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108影响人类的著名人物
46530100000028

第28章 先驱篇(3)

该书第一版上市即售完,到1872年该书已再版六次。达尔文的理论迅速为大多数科学界人士接受。而基督教的牧师们接受不了这个道理。他们认识到进化论与《创世纪》的字面解释不一致。保守的基督徒感到自然界(或生物界)按照物理世界一样的规律行事这种观念对他们是一个威胁。达尔文的世界中没有为神灵的干预留下一席之地,人类也未被置于较其他动物优越的地位之上;达尔文将人类连同自然界其他事物一起,视为一个连续统一体的一部分,而不是按神灵的律令单独分开。

由于达尔文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他获得欧美十几个国家、七十多个科学研究和学术机构授予的各种学位、荣誉称号、奖章和奖金。可是,达尔文热爱的是科学真理,并不看重这些,以至有些会员证书或院士证书,他都给遗失了。

1881年夏,达尔文终因健康状况恶化而不得不停止他所热爱的科学研究工作。第二年春天,病情加重。临终前两天,他还支撑着垂危的身体,观察和记录了他的儿子正在进行的一项植物试验。1882年4月19日凌晨,达尔文在唐尼与世长辞。人们将达尔文安葬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公墓里,与牛顿的墓并排在一起,以表示对他的尊敬与纪念。达尔文的墓碑上只刻着他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没有留下碑文。但是,他生前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却给人们留下了一位伟大科学家的光辉形象:“我曾不断地追随科学并且把我的一生献给了科学,我相信我这样做是正确的。我没有犯过任何重大的罪,所以我不会感到悔恨;但使我感到遗憾的是:我没有使人类得到更直接的好处。”

话虽如此,达尔文的进化论因为揭示了生物界演化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完成了近代生物学理论上的第一次大综合。其意义远远超出了生物学的范围,深刻地影响到人类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为此,达尔文永享后世景仰。

达尔文的妻子埃玛虔诚地信奉宗教,达尔文不愿伤害她的感情,这是他延缓出版《物种起源》的一个碌因。在他们结婚前不久,地出于时达尔救赎问题的担心写信给他。达尔文读了这封信以后,在末尾劈头盖脑地写道:“当我死时,我知道我为此有过许多次亲吻和哭泣。”

他溺8年时间培育了22个品种的豌豆,记录了21000株个体植物的实验结果,才找到遗传学的基本定律,直到35年晤才得到应有的喝彩,其时他已作古。

发现遗传秘密的神父

——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

格里戈尔·约翰·孟德尔1822年7月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在本村的小学接受了启蒙教育。小学教师、开明的施赖贝尔神父除了给他们讲授基本课程外,还教给他们自然科学知识。

孟德尔热爱园艺和养殖,常常在自家的果园里帮助父母干活。这一爱好伴随了他的一生。在学校他学习成绩优异,经老师的请求,父母同意他升人中学。1834年他转入特罗堡的预科学校继续学习。因为家贫,他的生活极其艰苦,常常饿着肚子听课。在他16岁时,父亲在干活时被树砸伤,结果他连学费也缴不起了,只好在校外找活干,当家庭私人教师,才勉强完成高中的学业。

为了学有所成,1840年,在姐姐的资助下,他进入奥尔缪茨大学的哲学学院攻读哲学。由于既要学好课程,又要打工维持生活,致使他贫病交加,三年的大学生活过得更加艰难。为了摆脱整日“为生存而斗争的痛苦”,他有心去当神父。此时,布龙的奥古斯丁修道院正好需要一名候选人,在他的老师的推荐下,1843年10月,他进修道院做了一名见习修道士,格里戈尔就是这时所起的道名。

当时的修道院是当地的学术和科研的中心,院长纳普是当地的知名人士,他积极研究遗传规律,改良作物品种,在修道院内设立了一个植物园,栽种各种树木。孟德尔人修道院后,被安排在植物园工作。1844—1848年,孟德尔被送进哲学学院学习神学,并按照院长的意见选修了农学、果树学、葡萄栽培等课程。1848年被授予牧师职位。1850年他参加了奥地利国家的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但却没有通过动物学的考试。在物理学教授的推荐下,纳普院长又送他到维也纳大学理学院学习。这次学习使他接触到许多最新的知识,极大地开阔了眼界。他参加了维也纳动植物学会。这十几年在修道院的生活与接触的人物,对他的以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853年,孟德尔回到修道院。他在修道院里开辟了一块土地,从事他的植物学研究,并选择了易于栽种的豌豆为起点进行研究。孟德尔培育了22个品种的豌豆,以展示豌豆在形状、颜色、大小方面的种种差异。经过了8年的时间,他使豌豆杂交并观察由此产生的新一代豌豆的特性。

