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思路决定出路全集
46862900000033

第33章 做人做事要用脑,开开心心活到老(3)

一、随机应变,学会变通,免走冤枉路

或许每个人都欣赏破釜沉舟的坚毅,欣赏临危不惧的镇定,欣赏勇往直前的气魄。然而,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更需要“柳暗花明”的灵机一变。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因此,我们也应当学会变通,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出异样的光彩。

愚公移山的故事,曾经激励了无数人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不息。但是仔细想来,我们除了对他的执着精神感到佩服外,对愚公移山的方法实在是不能苟同,因为为了搬山,他不仅穷其一生,还搭上了儿孙们的幸福,所以说他是一个标准的老顽固。试想,与其辛辛苦苦地移山,不如另寻一个山清水秀且交通便利的地方,无奈乎被人们称之为“愚公”。

其实,生活中的“愚公”不计其数,他们不懂得“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办事原则,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或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而大费时间,浪费精力,搞得自己精疲力竭,结果也没见有什么大的功绩。现实生活中的智者,此路不通往往会另辟蹊径,因为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只要你学会在生活中掌握变通的原则,那么最后就一定能够达到成功的彼岸,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从前有兄弟两人,由于居住在偏远的乡村谋生不易,他们就到外地去做生意,于是兄弟俩把田产变卖,带着所有的财产和驴子到远方去了。

他们首先抵达一个生产麻布的地方,弟弟对哥哥说:“在我们的故乡,麻布是很值钱的东西,我们把所有的钱换成麻布,带回故乡一定会有利润的。”哥哥同意了,两人买了麻布,细心地捆绑在驴子背上。

接着,他们到了一个盛产毛皮的地方,那里也正好缺少麻布,弟弟就对哥哥说:“毛皮在我们故乡是更值钱的东西,我们把麻布卖了,换成毛皮,这样不但我们的本钱回收了,返乡后还有更高的利润!”

哥哥说:“不了,我的麻布已经很安稳地捆在驴背上,再搬上搬下多么麻烦呀!”

弟弟把麻布全换成毛皮,还多了一笔钱。哥哥依然有一驴背的麻布。

他们继续前进,到了一个生产药材的地方,那里天气寒冷,正缺少毛皮和麻布,弟弟就对哥哥说:“药材在我们故乡是更值钱的东西,你把麻布卖了,我把毛皮卖了,换成药材带回故乡一定能赚大钱的。”

哥哥拍拍驴背上的麻布说:“不了,我的麻布已经很安稳地在驴背上,毕竟已经走了那么长的路,卸来卸去太麻烦了!”结果,弟弟把毛皮都换成药材,又赚了一笔钱。而哥哥依然有一驴背的麻布。

后来,他们来到一个盛产黄金的城市,那充满金矿的城市是个不毛之地,欠缺药材,当然也缺少麻布。弟弟对哥哥说:“在这里药材和麻布的价钱很高,黄金很便宜,我们故乡的黄金却十分昂贵,我们把药材和麻布换成黄金,这一辈子就不愁吃穿了。”

哥哥再次拒绝了:“不!不!我的麻布在驴背上很稳妥,我不想变来变去呀!”弟弟卖了药材,换成黄金,又赚了一笔钱。哥哥依然守着一驴背的麻布。

最后,他们回到了故乡,哥哥卖了麻布,只得到蝇头小利,和他辛苦的远行不成比例。而弟弟带回一大笔财富,他把黄金卖了成了当地最大的富豪。

“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做一件事可以有无数种方法,总有一种是最好的,但我们往往会想到最差的那种。所以学着开动你的脑筋,试着换种其他方法,你会感觉豁然开朗。当然,有了这种“换条路”的思考方式,在以后的做事过程中,你就会发现“变通”原则的重要性。

思路突破:牛角尖里没出路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想成为那只跳过龙门的鲤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鱼都可以,它们必须通过一个关卡,那就是龙门。鱼儿逆水而上,用尽全身的力气去跳,但大多数鱼还是无法到达龙门的高度,甚至有的鱼摔在岩石上,断送了性命。可是鱼群还是不断赶来跳这个它们看似永远无法跳过的龙门。怀着成为一个高贵、威武的龙的梦想,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很多的时候,我们做事不必过于执着,因为执着固然可以带给我们无穷的动力,但是也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困惑。因为如果一心执着而忘了环境的变化,那最后的结果也将变得无法预料。而随机应变,灵活变通则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让人受益匪浅。

孙膑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军事家,他的《孙膑兵法》到处蕴含着变通的哲学。因为孙膑本人就是一个善于变通的人。

孙膑初到魏国时,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以确定他是否真的有才华。

一次,魏王召集众臣,当面考查孙膑的智谋。

魏王坐在宝座上,对孙膑说:“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座位上下来吗?”

