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爱迪生成为潜水艇和电动车电池的主要供应者,他甚至还为制造电动车专门建立了一个公司。为感谢他的发明,1929年10月,福特专门为爱迪生举行了白炽灯的五十周年纪念会,把爱迪生的地位推到了顶峰。
1929年10月21日,在电灯发明五十周年的时候,人们为爱迪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学家纷纷向他祝贺。不幸的是,就在这次庆祝大会上,当爱迪生致答辞的时候,由于过分激动,他突然昏厥过去。从此,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爱迪生84岁时,由于患尿毒症,健康状况日趋恶化。数十名记者日夜守候在病房外。医生每小时向他们报告一次病情:“灯还在燃着。”1931年10月18日夜3时24分,终于传出了令人悲痛的消息:“灯熄灭了。”
1931年10月21日夜晚,太平洋时间晚上6时59分,全世界各城市的电灯和用电的设备几乎都停止了。芝加哥、加利弗尼亚、丹佛、纽约,整个密西西比河流域一片黑暗。纽约百老汇一片黑暗,世界一片黑暗。人们以此表达对这位发明巨匠的哀悼。
爱迪生从童年时起,就几乎完全成了聋子,只能听得见大声的喊叫。可他并不为此而苦恼。人们问他为什么不发明一个助听器,他总是反问道:“你在过去的二十四小时中所听到的,有多少是非助听器不可的?”他还说,“一个不得不大声喊话的人是说不了谢的。”他喜欢音乐,如果曲子很优美,他就把铅笔的一端放进嘴里,另一端抵在留声机的匣子上,用这种特殊的方法来“欣赏”。振动伴着旋律很成功地送进他的耳朵里。在他的发明中他最得意的就是留声机。
他以生命为赌注换来造福人类的安全炸#,他把用鲜血与汗水换来的财富转化为激励后人的奖项。今天他的名字和更多的名人联系在一起,长存世间。
科学王国里的献身者
——瑞典发明家诺贝尔
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个技师家庭,9岁随家迁居俄国彼得堡。他自幼学习勤奋,成绩名列前茅,16岁时已通晓五国文字,并掌握了很多科学技术知识。1850年,父亲送他去美国学习机械,但他的兴趣却在化学方面。两年以后,他又回到俄国,在父亲开办的工厂里工作,开发地雷、水雷和其他炸药。父亲的工厂倒闭后,他开始独立谋生。
早在1846年西欧就出现了一种炸药——硝化甘油。它威力巨大,但性质极为神秘。诺贝尔最初见到硝化甘油,是在彼得堡的时候。当时有位名叫西宁的教授,曾在诺贝尔父子面前进行过实验。他把硝化甘油滴在铁砧上,然后用铁锤捶击,受到捶击的部分立即发生爆炸。这次实验给诺贝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他便对硝化甘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他反复实验,寻找引爆硝化甘油的方法。
他首先想到利用黑色火药。使硝化甘油爆炸。最初,他把装满硝化甘油的玻璃管套进装满黑色火药的金属管,然后,以火绳点上火去燃放黑色火药。但效果不理想。1862年夏天,他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水下爆炸试验。他先把硝化甘油装入玻璃管内,封闭起来,再把这只玻璃管放进装满火药的锡管里,最后装上导火索。实验成功了,但火药量远大于硝化甘油,这个装置不具实用价值。他又想办法用蜡将装火药的玻璃管口封死与导火索接好,然后放入装有硝化甘油的容器内。这个装置又取得了成功。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雷管装置,它是诺贝尔富于勇气的创造力、艰辛的探索、冒着生命危险实验研究得到的成果。诺贝尔并不满足,他对雷管加以改进。他将玻璃管开一个小孑L,插上塞子,塞子跳出,其起爆力便传导至全部的硝化甘油。这一革新为爆炸装置增加了不少威力,爆炸也更准确。这是火药发展史上的重大革新。这个方法的发现,真正完成了所谓诺贝尔雷管,使硝化甘油炸药进入了实用阶段。但是硝化甘油的安全问题又随之而来。
1864年9月3日,实验室发生了空前的大爆炸,许多在场者当场被炸死,其中包括诺贝尔那天分极高的弟弟——埃米尔。这次事故对诺贝尔家庭来说是致命性的,老诺贝尔因悲伤过度而中风,导致半身不遂。由于爆炸过于猛烈,周围的居民联合向政府提出要求,禁止诺贝尔在市内进行炸药实验。震惊的瑞典政府作出决定,禁止诺贝尔在陆地上进行实验。
诺贝尔在悲痛中并没有动摇研制炸药的决心。市内不能进行实验,他就到郊外去进行。诺贝尔租了一条船,在离斯德哥尔摩三百多公里的马拉湖上,设立一个小实验室,继续研制炸药。直到次年,他才又找到地方继续实验。这时,诺贝尔研究的主要课题,仍然是寻求一种代替火药的引爆物。
