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108影响人类的著名人物
46530100000054

第54章 斗士篇(2)

据说贞德在13岁时在耳边听到上帝的声音,上帝叫她去见王太子,让她担负起抗击英国入侵者.拯救法兰西的光荣使命。每当敌人猖獗、法国危急之时,上帝就在她身边呼喊,而且喊声越来越响,她似乎成了上帝派来拯救法国的使者。其实这是一种强烈的爱国思想在她虔诚的宗教热情中产生的幻觉。贞德被尊为圣徒,这多半不是由于传说她创造了不大可信的奇迹.而是由于她英勇坚强地经受住审判的严峻考验。法国人民把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日作为全国性节日,来纪念贞德。

他以生命为柴,燃尽愚昧残忍的黑暗年代.在熊熊火光中,他的誓言掷地有声:“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已破火烧死!”

在烈火中永生

——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

(1548—1600)

乔尔丹诺·布鲁诺,1548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市的诺拉镇,自幼家境贫寒。1565年,出于无奈,小布鲁诺进了修道院。在这以后长达10年的时间中,他博览群书,刻苦学习。由于天资超群,曾作为“僧团明珠”受到教皇的召见。毕业时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和神甫教职,成为当时有名的学者。

如果没有哥白尼的著作,也许布鲁诺会成为优秀的神甫,而不会义无反顾地走上反叛之路。可是对禁书的好奇及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同情和钦佩使他在这条不归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在读到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后,他特别为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所吸引,并为哥白尼著作中严谨的逻辑和精辟的论证所倾倒。此后他逐渐对宗教产生了怀疑。

为了鲜明表现自己的观点,他勇敢地写文章批判《圣经》。他的这些离经叛道的言行激怒了教会,被教会革除教籍。但他毫不动摇,为躲避教会的迫害,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修道院。年轻的布鲁诺成为哥白尼日心说的热心宣传者,走上了为捍卫和宣传哥白尼学说而奋斗到底的道路。

1576年,28岁的布鲁诺开始了他长达16年的漂泊生活。先是在祖国意大利的北部,后来先后在瑞士、法国、英国、捷克等地待过。在这期间,他以非凡的精力宣传和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到之处,他用舌和笔进行无畏的战斗,矛头直指教会的腐朽权威,清算各种神学家的“神圣驴性”,勇敢捍卫并大胆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这引起了教会的极度恐慌和刻骨仇恨,他因此获得了“渎神者”、“无神论者”、“造孽者”、“异端分子”的恶名。

1592年5月,当布鲁诺中了罗马教廷的圈套,回到意大利的时候,15年前曾救过他的命,并一直偷偷地爱着他的女学生来到他面前。她详细地述说了教廷收买了他的朋友——威尼斯的贵族莫切尼格,企图将他逮捕的阴谋。布鲁诺听完,怒不可遏地连声叫道:“卑鄙!卑鄙!”并决定渡过卢加诺湖,去为真理而斗争。

“您应该知道,他们决不会让您说话,他们会烧死您的!”女学生着急地说。“这我知道!”布鲁诺毫不在意地说,“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火烧死!”

第二天清晨,布鲁诺给她留下一封充满深情的信,就独自走上了横渡卢加诺湖的艰巨航程。5月23日,他刚到达威尼斯,就被正在等待他的教廷鹰犬抓住,并于次年2月引渡到罗马,关进了神圣宗教法庭的地牢。

在布鲁诺的心里,早就等待着这一天了,他决心把宗教法庭当做宣传科学真理的讲坛。布鲁诺默默地告诫自己:“如果愚昧无知者的法庭吓唬你,企图消灭你珍贵的事业,你一定得坚忍不屈,不要失掉勇气,甚至于不要退步。有一种会辨别光明和黑暗的、理性的、崇高的法庭,真诚的、不可以利诱的证人和辩护者将为了你的事业而再生。”

果然不出所料,教廷先对布鲁诺进行威逼利诱。教皇克利门特八世专门派人来劝他认罪:“只要你公开表示认罪和忏悔,不但可以免除对你的火刑,而且还可以在罗马教廷中给你安排一个令人羡慕的高位。”

布鲁诺对他们嗤之以鼻,他大声呼喊:“我没有罪!”

布鲁诺被教廷囚禁了整整8年时间。他不知跟红衣主教和神学家们辩论过多少回,受到多少次严刑拷打。他已经被摧残得奄奄一息,但他的斗志却依然十分昂扬。教廷用尽一切手段,始终没有能使布鲁诺在真理面前退缩半步。最后,恼羞成怒的教皇下了毒手:决定“尽可能仁慈和不流血”地处死布鲁诺,也就是对他处以火刑,以彻底拔掉这个“眼中钉”。

在法庭上,布鲁诺听到火刑的判决,脸不变色心不跳。他早就做好了准备:用胜利的微笑,迎接这为科学、为真理而献身的壮丽时刻。他放声大笑了一阵后,从容镇定地宣告:“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判词还要感到恐惧!”

