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煤窑还是造纸厂?厂长当然不敢再说什么,再说恐怕就要露馅了,便于1962年8月把赵嘉麟调回了厂里。他回到厂里的那天厅长就召集厂里主要部门的负责人开会。会上,让他发表意见。当时参加会议的有原料科长、供销科长、人事科长、财务科长以及几个工程师。厅长说,老赵,你是老财务科长,你说说,咱们厂连年亏损,根据你的看法,亏损的原因在哪里?对于造纸厂亏损的原因,赵嘉麟早就心中有数。他当初在部里的时候就经常下来搞调研,对厂里的情况也比较熟悉。
以前下来看到问题时常提些意见和建议,可是今非昔比呀,自己已由原来的座上客沦为阶下囚,还有什么发言权?自己平日惹的人已经够多了,厂里养着那么多人才,还用得着一个头戴特务、反革命、右派三顶帽子的另类来多嘴吗?所以,他就没有吭气。厅长看着他说,老赵,你用不着有什么顾虑,现在咱们厂里损失严重,你应该以大局为重,从大局出发,为大局考虑。有什么意见你就大胆地提。他这人是天生的贱骨头,见不得人家说几句好话,没一会儿工夫就憋不住了,就说,亏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三个字:高粱秆。他的话说出口,坐在一边的供销科长的脸色马上就变了。
他心想,坏了,当场给人家脸上抹灰,这回又惹下人了。但话已出口,如离弦的箭,想收也收不回来了。不是他想惹人,可不惹人国家的利益还得继续遭受损失。厅长看看厂长,问,怎么办?厂长说,让他担任总会计。这其实是他在厂里时的原职。事后,厂长大概觉得有点后悔,没在厂里下文件,只是口头上宣布他为总会计师,不过不是厂里的总会计师,而是“高粱秆收购站”的总会计师。
高粱秆是造纸的主要原料,太原造纸厂在下面有十几个收购点,南起太谷,北至原平。对于赵嘉麟来说,给不给什么职务已经无所谓。但他在会上还是提出了自己的几点要求。这不是想争权夺利,而是因为身上的责任使然。第一,把所有收购站的采购员都集中起来,参加由他办的学习班,学习内容由他来确定。第二,制定收购计划、明确24项收购指标。第三,完成计划(各项指标),厂里要按5%给予奖励。厂里答应了他提的条件。但在实施时,人们对于第一条争论得很激烈。
全厂的采购人员包括采购员和站长在内,大约40人,要统一他们的思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高粱秆是造纸的主要原料,约占造纸成本的40%,所以,从农民手中收购到进厂,要经过许多的环节,要一分一厘仔仔细细地进行算账。尽管它对成本的影响很大,可当时谁也没有重视这个问题。认为那是柴草,浪费点没啥,也不讲究成本高低,所以存在质量不讲究、成本高低不讲究的问题。每年收购高粱秆时都在秋后,天气快要上冻的时候。农民为了增加分量,往高粱秆里浇开水。
而收购人员对高粱秆的水分含量标准没有要求,把收购的高粱秆一过磅,一打捆,往那儿一垛,可等到了第二年春天,气温一高,高粱秆就会腐烂;还有一点,那时候捆高粱秆用的是草绳,不结实,容易断,一断之后高粱秆就散了,上车前撒的到处都是。其实,撒的都是钱。用钱把高粱秆拉回来,再用钱雇上车把散了的高粱秆拉走,这一里一外的确浪费不少。采购人员可能也是吃了人家的嘴短(烟或者饭),导致了把关不严。
此外,高粱秆从收购到进厂环节很多。如打捆、购买草绳、上垛、装车费、火车运费到下车费、上垛、下垛、送车间。怎么减少环节,每个环节都是计件,以捆计算,成本计算是以吨为单位。以前每捆都是20公斤,一吨为50捆。能不能通过增加捆的重量,减少捆的数量的办法来降低成本。过去,捆高粱秆用的是草绳,它的缺陷是不结实,看起来比铅丝省钱(草绳600元/吨,铅丝1200元/吨),但经过实践,捆一捆需要草绳3斤,使用铅丝为0.2公斤。费用高,损失大。还有,高粱秆的水分问题,按照规定,它的自然含水量在10%,如超过就得扣除数量或者降低价格。
原来的领导解释,在厂里有烘箱,这些问题好解决,可在外面,怎么考核水分的超标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成本就降不下来。人们七嘴八舌,众说纷纭。他一个人面对几十个人,那场面,真有点像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样子。好在里面有一部分人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否则,要改革原来的管理办法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针对存在的问题,他集思广益,采取了相应的办法。首先,改原来的20公斤一捆为40公斤,仅此一项,一年就可节约一万多元。为了防止铅丝掉进打浆机时造成对打浆机的破坏,就采取了回收的办法,每回收一根一毛钱,而且,回收的铅丝还可以复用。这样,既避免了事故,又节省了开支。关于水分的问题,北方的农村冬天取暖用的都是土炕,他让大家也效法这种做法,把高粱秆烘干,农民们一看这一招不再起作用,自己就不往高粱秆里浇水了。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第二年便扭亏为盈,赢利17万元。
立功
由于他为厂里扭亏为盈,场里还给他发了张送功书,上面写着:
赵嘉麟同志:
六三年功如下:
