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荣氏家族如何富过三代
46774400000003

第3章 立大志、立远志——富过三代“志”当先(2)

1963年,荣智健从天津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后,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带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当时父亲荣毅仁正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在上海也保留了副市长的职位。所以,按荣智健的条件,凭他父亲的地位和影响,他如果想去北京的中央国家机关,还是回上海或其他大城市工作,选择的余地还是很大的。但是,这些条件优越的地方,对一直生活在大城市,过惯了舒适生活的荣智健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吸引力,他想到基层去锻炼自己,让自己进一步成熟起来。

他父亲荣毅仁原本也一直希望儿子去基层锻炼,父子俩真可谓“不谋而合”。

于是,1966年,荣智健只身一人来到了吉林省长白山水电站,干起了实习技术员的工作。他住在水电站,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平易近人,从来不摆大学生、高干子弟和富豪公子的架子,很多人都喜欢与他交朋友。

然而,好景不长。一年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掉入平静的湖面,从此荣智健的生活不再平静。因为身在北京的父亲荣毅仁成为红卫兵的专政对象,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全家人整天在惊恐中度过,远在长白山工作的荣智健也受到牵连,被发配到极其偏远的四川省凉山自治州的龚嘴水电站工作。荣智健后来说:“说是做技术工作,实际上却是很艰苦的体力劳动:抬路轨、搬大石头、背75公斤重的烧焊氧气瓶上山下山、高空安装高压电缆……日常吃的是四川人叫做红苕的地瓜(即山芋)。我们是知识分子接受教育,又在审查中,头一年基本上失去了自由,起居劳动都是有人看管。”

从1966年到1972年,荣智健在那荒山野岭,连地图上也找不着的地方呆了近八年。回想当时的情况,荣智健说:“谁都不想再过那八年的日子,我更不希望下一代的中国人会有这种遭遇。不过,现在想起来,当时的经历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当时我在中国最困苦的地方之一,接触到下层的群众,令我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认识得更广、更深入。以前家里条件好,又是父母宝贝,周围的人都只会捧你,现在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令我明白过来,从前的那些都是虚的,面对真实的世界,自己几乎是一无所能、一无所知,甚至一无所有。从前以为自己高高在上,但人家把你一推搡,你就应声而倒。因此,经过那八年,我的性格变得更坚强,也更能明辨是非,这对于我后来的生活、现在做事都有好处。这样说,也许是有点阿Q精神作祟吧?”

每当回味起长达十年的非人折磨,荣智健没有丝毫的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反而若有所获地沉思道:“我觉得我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文化大革命’。在此之前,我可以说是温室里的花朵,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文化大革命’所带来的批斗下放非人折磨,虽然使我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生理和心理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但是,也使我得益不浅,人变得坚强了,对社会对于人也了解更多了,眼界也不那么狭窄了。我从十年的磨练中,获得了人生最大的收获,明白了这样一个人生哲理——一个人如果缺少了艰苦这一课,是无论如何也难以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这也许就是‘好事变坏事,坏事变好事’人生哲理的深奥玄妙之处吧。”

说句实在话,荣智健其实也很怀念那段不平凡的日子,他后来说:“虽然每天辛苦工作,收工时人总是疲惫不堪,但是理智地想一想,没有绝望的处境,如何能体会到身处绝境人的凄苦,那时我立下大志,一定要成就一番作为,并且坚定了自己必胜的信心。”

就在荣智健被流放到四川去的时候,荣家也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灾难,他的父母都遭到批斗,住宅被红卫兵搜查,瓷器、古玩等被砸毁,家具、家产被没收,父亲母亲还当了一年之久的看门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无所有的无产者。

但是,事情并未就此了事,荣毅仁还受到了全国工商联的批斗,被勒令参加劳动。年过半百的荣氏夫妇从未干过这种重活,没办法,两夫妻只好听从安排,荣毅仁在此期间患了肝炎并引起眼底出血,由于耽误治疗,造成左眼失明。

1971年“9·13”事件后,有一次周恩来召集了一次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加的会议,荣毅仁应邀参加了会议,会上,周恩来赞扬了荣毅仁一心爱国。

