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说话最有效
46824800000024

第24章 把握实质的奇辩技巧(4)

1993年1月9日,延安厂与某公司驻沪办事处签了一份总标245万元的机床滑块翻砂件加工合同;1992年11月崇福厂与这家公司签总标为98万元以普通布料为原料的物品袋加工合同。签合同后,这家公司拿到近四万现金,现查明,这家公司与延安厂的合同至少埋下两个圈套:一、对标的物材质故意制造国家新旧标准换算方法的差错,造成材料不符合要求;二、对标的物的长、宽、高、直径不作具体规定,这样会造成任意理解,也会导致样品不合格。这家公司与崇福厂的合同也用了此法,但手段更隐蔽。工厂要求在合同中注明要以普通布为原料,并订明物品袋色标和验收标准,但这家公司以“该袋是垃圾袋,外国人用一次就扔掉了,没什么技术要求”等为由搪塞工厂。结果该公司用有弹性的布料,按设计图生产了样品,但稍微一拉就面目皆非,且合同没规定验收方法。

这家公司在这里运用的抽象内容法把合同可以衡量考查的条款一一淡化去掉,割去了合同内容的具体规定,合同便成了他们随心所欲乱加解释的挡箭牌。不仅想心安理得地骗取昧心钱,还想得寸进尺,把自己打扮成履行合同的模范。当然这是欺骗者一方的痴心妄想,终究不会得逞。但这事实说明,把这一诡辩术运用于经济领域,社会危害极大,应当切实注意防范,切莫上当。

人生活在社会中,每时每刻都与其他人和物发生着各种联系。同样,在物的链索中,互相也紧密联系在一起。人对物的评价,物对人的作用,也与周围的联系密切相关。如果离开了事物的总体联系,把对象分解成各组成元素加以分析,然后依此得出事物的总体结论,那也是内容抽象法的诡辩。

比如:食盐的学名叫氯化钠,是由氯和钠两种元素化合而成。而氯是有毒的,人不可食用,钠对人也是有毒的,由此推断氯化钠也是毒品,那就错了。实际上氯化钠是人生活中离不开的必需品,同柴、米、油等一样重要。

14.相对代绝对

相对代绝对是诡辩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它是靠割裂相对和绝对的统一关系,片面夸大事物和认识的相对性一面,否定事物和认识的绝对性而达到的。由于相对代绝对的方法,只讲事物和认识的相对性,必然否定事物和认识在一定范围内的确定性。从事物说,也就抹煞了事物质的规定性,必然把事物看作为转瞬即逝,可此可彼的东西;从认识说,必然把一切认识都看成是相对的,否定认识的客观标准,认识成了任人加以解释的绝对主观的东西。这种方法的结果必然使人不是陷入绝对怀疑论、不可知论和诡辩,就是陷入主观主义。

相对代绝对的方法源远流长。在西方,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有个叫克拉底鲁的学者就曾使用相对代绝对之法,把其老师赫拉克利特提出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命题推到极端,歪曲为“人连一次也不能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认为当人们刚要踏入河流时,河流已经变了。据此,他认为世界上一切都在运动,万物不存在任何确定性,都是稍纵即变、倏忽即逝的。本来在赫拉克利特那里还存在事物的相对静止和确定状态,到克拉底鲁这里全部被推翻,结果是“这位克拉底鲁把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弄成了诡辩”。

公元前四世纪前后,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也陆续出现了主张以相对代绝对方法的名辩家,主要有:

合同异论。提出者惠施,宋国人,曾任魏国丞相15年,以学问大而闻名,提出“合纵”国策,深得魏王尊宠,甚至想传位于他。后因故被逐到楚国,结识庄周。他的著作没有保存下来,现在所说的惠施的思想主要据《庄子·天下》篇而来。

惠施的合同异思想主要集中在《庄子·天下》篇所提“历物十事”中:

大到极点,无所不包,就没有外部了,这叫作“大一”;小到极点,什么都包容不下,就没有内部了,这叫作“小

没有厚是累积不起来的,然而它的大却可以展开到千里。

从大宇宙来看,天和地一样低;山和水泽一样平。

太阳刚刚正中,马上又偏斜了;万物刚刚出生,马上就又走向死亡了。

“大同”和“小同”有差异,这叫作“小同异”。万物有各各完全相同的,也有各各完全相异的,这叫作“大同异”。

“南方是没有尽头的,又可以说是有穷尽的。”

今天才动身到越国去;可是昨天便到了。

连环是可以解开的。

我认为天下的中央是在燕的北方,越的南方。

普遍地爱万物,天地之间是一个整体。

通过十事,惠施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动之中,因而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东西存在。时间、空间是这样,世间的万事万物也概莫如此。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要“合同异”。一方面,从具体事物看认为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只能是“小同异”,具体事物与宇宙总体的同异也是“小同异”;另一方面,从宇宙总体看,可以说宇宙万物“既有完全相同的”,也有“完全相异的”,这叫“大同异”。宇宙可在“大同异”范围内统一起来,“天地间是一个整体”。