庞涓出谋说:“可在大王座位下生起火来。”

魏王说:“不行。”

孙膑说:“大王坐在上面嘛,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不过,大王如果是在下面,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

魏王听了,得意洋洋地说,“那好,”说着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

周围的大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也都嘲笑孙膑不自量力,等着看他的洋相呢。

这时候,孙膑却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对孙膑的才华连连称赞。

魏王也对孙膑刮目相看,孙膑很快就得到魏王的重用。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按照常规思维去思考,如果我们能像孙膑那样,学会灵活变通,那么你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现实的生活中,受自己主观意识的影响,或是因为传统观念的约定俗成,很容易在事业的路上钻进“死胡同”中,如果不知变通,一味坚持下去,将使自己最终在“牛角尖”中不能脱身,贻误终生。

二、做事要留有余地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绝对的事情,就像一枚硬币一样,任何事物都具有它的两面性。这就告诫我们做人做事不要太绝对,要给自己和他人留有余地。因为留有余地才能万事均衡;留有余地,才能进退自如,从容惬意。

很多的时候,留有余地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是一份情怀。建筑楼群,要留有一些空地给绿树,给花草,给阳光,给空气;铺筑路面,每到一定的距离,便要留下“余地”,以免路面发生膨胀;书面“留白”,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保护隐私,是给心灵留一份隐秘的余地;保守批评,是给人留下改过自新的机会;含蓄表扬,是给人留下继续进取的余地……俗话说得好,“留着肥大能改小,惟愁瘠薄难加厚”、“内距宜小不宜大,切忌雕刻是减法”,做衣如此,雕刻如此,做人做事更应该如此。

宽容就是这么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是一种优秀的传统美德,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宽容是记住别人对我们的恩惠,原谅可容之言,包涵可容之人,饶恕可容之事,事事忍让,时时宽容。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达到宠辱不惊的境界,才能创造一个安宁的心境。而宽容的同时也就是在做事的过程中给自己留有很大的余地,去容纳这些生命中的“意外”。这样方能为自己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美国一家大超市的经理杰克,每天都到他的连锁店去巡视一遍。有一次他看见一名顾客站在台前等待,没有一个售货员去招呼她。那些售货员在柜台远处的另一头挤成一堆,彼此有说有笑。身为经理的他当然对这一情况很不满意,必须去纠正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但是杰克并没有直接指责那些在上班时间闲谈的售货员,他采取了巧妙暗示、保全员工面子的方法处理了这件事。他站在柜台后面,亲自招呼那位女顾客,然后把货品交给售货员包装,接着他就走开了。售货员当然看到了这个情况,自责的她们再没有让类似的情况发生。

可以看出,杰克在办事的过程中,并没有指责员工的失职,而是采取了另外一种更为高明的方法,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失职,并且他所取得的效果远比指责更为持久。

有句话说得好,“利不可赚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它就是在告诫我们在做人做事的时候要给自己留出一定的余地,以备不时之需,在这个充满风险、充满挑战的社会里,我们的生活、职业、娱乐、思维方式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要想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那么做事就必须要留有余地。因为每个人在给他人留有余地的同时,也为自己留下了余地。

思路突破:得饶人处且饶人

1955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把麻雀列为“四害”之一,1958年全国城乡人人动手打麻雀,据有关部门统计,消灭麻雀高达29亿多只,到了1959~1960年,麻雀几乎被消灭殆尽,仅福建省南部统计,龙眼等水果,因没有麻雀的保护,遭到毁灭性虫害,水果几乎无收,农民怨声载道。

在韩国北部农村,公路植有柿子树。秋末农民采收柿子时,总要留下一部分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粮。这个经验的获得,曾经付出过很大的代价:有一年春天,柿树开花结果时,竟被一种毛虫吃光,由此,农民想到喜鹊的功劳,才有了以上的经验。

我们对待动物处理方法不对时尚且会出现这种情况,何况是对于人呢?所以,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得饶人处且饶人,因为与人宽容,与己宽容,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一辆汽车途经一个小村庄时,一位中年农妇突然小跑着横穿马路,大卡车来了个急刹车,差点撞着农妇。农妇火冒三丈,冲到驾驶室前对司机没完没了地臭骂。

司机不还嘴,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吸着,听农妇从“村骂”到“县骂”一直上升到“国骂”。等农妇骂累了,司机才慢慢地说:“如果我刚才刹车晚了,轧死你,这会儿你还能骂吗?”农妇一时语噎,无话可说了。

人不讲理,是一个缺点;人硬讲理,是一个盲点。很多时候,理直气“和”远比理直气“壮”更能说服、改变他人。

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切记:得饶人处且饶人,留一点儿余地给得罪你的人,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否则,不但消灭不了眼前的这个“敌人”,还会让更多的朋友疏远自己。

