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批”,都是写自己对所读内容的评价、批语、见解、联想等,内容包括了分析词句的使用特色、布局谋篇的特点以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技巧与表达方式等。
3.怎样批注
批注的形式是多样的,方法也是灵活多变的。批注要能抓住文章最关键的字、词和写作特色,做到一目了然,言简意赅。
有时,在文章的结尾有所谓的“总评语”,就像老师看完你的作文后写下的评语。
当然了,批注不光是评其优点和长处,还可以“批”其不足或欠妥当之处,能够做到后者的往往更需要多动脑筋、多查阅有关资料,这时的收获也会更大一些。
后人在读古代的“章回小说”时,读完每章(回)后,写上一段对本章(回)的总评语,叫做“回批”。比如,李贽对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回作有这样的回批:
《水浒传》情节都是假的,说来却似真的,所以为妙。常见近来文集,乃有真事说做假事者,真钝汉也。何堪与施耐庵、罗贯中作比?《水浒传》文字原是假的,只为他描写得真情出,所以便可以与天地相始终……
这种总评式的回批,可以给你阅读该书带来方便,因为它提纲挈领,高度概括和提炼了中心思想。
夹行批由于受位置空间的局限,只能寥寥数字,画龙点睛。如“好”、“妙”、“未必”、“生动”、“岂有此理”、“不确”等。眉批、旁批、脚注等,虽说空间相对宽裕,也需言简意赅,字数虽少而内涵丰富,不可哕里哕嗦,这就需要平时练就遣词造句的扎实基本功,有高度概括和提炼中心的能力。
要注意的是,在批注之前需要斟酌好词句,做到胸有成竹,不要等下笔时再临时选词,涂抹勾画,把本来不太宽裕的地方弄得更乱。
上面说的几种批注的形式,在阅读时可以只使用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几种。
批注最好是与标记符号同时使用。如果没有批注,文中被符号标记的内容只是拘泥于“现场”,不能得到“借题发挥”,你阅读时的感受与联想也无法得以延伸。可见,批注就像一种“再加工”,它需要你的参与。同时,标记符号也并不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如果在原文中没有明显的符号标记,则旁边的批注也就失去针对性,无的放矢,你的“有感而发”也就不会一下子看出“感从何来”。虽说这些批注大多数情况下是写给自己读的,但有章有法的标记与批注肯定是对自己的阅读有益处的,也能为你日后的重新阅读提供“按图索骥”的方便。
最后,需要说明一点,如果书是你借别人的或从图书馆借阅的,就千万不要做任何记号,以免影响其他人的阅览。特别想记录下什么内容时,可以使用另外的纸或者笔记本,也可以将心爱的篇章复印下来进行批注。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怎样做标记符号和批注。
例1:
爱
张爱玲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青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煦,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他沿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完了。
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了,卖到他乡外县去做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数挑挝王,那年青人。
开头简短的一句话既揭示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又暗示这个故事的传奇性,引起读者的悬念。
“她记得”暗示这个故事是当事人亲口讲的,更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定语很长,修饰前面的中心词。
“轻轻的”体现了年轻人面对异性既渴望又羞怯的心理。这句话是一句故意搭讪的问候语,表明年轻人有想和她交往的愿望。由于羞怯和犹豫,女人没有答话,使两人失去了进一步交往的机会。
文章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对应,以一个简短的句子开头。并且承上启下。
经历了坎坷的一生,女人年老的时候仍记得年轻时与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文章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女人一生复杂、坎坷的命运,表达了同情和深深的无奈。
文章文笔简洁,夹叙夹议,凄恻宛转,荡气回肠。作者行文不拘泥于惯常的语序,以独特的文字组合方式表达微妙、细腻的情感,如行云流水。
例2:
雪
鲁迅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建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的邂逅和错失,暗示女人一生都在为失之交臂而懊悔和遗憾。
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议论,表达了在无常的人生中,偶尔的机遇可能是举足轻重的,却被错过的感慨。“他”是把雨拟人了。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美妙的比喻!
想像引出美妙的意境。
比喻。
描写生动!
