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口才艺术来说,越是对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越应该用温和的语调去和他谈话。我们不相信只有怒骂才能维持一个人的尊严,更不相信怒骂可以使别人对自己增加尊敬。我们知道世界上许多伟人的成功不是因为他会骂人,而是因为他从来不骂人。
对于一个佣人或一个低级职员,温和的话只会使他们更加心悦诚服。你是他们的上级或主人,你固然可以盛气凌人、颐指气使,但你还应同时想到你也要靠他们合作,你的事情才能顺利进行。假如你找不到一个愿意和你工作的佣人或下属,那你就应该自己好好反省一下了。
作为一个上级,你的地位早已确定了,完全不必要以怒骂来渲染。假如你对你的下属说:“你这个人真糊涂,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那么,你只能在他心里引起反感,他也许会在另外一些机会中给你开个玩笑,使你受到莫大的损失。假如你换一种语气说:“这样做事不对了,你应该如此如此。”你不责备他,他自然乐意接受你的批评和指正。你如想找一个能忠心于你的人,你应该注意自己的说话态度和注意别人的一样重要。
切记不要在第三者面前去责骂一个人,无论他是你下级或佣人,他都有和你一样的自尊心。一个人做错了事并不奇怪,你自己不是也常常做错事吗?为什么你对你的下属或佣人却如此特别苛求,错了一点就大发雷霆呢?如果他是可造就的,可合作的,你不必用怒骂来驾驭他。如果他是不堪驱使的,那么你骂他也没有用,不如打发他走罢了,何必要怒骂呢?
常常以关怀的口吻和下属说话,是一切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你女儿的病好了吗?”你可用这话说给你的朋友,为什么就不能说给你的佣人听呢?“你该早一点儿休息了。”这虽然是一句极平常的话,却往往会使下级听了对你更加敬爱了。人是有感情的,以德报德,以怨报怨,这是一个多么平凡的道理!
曾有百十个主妇在聚餐时大骂她们的女佣菜烧得不好吃,但却没有一个主妇赞扬女佣说她们菜烧得好,即使是菜烧得满意的时候她们也这样说。如果你是一个女佣,你干活十分卖力,然而当你干得不好的时候你会挨主人的怒骂,而在工作成绩优异时却从来听不到赞扬,你会不会觉得失望呢?你不感到工作乏味吗?
许多工作本来都可以做得更好,但因为主人说话时太不温和,做佣人或下属的心里着了慌,因此把事情做得更糟了。结果是主人的脾气发得越厉害,下属的工作就错得越多,最后损失的还是主人自己。究其原因,仅仅是因为说话不当心而已。
温和的语言说起来并不费力,收效却很大。但奇怪的是人们为什么不好好地运用这种良好的语言,而偏偏要费力伤神地去怒骂。
使大地万物茁壮成长的是那些温柔的风、绵绵的细雨,而暴风雨只是摧残一切而已。
27.尝试“说谎”
有一位新闻记者要采访一座公寓中的自杀事件。他要赶到那个地方,想从死者的文件中获得有关自杀的一些线索。房东太太开门后说道:
“你是新闻记者吗?刑警队关照不许记者到这里来采访的,你回去吧!”
“别急太太,你怎么把我当成新闻记者?”这位记者堆起一副正经的面孔:“我是奉命前来验尸的。你知道法律吗?法律上规定自杀的人一定要检验尸体。别说了,快领我进去!”这位记者答道。
房东太太信以为真,连忙鞠了个躬,并表示歉意,领他进房间去了。他装模作样地查看尸体,同时又详详细细地问了一阵有关情况,然后欣然而去。
但是,五分钟之后又有一记者上门来访。
“太太,请开开门,我是警察局的,我是来验尸。”那记者自称。
“什么?验尸的人已经来过,早回去了。”他惊疑地回答。
“有这样的事?这还得了!”
“刚才确有人来验尸,我不敢说谎话。”
“是不是一个瘦高个青年,戴着金边眼镜的?”
