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些本来无法用精确数字进行表示的事物,却硬要用精确数字去表述,也必然要掩盖事实真象,起着蒙骗的作用。
比如,十七世纪爱尔兰的大主教阿歇尔,曾依据圣经“精确”计算出上帝创世界是在公元前4002年,另一位教士更“准确”到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9时正……
10.机械类比
类比法属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即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关于两者的其他某个属性也相同的方法,或者依照某一事物的道理推出同类其他事物的道理的方法。这种方法由物与物相似或物的属性与物的属性相似为依据,很容易从一物扩展、飞跃到另一物,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变通性的特点。由于这种方法不需要对每个事物作深入的考查,不需要理智的可靠论证,使其结论具有相当大的或然性和不确定性。这些特点更容易被诡辩论者所利用搞机械类比。
机械类比是把某对象特有的属性或偶有属性类推到其他对象上的方法。例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就是机械类比。“人有多大胆”,讲的是思维,思维想像力没有界限,可任意驰骋,现实存在的可以想像,现实不存在的也可以想像。“地有多大产”则属物质生产领域,它与思维想像力可无限延伸有本质的不同。土地的产量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把思维领域特有的想像元界限类比推到物质生产领域,认为土地产量也无界限,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
历史上,有的思想家曾依据力学的机械性加以无限类推,提出植物是机器、人是机器的论断。如十八世纪法国有个叫拉美特利的人说:
“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体温推动它,食料支持它。没有食料,心灵就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倒下,死去。但是,你喂一喂那个躯体吧,把各种富于活力的养料,把各种烈酒从它的各个管子里倒下去吧;这一来,和这些食物一样丰富开朗的心灵就立刻勇气百倍了,那个喝白水喝得临阵脱逃的兵士,这会儿变得剽悍非凡,应着战鼓的声音,迎着死亡,勇往直前了。”
为什么喂喂躯体就产生这么大作用呢?拉美特利解释道:“身体不是别的,就是一架钟表,它的新的养料就是钟表匠。当养料进入血液的时候,自然的首要任务就要在血液里引起一种热。在一心想着煤炉的化学家们看来,这应该就是一种发酵作用。这种热使动物精神获得更大的渗透能力,机械地跑去把肌肉和心脏鼓动起来,好像奉了意志的命令似的。”总之,“人的脑子和整个身体组织是一架多么聪明的机器!他比最完善的动物再多几个齿轮,再多几条弹簧,脑子和心脏的距离成比例地更接近一些,因此所接受的血液更充足一些,于是那个理性就产生了。”
拉美特利叙述得形象生动,但他把人降到物的水平,没有看到人和自然物的本质不同,把自然物的特有属性类推到人的身上,使两者等量齐观了。
上述二例不管当初提出的人是如何想的,现在看都属类比不当的诡辩。怎样识别类比的正确与否呢?首先看是否为异类相比。所谓异类相比指在未发现某一相同属性因而未构成同类事物之前,对两类事物在数量上进行简单比较。圣经中提到“木与夜孰长?智与粟谁多?”所提木头长短属空间概念,夜晚长短属时间概念,两者分属二类不能比。智慧与谷粒谁多也不能比,前者是思维是有智慧,后者是物质是具体的量。其次,类比所依据的是共有属性,还是特有属性。如果依据是共有属性,类比的结论可靠性就高;如果依据的是特有属性,类比结论没有可靠性。
例如:长“一撮毛”是栾平的特有属性,据此推论奸诈之徒都长“一撮毛”必然错误。
最后,运用类比方法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切记推出的属性不仅是与共有属性相关,而且应当与共有属性中的本质属性相关,防止生拉硬扯。否则,不仅推论无科学性,还要闹出笑话来。
例如,一个学生做了如下推论:建筑师照图建房子,木匠按设计图做家具,外科医生由X光指导手术,律师依据案情摘要进行辩护,因此,学生考试应允许看课本答题。
11.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作为诡辩术主要运用于建立虚假前提、虚假论据、虚假推论之中。
在历史上,乐此不疲、精于此道的大有人在。日本帝国主义曾多次运用此法,捏造事实,无中生有地先后制造了“柳条沟事件”(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上海事变”,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拿“卢沟桥事变”看,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阴谋。
事变前几个月,日军调大批部队进入华北,从1937年6月起日军在北平西南宛平附近连续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7月7日夜,日本侵略者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宛平城搜查,遭到当地中国驻军拒绝。日本侵略军即炮击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
上述各事件尽管形式多样,十分具体,但实质相同,都是用“无中生有”法编造虚假论据,为其露骨的强盗行径作诡辩。
“无中生有”法还常常被诡辩者用来作判断推论的根据。运用此法最早者要算古代大思想家柏拉图的弟子,古希腊的诡辩家欧布利德了。
一天,欧布利德对他的同事说:“你没有失掉的东西,那么你就有这种东西,对吗?”
他的同事回答说:“对呀!”
欧布利德又说:“你没有失掉头上的角吧?那你的头上就有角了。”
这里,欧布利德利用“失掉”和“无”在某种程度上的同义性,用“无中生有”法,推出历史上有名的“人有角”的诡辩命题。
12.攻其一点
攻其一点是颇具迷惑力的诡辩术,这种方法人为地把事物之间多重关系加以割裂和缩减,然后把割裂和缩减后的关系在事物中的作用加以夸大,并依此为论据,推出不具逻辑必然性的错误结论。
战国时,楚人宋玉运用丰富的想像力,为后人留下一篇《登徒子好色赋》: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日:“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
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
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正,无说则退。”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索,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孪耳,齿辱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王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宋玉的赋行文流畅,辞采缤纷,是中国历史上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愧为屈原之弟子。但其论述登徒子好色之手法则不甚高明,有商讨之必要。宋玉谈及自己非好色时,还算事出有因,说出了一些道理。当谈及登徒子时,则全凭登徒子与其丑陋之妻关系很好这一点立论,使用的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手法,生拉硬扯地在登徒子喜欢其丑陋的妻子和登徒子好色之间建立起必然的逻辑关系,违背了形式逻辑的充足理由律。
13.内容抽象
内容抽象法指诡辩者为达到某种目的,故意抽取出论辩或条文的具体内容的一种方法。这样的诡辩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是屡见不鲜的。
历史上,名家公孙龙曾用此法为赵国解了围。事情是这样的:
战国时,秦国和赵国在空洛会上订了一个互助协定,“协定”的内容是:“从今以后,秦国要做的事赵国要尽力协助,赵国想要做的事秦国也要尽力协助。”过了不久,秦国发兵攻打魏国,赵国却发兵去救魏国。秦王极为不满,派人责备赵王背约。赵王难住了,求计于平原君,平原君又求计于公孙龙。公孙龙建议赵王也派人去责备秦王背约,因为根据协定,赵国想做的事,秦国也要帮忙;现在赵国要救魏国,秦国理应帮赵国救魏。
故事里,公孙龙利用了“协定”文本的漏洞,协定文本光规定了对方想做的事,另一方都要帮忙,而对于这个“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却没有明确规定,“事”本身可以任各方的利益所在随意加以解释。
在现代社会中,内容抽象法有了新的应用领域。不少经济骗子们也娴熟地掌握了这一诡辩术,借此术为自己谋取非法利益。《文汇报》1993年8月17日刊登过一篇这样的文章:某公司在合同中作手脚,骗取两个厂四万元人民币,还反诬对方不履行合同。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