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误41.有能力就要表现出来——老虎不威也是虎
一个人锋芒太露,一定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甚至引来杀身之祸。有能力的人固然好,但刻意表现就未必好了。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在职场穿行还是谦虚点好。
在职场生存,我们是要“有能力就要表现出来”呢,还是要“深藏不露”?
很多人认为是前者,他们的理由是:如果有能力不表现出来,那“有能力”与“没有能力”没有什么两样。于是他们不但到处表现,还要随时告诉别人自己表现了些什么东西,甚至为了往自己脸上贴金,娶了个漂亮的媳妇还把照片拿给同事看,以表现自己很有本事。
我们当然也明白“表现”的道理,知道“老虎不发威,很容易被当作病猫”。不过我们更了解“虎落平川被犬欺”的落迫困境。所以在表现之前,最好还是做好“到达车站,先打听一下当地的情况,再做打算”的准备工作。
张小姐的第一个工作是出版社的助理编辑,她不仅人长得漂亮,文笔不错,而且学习的意愿也高,因此进出版社三个月后,她把与出版有关的事已摸得一清二楚。
有一次,社长召集大家开会,轮到张小姐报告时,她提出印刷品质不好及成本太高的问题,并说假如能降低5%的成本,每个月就能省下二三十万元,张小姐还说那家印刷厂“吃人不吐骨头”。
社长对她的报告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但从这一天开始,张小姐开始感受到负责印务的同事对她越来越不友善。
第四个月时,张小姐离开了这家出版社。
在职场上,很多人最容易犯张小姐的错误,因为刚参加工作,自己年轻、纯真、热情、有“正义感”,加上又是第一份工作,更是“力求表现”。
那么,张小姐到底犯了什么错误?请看以下的解析。
张小姐在出版社只是协助做编辑业务,而出版社每本书的发印另有其人。虽然负责编辑的人有权对书的印刷品质表示意见,因为品质不佳,影响销路,编辑部门也难逃被检讨的命运。但张小姐只是一名新来的“助理编辑”,年纪轻、职位低、资历浅,在公开会上检讨、批评别的部门所负责的工作,是要冒一些风险的,这是因为:
第一,任何人都不喜欢被批评。
每个人都有“自尊”,都不希望自己被人批评,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因为一则被人批评有伤“自尊”,二则任何批评检讨都会引起旁人的联想与断章取义的误解,总之,是带有伤害性的一件事。因此,虽然被主管或同部门的同仁批评,心里也会不是滋味,若被不同部门的人批评,简直是在指责自己玩忽职守,心里的不快可想而知。张小姐的批评,狠狠地踢了印务部门一脚,他们不“记在心里”才怪呢!
第二,众所周知,任何单位都会有“油水部门”。
对于出版社来说,印务部门就是“油水部门”,不管承办此项业务的人有没有拿到油水,被批评“品质不好、成本太高”,就等于被人指桑骂槐,暗示“放水拿回扣”,此事攸关面子及操守,承办人员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最可气的是出版社的社长对张小姐这种做法抱着沉默的态度。
社长的沉默态度表现在既不处理此事,也不劝诫当事人“少开口”,目的在于利用双方人矛盾,让他们相互“制衡”,并从中获取情报及员工的隐私。张小姐未明此点,而社长也没有因为她的忠诚而刻意保护她。于是她失业了。
事实上,张小姐的正直与勇气相当值得佩服及肯定,但这种人却常常成为人际争斗中的牺牲品——作为出头鸟被众枪所打。不是自己辞职,就是被孤立。这件事说起来很悲哀,但职场就是这样。
因此,老于世故的人总是非常小心,不轻易地表现自己,不在言语上得罪人,尤其是“无心之言”,因为“有心之言”是“谋定而后动”;“无心之言”则完全相反,常在说者无意中得罪了人。
所以,“有能力一定要表现”不过是一种比较肤浅的思考方式,往往“不表现则已,一表现便成为众矢之的”,逃也逃不掉,徒呼奈何?
张小姐的惨痛教训,可以给我们以启示,特别是对那些初涉职场的年轻人以提醒:到达车站,最好先打听打听。就算有实力,也要先行深藏不露,观望一阵子,看看情况再作定夺。不必要时不显露,人家不能接受时不急着表现。如果无所顾忌,有多少露多少,难免会成为“众枪扫射的出头鸟”,以至“丢尽颜面仍不自觉”。
谬误42.找个大树好乘凉——工作好强于靠山牢
如果你自己没有能力,只靠一天到晚巴结领导苟且偷生,当你依靠的大树倒下时,不仅饭碗难保,还会遭人耻笑。所以在职场的朋友切记:工作好强于靠山牢。
如果你的领导、你的老板,只是因为你的阿谀奉承、拍马逢迎而赏识你,那他就注定不是一个好领导、好老板。跟着这样的人,你将来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很多人认为:在职场生存,就要懂得奉承拍马,干得好干得坏不重要,重要的是深得领导的信任,找准一个好靠山,这样就不怕饭碗保不住,日子不好过了。
的确,很多人这样做也短暂地成功过,他们依附在某个领导身上,做领导身边的忠诚走卒,在单位“吃香的,喝辣的”,混得还真不赖。有些人甚至还爬上了领导岗位,反过来领导那些辛勤工作的人。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不否认这些人的这种“活法”也不错。他们如此做也许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己的资质平平,工作能力一般,不找个靠山,这日子还怎么过?