“是的,正是一个高个子的青年人。”
“真可恶!太太,你上当了,他是个新闻记者,他已经冒充我三次了,我这次再也不饶他了,等会儿我办完事,报告刑警队抓他问罪。”
这样他也获得了不少消息,满载而归。临走时他还一本正经地叮咛房东太太:“不可再让那些讨厌的新闻记者进来啊!”
第二个记者走了后,第三个真的是法医来验尸了。但是,他在门口却碰了一鼻子灰。任他拿出证件来都没有用,最后不得不救助警察局,在警察的伴随下才进去验尸。
有些学究派人士批评如此“说谎”是“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实际上,这句话还有商榷的余地。我们为了适应人与人心理上的需要,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说谎”。所以,应该说这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而不是原则问题。说谎固然是吹牛,但是吹牛并不见得是说谎,所以它本身并不一定是件坏事,而要视其动机与目的而定其性质。
28.过分恭敬等于警戒
假如你到一个朋友家去,你的朋友对你异常客气。你每说一句话他只是“唯唯”而答,和你说话时他总是满口客套,惟恐你不欢,惟恐得罪了你。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定觉得如芒刺背,坐立不安,直到离开他家,才觉得如释重负。
刚开始会客时说几句客气话是必要的,若继续说个不停就不太妥当了。谈话的目的在于沟通双方的感情,加深双方的了解;而客气话则恰恰是横阻在双方中间的墙,如果不把这墙拆掉,人们只能隔着墙做一些简单的敷衍酬答而已。
大概朋友们初次会面都略谈客套,而第二、第三次见面就免去了许多客套。那些“阁下”、“府上”等等名词如果一直用下去,则真挚友谊必然无法建立。
客气话是表示你的恭敬和感激的,不是用来敷衍朋友的,所以要适可而止,多用就会流于迂腐、流于浮华、流于虚伪。有人替你做了一点小小的事情,比如说倒一杯茶吧,你说“谢谢”也就足够了。要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也最多说“对不起,这事情要麻烦你”就够了。但是有些人却要说:“啊,谢谢你,真对不起,不该这点小事也麻烦你,真使我过意不去,实在太感谢你……”等等一大串客套话,你在旁边听着也会感到不舒服。
说客气话的时候要充满真诚,像背熟了的唐诗般泻出来的客气话最易使人讨厌。说话时态度更要温雅,不可显出急促紧张的样子。此外,说客气话时要保持身体均衡,过度的打躬作揖、摇头弯身并不是一种雅观的动作。
把平时对朋友太客气的语言改成坦率的词语,你一定能获得更多的友谊。对平时你从未表示客气的人们稍说一些客气话,如家中的佣人、你的孩子、商店的伙计、出租车司机等等,你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要避免过分的客气。在一个朋友家中,如果你显得随便自然一些,主人也就不会过分的客气了。而当你是主人的时候,你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引起不快的客气话
由内心里发出的敬佩别人的话才有意义。如果你对于对方没有仔细地研究分析过,就不能盲目地恭维。不切实际的恭维是很令人讨厌的。
对于一个有地位有名望的人,则赞美所用的字眼应当仔细推敲。首先要想到,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名人,一定是在某一项工作上有特殊的贡献,而在他成名之际,恭维他的人一定不少。积久生厌,你照葫芦画瓢,用别人用过的话来恭维他,是不会使他觉得高兴的,因为这些他听得太多了。