火把已把干树枝燃着。52岁的伟大思想家镇定自若,视死如归。这时,千万只眼睛都注视到一点,人们看到一根长长的杆子把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向他面前伸了过来。这是对死者例行的最后考验。看他在生命最后一息对上帝的态度。如果吻它,则意味着和解、最终悔悟和投降,但是铮铮铁骨、正气浩然的布鲁诺,轻蔑而愤慨地把脸扭到另一方向。

火势越来越旺,围观的人群泪流满面,在胸前不停地画十字,默默地祈祷着……

虽然刽子手们把布鲁诺的骨灰抛撒到台伯河中,以防人民纪念这位为真理、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思想家。然而,他的不朽精神和浩然正气世代永存。布鲁诺牺牲后289年,罗马教廷不得不公开为布鲁诺平反。1889年,意大利人民在他英勇就义的罗马鲜花广场,建起了一座布鲁诺纪念铜像,在台座上镂刻着的献词是:

献给焦尔达·布鲁诺——他所预见到的时代的人们!

布鲁诺以其大无畏的反叛精神在科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虽然他英勇献出生命已经有四百年了‘,杀害布鲁诺的一小播刽子手早已进人坟墓;宗教裁判所也早已为历史大潮冲得无影无踪,但是布鲁诺的精神却永垂不朽。他的一生不屈不挠地宣传唯物论,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对于科学宇宙观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当然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他的唯物论也带有神学的色彩。但是,布鲁诺的一生在科学史上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特别是他的死,在科学史上所留下的创伤,是人们所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他为真理而斗争的不屈不挠精神,为后人所景仰。他的死也说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在怎样残酷的斗争中,才逐步取得胜利的。

被教会迫害致死的不止布鲁诺这样的叛逆者。16世纪上半叶,英国宗教学者、改革家廷得尔翻译出版了《圣经》英译本。廷得尔用浅近易懂的英语翻译《圣经》.目的是让农家的孩子也看得懂,可是触怒了教会,被指为侵犯教会保卫和诠释≮圣经》的权利。那时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圣经》,只有学者才看得懂,而几乎所有学者都是教士。1524年,廷得尔逃往欧洲大陆躲避迫害。后来移居荷兰,又刊行了部分《旧约》与修订《新约》英译本。1535年,被安特卫普官方以异端罪拘捕下狱。在第二年进行审讯,栽定罪名成立,被判在火刑柱上吊死,然后焚尸。临刑时廷得尔说:“主啊,打开英王的眼睛吧!”

一场高烧将她抛掷黑暗的谷底.一位教师领她走向光明的路口.扶此她以刻苦与聪慧书写尘世传奇。提起她的名字.人们就想到希望。

盲女不盲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的小镇特斯康比亚。她本来是一个发育健全的婴儿。到一岁零七个月时,因病发了“一次高烧”,病情十分危急。然而,高烧来得猛退得也快。不久,母亲在给海伦洗澡时发现,孩子的眼睛老是睁着,便抱她去找眼科医生。医生告诉她海伦已经双目失明。接着,母亲又发现海伦对铃声毫无反应,这才知道她也已经成了聋子。3岁那年,海伦由于盲聋而不可避免地成了哑巴。她在一年半时间里学得的那些咿呀儿语也已忘得一干二净。

后来,海伦被送到了豪博士的继任者迈克尔·阿纳格诺斯那里。迈克尔介绍一位刚刚毕业的爱尔兰姑娘做海伦的家庭教师。这位姑娘就是安妮·萨利文。在以后的半个世纪里,她和海伦·凯勒成了形影不离的伙伴。

安妮·萨利文一到亚拉巴马,立即就被海伦·凯勒那聪明可爱的样子吸引住了。她刚从马车上下来,海伦一下子向她扑去,用手抚摸着她的衣服和脸颊。海伦还试图打开安妮的手提包,接着又在台阶上表演一番,凯勒太太阻止了她。萨利文小姐给她一个布娃娃,这是珀金斯学院的孩子们特地送给海伦的。海伦玩了几次布娃娃之后,萨利文小姐就在她的手掌上拼写“布娃娃”一词d—o-l-l。海伦一下子被这个陌生人的举止折服了。她试着模仿安妮手指的动作。这是萨利文小姐对海伦进行的第一次有意识的教学活动。

一段时间后,萨利文发现,海伦已经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了。如果她想要冰激凌,她就扳动想像中的电冰箱拉手;想吃面包和奶油,她就做一番切和抹的动作;她做一个摆杯子的动作,以表示她的父亲也在坐;她摇晃着新买的布娃娃,并用手轻轻地拍着,嘴里重复发出一种单调的催眠曲似的声音。这一时期,她还在学习用盲文拼写单词——“别针”、“帽子”、“杯子”以及“坐”、“立”、“走”等等。