在实验中孟德尔注意到,在两种不同类的豌豆间进行杂交,第二代都会是清一色的。他称这一现象为统一定律。在把一个统一幼苗同另一个统一幼苗杂交后,产生的下一代豌豆却是不相同的。这些豌豆按照明确数字比例分裂成具有不同特性的株种。孟德尔将这种现象称为分离定律。经过长达8年的育种实验,孟德尔掌握了大量的数据。1865年,他总结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工作,写出了题为《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孟德尔著作的发表对生物学思想没有立即产生影响,虽然欧美的主要图书馆都拥有他的著作,却没有人理睬孟德尔的论文。这倒不是大家有什么偏见,有意去冷落这位修道士,实在是因为他的思维和实验太超前了。

随着1868年孟德尔晋升为修道院院长,他的大部分时间开始为行政事务所占据,他只有很少的时间致力于科学研究。他终生受同事及居民的爱戴。1884年1月,这个不为人知的生物学家去世了。

直到1900年,孟德尔的工作才被重新发现。当时有三位各自独立工作的科学家(一位是荷兰人德弗里斯、一位是德国人科林斯、一位是奥地利人切尔马克)碰巧都看到了孟德尔的论文。这三人各自完成了自己的植物学实验;每个人都独立发现了孟德尔的定律。每个人在发表他们的实验结果前都研究了文献,碰巧看到了孟德尔最初的论文;每个人都仔细引述了孟德尔的论文并陈述他们自己的工作确认了孟德尔的结论。而且就在同一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贝特森也碰巧看到孟德尔的论文并使其他科学家迅速注意到它。到这一年年底,孟德尔得到了本该在他有生之年得到的喝彩。

正是由于孟德尔孜孜不倦的努力,才使遗传学得以建立,促进了人们对生命的认识,也促进了农学、园艺学、医学、人类学的蓬勃发展,他奠定了遗传学大厦的基础,而且对于完善达尔文的进化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孟德尔性格内向、倔强,却不孤僻,可能是早年痛苦的生活经历,使他具有了顽强的反抗精神。1874年帝国议会通过法案要求修道院交纳教会基金税,按照此法令,修道院每年要将其全部财产的十分之一上缴。为了捍卫修道院的财产不受侵害,孟德尔联络了其他几家修道院提出上诉,要求撤销该项法令或减少纳税额。起初政府试图收买盂德尔,但他不为所动,结果政府采取强制手段,没收了修道院的两个庄园,其他修道院长们见此纷纷改弦易辙。孟德尔不畏孤立拒不交税,顽强地一次又一次上书抗议,而政府为了维护其权威也绝不让步、这场冲突直至盂德尔去世才达成和解。

在世界近代史上,先后有三位极其著名的犹太人,在不同领域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马克思,爱因斯坦,还有就是他。

精神分析之父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弗赖贝格,父亲雅科布是犹太毛皮商人。他在和弗洛伊德的母亲结婚前,曾结过一次婚。弗洛伊德诞生时,其父40岁,似乎是一个不亲近人而自居权威的人物,而母亲则给他较多的抚育和感情。弗洛伊德虽然有两个异母哥哥,但他和比他大一岁的侄子约翰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

1873年,弗洛伊德毕业于文科中学,在一次大学文章朗诵会上,他听到歌德论自然一文,可能因此受到鼓舞而转以医学为职业。在维也纳大学,他和当时有名的生理学家之一布吕克一起工作过。1882年,弗洛伊德进人维也纳总医院,作为临床助教,受到精神病学家T,梅纳特及内科教授H,诺特纳格尔的教导。1885年,弗洛伊德完成了他对脑髓的重要研究,被任命为神经病学讲师。1885年末,弗洛伊德离开维也纳到巴黎萨尔佩特里埃尔诊所,在夏尔科指导下工作,继续他的神经病理学研究。在法国首都的19个星期是他事业上的转折点,夏尔科当时正在研究“歇斯底里病人”,他的工作使弗洛伊德认识到心理障碍的根源可能存在于心灵中而不是在脑中。夏尔科证明歇斯底里症状如肢体瘫痪与催眠暗示之间有一定联系,这意味歇斯底里的病因是精神状态的力量而不是神经。虽然不久弗洛伊德就放弃对催眠术的信心,但他在1886年2月回到维也纳时心中已孕育着他的革命性的心理疗法。

回到维也纳几个月后,弗洛伊德即和玛莎·伯尼斯结婚。他们生了六个孩子,其中一个就是安娜。安娜靠自己的努力,也成为一个著名的心理分析家。E,琼斯在他写的弗洛伊德传记中,把他的婚姻描绘成一幅光辉幸福的图像,但后来的学者们对此稍有不同看法。不过在弗洛伊德一生动乱不安的经历中,玛莎一直持深情的支持态度,这一点现在是很清楚的。