这种人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活得滋润自在,但他的靠山一旦倒台,他的一切丑行陋习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不仅在本公司本企业呆不下去了,就是重新跳槽找别的公司,也会成为千夫所指。
同时,从个人角度讲,你现在一天到晚巴结领导,说好听点是与领导走得很近,说难听点是整天对领导摇尾乞怜,这样做人哪里还有尊严?
再说了,你的领导是这样一个人,他恐怕也不是凭着自己的能力走上领导岗位的,他也不会是一个好领导,你跟了他不会有什么出息,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有一个年轻人,毕业之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巴结领导上,整天有事没事都跟着领导跑,自己的业务却一塌糊涂。因为跟领导靠得近,作为他“靠山”的那个领导也的确想提拔他,甚至已经到了内定的份上了。可消息传出后,下面的人不答应,因为各行各业竞争都异常激烈,换上个业务水平很低只会巴结领导的干部,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利益,甚至难保他们不下岗。由于员工的强烈反对,领导只好采取“舍车保帅”的方法,提拔的事只好作罢。年轻人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人生的希望破灭了。后来,那位年轻人终于在一次醉酒后对着领导大骂:“他妈的!这几年我像条狗一样跟着你,像条狗那样忠诚你,到头来你他妈的把我给甩了。”
这就是巴结领导的最终下场,这也是“找个大树好乘凉”的最好结果。
当然,我们并不反对与领导多沟通,我们也鼓励员工在工作上和领导、老板走得近些。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么,你与领导走得近,领导对你的业务能力、你的为人、你的领导能力等等都会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这样你升职的机会就更多。这当然是好事。只是,我们与领导走得近,不一定非要像一只摇尾乞怜的狗,而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所以我们强调,把你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只要工作干出成绩,比你费尽心机地找个靠山要强得多。尽管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给你穿小鞋的领导,但那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领导还是根据你的工作成绩去评价你的。而且,就是有人专门给你穿小鞋,但如果你工作做得好,他也拿你没办法。
谬误43.好马不吃回头草——能屈能伸大丈夫
一句“好马不吃回头草”不知害了多少好“马”,也不知令多少好“马”面对寸草不生的荒野,仰天长啸,在古道西风中断肠。
某公司员工被老板辞退,一个星期后,老板又给她打来电话,并向她解释,之所以让她走人,确实因为自己当时心情不好,但公司现在仍欢迎她回去。这位员工听后生气地予以拒绝:好马不吃回头草!
还有一位男士被女朋友甩了,内心十分痛苦,因为他内心里深爱着这位女孩。过了一段时间,那位女孩回头向他认错,并表示愿与他重归于好,而这位男孩为了维护自己的男子汉气概,便傲气地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这样一句俗话:好马不吃回头草!是的,作为一个人,我们不能没有做人的骨气与人格。为了达到自己的某一目的而受人摆布,丧失应有的自尊与道德,实在不是一种可取之道。但有些场合下,曲折迂回战术确实能助你一臂之力。如果一味恪守“好马不吃回头草”这一信条,你就缺少了一种回旋的时间与空间,自己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
关于“回头草”究竟是吃还是不吃的问题,我们有两点需要考虑:
第一,你现在有没有草可以吃?
如果有,这些草能不能吃饱?如果不能吃饱,或目前无草可吃,那么未来会不会有草可吃?在吃到草之前,你尚能支持多少时间?
第二,这些回头草本身的草色如何?
草色是好是坏,值不值得你去吃?对你真的有何意义?
或许你会说:做人就是要有一种“好马不吃回头草”的志气,要有一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气概。但你应该细想一下,如果你真的有志气,宁可当匹英勇的死马,也不做一匹赖活着的活马,那么世人倒真应该为你立块碑了。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是因为一时冲动、意气用事而断送后路。况且在很多情况下,你完全有把握分清自己当时是一种志气还是意气行事。绝大多数人就是在面临该不该回头时,错把意气当成了志气,或用志气来掩盖自己的意气,明知自己已无草可食,而回头草又鲜又嫩,却怎么也不肯回头去吃!