大抵成名的人,对于自己的工作已成习惯,你的恭维若不能别出心裁,一定不能打动他的心。对于这种人,最好找他工作以外的一些事情去赞美他。比如某银行界巨子,喜欢在闲时写写诗,那么你若赞美他在金融界的贡献不如说他的诗写得好,因为他已成名的工作,无需你再恭维,而他的诗写得很好却无人加以注意。你如果与众不同,提到他的诗作,一定会博得他的好感的。所以你要记住,赞美一个普通人,你可以赞美他工作中没人注意的那一部分,尤其是他足以自矜的工作和本领。但对一个名人,你却要欣赏他那些鲜为人知的,而他又自以为得意的事情。
说话要小心,尤以恭维的话为甚。你不要以为既然是恭维,不会得罪别人,便随口乱说。言不由衷的话很容易出毛病,你不能见到女人就赞美其漂亮。如果她明知自己实在不漂亮时,她就会觉得你是浮华。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妨赞美她活泼,或说她苗条,或说她健美,或赞美她的才智,她的聪明,她的幽默,或恭维她料理家务井井有条,教育子女有方……同样是女人,各有长处,虽是赞美,也要加以选择。所以,恭维话一不能乱说,二不能常用同一说法,三要注意的就是不可多说,恭维话说得太多,同样会令人反感。
☆恰当的恭维
恭维的话人人爱听。你对人说恭维的话,如果恰如其分,恰如其人,他一定十分高兴,对你产生好感。
越是傲慢的人,越爱听恭维的话,越喜欢让别人恭维自己。有人一本正经地说自己不接受恭维,愿意接受批评。这是他的门面话。你如果信以为真,毫不客气地、直率地批评他,他心里一定非常不快。表面上未必有所表露,内心却在恨你。对你的印象只有降低,决不会提高。
“人吉之以闻过则喜”,这只有子路才有此雅量。一般自命为君子的人,尚容不下别人的批评,普通人更不用说了。
善说恭维话,别人听了舒服,而且自己也不降低身份。说恭维话是处世的一门重要学问。
每个人都有希望——年轻人希望寄于自身,老年人寄望于子孙。年轻人自以为前途无量,你如果举出几点说明他将来大有成就,他一定十分高兴,引你为知己。你如果称赞他父母如何了不起,他未必感到高兴。如果你说他是将门之子,把他与他的父母一起称赞,才合他的胃口。
只是老年人则不然。他自己历经沧桑,几十年的光阴过去后并未曾达到他的预期目的,对于自己已不复十分自信,不复十分希望。他所希望的,是他的子孙。你如果说他的儿子,他不但不会责怪你,反而十分感激你。他会连声说:“你说的好,未必,未必,过奖了。”但他的心里却认为你是慧眼识英雄呢!这是说恭维话对于对方的年龄应特别的注意的要诀。
对一个生意人,你如果说他学问深、道德高尚、清廉自守、乐道安贫,他一定无动于衷;你应该说他才能出众、手腕灵活、现在红光满面,发财即在眼前,他听了才会高兴。
对于官员,你如果说他生财有道,定发大财,他一定不高兴;应该说他为国为民,一身清正,廉洁白持,劳苦功高,他听了才会高兴。
对于文人,你如果说他学有根底,笔下生花,思想正确,宁静淡泊,他听了一定会高兴的。
对方做什么职业,你说什么样的恭维话,这就是说恭维话的诀窍。
有些人称赞别人时往往是直接“赞”过去,其实是当着第三者去称赞第二者,这样的收效常常比直接赞扬好得多。另外一种可称作间接的赞扬法。比如,你见到甲对他说:“前几天我和乙谈起你老兄的事,他对你推崇极了。”姑且勿论乙是否当真向你推崇过甲,反正甲根本就不会去“调查是否属实”的。
萧伯纳曾说过:“人们最想知道的事,常与自己无关。”这句话恰和中国人说的“事不关己不劳心”相反,但萧伯纳的话无疑是事实。因此,一般人常会受到一些“传说”(即使不一定可靠)来影响自己的观感,所以,当你向甲说乙曾称赞他,他感谢的不是乙,而是你呢!如果凑巧你就是甲平素敬仰的人,那么甲对你的感激就会更深。