由于周恩来的表扬,荣毅仁的处境自此后也渐渐好转。

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特别关怀下,荣毅仁参加了一般活动,并曾随团出国访问。

由于父亲荣毅仁处境转好,荣智健也于1972年回到北京,参加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华北电力系统稳定研究。1976年,河北唐山发生大地震,荣智健与其他电力工程师被派到当地抢救供电系统。

“当时地震还未完,我们在市上搭帐篷露宿,打了防疫针才到灾区进行抢救电网作业。那次死了几十万人,比原子战争还要厉害。目睹尸骸遍野,对我是一场刻骨难忘的教育。中国人真是苦,多灾多难。”荣智健后来讲述那段日子。

1978年,36岁的荣智健移居香港,荣智健的第一桶金来自荣家在香港留下来的一些资产,大都是些纺织厂的股份,例如九纱厂、南洋纱厂等。

到香港的荣智健豪情万丈,立志要重振荣氏家族辉煌,准备在香港重新开办工厂。

工厂开办时,董事长、总经理分别由荣智鑫担任,说到底荣智键只是一个高级打工仔。随着荣智健股份的增多,他开始接替堂兄,出任总经理,荣智健上任以后,经常深入工厂车间第一线,仔细了解各个方面的生产和销售情况,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

在荣智健心目中,李嘉诚、霍英东等是他崇拜的偶像和成功者,他要像他们那样,做出让世人震惊的伟业来,让荣氏家族重新焕发青春,并发扬光大,更上一层楼。

几年后,荣智健与几位原来在IBM公司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合作,在美国加州的圣荷西合资创办了加州自动设计公司。公司产品新颖,质量优良,管理有方,市场前景看好。创建不到一年,即被美国一家生产电脑设计硬件的公司收购了28%的股份。

有志才能把生意做大。理想和信念是有志于经商者的力量和先导,荣智健以李嘉诚、霍英东等为楷模,以重振英氏家族的辉煌为己任,所以他就不会在小赢之后停步不前,而是爆发出更强的力量,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把种子植入土地,金钱就会开始发芽生长。

4.有明确的理想才能展抱负——荣明杰继承祖业更上一层楼

孔子说:为学先立志。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德莱赛说:“理想是人生的太阳。”有志者,事竟成,志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事业成功的前提就是先要立下远大而实际的志向。荣明杰作为荣德生的曾孙,他从小就立下护卫家业,发展家业的远大志向。

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坚定的人生信念和志向,是每一个成大事的人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确立了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才会有奋斗的目标,有了奋斗的目标,才能激发自己努力拼搏。

纵观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名人,他们从小立大志,为他们长大做大事干大事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生最可贵的是拥有理想以及在理想的指引下所确定的生活目标,只有这样,才会拥有前进的动力,拥有明确的方向。

确定明确的理想,是所有成就的出发点,大多数人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从来都没有明确的理想。

美国《成功》杂志的创办人奥里森·马登说:“人人都具有理想,它就像一枚指南针,指引人们走上光明之路。”

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理想对人生也是绝对的必要。如果没有空气,没有人能够生存;如果没有理想,没有任何人能够成功。

荣明杰1969年生于北京,他童年时,正赶上文革,父亲荣智健下放到长白山劳动。母亲也受到牵连,很少照顾他。荣明杰是在祖父荣毅仁和祖母杨鉴清的悉心教导和呵护下度过童年时光的,到了上学年龄,就进入史家胡同小学。

荣明杰10岁时,他的父亲荣智健在香港已创出一份巨额实业。他的爷爷荣毅仁是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开办的中信公司的老板。

有一天中午,荣明杰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他是爷爷的商界朋友。放学后的荣明杰在爷爷的招呼声中,与这位客人问过好后就像往日一样,想躲回自己的房间去看书。客人见他小小年纪这么爱学习,感到很惊奇,叫住荣明杰,半开玩笑地说:“你家这么富有,可以坐享其成嘛。还那么用功学习干什么?你学习不就是为了挣钱吗?”

