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意志统一的历史过程中,“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他在统一德国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应予肯定。但是,经由普鲁士领导的王朝战争的道路统一的德国,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封建残余大量保存下来,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德意志帝国继承了普鲁士军国主义的传统,成为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
威廉二世还是王子时,在宫里深受他父亲的苛待。18岁那年,他想逃到法国去,结果被父亲戚廉一世抓了回来,关进监牢。1730午其父更把曾协助他逃走的一个朋友卡特当着他的面处决了,使他伤心得当场晕了过去。他被关了15个月,才算获得自由?不过.他后来当了皇帝,功业彪炳,远胜其父。他于1740年登基,在位46年。差不多比其父长一倍,并把普鲁士的版图扩大了一倍。他瘦小的身影仿佛蕴涵了无尽的力量。为整个国家的命运不停奔走;面对残暴殖民统治.他选择不流随的抗争.最终却倒在本国暗倡导非暴力的“圣雄"——印度民族主义领袖甘地甘地1869年10月2日出生于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岛上的波尔邦达尔土邦。甘地有兄妹六人,他最小。甘地家庭都信仰印度教,世代经商。到了甘地祖父和父亲时开始弃商从政,他们都做过波尔邦达尔土邦的首相。
1887年甘地通过孟买大学的入学考试,进入设在保讷格尔的萨玛达斯学院。由于一下子由原来用母语学习改为用英语上课,他觉得自己很难跟得上。其时,家中正为他的前程争论不休。按甘地本人的选择,他愿当医生。但是,他所信奉的印度教派对活体解剖存有偏见。如要继承父业,在某个土邦当个高级官吏,他必须取得律师资格。这意味着他要去英国留学。甘地对在萨玛达斯学院学习不太称心,欣然接受留学英国的主意。
他于1888年9月起程,到达英国十天后进入伦敦四大法学院之一中殿律师学院学习。甘地认真对待学业,并试图通过伦敦大学人学考试,温习英语和拉丁语。但是,他在英国学习的三年期间,把主要精力放在涉及个人的及道德的问题上而非学术抱负上。他艰难地改变自己的生活,痛苦地使自己适应西方的饮食、衣着和礼仪,觉得自己很尴尬。
他的素食主义不断困扰他。他的朋友警告他说,素食会影响学习、损坏健康。幸运的是,他无意中发现了一家素食馆,还有一本言之有理的支持素食论的书。此后,素食主义成了他的一种信仰,而不只是顺从印度教派家庭的祖传。他以传教士般的热忱对待素食主义,这有助于他这个羞怯的年轻人脱颖而出,使他得到新的平衡。甘地在英国的素食馆及寄宿舍中,不仅遇到过美食家,也遇到过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向他们介绍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的热心男女。《薄伽梵歌》用哲理诗的形式极其通俗地解释印度教教义。在那里,甘地的思想和价值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甘地的个性乃至他的政见的最终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1891年7月,甘地返回印度。当时,意外的痛楚正等待着他。他的母亲在他踏上故土前已与世长辞。还有,他惊异地发现,律师学位并非谋求美差之保证,法律这一行已是人满为患。不仅如此,在一次为被告辩护中,他紧张得说不出一句话,当场出丑,律师职业干不下去了,以后生计日艰。也许他是命运的宠儿,不久,一个机遇降临了。
当时印度的穆斯林商行,在南非有大宗生意,选中了他去南非指导、协助他们的律师处理一宗重要诉讼案件,酬金颇丰,约需一年时间,甘地接受了邀请,并于1893年4月起程去南非德班。南非向甘地提出了他难以想像的机遇和挑战。在南非,白人并不把当地的南非人和当地的印度侨民当人看待,称他们为苦力。甘地初到南非,受到了种种侮辱,这些事情深深地刺痛了他。自此以后,他开始为捍卫自己作为一个印度人、一名男子汉的尊严而斗争。
甘地自幼没有流露出对政治的兴趣,但是时代却把这个“怯场”的年轻人推向了前台。在1894年7月,他一下子成为一名内行的政治斗士。他联合当地印度同胞反对当地殖民政府取消印度侨民选举权的斗争。从此,他留在德班从事法律业务并组织印度侨民。1896年甘地返回印度接回家眷,准备在南非长期斗争。1899年,布尔战争爆发,甘地组织了一千多人的救护队帮助英军,赢得了一定的声望。最后,南非政府在英政府的压力下,接受了一项妥协方案。甘地的工作并没有为在南非的印度人提供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然而,南非把他卷入种族冲突的旋涡却给他实现了理想的环境,使他可以施展自己特殊的才能。
1915年1月,经过二十年的历练,甘地回归故里,带回了看不见然而又是永恒的财富。
这年5月,甘地在印度吉吉拉特邦建立了一个非暴力抵抗基地——真理学院。建立学院的目的是培养为祖国服务的人才,学生必须做到:服从真理、不杀生、不偷、节食、穿布衣、不私蓄、勇敢无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革命斗争也随之而来;印度殖民政府公布了“罗拉特法”,即对革命者或嫌疑分子可以不公开审讯就逮捕监禁。甘地感到情况严重,立即成立了非暴力抵抗协会,甘地任主席,号召全国总罢工,全印度人民绝食一天。