奥地利心理学家贝维尔博士曾说过:“如果你想赞美一个人,而又找不到他有什么值得你称赞之处,那么你可以赞美他的亲人,或者和他有关的一些事物。”
因为我们人类都懂得用脑子推想到自己以外的事物上去,比如自己的家人或自己的东西。
依此类推,你可以赞美你朋友的儿子读书用功,赞美他的太太漂亮贤慧,赞美他的居室够气派——如果这一切都和事实相符的话。
29.突破僵局
在社交场合中,你可能会结识一些不平凡的人,也说不定其中有些人会成为你的知音;或者是遇到一些有成就的人,能给予你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及帮助。如果你仅仅是敷衍了事,你很可能失去一个大好机会。
因此,我们应该用更好的方法来把握这一机会。
☆清楚、恰当的称呼
当介绍人为你们作相互的介绍时,假如没有听清对方的姓名,你不妨再问一次,无论是问介绍人或是他本人均无不可。坦率地承认不清楚再度请问,并不伤大雅。如果永远把疑问闷在心里,不仅会影响以后谈话的气氛,而且也难建立友谊。
名字是每一个人所注重而又最宠爱的记号。和另一个人谈话,你能流畅地称呼他,对方会感到愉快的,尤其是对于初次见面的人。他将会因你对他的名字注重并适当地使用称呼,而对你留有深刻的印象。同时,牢记一个完全熟识的名字,对于你的将来也许有所助益。
当再问清了对方的名字后,最好再做一次自我介绍,因为对方也许会像你一样,听不清楚你的名字。如果你想熟知对方的名字,那么详细地询问怎么写法也未尝不可。要是你觉得需要的话,也不算是鲁莽的行为,对方也决不会怪你的。
☆没有介绍人的场合
如果没有介绍人,那该怎么办呢。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按中国的规矩,本来就没有第三者作介绍的习惯。在朋友家中遇到,照例一见面就应该打招呼,互通姓名。这是一个简捷明快的方法,可谓高明之至。现代人大都沾染了一些洋规矩,大家才学外国人来介绍的一套。常常在聚会时,因主人忙碌或一时大意未作介绍,便相对无言,犹如英国人的古怪脾气,同未经介绍的人交谈仿佛有失自己的体面似的。在这种场合,还是采用中国的方法,直接请问对方的姓名,并通报自己的姓氏。如果主人在旁边,那么为尊重主人起见,最好请主人来作一番介绍。有时候,你明知道对方的姓名,而没有把你介绍给他,那么不妨向前和他握手打招呼,同时说出自己的姓名,作一下自我介绍。
总之,在交际过程中,坦率、诚实和热情是最为必要的条件。与其畏畏缩缩地弄成尴尬局面,不如索性用大方明快的手法。这种人常常是最受人欢迎的,因为他们易于使人亲近。
☆摆脱窘境
有些平时不太爱动脑筋的女子常常使男子陷于窘境。当男子首先向她说话的时候,她像惜语如金似的仅用“是”、“否”等字眼答复。
有一次,在一间咖啡屋里有这样一幕情景:
男的先问:“王小姐常到这里坐吗?”
女的答:“是的。”
“这地方很不错,可惜每次不易找到空位。”
“是的。”
“某某咖啡室也和这里差不多,王小姐也常去吗?”
“很少。”
“你是不是觉得在外面喝咖啡比在家里另有风味呢?”
“差不多。”
男的似乎有些着急了,他只好换了个话题。他想给女的递上一份点心,他问她爱吃咸的还是甜的。
“随便。”女的回答。
“肉饼如何?我看许多人是喜欢吃成的。”
“也好。”
男的还是没有办法,他又换了一个话题。
“王小姐常看电影吗?”
“是的。”
“《小妇人》这个片子看过没有?”
“看过了。”
“你觉得这个片子怎么样?”
“还好。”
“你爱看国产片还是外国片?”
“都差不多。”
“最近看过的影片中你认为哪一部比较满意?”
“很难说。”
谈话进行到这里便无法继续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