听了客人的话,荣明杰脱口回答道:“我不要坐享其成,我要像爷爷、爸爸一样,创办实业,把家族企业发展得更大。我现在多学知识,是为了将来打拼实业打基础。”

此话一出,荣毅仁和客人惊得目瞪口呆,他们愣了好久,然后面面相觑,对视一会后,俩人相视而笑。他们看着眼前这位个子高挑、文文静静的少年稚嫩脸上坚定的神色,过了好半天,这个客人说了一句:“真是将门虎子,老子英雄儿好汉,要不是我亲耳听到,真想不到一个十岁的少年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荣氏家业有这样有志的后人,前途无量呀。”

荣毅仁欣慰地抚摸着孙子的头,感慨地说道:“明杰,你的志不但立得早,还立得很好嘛。”

因为荣明杰有创家业的志向作动力,学习非常努力。小学升初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第二中学。中学三年间,他成绩突出,和同学相处很好,身上没一点高官子弟的纨绔习气。

中学毕业时,他才15岁。这时,荣明杰又做出令家人震惊的选择:要离开家乡,到美国求学。

当时,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起初,家人担心他年纪小,不放心他到美国上学。荣明杰反驳说:“我是去美国求学,学知识,又不是去游玩。天下的学校都是教书育人,培养学子的。我去美国学习,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家人见他如此坚决,不好意思再阻止。只得勉强同意他去美国。真是巧合,荣明杰到美国求学这一年,正是当年他曾祖父荣德生在上海立志的年纪。

荣明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初来美国的荣明杰,饱尝了冷漠的异国带给他的孤独和失落。由于英语不好,他遭受美国学生的歧视,然而,性格倔强的荣明杰没有屈服,而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美国学到知识。面对巨大的语言障碍,强烈的生活差异,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以及身边成堆的问题同龄人,荣明杰艰苦磨砺;练就一身本领:自尊、自卫、自强,他用学习来武装自己,成为刻苦的“优异学生”。几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纽约长岛霍夫斯特拉大学政治系。

当时,对于荣明杰选择出国留学,他的朋友和他的父母一样感到震惊,没想到有钱人家的孩子还能忍受远离家乡异地求学之苦。荣明杰在美国纽约长岛霍夫斯特拉大学政治系攻读时,国内一些人认为,荣明杰出国留学是为了在国外镀金后获得绿卡,留在美国享清福去了,然而,1992年,荣明杰又做出一个决定:学成返回香港。

在香港,他对朋友们说:“我是中国人,学洋知识是为了发展可爱的祖国。我的老爷爷当初创业时是缘于对祖国的一颗诚心。我回到香港是为了发展父辈们早年打拼出来的企业,因为,我和父辈们一样,热爱我的祖国,我爱祖国的那颗心,和先辈们一样。”

回到香港后,荣明杰在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历任中国部助理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地产部总经理;公司发展部总经理;国泰航空公司董事和兴澄特种钢厂董事。因为负责中国部业务,他频繁往返香港和内地,深入业务第一线,参与决策过程,并与两地一些大企业高层领导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

地处江苏江阴的兴澄特钢以优质的弹簧、齿轮钢、轴承钢等产品占领了国内近一半的市场份额,荣明杰本来就对钢铁等大型企业兴趣极大,责任加兴趣,更令他对兴澄钢厂关爱有加。只要从港来沪,都要亲自去钢厂了解视察。

现在的荣明杰在中信泰富担任董事副总经理。从2000年3月起,他进入中信泰富董事局,担任执行董事。2002年中信泰富中国投资公司在上海市中心地区豫园附近投资开发地产项目“老西门新苑”,荣明杰担任该项目置业公司总经理,他像一面鼓满风的帆,把青年企业家执著的热情和专注的负责态度全部倾注在项目的建设中。像他的祖父年轻时创办茂新面粉厂一样,他坐镇工地,和项目管理班子一起研究解决问题。2004年上海的夏天,连续二三周最高气温超过35°,打破了近50年来的气象记录。此时正逢项目推出销售的前夜,荣明杰冒着酷暑,在工地上与员工昼夜奋战。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果实,“老西门新苑”首期销售255套住房,只用了短短4天时间。

荣明杰正值壮年,在商场上欲显身手的他,踌蹰满志,运筹帷幄,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有望在国际商界大放异彩。世人也比较看好他,称他是荣氏家族最有潜力的接班人。

常言说,创业难,守业更难,现在的荣明杰不但守住了家庭基业,看他的创业劲头,大有把家族实业做大的势头。在商界舞台上,他这颗商界明星定会光芒四射。成为荣氏家族第四代的商界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