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乱世.让他有了一颗睿智头脑;几分耕耘,让他有了名垂千古的骄兵法第一人——中国军事家孙武
(约公兀前6—5世纪)
孙子名武,字长卿,是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人。他大约生活在公元前6—5世纪,其生卒年代和经历不详。
相传孙子的祖先原是陈国的公子氏,后因战乱逃到齐国,改称田氏;田氏的五世孙田书曾率齐军攻伐莒国有功,为齐景公所器重,并赐姓孙氏,孙子就是其后代。齐国发生战事后,孙子又避居吴国,从事兵法方面的研究和著述。
当时,吴王阖间为了灭楚称雄,四处求贤纳士。经大臣伍子胥的推荐,他亲自到孙子的馆舍访求,孙子便献上自己撰著的兵法十三篇。吴王阅后,赞口不绝。
吴王想试一试孙子的真才实学,于是选出宫中美女180人,让孙子去训练。孙子将她们编为两队,挑吴王最宠爱的两位妃子分别担任两队的首领,并当众宣布纪律。
起初,宫女们对孙子的三令五申嬉笑不已,孙子当即下令将两队的头领绑出斩首。
在看台上观察的吴王为之大惊,连忙派人下去阻止。但孙子不听,他说:“练兵不是儿戏。大王既然已命我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他令武士把两个妃子杀了,提着首级巡回示众;然后又选出两名头领,继续操练。这时,没有一个宫女敢不听号令,动作步伐都符合要求。吴王由此而知孙子确能用兵,便正式任命他为将军。
公元前506年,阖闾亲自率军西征楚国。在孙子等将领的指挥下,吴军五战五胜,以3万人马击败楚军20万,并攻人楚国都城郢。后来,吴军又北伐齐晋两国,威震中原。
孙子为吴国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又是一位很有远见的政治家,曾向吴王阐述减轻人民负担以发展生产、巩固国家的道理;他还重视政治和外交在战争中的作用,认为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是最高明的策略。
不过,据说孙子并不想当官,在吴国称雄以后,他便离职隐居去了。
作为现存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完整兵书的撰著者,孙子总结了当时的作战经验,揭示了一些重要的战争规律,被认为是最早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军事家,对后世军事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孙子主张从客观实际出发指导战争,反对把胜败归结为天意,并探讨了战争中矛盾的对立、转化及其转化过程中人的能动作用,他的军事哲学包含着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朴素辩证法因素。
自西汉至今,两千余年来,中国的文人武士对《孙子兵法》习诵不衰。宋神宗熙宁年间,将《孙子兵法》颁定为“武经七书”之首,规定武学必读。
《孙子》在7世纪传人日本,18世纪以后先后译成法、英、德、捷、俄等语种在世界各国传播,受到外国军事界的高度重视。它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战略思想,影响及于海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没有过时,还日益受到重视。甚至上世纪80年代末爆发的现代化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盟军高级将领还参考《孙子兵法》规划和指挥战争。西方军事统帅们甚至推崇孙武为“百世兵家之师”,称《孙子兵法》为“世界第一兵书”。
197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山东临沂县银雀山的西汉古墓中,发掘出数千片长短不一的竹简。竹简上的墨书经考证,均为珍贵的先秦古籍,其中包括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去》。这一重大受现表明,历史上确有孙子其人。
在他十一年的征战生涯中.从未输掉任何一次战斗。他的英勇善战,使他生前成为众人崇拜的英雄.死后成为传奇故事的主角:
播撒文明的战神——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
(公元前356一公元前232)
亚历山大约于公元前356年出生在希腊半岛北部的马其顿都城培拉,父亲是勇武善战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母亲则是古希腊大英雄阿喀琉斯的后裔。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亚历山大自幼就养成了好大喜功的性格和征服世界的雄心。腓力二世又为他聘请了当时希腊最博学的亚里士多德为宫廷教师,使具有马其顿王族蛮悍气质的亚历山大受到希腊先进文化的陶冶。
亚历山大醉心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崇拜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从16岁起,他就随父出征,在喀罗尼亚战役中曾指挥马其顿军右翼取得过重大战果。他智勇双全,意志坚强,建功心切。相传他每次得到父王胜利的捷报就愁云满面,惟恐自己不能分享征服世界的光荣。