一、参加劳动,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如短高粱秆打入包内投产,铅丝打包减少了散包损失,制定了高粱秆收购人员职责条例及收购站业务守则。服从分配,不讲价钱,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二、帮助收购人员算细账,制订了高粱秆进厂成本计划,比上年节约了33万元,提出高粱秆实行班组经营核算方案,已实现比计划节约24万元,总结班组经济核算的成果,制定了记账、报账办法已实现,赴华北、东北的兄弟取经,带回了经验,提出了改进意见,部分实现。
三、能坚持业余学习,天天读报,介绍学雷锋及修正主义、忆苦思甜、艰苦奋斗等教育。
四、在外站工作,不计时间,不讲条件。
因为做了贡献,所以,就有了这张送功书,这张特殊的奖状。尽管赵嘉麟的功不可没,但毕竟是个右派分子,党委怎么能给一个右派分子送功书呢?厂长送也不合适,想来想去,只有让工会代劳了。
之后,赵嘉麟又被下放到临汾造纸厂,直到1983年退休。
退休
1979年中央落实政策时,他曾经找到原单位的厂长,要求落实政策。厂长借口原来的复查纠正方案已时过境迁,不再算数。并且对他说,你告到哪里也无用,最后必须由基层来解决。以往的事实也确实如此。打倒“四人帮”之后,厂长的真实身份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批斗中,他承认了自己曾经私改档案,把1944年参加武工队改为1938年任八路军干部。因为38式干部的资历老,提拔的机会自然更多一些。为掩盖这一事实,他便拉帮结派,打击、排斥异己。他跟厂长的矛盾是因为他是外来的,厂长要安排他的亲信;还有一点就是厂长这人特爱请客,按照当时的规定,请客用茶可以报销,但烟酒饭菜不能报。
厂长要报时,会计人员可一面执行,一面上报,赵嘉麟当时的思想有点僵化,就真这样做了。为此,部里曾两次批复:谁批报的谁赔付。他也照办了。厂长对此很是恼火,从此怀恨在心,伺机打击报复。他的问题暴露以后,省轻工厅要他参加大会对他进行揭发,他也承认对赵嘉麟的迫害,愿意给赵嘉麟写证明材料,从经济上给予补偿。后来,当赵嘉麟找他时,他向赵嘉麟提出一个条件,要赵给他解决两立方木材做家具。赵嘉麟觉得他太卑鄙,当时就拒绝了。当然,至今也没有人为他落实什么政策,退休时享受的仍然是工人待遇,每月领着600元的退休金。
夙愿
前边提到“图表账”在1961年就不用了。原因是有人又说那是修正主义的东西,那时候我们和苏联老大哥的关系已经恶化,怎么能用修正主义的东西呢?不过,它在赵嘉麟心目中的位置依然如初,丝毫未变。1978年全国第一次科学大会召开,还在管制中的赵嘉麟,偷偷地跑到大会送审“图表账”。同年3月26日,大会来文,赞誉“‘图表账’对企业管理和核算可起一定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在山西省审计事务所聘用时,常常到基层和企业搞审计,发现商业部门的问题比工业部门的还要大,等于没有账,采用的是类别核算法。不管商品数量,数量与金额分离,没有制约,愿意怎么作弊就怎么作弊。然而,要想认真审计,必须得翻原始单据,查进货,盘单。
其间,赵嘉麟还接触了不少私营企业,这些企业的老板往往要求下面每天出报表,但财务上总是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
这样,他又想到了“图表账”。正好中央电视台开播计算机讲座,根据计算机性能的特点,使他意识到,自己的“图表账”的思路不就是数据处理吗?所不同的是手工算盘处理这些数据,据此产生报表,如能改由计算机来完成,定可产生一个飞跃。
在着手设计电算化软件之前,他对已经上市的软件做了一些了解,认为这些软件都是模拟手工操作,而他开发的电算化软件是由手工《图表账》演变而来,与手工操作的思路也相同,仍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实物核算系统,另一个为账务处理系统。
改软件操作简单。前者由营业员操作,只输入码,后者由记账员操作,会汉语拼音即可。而且高效、准确,当天可出日报,月末可出月报。1991年先后在三个单位(包括他自己的商店)试用。1993年8月25日,山西省科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鉴定,认为“赵嘉麟先生研究开发的软件设计新颖,资料齐全,方法简单,程序合理,操作方便。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该项研究……为新会计制度的实行做了很好的基础工作……本办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可作为成果上报”。
同时,山西科技情报研究所还在因特网上检索200万篇文件,国内外资料库均无相关成果。这时,他才申请向市财政局推荐,总会计师说,有一个百货大楼早就要求上计算机,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软件,我觉得你这个软件可行,还把他的样本复印了,要他立即去财政厅申请商品化,经过评审才可以使用。赵嘉麟去省厅找到了总会计师,总会计师看后给手下的一位处长写了个条子:张(系笔误)嘉麟同志搞了个软件,已经经过了鉴定,请你看看,在三月份组织有关人员研究一下怎样利用和推广这个成果。处长看后说,这是省内唯一的商品电算化软件,可以会同财政厅的计算机公司推广。但要他按财政部的要求报几种评审材料。