1867年秋天,他找到了雷酸汞。这次成功却是用鲜血换来的。在进行最后实验时,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实验室被炸得飞上了天,他自己也鲜血淋淋。人们惊恐万分之际,却看见诺贝尔高兴的欢呼:“实验成功啦!”一种新型的引爆雷管在诺贝尔的遍体鳞伤中诞生了。但是,硝化甘油炸药遇到强烈震动就会发生爆炸,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重大事故不断发生。
诺贝尔迎难而上。他试验了上千种物质用以使硝化甘油固定。从木屑到棉花,其中的艰辛,绝不亚于爱迪生发明电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找到了硅藻土。诺贝尔把硝化甘油和硅藻土按3: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制成了一种新炸药,这也就是人们所熟悉的黄色安全炸药。
尽管黄色安全炸药为他带来了声望和财富,但诺贝尔并没有因此裹足不前。他把许多不同物质,包括枪用火药与硝化甘油混合起来进行试验,希望能找到一种硅藻土的替代品,既能保证炸药的安全性,又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持硝化甘油的爆炸威力。
1875年的一个晚上,诺贝尔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小心割破了手指,他立即在伤口上涂了一层胶棉液(一种醇精硝化棉溶液)以止血,然后把涂剩的胶棉液倒人一个盛有硝化甘油的容器中。不料,胶棉液与硝化甘油混合后,马上形成一种他从未见过的酱状物质。诺贝尔马上通宵达旦地开始了研究。第二天早上,当他的助手来上班时,诺贝尔制成了一种胶体炸药。
此后的十余年,诺贝尔仍然一边在各地旅行推销成果,一边潜心科学研究。他开始研制无烟火药。他把同量的硝化甘油和硝化棉混合起来,再加上一成樟脑制成了燃烧速度极快的无烟火药。不料,这一新发明,却带来了一场风波。诺贝尔1889年向意大利王国政府出售了无烟炸药的制造权,但他却是在法国定居,当时法国政府选用了一个叫维埃子的科学家发明炸药。出于某种政治目的,法国政府大肆诬蔑诺贝尔偷窃了法国的国家机密,查封了他的研究所。无奈之中,诺贝尔只好中止研究,放弃了在巴黎的没备机构,迁往意大利圣勒莫。
诺贝尔一生深受新教伦理的熏陶,信奉善行的价值观。他待人仁慈宽厚,慷慨好施,特别乐于帮助那些诚实勤劳而又身陷困境的人。他一向崇尚科学,认为科学能够征服自然、造福后代,能够唤起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他从小喜爱文学,并具有非凡的诗才和丰富的想像力,他的诗歌具有雪莱的风格。他还是一个世界主义者,希望世界能永久和平。正因为如此,诺贝尔于1895年11月27日立下遗嘱,要把自己的920万美元财产作为奖励基金存入银行,将其每年的利息分为五份,其中三份分别奖励给那些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医学领域内作出重大发现或发明的人,一份奖励给撰写出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杰出文学作品的人,一份奖励给能增进世界和平与进步的人(1969年以后又增设经济奖)。诺贝尔还指出,他所设置的这些奖是世界性的,不考虑候选人的国籍。
由于长期从事科学实验,诺贝尔积劳成疾,晚年患了冠状动脉硬化症。1896年12月10日,他因心脏病恶化而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为了纪念这位伟人,从1901年开始,每年12月10日被定为诺贝尔奖的颁发日。诺贝尔奖自设定以来,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最高文化奖,成了鼓励学术研究、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机制,也对繁荣文学创作、促进世界和平起了积极作用。
诺贝尔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可是他却非常谦虚。1887年,倒的二哥来信,向他要一份详细的自传材料,作为编写家史之用,诺贝尔不愿意写。后来,由于二哥的再三催促,他才被迫写了一份简短的“自传“。“自传”是这样写的:“艾尔弗雷德·诺贝尔这个可怜的半生物,应该在他哭着出生的时候,就让慈悲的医生把他闷死。最大的优点:保持他的指甲干净,对任何人都不构成负担。最大确缺点:没有家庭,缺乏欢乐精神和良好胃口。最大也是惟一的诵求:不要被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拜财神。生平重要事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