公元前336年夏天,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他仅用了两年的时间便巧妙地使他的敌人逐一就范,巩固了政权,同时使希腊再度屈从于马其顿的统治。亚历山大要完成的下一个目标便是东征波斯。东方的波斯帝国虽然土地广袤,人口众多,但却是千疮百孔,危机四伏:宫廷阴谋层出不穷,地方起义时有发生;贵族腐化堕落,人民苦不堪言;军官贪生怕死,十兵纪律松弛;本国军队战斗力极差,倒是外国雇佣兵有一定的战斗力。
公元前336年被贵族们推举为国王的大流士三世优柔寡断,昏庸无能,面对大厦将倾、风雨飘摇的局面,他显得束手无策,回天乏术。于是亚历山大三世在公元前334年春发动了对波斯帝国的侵略战争。远征的借口是波斯人曾经蹂躏过希腊的圣地,又参与刺杀腓力二世。为了利用波斯统治下的希腊人、埃及人等的不满,他以解放者自居,许诺帮助他们摆脱波斯的羁绊。亚历山大派一部分留守部队在国内,以维持对欧洲的占领,他自己则亲率精锐主力出征。出征时,他所率部队只有3.5万人,与波斯军队在数量上相差悬殊。尽管存在诸多不利,但亚历山大仍依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对波斯军队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毁灭性的打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公元前.333年夏,亚历山大的军队在伊苏斯城附近和波斯军队发生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激战。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亲率大军迂回到亚历山大的后方,利用优越的地形摆开阵势,以逸待劳。亚历山大集中兵力,快速机动,对波斯军实施猛烈攻击。大流士三世首先畏敌弃阵,仓皇而逃,甚至把自己的弓、盾和王袍都扔掉了。由于主帅临阵脱逃,中军动摇,全军迅速崩溃。亚历山大乘胜追击,攻占了大马士革。接着,他又指挥马其顿军队,迅速攻占了腓尼基地区。腓尼基地区的陷落,使波斯海军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基地,这是极具战略意义的。
亚历山大指挥军队越战越勇,很快征服了波斯。亚历山大不战而使小亚细亚沿岸的希腊各城邦投降,使其摆脱了波斯的统治。他允许这些顺服的城邦独立自治,并免除其贡赋。由此,他们由衷地感激亚历山大,把他称为“解放者”。
亚历山大三世在两河流域,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就占领了巴比伦等城池。只有推罗城民拒不降服,举行反抗。亚历山大动用了所有的攻城武器,经过7个月的围攻,终于攻陷了推罗城。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挥师进入埃及。当时波斯驻埃及总督马扎凯斯听到大流士三世败逃的消息,知道大势已去,双手把埃及奉献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进驻埃及后表示尊重埃及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不辞辛苦,还专程拜谒了底比斯的阿蒙神庙祭司。受宠若惊的阿蒙神庙祭司对此感恩戴德,当即宣布亚历山大是埃及太阳神阿蒙的儿子。
经过十余年的东征,亚历山大建立起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以巴比伦为都城,君临天下,发号施令,好不威风。脚帝国的版图,西起希腊、马其顿,东至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抵多瑙河。亚历山大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对他的帝国和军队进行了重大改革,创造了一个多民族的融合的希腊波斯共和王国。他想让波斯人与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结成伙伴,他要和原先的敌人共同管理国家。
公元前232年6月,亚历山大三世因发热而突然病倒,10天后,这位英俊威武,叱咤风云的国王离开了人世,年仅33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亚历山大最重要的影响是使希腊文明和租中东文明之间发生密切的接触,因而极大地丰富了这两种文化。在亚历山大统治时期以及紧接其后的时期内,希腊文化迅速传播到伊朗、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朱迪亚以及埃及;而在亚历山大之前,希腊文化仅以很缓慢的速度进入这些地区。而且,亚历山大还将希腊的影响传播到印度和中亚,此前希腊文化从未到达过这#地区。但是文化的影响绝不仅是惟一的一件事。在古希腊历史时期(紧接着亚历山大之后的数个世纪里),东方思想,特别是宗教思想传播到希腊世界里。正是这种古希腊文化——这其中主要是希腊文化,但也受到东方文化的强烈影响——最终影响到罗马。
