比亚还从伯爵那里获得了丰厚的奖赏。一年后,莎士比亚为回报伯爵,又写出了第二首长篇叙事诗《鲁克丽丝受辱记》。

《鲁克丽丝受辱记》的题材来源于奥维德的《罗马岁时记》等作品,讲述的是古罗马的一个故事。在诗的开头,作者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原因:

鲁克丽丝是古罗马将领柯拉廷的妻子,美丽、贞淑。罗马王子塔昆被鲁克丽丝的美貌和德行所吸引,趁柯拉廷在外作战之机来到柯拉廷的城堡,凭借王子的身份受到鲁克丽丝的热情接待,并在堡中留宿。

当夜,塔昆潜入鲁克丽丝的卧室,用暴力玷污了她。鲁克丽丝伤心欲绝,派人请回她的丈夫和父亲,揭露了塔昆的恶行,要求他们立誓为她报仇,然后愤然自杀。

这一罪行被揭露出来后,激起了罗马民众的公愤,塔昆家族被逐出罗马,国政也归执政官执掌。

莎士比亚通过这首诗间接地表达了男女之间的情欲和道德的关系,那就是:情欲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否则就会导致不幸和灾难,害人害己。

同时,鲁克丽丝的自杀也向人们昭示了女性应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自己的贞洁,这实际上是在捍卫做女人的尊严。鲁克丽丝用死亡挽回了自己的声誉,惩处了恶人,同时也为国家清除了一大昏君,所以,许多批评家都将她的行为看成是智慧和英勇的英雄行为。

《鲁克丽丝受辱记》出版后,同样得到一片赞扬之声,再一次显示出莎士比亚驾驭诗歌这一体裁的非凡才能。为此,莎士比亚也被誉为伊丽莎白时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这个称谓是当之无愧的。

同行们对莎士比亚的才华也给予了肯定和赞誉。1597年,当时的讽刺诗人托马斯·维威写了题诗《给威廉·莎士比亚》,赞扬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尤其是他塑造的维纳斯和阿都尼、鲁克丽丝和塔昆,形象鲜明、生动,想象力十分丰富。

剑桥大学的学者加波利艾尔哈维还指出莎士比亚的《维纳斯与阿都尼》和《鲁克丽丝受辱记》两首诗适合了不同受众的需求:

“青年们迷恋《维纳斯与阿都尼》,富有理智的人则选择《鲁克丽丝受辱记》。”

1598年,抒情诗人理查·巴恩菲尔德也高度评价了莎士比亚和他所创作的这两首诗,肯定了它们的文学价值。他给这两部作品的评价是:

莎士比亚,你那流着甜蜜的诗行,

取悦了世人,使你得到赞美;

你的维纳斯与鲁克丽丝,

甜美而贞洁,

你的美名已经写在不朽的书上,

你的声誉将永远常在:

汝身虽败,汝名不朽。

这一次理查德·菲尔德没有出版《鲁克丽丝受辱记》,这份荣耀被约翰·哈里圣获得了。此时这位出版商很清楚: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会是很有价值的商品,因此他仍然让理查德·菲尔德把新书印刷出来,而他自己去申请版权,并于1594年5月9日将《鲁克丽丝受辱记》登录在《出版家名册》之上。

同时,约翰·哈里圣还想再版《维纳斯与阿都尼》,因此在这年6月与理查德·菲尔德达成协议,将《维纳斯与阿都尼》的版权买了过来。

这两首诗的成功让莎士比亚在1594年春叫人既羡且妒,初出道的诗人还能再要求什么呢?庇护人有钱、有影响力,对他甚感满意,同时还是地方上最尊贵的人;他的出版商又是那一行业中顶尖的要人,并且对他的兴趣也很浓厚。

此外,他还开始获得评论家们同声的赞赏,尤其“非常值得颂赞的鲁克丽丝”更是如此。在人们眼中,莎士比亚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地位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