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虚拟财富
46897700000027

第27章 “空中淘金”(2)

例如:适合于美国的价值数十万美元的农家机器,却荒废在某些第三世界国家的田野里。因为通常的技术转让是以如下的假定为前提的:对甲行使的解决方案同样适合于乙。很明显,这样的假定违背了独特性的原则。

因此,重要的是正确地把握你所面对问题的本质。

不加思考地采用别人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具有危险性,其危险性之一就是不能正确地提出适合于自己问题实际情况的解决过程。对于问题与其解决方案,由“现状”达到“理想”没有做出任何说明,这像是一种没有地图的状态。由于没有地图,当人们获得了问题的解决方案后,往往会随意选择达到目的的路线,但是这样的选择常常会犯错误。

使用独特性原则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进行“设定场所”,所谓设定场所,就是指要解决问题对象的空间和时间。如果任意定了某一空间和时间,就得到了一个场所。例如:一旦将空间设定为“你的家庭”,时间限定在“从现在至1999年底”,那么你的家庭与其他家庭相比一定具有独特性。

成功的人们懂得,今天的解决方案明天也许不再适用。因此,他们对变化及新的选择始终抱着开放的态度。他们预测意外事件,并对使人惊异的事物做好准备。

正如历史学家埃尔顿所指出的:“所谓历史教训并不教你现在应该做什么……历史常常证明事件的意外性,而不是从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某些条件下出现哪些确定的结果……过去的知识应该武装人们不去相信众多神话鼓吹者兜售的灵丹妙药。”

根据独特性原则,认识到你自己的问题具有独特性,那你就已经站到打破现状思维的入口处了。

2.所谓“展开目的”是指探求比眼前目的更多、更大的目的之行为。“展开目的”原则意指只有在明确了解决问题之目的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换言之,所有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是调查或收集所需的信息,而是“展开目的”,通过“展开目的”,能够使人有更多的机会发现并解决真正的问题。

“展开目的”原则包括改变现状的动机以及所有可能的结果。

“展开目的”原则的中心概念是,某一问题中最初的目的只不过是起因,仔细深入地考虑下去,更多的目的会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展开目的”有利于打破在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各种前提条件和思维制约条件。“展开目的”原则引导人们展开思维,从整体看问题,它不仅为你提供一个抓住将问题转化成具有生产性变化之机会的机制,而且还能使你避开处理错误问题的风险。根据“展开目的”原则,传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出现的各种障碍基本上都可以被排除。

人为了将自己从错误的深渊里拯救出来继续前进,首先需要理解他想要达到的目的,而不是他所面对的问题本身。相互关联的、更大的目的展开为企业或组织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指南。为确保得到好的回答,首先必须提出好的问题。为此,应排除眼前的各种干扰,从更长远的观点来看待事物。

以目的为中心的思维方法,不仅适用于企业、金融、制造业,而且适用于教育、健康管理、运输、农业以及所有其他的领域。打破现状的思维不仅适合于高层次的问题,也适用于个人的问题。例如:对在人生各个时期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局面,通过展开目的,一定会找到新的突破口。

3.追求“应有状态”的原则可以表述为:即将进行的变革或设立的体系,应该是以将要处理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基础的。换言之,在解决问题之前必须首先设想“应有状态”。这里“应有状态”可以用“理想状态”来近似代替。

在任何具有竞争的领域,追求“应有状态”意味着当你“完成”一项工作,感到放心时,你的竞争对手正在赶超你。发展的全部历史就是,某人做了某件事,其他人就一起来效仿改进它,如此循环下去。

根据追求“应有状态”的原则,每一个成功的新产品或体系,都不是最终的成果,只是朝着下一步发展迈出的一步。重要的是,应该经常考虑“应有状态”,认识到目前正处在“变化的过程”中。

所有的问题都与未来相联系,当你必须解决问题时,你应在头脑中将自己置于问题解决后的状态,那样你就会避免出现痛苦;而且,你获得对未来的洞察,将改进你对目前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帮助你将问题的解决方案具体化,以适合未来的需求。