人脚踩过的地方,不过是几寸大小,可是在咫尺宽的山路上行走时,很容易跌落山崖之下;从碗口粗的独木桥上过河时,常常会坠入河中……这是因为脚的旁边已经没有了余地。人若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就必须使自己脚底下宽阔一些。而要想走出一条宽阔的路,就要学会宽容别人,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做事为自己留点余地,是解脱自己的一种方式。有时候为了一件毫无意义的事,双方争得面红耳赤,这个时候,你说一句“开个玩笑,何必当真”就完全可以熄灭“战火”,谁也不会因此而受到伤害,大家依旧和从前一样好,而且会为自己赢得尊重。

得饶人处且饶人,可称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完善自我的方式。把话讲得有些弹性,让别人听起来感到舒服。做起事来有一个灵活的安排,进退空间更大。如果能做到这些,大家心里面都不会为沉重的负担所累,从而轻轻松松地、坦诚地同别人相处。

得饶人处且饶人,是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给自己留下空间,能进能退,获得朋友和同事的青睐;得饶人处且饶人,那么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可收拾的结局,同时,宽容更不会因小失大,相反能创造很多的奇迹。

三、欲速则不达

古语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说为政的原则就是要有远大的眼光,百年大计,不要急功好利,也不要为一些小利益花费太多心力,要顾全到整体大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防止“欲速则不达”。

中国文化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沉稳、含蓄,就如太极拳般心平气和、不急不躁。

其实,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在劝诫戒骄戒躁。“欲速则不达”、“小不忍则乱大谋”、“三思而后行”等,都是说的这个道理。如今,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心态和处世态度本应该继承古人所倡导的沉稳,然而,不少人似乎少了耐心,多了急躁;少了冷静,多了盲目;少了脚踏实地,多了急于求成。

提起《孟子·公孙丑上》里的“揠苗助长”的故事,也许我们再也熟悉不过,它告诉了我们人生道路上需要知道的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有它成长的自然规律,我们不可强求,也不能急于求成,凡事“欲速则不达”。

有一个小孩,很喜欢研究生物,很想知道蛹是如何破茧成蝶的。有一次,他在草丛中看见一只蛹,便带回了家,日日观察。几天以后,蛹的身体上出现了一条裂痕,里面的蝴蝶开始挣扎,想抓破蛹壳飞出。艰辛的过程达数小时之久,蝴蝶在蛹里辛苦地挣扎。小孩看着有些不忍,想要帮帮它,便拿起剪刀将蛹剪开,蝴蝶破蛹而出。但他没想到,蝴蝶挣脱蛹以后,因为翅膀不够有力,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痛苦地死去了。

破茧成蝶的过程非常痛苦、艰辛,但只有通过这一经历才能换来日后的翩翩起舞。外力的帮助反而让爱变成了害,违背了自然的过程,最终让蝴蝶悲惨地死去。

将自然界中这一微小的现象放大至人生,意义深远。

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会导致最终的失败。做人做事都应放远眼光,注重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达成自己的目标。许多事业都必须有一个痛苦挣扎、奋斗的过程,而这也是将你锻炼得更坚强,使你成长、使你有力的过程。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有两个兄弟,很有孝心,每日上山砍柴为母亲治病。一位神仙为他们的孝心所感动,便决定帮助他们。于是告诉他们二人说,可用四月的小麦、八月的高粱、九月的稻、十月的豆、腊月的雪放在千年的泥做成的大缸内密封四十九天,待鸡叫三遍后取出,汁水可卖钱。兄弟二人各按神仙教的办法做了一缸。待到四十九天鸡叫二遍时,老大耐不住性子打开缸,一看里面是又臭又黑的水,便生气地洒在地上。

老二坚持到鸡叫三遍后才揭开缸盖,里边是又香又醇的酒。所以“洒”与“酒”差了一小横。

当然,酒字的来历未必就是这样。但这个故事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成功与失败,平凡与伟大,往往没有多大的距离,就在一步之间。但是欲速则不达,如果你咬紧牙关向前迈一步,那么就可能会获得成功;但是如果你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没有坚定的忍耐力和意志力,那么即使你与成功仅仅是一步之遥,你也跨不过去。

古人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涓流积至苍冥水,拳石垒成泰华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要我们勤奋努力,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急于求成,这样你才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而许多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重要秘诀也就在于,他们将全部的精力、心力放在一个目标之上,而且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和原则。

思路突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很多人都明白这么一个道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往往急于求成、恨不能一日千里,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历史上的很多名人是在犯过此类错误之后才懂得成功的真谛。宋朝的朱熹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他十五六岁就开始研究禅学,然而到了中年之时才感觉到,速成不是创作良方,经过一番苦功方有所成。他以十六字真言对“欲速则不达”做了一番精彩的诠释:“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