奁:lián,古代妇女
梳妆用的镜匣。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
拟人。他;对着他拍手,点头,嬉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晴天又来消释他的
拟人。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形象。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查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文笔非常优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富有浓郁诗情画意,令人读之仿佛感到了雪的冰凉。
例3:
雅舍
梁实秋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砖柱,
朔方:北方。
比喻很形象。
描写生动。
天宇:天空。
拟人。
点明“雅舍”的也点。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磷磷,单薄的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加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茆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宽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到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而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四川人盖房子的过程,也就是建造“雅舍”的过程。
不消说:不用说。
和其他种类的房子作比较。
茆:mao,同茅。
蔽:bi,遮盖,挡住。
“雅舍”之所以有种种缺点,却被作者喜爱,原因是“有个性”。
洞:深,透。
阡陌:qianmo,田地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账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以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而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
中间纵横交错的小路。
葱翠:(草木)青翠。
榛莽:zhenmang,丛生的草木。
大抵:大概。
屋内是上坡,出屋去吃饭也要上坡,生活似乎很不便,但作者却不觉得。
吮:吸。
岑寂:寂静。
瞰:俯视。
排比。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幽默。
形容蚁子多,夸张的手法。
夸张地形容蚊子多和大。
肃清:彻底清除。
猖獗:猖狂。
乐观的态度。
描写月出的美丽景象,文字优美。
绝:极。
阑:将尽。
复:又。
俨然:仿佛。
滂沱:雨下得很大。
悚:害怕。
俄而:一会儿。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臣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持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蛮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
继:接着
这个比喻表明作者总是用荚的眼光看事物。
砉:象声词,形容迅速动作的声音。
注:流。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无及:来不及。
数:屡次。
鲜:少。
当:相称。
但:只。
纤:细小。
显要:旧时指官职高而权柄大的人。
业:从事(某种行业)。
均:都。
排比句表达了作者清高、不慕虚荣,不随流俗的品性。
着:着落。
张:张挂。
征:表露出的迹象,
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竦酸甜,我实躬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长日无俚,写作消遣,随想随现象。
诬:捏造事实冤枉人。
表现出作者率直,不怕人讥笑的个性。
疏落:稀松零落。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致:情趣。
排偶:(文句)排比对偶,这里指家具摆放对称,成排。俱:都。表明我室有独特个性。
笠翁:唐朝诗人柳宗元。
逆旅:旅馆。
寄:寄居。
实:实在,确实。
躬:自身,亲自。
卜:选择(处所)。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
第一、二、三段写“雅舍”的简陋,生活的艰苦,第四、五段写“雅舍”的好处:便于欣赏风景,陈设简朴有情致。第六段写作者对“雅舍”的感情。最后一段点明写文章的缘起和目的。
此文富于文采,情趣浓郁,从平平常常的题材中开掘出深意来,表现了作者重精神轻物质、苦中作乐的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了作者重视个性、不从流俗的孤芳自赏的个性,以及旷达不羁的人生态度。
无俚:没什么意见。
遣:消遣。
拘:限制。
冠: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
示:表明。
志:记。
最后一段表明文章的写作目的。
34.把重要的东西摘录下来
上面讲了如何做“书头笔记”,即标记符号和批注,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是做“书外笔记”,即脱离了正在阅读的书,使用笔记本做笔记。
笔记本的优点是携带方便,自由度大,可以随意做增加、删除的修改。笔记本关键在于实用,所以只求封皮结实,装订牢固即可,不要花哨,也不必追求纸张多么高级。
我们在读书学习时都使用过笔记本,但是很多人未必会把笔记本使用好,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把笔记本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把笔记本派上更大的用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初在这些笔记本上做读书笔记时似乎不能缺少、很有必要,但是,等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你自己觉得里面没有什么可以再阅读的东西,觉得它们可有可无,所以就把它们像废纸一样抛到了一边。这样的话,你做读书笔记又有什么大的用处呢?
要想更正上述的缺憾,你就要一开始在这些笔记本上做读书笔记时,以知识化、标准化、系统化为标准,应用科学而实用的读书笔记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在笔记本上做笔记的方法。首先介绍摘录笔记。
摘录些什么
摘录,也称作摘抄、节录,就是在你阅读时,把文章中的部分段落或语句转录到笔记本上,而这些被摘录的东西,通常是精彩的片断、名言警句、成语谚语、诗句词曲、著名事例、重要数据、结论等。
做摘录笔记的目的是积累素材或资料,为将来使用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