其实仔细想一下,一个人一生中真正不能“回头”的事并不算多,如果说人生有时间和空间两大坐标,惟有时间才是真正不能“回头”,一去不复返的。“不吃回头草”只是一句俗话,如果愿意,任何一匹马都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光顾”同一颗草,前提是那棵草还在那里等着这匹马。
遗憾的是,由于“好马不吃回头草”这一莫名其妙的古训,使得多少“草”依旧而“马”不见,这种现象与其说是观念问题,我看不如说更多的是由于面子问题。
好好想想我们的人生,如果回头的草还在,如果前方的路太崎岖,甚至一直通向沙漠,又凭什么不可以回头?那些非要找到下一颗更好的草的家伙,在蹉跎了一生的岁月之后慨叹惋惜,才发现其实最好的已经错过,这样的所谓“好马”,真不知好在哪里。如果“回头草”肥美可口,甘之如饴,而且还在那里等着你,我们看倒不如立马掉头启程,这才是一匹真正的“好马”,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吃回头草的目的是使自己活得更好。
人各有性,当然人也各有其志,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观与处世之道,我们不可苛求每个人都得去吃回头草,但在面对残酷的现实时,我们要劝说一句:饿死的马,就只能说是一匹死马,而非一匹好马了!
谬误44.行业轮流转,不行咱就换——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最初找工作,也许你只是为了生活想赚两个面包钱暂时屈就,满以为“行业轮流转,不行咱就换”,但是一旦踏入那行,你就要小心陷进去出不来,以防造成“入错行”的悲剧,因为转行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人情的牵绊,恩怨的纠葛,想“转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一句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真有这么严重吗?
在古代,“嫁错郎”似乎比“入错行”更严重,因为女人嫁错了人又不能离婚,而“入错行”若是改行则不会有道德和社会规范的顾虑;不过现代社会恐怕是倒过来了,女人“嫁错郎”大不了离婚,追求第二春甚至第三春的女人多得很;而男人“入错行”,虽然可以转行,但是真要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据一家报社报道,一位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在一家运输公司做搬运工十几年。这个报道确实有点令人吃惊。当记者采访他时,那位大学毕业生解释说他当年从学校毕业,一时找不到工作,便经人介绍到运输公司当临时工,赚点零用钱。没想到工作一段时间后,因为已习惯了那个工作和周围的环境,也就没有积极去找别的工作,于是一做便是十几年,现在年近四十,也不想换工作了。他说:“换工作,谁会要我呢?我又有哪些专长可以让别人用我呢?”
看了上面的例子,也许有人会说:转行有什么难?说转就转呗!
也许你是可以说转就转的人,但恐怕绝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因为一个工作做久了,习惯了,加上年纪大了些,有了家庭负担,便没有勇气去面对新的行业了。另外,因为转行要从头开始,怕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也有人心志已经磨损,只好做一天算一天,有时还会扯上人情的牵绊、恩怨的纠葛,种种复杂的原因,让你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觉。
其实行行出状元,并没有哪个行业不好,哪个行业才好,那为何又提醒人们“千万别入错行”呢?
这就告诉我们,找工作一定要睁亮眼睛,找适合你的工作,找你喜欢的工作,找有发展前途的工作,千万别因一时失业,怕人耻笑而勉强去做自己根本不喜欢的工作。人总是有惰性的,不喜欢的工作一旦做习惯了,就会被惰性套牵,不想再换工作了,一日过一日,转眼三年五年过去了,那时要再转行,就更不容易了。
另外一点是,找工作千万别涉入非法行业,这种行业有可能让你致富,但事实上是在刀刃上行走,警察的追缉、法律的制裁、同行的火拼、陷害,不吃牢饭不送命,也要被人看不起。浪子回头金不换,但谈何容易,大部分的人都因为黑饭吃惯了,最后还是回到本行……
如果你真的“入错行”,也有心转行,那么就要铁了心,毅然决然地转行,否则岁月是不饶人的呀!
不过,在转行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你的本行是不是已经没有发展前途了?同行们如何看待?专家的看法又如何?
经过反复对比、衡量,如果真的已无多大发展前途,你就要另找出路。
第二,你是否真的不喜欢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否根本无法让你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如果你觉得已经是阻碍你前进的跘脚石时,换句话说:你觉得越干越没趣,越干越痛苦时,就另辟溪径。
第三,对所要转换的行业的性质及前景,你是否有个充分的了解?你的能力在新的行业是否能如鱼得水?
决定改行前,你一定要对新行业客观的和理性的评估,而不是急着要逃离本行所进行的一厢情愿的自我欺骗。
第四,转行之后,会有一个适应阶段,甚至经济上青黄不接,可能影响你和家庭的生活,你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
因为转行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在转行期间,由于对新行业的业务不太熟悉,可能会好长时间找不到具体工作,没有工作,也就没有经济保障。因此,必须要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
如果你对上述问题都能妥善地解决,那么你就可以转行了!不过,有很多事情常出人意料,事先在评估和判断时都很好,真正做时才发现并不像预期的那么顺利和乐观,转行也是如此。因此除非真的迫不得已,否则还是劝你别急于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