两星期之后,海伦面前终于出现了曙光。这一天,萨利文带她到抽水房打水。当水流进杯子里、溅到她的右手上时,这孩子就在左手上拼写“w—a—t—e—r”(水)。当凉水洒到手上时她竞突然联想到“水”字,这似乎使她大吃一惊。她把杯子丢到地上,呆呆地站在那里。返回住室的路上,海伦欣喜若狂。一边走,一边抚摸途中的一切东西。很显然,她是在思索它们的名字:土地、棚架、灌木丛、水泵——现在她才知道,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名字。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她又记住了三十多个单词。从此,她学习的速度加快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到第三个月月底,海伦已经学会了四百个单词和许多成语。

1890年,她听说挪威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聋c哑姑娘学会了说话,就在老师安妮·萨利文的手上用盲文飞快地写道:“我一定要学会讲话。”于是,萨利文小姐带海伦去见波士顿的聋哑人学校校长萨拉·富勒小姐。富勒小姐收留了她,并开始教她发音。在上完第七次课乘市内电车回家的途中,海伦转过脸来,用严肃而又断断续续的声音对萨利文小姐说:“我现在不是哑巴了。”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真正用语言表达思想,而且,从她第一次上发音课算起,迄今才只有一个月时间。

下一步,海伦要进大学了。她像往常一样认真地准备功课。她先考入了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由于萨利文小姐始终在她身边,在手上给她讲课,使她受到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她终于在1900年考入了拉德克利芙学院,成了该校第一位带着三重残疾来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她常和老师一起全神贯注地去做那些她所喜欢的功课。她们从德国和英国弄到一大批盲文书籍。海伦总是拼命地读,一直读到手指渗出血来。

1904年海伦大学毕业时,获得英语特优成绩奖。那年她24岁。此时,要求她对公众讲演的邀请书、给杂志写文章的约稿信纷至沓来。1904年,她应邀来到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以唤起全世界对盲哑教育的兴趣。海伦·凯勒来到博览会那天,潮水般的人群失去了控制,顿时秩序大乱。她的衣服被撕破了,连帽子上的玫瑰花也被人抢去了。

在此之后,海伦和她的老师多次在公众面前露面。每逢这种场合,老师就给人们讲述她教育小海伦的经过。海伦也要发表讲话。每当她讲到“我现在不再是哑巴了”时,她就显得特别激动。1914年,她们进行了第一次横贯大陆的讲演旅行。她们先在好莱坞拍了一部名叫《释放》的电影,然后又到纽约进行了一场郑重其事的轻歌舞表演。这场表演轰动了纽约的娱乐大厦。海伦很喜欢这样的表演,她发现轻歌舞充满着生活、色彩和变化。她简直“感觉到了面前听众的呼吸”。

海伦·凯勒现在已经名扬天下,她的十几部著作不仅被译成了布莱叶盲文,而且还译成了其他多种文字。20世纪30年代,她开始了环球旅行。她多次到过欧洲,后来又到了东方,她的兴趣始终在盲人身上——与盲人谈话,为盲人募捐。凡是从书上读到过她的事迹的人,都希望亲眼看一看她的芳容。这时,她已是一位学识渊博、镇静自若的青年女子,能够从容地应付任何紧急情况。许多国家授予了她荣誉学位的勋章。

然而,萨利文老师的健康却每况愈下。她双目几乎失明,在接受了一系列眼科手术之后,萨利文小姐于1936年不幸去世。那一年,专门为嘉奖“具有特殊性质及深远意义的合作成果”而设立的罗斯福勋章,就授予了这一对非凡的师生。

后来,海伦小姐住在韦斯特波特附近康涅狄格树林中一所环境幽雅但布置零乱的房子里。一盏八英尺高的日本式石灯象征性地耸立在草坪的一隅。只要海伦·凯勒还活在人世,那盏灯将常明不熄。

1968年6月1日,这位为全世界的伤残人带来了勇气和希望的天使,在寓所里安然去世,享年88岁。草坪上的那盏石灯终于熄灭了。然而,海伦·凯勒那沉着的目光将永远留在世人的记忆里。因为是她改变了人们对残疾人的看法,重新界定了视觉与感觉的界线。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跌倒,又站起来——我步履蹒跚地前进,我小有所得——我有了更大的希望并且爬得更高,开始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每一次斗争都是一个胜利。”

海伦·凯勒在她的书中写道:为盲人工作,从来就不是我生活的中心。我同情所有为公正而斗争的人们。海伦是一位为争取种族和性别平等而不懈斗争的活动家。她曾说过,我认为上帝把女人造得很愚蠢,这样她们才能同男人做伴。她的政见很左倾,导致爱德加·胡佛领导的联邦调查局曾为她立专案。她认为本世纪最重要的人物是托马斯·爱迪生、查理·卓别林和列宁。

她没有浪费上苍赐予她的财富——睿智的头脑和优美的文笔,更重要的是她还有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颈项.是她第一个敲晌了保护环境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