在阿姆利则,该地代总督狄耶派军队进行镇压,开枪打死打伤千人。甘地对此非常震惊。从此甘地领导的斗争转为与英帝国主义不合作的非暴力抵抗运动。
1920年9月4日,国大党举行特别会议,批准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0日又通过了甘地起草的新党章。此时不合作运动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抗英运动。
1924年12月,国大党在贝尔高姆举行年会,甘地当选为国大党主席,从此,甘地长期领导了印度国民大会党的工作。不合作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抗英运动,从过去的不服从个别法令转为全面的非暴力不合作。
1929年12月31日,国大党通过了印度独立的提案,由甘地设计的三色旗凌空升起,并定于每年的1月26日为独立日。接着在甘地领导下,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
次年3月12日清晨,61岁的甘地,率领非暴力学院的成员进行破坏殖民政府食盐法的斗争。4月6日,他们步行241英里到达丹地海滩,做完早祷,甘地从海滩上抓起一把盐做了仪式。就这样禁I匕人民自由采盐的法律被破坏了,老百姓纷纷制盐并公开出售。夺取盐仓的浪潮几乎蔓延了全国,政府一面镇压,一面没收私盐,逮捕抗税的群众,同时也逮捕了国大党主席尼赫鲁和甘地,宣布国大党为非法。
非暴力不抵抗运动显示出了它的特大威力:1930年各种进口纺织品比上年同期减少1/3,孟买16家英国工厂倒闭,印度人的土布工厂一年中从384家增至600家。1931年1月,印度总督欧文看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给政府造成了严重损害,于是与甘地定下协议:无条件释放政治犯,撤销取缔国大党的命令,允许食盐自产自销,撤销若干特殊限制,甘地同意暂停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然而,殖民政府并未恪守甘地和欧文的协定,继续逮捕和镇压人民。甘地提出恢复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久即被捕。
1932年英国政府和印度殖民政府提出一个法案:规定“贱民”和普通印度人分开选举。甘地认为解放“贱民”在政治意义上超过印度的独立,甘地在狱中以绝食对政府的法案表示抗议。紧接着全印度教领袖通过一项决议:在印度教中不存在“贱民”,以前被认为“贱民”的人,今后一律享受一般印度教徒应有的权利。这在印度宗教史上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革新。
甘地出狱后,于1933年2月,创办了“贱民”周报《哈理真》。他号召大家为拯救4000万“贱民”而出力。1942年8月,国大党孟买大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英国人必须退出印度的提案。甘地和夫人再次被捕。1944年2月,甘地夫人不幸死于狱中。这使甘地万分悲痛,身体日渐衰弱。殖民政府怕他出危险,于5月无条件释放。
1947年8月,英国分别把权力移交给印度自治领和巴基斯坦自治领。印度国旗在新德里升起,尼赫鲁任印度政府的第一任总理。
甘地解放“贱民”、主张印度教伊斯兰教团结合作,招致部分印度教教徒顽固分子的不满。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做晚祷时,被一个向他鞠躬致敬的青年开枪打死。甘地倒下的瞬间,他还以手加额表示宽容凶手,并为他祝福。
甘地终年79岁,他一生一直在为印度独立而英勇战斗,坐过无数次监狱,绝食斗争18次,最长的一次达21天。甘地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甘地出生于一处居民笃信耆那教的地方,自己却是印度教徒。公元前6世纪,耆那教在印度次大陆与佛教同时兴起.如今在印度已有超过二亿信徒。耆那教徒视残害生命为弥天大罪,所以不会当屠夫或军人。也不吃鱼、肉;一些执著的信徒.连鸡蛋也不沾口。耆那教僧侣走路时,习惯于轻轻拂扫前面的道路,以免踏死地上的虫蚁。甘地后来在政治上摒弃暴力的作为不能不说受到耆那教的影响。
马克思、思格斯曾借鉴《荷马史诗》里的典故.将不发达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巨大障碍称之为“卡夫丁峡谷”。而他却率领着落后的俄国.勇敢地跨越了“卡夫峡谷”缔造红色国度的人——苏联领导人列宁
列宁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辛比尔斯克省国民教育总监,1882年获得贵族称号;他工作勤勉,具有民族主义思想。母亲是一位医生的女儿,富有学识,为人善良。列宁天资聪颖,性格活泼,加上良好的家庭环境,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勤思考、乐于助人的习惯。他5岁跟父母学文化,9岁上中学,毕业时获得金质奖章。
