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的一句话竟然引出了史家的一大通议论。这真是十分罕见的;而每一种分析都是合情合理、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其中的每一种可能性,如果苏秦努力去做,都有可能变成现实,而这些现实又都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在此,我们不仅看到了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更令我们感慨不已的是。严肃的政治和历史有时竟是权谋家的掌中之物。基辛格如果读到了这篇文章,也许会对自己的外交才能不再那样自负。
纵横家的时代
纵横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诸子百家中的一派。它的特点是功利至上,官位至上。只要当上官,不论你曾采取过什么手段,不论你是为了什么目的,你都是成功者,所谓“成者王侯败者贼”,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纵横家智谋也有自己完备的论述和系统,除了《韩非子》中的几篇论文以外,它的总结性著作是《鬼谷子》。这部书一共分十三章,从各个方面论述了游说的技巧,是一部杰出的智谋方面的著作。通过简要地介绍这部著作的章目,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纵横家智谋的全貌。
该书的第一章讲游说中的纵横捭阖,左右逢源,要求纵横家要有高瞻远瞩、综观全局的认识高度。第二章讲反应,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善于捕捉信息、处理信息,能够见微知著,洞烛幽微。第三章讲要善于揣摩君主的心理,能够迎合并进一步征服被游说的对象,就是“结内”,使对象能够真正地心服并喜欢你。第四章是讲在具体的游说过程中要善于弥缺补漏、随机应变,使自己的说辞天衣无缝。第五章讲在游说的过程中要先使对方激动,使对方充分暴露自己,等到对方情志衰竭的时候。再抓住对方的心理,唆使对方去实现自己所期望的东西,对方就会被说服,乖乖地听命。第六章实际上是讲在游说过程中不要显得太直露,好像在哀求人一般,而要先忤后合、以忤为合。第七章讲揣情度理。第八章讲通过刺激、试探引起对方的反应,从而了解内情。第九章讲度量、权衡利弊祸福。第十章讲如何谋划说服人的策略。第十一章讲要能够不失时机地决情定疑,果断处理游说中遇到的问题。第十二章讲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言辞和实际情况一致。第十三章讲圆融灵通。
中国人虽经常高喊“不以成败论英雄”,但在现实当中却很难做到。因此,中国人往往并不为了某一理想、某一原则去做官,而是把做官当做目的。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南北“合纵”抗秦的苏秦和主张东西连横自保的张仪,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真所谓不管“东西南北”,只求有官可做。
苏秦的家庭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但苏秦不满足于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他想出人头地,被人羡慕、被人畏惧。于是,他根据当时的形势,努力学习各种权谋之术,分析当时各国的关系,准备去游说秦王,以获取很高的职位。
他穿上貂皮制的华贵衣服,带了一百斤黄金,来到了秦国,上书秦惠王:“大王您的国家,西边有巴、蜀、汉中的丰富物产供您使用,北边有胡、代地出产的马匹,向南则有巫山、黔中作为屏障,东边有崤山、函谷关等险阻。秦国真是田地肥沃、人民富足。有万辆战车,有百万雄师,沃野千里。地势险要便利,储藏丰富,这是天府之国,也是可以称雄天下的国家。以大王您的贤能,以秦国众多的人口,以那么多的战车以及纪律严明的军队,足可以并吞诸侯,据有天下,自称皇帝,统治四海。希望大王您能听听我的意见。”
苏秦讲了这么一通大道理,秦惠王的回答却是客气而又冷淡,其主要原因大概是他刚刚杀了卫鞅(即商鞅),不太喜欢外国人,又加上时机还不太成熟,或是苏秦只讲一些大而无用的道理,却无具体方法。秦惠王回信说:“我倒听说过:毛羽如果不丰满,就不能飞得很远;礼乐制度不成,就不能够随便惩罚别人;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就不能教导役使别人;政治法令没有理顺,就不能随便去烦扰大臣。现在先生您不远千里来到秦廷上教导我,还是等秦国具备了条件再听您的意见吧!”就这样,苏秦被秦王赶了出来。
苏秦接连上了十多次书,在秦国住了一年多,秦王始终没被说动。看着带的盘缠已花完了,身上的貂皮裘衣也穿破了,没有办法,苏秦只好回去。一路上风尘仆仆,回到家时,只穿着草鞋,用皮绳缠着,背着书,担着行囊,形容枯槁,面目黎黑,满面羞愧。等回到家里,家人知他求职失败,都不理他。妻子看他回来,连织布机都不停;嫂子也不替他做饭;父母连话都不跟他说。苏秦所受的冷遇也可谓令人伤心的了。
苏秦受了极大的刺激。他叹息说:“妻子不拿我当丈夫看,嫂子不拿我当小叔看,父母不拿我当儿子看,这都是秦王造成的啊!我一定要想法报此被辱之仇。”于是,当夜他就把书都找了出来,在屋子里陈列了几十种。其中有一种是姜太公的兵法《阴符经》,专讲权谋之术。苏秦如获至宝,连夜背诵揣摩。就这样,苏秦发愤读书,把头发吊在梁上,若打瞌睡,绳子就会把头发拉痛,如果还不能解困,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有时血一直流到脚上,并告诫自己说:“哪里有游说国君而不能获得锦衣美食,不能据有卿相之位的呢?”经过一年的苦读和潜心的分析揣摩,苏秦各方面的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终于充满信心地说:“这回确实可以游说国君了!”