婚后不久,弗洛伊德和柏林的医生w,弗利斯开始了最亲密的友谊,这个人在精神分析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曾惹起广泛的争论。在15年的亲密交往中,弗洛伊德一些最大胆的思想都和弗利斯讨论过。弗洛伊德相信人类是双性的,身体上有性乐区,甚至认为幼儿有性欲等,这些信念和思想都很可能是受到他们友谊的鼓励。此后十年中他发展了自由联想技术。1895年,他与布罗伊尔共同发表了《歇斯底里研究》。

1896年10月,弗洛伊德的父亲在81岁生日以前不久去世。一些弗洛伊德认为曾经长期被潜抑的情绪在他身上宣泄出来了,这些情绪来自他最早年的家庭经验及感情。从1897年7月开始,弗洛伊德试着利用一个曾用了几千年的技巧——释梦——来揭示这些经验和感情的意义。弗洛伊德对分析梦的传统的贡献,是开辟了一条新路。他强调“释梦是认识无意识的捷径”。

1899年,他的著名代表作《释梦》(又译《梦的解释》)问世,但遭到了当时医学界的冷落。在此后的十年间,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其学说的价值。一批著名学者,如荣格、阿德勒都拜入他的门下,精神分析学派初步形成。1908年,“精神分析学会”在维也纳成立。在瑞士的苏黎士,荣格主持下的“弗洛伊德协会”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精神分析工作者。

在美国,由于弗洛伊德的访问,掀起了对精神分析学的研究热潮。1910年5月,美国精神分析学会在华盛顿成立,并出版该会的机关刊物《变态心理学杂志》。在俄国,弗洛伊德的著作被译成俄文出版。还创办了《精神治疗法》杂志。莫斯科科学院为优秀的精神分析学著作颁发了奖金。在德国也成立了精神分析学会。与此同时,在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也开始研究和翻译弗洛伊德的著作。

正当弗洛伊德踌躇满志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这个被他称为“可恨的时代”几乎把他抛人绝境。荣格和阿德勒——弗洛伊德最著名的两位学生,在这期间也公开同弗洛伊德分离了。这更加剧了弗洛伊德的悲观情绪。而最使他绝望的是,他的三个儿子和不少出色的精神分析学者应征人伍,在前线的战场上生死不明。弗洛伊德每天都以焦虑的心情查阅报纸,关注着儿子和朋友们的生死前途。

战争期间,弗洛伊德的生活也成了问题。他的家人每天都面临着缺粮的威胁。前来诊所看病的人也寥寥无几。更糟糕的是,病魔也不断向他袭来。先是严重的风湿症,使他写字时手不停地颤抖。接着,又患了致命的下颚癌。下颚经常颤抖不已,还时常作痛。但一战后,精神分析学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弗洛伊德也一跃成为世界知名学者。弗洛伊德自20年代起便将精神分析运用于其他领域,试图解释一切与人类精神活动有关的问题。但好景不长,30年代,希特勒上台,在全国禁止精神分析学说。1938年,82岁高龄的弗洛伊德离开了他居住79年的维也纳,去往伦敦。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因下颚癌而逝世。

弗洛伊德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学者之一。他对人的精神领域的研究是非常深刻的。

尽管弗洛伊德的思想引起过很多争论,但他无疑是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关于心理学理论的一些思想,改变TA~f]lCA类本性的看法。他所提出的一些思想和术语,如今已成了我们的惯用语,如:伊德、自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和死亡愿望等。

1936年5月,弗洛伊德度过了难忘的80寿辰。最使弗洛伊德激动的是爱因斯坦的贺信。在信中爱因斯坦写道:“尊敬的弗洛伊德先生,我感到高兴的是,我们这一代有机会向你这位最伟大的导师表示敬意和祝贺。毫无疑问,你已经轻而易举地使那些具有怀疑思想的普通人获得一个独立的判断。迄今为止,我只能崇奉你的素有教养的思想和思辩的力量,以及这一思想给这个时代的世界观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在信的附注中,爱因斯坦说他的这封信不必要给予回复,希望不要过多占用弗洛伊德宝贵的时间。为爱因斯坦的热情所感动的弗洛伊德,下顾难以忍受的痛痛,回信向爱因斯坦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他重新拾起古希腊奥林桥匹亚的韵薪火。把它发扬光大,奥运会的火把才得以代相传。人间从此多了一件盛事,少了许纷争。

奥林匹克之父

——法国教育家顾拜旦

1863年元旦,顾拜旦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信仰天主教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一个保皇派官僚,母亲从事慈善事业,是一位虔诚的教徒。顾拜旦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

顾拜旦从小喜欢运动。在古堡,他学会了许多体育项目,像打网球、拳击、骑自行车、划船等等。他上的中学是教会学校,有非常严格的校规,还对学生的行为作各种限制,并且有人监视。顾拜旦对此很不满,他崇尚生活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