6月16日他把所需材料报去,结果却是“泥牛入海无消息”。后来,财政厅人事变动,接任人员通知他说,个人搞的软件不能申请评审,必须要软件公司申请,现在评审要花钱,加之这个软件有点不适应现实。1997年3月,山西省编纂《旅游大观》画册,记者得知此信息后,写信请示了当时的财政部长,财政部的一位处长在信上签了字。
赵嘉麟专程为此事去北京找到了那位处长,处长那天的一番话让他喜出望外。处长问他,为何花费如此大的力气,是为名还是图利?他说,我既不是图名,也不是为利,我只是出于对国家对民族的一种责任,圆满完成黄炎培部长交给我的任务。同时我还要向人们证明,黄炎培部长提出的这项改革没有错。处长听取了他的介绍,肯定了他的做法,送他一本自己的大作《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谦虚地要他提意见,还答应将向电算化软件公司推荐,并以他的开发思想为顾问进行再开发。
这是对他的鞭策和鼓励,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北京归来之后,他顾不得年老体弱,遵照处长的指示,夜以继日呕心沥血认认真真地写了篇论文,连同评审材料用挂号信寄往北京。半个月后,当他战战兢兢地拨通了处长的电话,处长十分平静地说,没有收到他的论文和评审材料。这时,他终于明白,人家是以此作为借口来打发他、敷衍他、糊弄他,哄他回家,而他却当了真,以为遇上了知音,碰到了伯乐。把信寄出去之后,天天盼星星、盼月亮,只盼着北京传佳音,只盼着多少年来埋在土中的真金能够见太阳。
质疑
这时,赵嘉麟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们说好的东西,不一定人人都喜欢,不一定人人都能接受。同理,人们说不好的东西,未必就没有人青睐。比如香烟。现在的香烟盒上和香烟广告上都标有“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谁都知道,吸烟减少人的寿命,每年全世界不知要有多少人死于吸烟。因为香烟中含有尼古丁,可以致癌,可以置人于死地,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但说归说,吸归吸,好像人们压根儿就不知道这码事。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烟民队伍在连年壮大。
你想,人们连危及自身生命的事情都不在乎,那小小的“图表账”算什么呢?它又不是食物,可供人果腹,二不是饮用水,能为人解渴,甚至连让人遮体的布料也不是。离了它,人们照样可以吃得香、睡得甜。更何况,这些事属于领导们管的大事,你一个小小的老百姓,一个什么也不算的退休老汉,不愁自己吃饺子没面,而是愁人家(国家)吃饺子没蒜?
国家的事情还用得着你来操心?你要是能干了,那么多专家、学者是吃什么干饭的?
关于“图表账”得不到认可和推广的原因,赵嘉麟先生总结了一下,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那时候财政部有规定,“个人开发的软件,不具备申请商品化的条件”。
他认为这个规定不怎么合理,似乎还有些霸道,属于一个“不平等条约”,允许人们提出质疑。首先,为什么不允许个人开发的软件申请商品化?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包括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等等。国家允许个人办企业,办学校、银行,甚至承包飞机航线,为什么偏偏就不能申请开发商品化软件呢?人们不是讨论了多少年并且最终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了”吗?那个人开发的软件可不可以申请商品化的唯一标准,应该是看它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没有价值而不是别的。
第二个原因是这个软件太严密,“与当前搞活开放的形势不合拍”。
言外之意就是用了这个软件以后不能再捣鬼。说这番话的是一位政府官员。他说我这里引用他的话丝毫没有批评他的意思。相反,倒十分感谢他敢于说出真话。现在敢说真话,愿意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了。于是,就形成了老百姓所说的“一级哄一级,一直哄到最上级”的可怕局面。当前,老百姓最痛恨的是什么?是腐败。人们不是成天大会小会喊着要反腐败,惩治腐败,下大力气抓好廉政建设吗?一位中央领导曾经讲过:反腐败要从根本上抓起。我们的制度有千千万万,什么是根本性的制度呢?赵嘉麟以为,就是管钱财的制度。他管了几十年的钱财,深知其中的奥秘。贪污腐化表面上看问题出在单位、个人,但根本是出在流通领域里。因为它是货币流通领域的主渠道,也是贪污挥霍钱财的主要渠道,一旦主渠道变浊流为清流,则天下大治有望。他用几十年的时间研制开发的“图表账”软件,就是变浊流为清流的特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