苏秦为了向兄弟求得路费,就跟苏代、苏厉谈论《太公兵法》上的道理。苏秦的精彩分析说服了苏代、苏厉,他们不仅拿出许多钱送给苏秦,自己也开始研究起这些问题,后来也成了有名的说客。
苏秦这回决心合纵抗秦。他先来到赵国,想结交赵肃侯的兄弟秦阳君,没料到开始就碰了个钉子。他并不灰心,继续北上,来到燕国。在燕国等了一年多,也未见到燕文公,钱已用光了,只好借了掌柜的一百个小钱度日。一天,燕文公出来,苏秦就趴在地上求见。燕文公听说他就是曾经游说过秦王的苏秦,就把他带回宫里。在那里,苏秦对燕王讲了一通道理。苏秦说:“燕国在列国之中并不是个大国家,论土地,只有两千五百里,论军事力量,也只有六百辆兵车,六千名骑兵,十几万步兵。南面的齐国和西面的赵国都比燕国强大得多,却连年战乱不断,只有燕国得保平安。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西面有赵国挡住了强秦,使秦国不能越过赵国来打燕国。如果赵国一旦投降秦国,那么秦国马上就会进攻燕国。您现在不同赵国交好,却去同秦国结成联盟。这实在是不正确的策略。况且如果惹怒了赵国,赵国的兵马朝发夕至,您又怎么能抵挡呢?正确的策略应该是同秦国绝交,大家联合起来一起对付秦国。这样,各国才能自保。”
燕文公很同意苏秦的看法,只是怕各国人心不齐,苏秦就主动要求去联合各国。燕文公当然很高兴,就给了他许多车马黄金和从人。苏秦来到了赵国。
赵肃侯很热情地接待了他,苏秦对赵肃侯说:“中原最强的国家是赵国,而赵国又与韩、魏接壤。秦国要想向中原发展,就必须先攻下赵国。现在秦国不敢来攻赵,是因为有韩、魏做挡箭牌。但如果秦国奋力攻打韩、魏,韩、魏并无高山大河做险阻,是很容易被打下来的。到了那时,赵国可就首当其冲受到秦国的攻打。现在是各国都同秦国交好,纷纷割让土地。可秦国贪得无厌,非把你的土地吞完不可,这是什么策略呢?中原各国再加上楚国如果能联合起来,地方比秦国大五倍、兵力比秦国多十倍,还怕秦国什么呢?我希望能大会诸侯,订立盟约,六国一起抗秦。”
赵肃侯当时十分年轻,正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听到苏秦有合纵抗秦的办法,自然十分高兴。他立刻给苏秦一百辆马车、一千斤金子、一百双玉璧、一千匹绸缎,请他去约会各国的诸侯。正在这时,秦国打败了魏国,魏献出十座城求和,赵肃侯听了很焦急,害怕秦国接着攻打赵国,就忙请苏秦商量。苏秦一面忙着备战,一面用激将法利用张仪,让张仪在秦国当上了客卿,说服秦国,使它不来攻打赵国。苏秦安定了赵国后,就开始游说其他诸侯国。
由于当时的情势所迫,韩、魏、齐、楚等国都十分同意合纵抗秦,苏秦的游说既进行得很顺利,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自己也做了六个诸侯国的宰相,挂了六国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