惠施的这种论证,前无古人,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把视点转到宇宙万物,是认识的发展。但他把事物的相对性夸大了,以相对代替绝对,否认相对中包含绝对,方法论上的片面性导致其理论含有诡辩的成分。

齐物论。战国时宋国人庄周提出的理论。庄周与惠施是朋友。庄周家贫,有时靠编草鞋为生。据《史记》记载,楚威王听说他有才干,想重金聘任他为相,被拒绝,“终身不仕”。

庄周认为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中,在《庄子·秋水》篇中说: “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这个变化是绝对相对的。面对如此变化的世界,人应采取什么态度呢?庄周在《庄子·齐物论》中提出二种看法。

一种是从个人自己特殊的有限观点看世界,万物都在自己发生着、变化着,都是无所待而言的。是非、美丑、善恶、大小都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的差别,任何东西都有其“是”的一方面,也有其“非”的一方面,因此不必区分是非彼此。庄周借他人之口说:

人睡在潮湿的地上会生半边风瘫和腰疼病,泥鳅也是这样的吗?人上了树就惴惴地怕掉下来跌死,猴子也是这样的吗?这三类动物谁算是知道真正安稳的住处呢?人爱吃牛羊和犬豕鸡鸭,麋鹿爱吃草,蜈蚣爱吃蛇,鸱鹦和乌鸦爱吃老鼠,这四类动物谁算是知道真正好吃的味道呢?犏狙喜欢同母猴交配,麋喜欢同鹿交配,泥鳅喜欢跟鱼在一起;毛嫱和丽姬,人认为是美丽的,个个见了都喜爱,可是鱼见了她们就向深水躲藏,鸟见了她们就向天空高飞,麋鹿见了她们拔腿就跑;这四类动物谁算是知道真正可爱的美貌呢?依我看来,仁义的头绪,是非的路子,纠纷得乱七八糟,我哪里知道他们该怎么分辨呢!

在前一种观点基础上,庄周又提出新的观点,从道的观点看事物。认为万物各受于道,原属一体,人要忘记现实的一切差别,要达圣人之境,也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境界,达此境界就可是非双遗,物我两忘,真正成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庄周在他的理论中提出一整套相对主义的认识方法,他认为事物之间的彼此差别是相对的,人对事物的认识也是相对的。所以庄周说,你从事物大的方面去看他的大,那么万物没有不是大的;你从事物小的方面去看它的小,那么万物没有不是小的。于是,最小的东西,像兔子身上毫毛的尖,也可以说是天下没有再比它大的东西了,而泰山反而可以说是小的了。历来传说中最短命的殇子,也可以说是最长寿的人,而传说中活了七八百岁的彭祖反而可以说是短命的人。如此一来,认识没有任何标准可以遵循,怎样认识都可以,认识的必要性也就不存在了。庄周从夸大相对性人手,取消了事物和认识的绝对性,结果走到了诡辩和不可知论。

15.可能代现实

可能代现实法是指在辩论中把包含在事物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某种可能倾向,单独抽取出来加以强化,变成现实的实际存在,并以此为论据,进行论证的方法。在一定的情况下,也可以作为诡辩的手法。

清人石成金写过这一则《秀才断事》的故事:

一乡遇言志: “我愿有百亩田稻足矣。”邻人忌之曰:“你若有百亩田,我养一万只鸭,吃尽你的稻。”二人相争不已,诉于官,不识衙门,经过儒堂,见红墙大门,遂扭而进。一秀才步于明伦堂,以为官也,各诉其情。秀才曰:“你去买起田来,他去养起鸭来,待我做起官来,才好代你审这件事。”

争论的双方依据都是现实并不存在的可能性,双方进入诡辩中。惟独这个第三者秀才还比较明智,说待三件事都成为现实再审吧!

可能代现实之法有时可能靠对现实某件事件进行无限的抽象引申推论而发。《历代笑话集》中,集录了明朝人江盈科写的《妄心》的故事:

有一个市人贫甚,朝不谋夕。偶一日拾得一鸡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当矣。”妻问安在,持卵示之。曰:“此是。然而需要十年,家当乃就。”因与妻计曰:“我持此卵,借邻人伏鸡乳子,待彼雏成,就中取一雌者,归而生卵,一月可得十五鸡,两年之内,鸡又生鸡,可得鸡三百,堪易十金。我以十金易五犊,犊复生犊,三年可得二十五犊。牛所生者,又复生犊,三年可得百五十牛,堪易三百金矣。吾持此金举债,三年间,半千金可得也。就中以三之二市田宅,以三之一市僮仆、买小妻,我乃与你优游以终余年,不亦快乎?”妻闻欲买小妻,怫然大怒,以手击鸡卵碎之,曰:“毋留祸种。”夫怒挞其妻,乃质于官。

故事中,只有那只鸡蛋是现实存在的,由那只鸡蛋演绎出荣华富贵,逻辑上挑不出毛病。之所以称之为妄心、诡辩,原因在于故事主人的所有财富都是虚幻的,存在于头脑中,都是与现实性有区别的可能性。而且,这些可能性并没有客观依据和条件,是将来不会实现的抽象可能性。所以整个演绎貌似很有逻辑道理,但其间掩藏着极大的主观随意性,说其为诡辩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