1887年3月1日发生的一大悲剧,给列宁的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一个人民意志党党员,图谋行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因机密泄露被捕而遭处死。这件事对列宁的刺激,促使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887年秋,列宁进人帝国喀山大学法律系读书,但入学三个月即因参加一个非法学生大会而被除名,旋又被捕,从喀山流放到他祖父在科库什基诺村的庄园。1888年秋,当局允许他返回喀山,但不准回到喀山大学。在被迫闲居期间,他结识了一些被流放的老一代革命者,并废寝忘食地阅读革命政治书籍,特别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次年1月他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891年,列宁通过法律考试,成为律师,律师工作对革命家来说是一种极为有用的掩护。列宁在彼得格勒读书时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他的倡议下,几位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一个小小的团体,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两年后,他们在彼得格勒成立了“劳动者解放奋斗同盟”,列宁代表这个团体发起了最初的劳动同盟罢工。列宁的一举一动遭到了沙皇的仇视。1895年列宁被捕入狱,两年后被放逐到西伯利亚。在那里,列宁对俄国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写出了《俄国社会主义者的诸问题》、《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许多著作。
1900年2月,西伯利亚的徒刑期满,列宁被释放回来。沙俄政府不允许他居住在大都市和工业集中的地方,几个月后列宁到了欧洲。在那里列宁创办了《火星报》,成功地把俄国知识分子吸引到马克思主义方面来,并使之很快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阵地。这让列宁和他的同志们意识到,建立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由于各派争论激烈,几次代表大会都未达成一致意见。列宁在其后20年间为建立一个马克思主义新型政党竭尽全力,直到1912年,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会议终于在布拉格召开。此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来说虽然是一场军事和经济灾难,但对布尔什维克党人来说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举国上下对沙皇制度的不满急速增长。
1917年,俄国推翻沙皇政府,建立了一个资产阶级自由派领导的临时政府,然而临时政府的政策却使群众日益不满。列宁判断夺取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在10月20日左右,列宁冒着很大的风险,乔装改扮,秘密潜入彼得格勒,参加了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于10月23日晚举行的秘密会议。经过10小时的激烈争论,他终于赢得多数人赞成他的准备武装接管的主张。
于是在彼得格勒苏维埃需要自卫的借口下,他公开地着手争取陆海军士兵的支持和训练赤卫队(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工人民丘).以实行武装接管。但准备工作由于这一重大决定在中央委员会中遭到坚决反对而徘徊不前。托洛茨基完全赞同列宁的及时进行武装起义的主张,他利用自己新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的雷要地位,领导了起义的准备工作。这时,隐蔽于彼得格勒的列宁相心起义继续被拖延,竭力敦促中央委员会确定及早举行起义的日期。列宁说,拖延等于“自取灭亡”。11月7日和8日,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赤卫队和革命的陆海军士兵只遇到轻微的抵抗就推翻了临时政府,宣告国家政权已经归属苏维埃。这时布尔什维克和他们在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中的同盟者成为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绝对多数。因此,代表们以压倒多数的投票优势决定接管全部政权,选举列宁为人民委员会即新的苏维埃政府的主席,并批准了他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成立了,但协约国视若洪水猛兽,疯狂地对新政权展开了围攻,列宁领导苏维埃国家开始了巩固政权的斗争。苏维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主要由前沙俄将领率领的反苏维埃势力,即所谓白军,为推翻红色政权而疯狂反扑。此外,协约国还在物质、金钱和援军诸方面对白军给予慷慨支持,因而使白军得以站稳脚跟。但是,白军最终还是被击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