在有关亚历山大大帝的种种传说中,最为精彩的当数“戈第安之结”了。在格拉尼科斯河大捷之后.亚历山大攻入小亚细亚内地。在戈第乌姆城,亚历山大朝拜了宙斯神庙。该庙存有一个奇特之物,一辆曾属于弗里吉亚国王米第阿斯的坐车,被一堆杂乱无章的绳索紧紧缠绑着,从来没有人能解开这个难解的结。当时人们传说.谁若解开此结,谁就可以成为“亚洲之王”。亚历山大时此十分感兴趣,可试了数次都未能解开。但他仍,下肯罢手认输.沉思片刻后,他突然抽出锋利的佩剑,以快刀斩乱麻之势.“唰,唰”两下便将那团乱结给挑开了、,此举充分显示亚历山大在解决、处理棘手难题上的异乎寻常的机智与果断。时至今日,西方各国语言中仍常常使用“戈第安之结”一词,以此来比喻那些十分复杂棘手的难题他所进行的军事行动令战争艺术大师们叹为观止.他的治国之道具有化混乱为秩序的魔力。加上他与埃及艳的矿世奇情.他亲笔描绘的征战经历。这一切让他成为——真正的无冕之王——古罗马将军凯撒
(公元前100一前44)
约公元前100年,凯撒出生于罗马一个古老而著名的奴隶主贵族家庭。在少年时代,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由于他的姑父——罗马共和国时期著名政治家马略的提携,凯撒很早就步入政界并显露头角。他以雄辩的口才、慷慨施惠的美誉和任西班牙总督时的政绩,取得一部分上层贵族和民众的支持,他又与另两个有影响的政治巨头庞培和克拉苏达成默契,终于在公元前59年当上了罗马执政官。
公元前58年,凯撒担任执政官任期已满,但由于他已经形成的势力和影响,元老院不得不安排他出任山南高卢总督,并领有指挥三个军团的权力。凯撒到任后,利用高卢人内部纷争的机会,果断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征服了高卢中部地区,翌年又吞并了高卢北部,从而为罗马增加了一个新的行省。
凯撒是一位深受士兵爱戴的指挥官。他时时关心部队的给养和津贴,时时注意培养士兵对武器装备的自豪感。一遇危险,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高举的战刀寒光闪闪;血红的斗篷在战火与硝烟中飘荡。他首先率军团迎击从瑞士谷地蜂拥而来的赫尔维希亚人,将他们打败之后,他竟仁慈地供应他们一年的口粮,替他们种上庄稼,然后送他们返回家园。
接着,更大的威胁来到了眼前:日耳曼人从本国的森林里涌出,进入法兰西东部的阿尔萨斯地区。在那里,凯撒将他们一举歼灭。后来,他又在莱茵河上架起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座桥梁,从而将战争推进到德国境内。他还在马恩、默兹、桑布尔和索姆征服了比利时人。为了惩治敌对的英格兰,他曾先后两次率军远征,最后终于打败了英格兰国王。八年间,他南北转战,平息了高卢各民族的骚乱,使他们成了罗马帝国的忠实臣民,也给今天的法国和比利时全境带来了和平与团结。
凯撒的巨大成功使得庞培对凯撒忌恨万分。于是,当凯撒率常胜军团凯旋,屯兵罗马北部的波河谷地时,元老院对他进行了所谓“调查”,甚至连他旧日的丑闻也都给翻腾出来。最后,元老院命令他解散部队,到罗马听候审理。凯撒知道,就是赴汤蹈火他的军团也会追随他前往的。他比谁都看得清楚,往日显赫一时的共和国如今已经衰败。元老院独揽大权,而庞培则是他们的御用工具。于是,凯撒勇敢地率部队南渡罗马本土北部边界上的卢比孔河,与元老院摊牌开战。
元老院立即派几个军团截击凯撒,但未能阻止日益壮大的凯撒军团向罗马推进。庞培匆匆赶到布防在希腊北部的主力部队驻地。于是,公元前48年8月9日,两位军事天才就在希腊北部的法赛拉斯展开了一场智斗。当晚战局就见分晓:凯撒成了罗马帝国的主人,而庞培则沦为逃犯。庞培逃窜到埃及,煽动埃及与罗马为敌。凯撒穷追不舍。等凯撒追到埃及时,年轻的埃及国王普托莱米十二已将庞培杀死,并把血淋淋的人头献给凯撒做见面礼。但普托莱米国王并未能因此博得凯撒的欢心。
按照父亲的遗嘱,普托莱米本应与姐姐克娄巴特拉共掌朝政。但他却篡夺了姐姐的王位。克娄巴特拉十分迷恋权力,想独掌大权,以恢复托勒密王朝昔日的荣耀,重振马其顿王朝的雄风。她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必须与强大的罗马保持亲善关系。克娄巴特拉决定利用这位送上门来的罗马统帅。
为了赶在其弟之前见到凯撒,克娄巴特拉乘船于夜间潜入亚历山大城。她用毛毯裹身,命人抬着从后门混进凯撒的行营。就这样,当克娄巴特拉神不知鬼不觉地从毛毯里出来裸露在凯撒的面前时,这位好胜和喜欢冒险的罗马统帅被征服了。他帮助克娄巴特拉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将她扶上王位。埃及成了罗马的保护国。凯撒将世界上这一最富饶的王国并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接着,凯撒与女王在四百艘满载士兵、奴仆、乐师、鲜花、美酒与佳肴的战船的陪同下,沿尼罗河而上,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远航。
与此同时,庞培的追随者在西班牙和北非重新集结了兵力。凯撒穿越北非前往突尼斯迎击敌人。在那里,他遭遇上了卡托的十个军团以及努米底亚国王神速的骑兵队和一百二十头战象。就在塔普苏斯战役打响之前,他的另一夙敌一往日的癫痫病——悄悄向他扑来。他知道病情马上就会发作,然而他依旧镇定自若地鼓励疲惫的部队。直到失去知觉前夕,他还在给将领们布置战役。等他苏醒过来时,卡托的军团已不复存在,努米底亚的国王也失去了王位。
在克娄巴特拉和他们的儿子凯撒·里龙的陪同下,凯撒班师凯旋,回到罗马。全城一连四天沉浸在狂欢之中。元老院看到大势已去,又一反常态,对凯撒奴颜婢膝,授予他一个终身荣誉头衔——大将军。其实,士兵们对凯撒的热爱,早就这样称呼他了。凯撒接受了这一封号,从此开始了他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独裁生涯,成为真正的无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