追求“应有状态”的原则能够将人的思维提高到一个超过现有水平的新高度。追求“应有状态”的原则鼓励人们提出目前尚不能实施、理想的解决方案,但是你可以将它作为奋斗的目标。

这样你目前的解决方案就不是一个最终的方案,而是通向美好未来的一个过渡步骤。

预测变化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你所面临的问题不仅存在于与人和其他系统相互关联的复杂关系之中,而且还存在于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因此,它不是孤立的个别问题,而总是处于变革和改良的整体的一部分。

认识论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知识本身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知识总是包藏在一个特定的参照系之中,总是与重新解释有关并对外开放。这也正是为什么追求“应有状态”是非常重要的缘故。

知识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进化。实际上,存在大量的证据表明记忆是可以重建的。核心是知识具有流动性,不存在“固定的”、“内在的”表现方式。因此,知识不可能被简单地转让,因为它不存在于转让的形式之中。

正如目前的知识不可能精确地转移给未来一样,为今天的问题而设计的解决方案也不可能恰当地提出一个发展着的问题解决方案所需求的东西。未来总是给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带来变化。

追求“应有状态”原则能使你认识可能性,除非你提出一个将你带人尽可能地接近空想状况(例如:无瑕的质量,成本为零,顾客完全满意等等)的战略,你不可能认识到可能的变化到底有多大。追求“应有状态”原则是捕捉梦想并创造实现梦想之行动计划的手段。

4.收集必要信息的原则意指,在面对问题时,不要大量地收集有关的信息,并对所有已经做过的调查研究进行复核,而是集中收集那些对利用打破现状思维的其他原则有用的和相关的信息。无区别地收集信息的做法,不但费劲费力,浪费金钱,还容易被固有的观念束缚,妨碍产生解决问题的新思想。

对系统或问题运用收集必要信息的原则时,首先应搞清楚你需要收集的信息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了目的和“应有状态”将使你认识到,收集什么样的信息是恰当的。请记住,你收集的是能够阐明更广泛范围的,绝对必要的信息。

收集必要信息原则的有效性基于以下事实:无论问题的状况如何,事实的细节是次要的,是基于框架的背景决定了可能的打破现状。实际需要的有限信息来源于使用独特性原则。“展开目的”原则,追求“应有状态”原则以及系统思维原则时出现的问题。换言之,打破现状思维的确需要收集信息,它的各项原则和工序告诉你的信息是实际需要的——目的,目的展开图,达到目的的标准,“应有状态”替代方案的要素的尺度等。所以,无论如何你要收集必要的有限信息。

打破现状思维不是为限制你能获得一般知识、技术性专业知识或竞争性情报的数量,而是让你通过正规教育、通过杂志和期刊、计算机网络、讨论班、文献、以及自己感兴趣领域的组织等来改进自己的一般知识结构及对特定技术的精通程度。通过与上述资料的接触,你将得到一个具有打破现状的思维,提倡只收集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必要信息,而不是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

5.使用继续变革原则的方法是,将这一原则的概念结合到组织的整个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去,而不是对每个规划逐个进行改良。这一原则能够指导新产品和服务,组织能够利用的新技术或技能,以及新系统等的计划工作。

所谓继续变革原则,是敦促你为系统做些什么时,就有必要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无论用何种方式,继续变革应经受连续的评定。但是,在开始下一个变革之前,通常应进行某些调查。

因为系统如果不是像预期的那样运行的话,变革可能是不可行的。而且如劳勒讲的:“组织中的人在评价努力的成功或失败时,倾向于不使用‘科学的’数据。在许多情形,评价是根据偶然的事件做出的。”

为了确定计划的变革是否有价值,计算“变革的价值”与相应时刻的“变革成本”之比是有用的。如果这个比值比预想的要小,那么取得的成果就比预期的要大,这表示没有必要进行变革,相反则表示加速变革。

最后,使用继续变革原则的方法的最重要一点是“相信游戏”。你必须做一切可能做的事来表明如下的信念:通过改良达到变革是可能的;“应有状态”能够在计划阶段达到政策、产品、服务、质量、生产率以及成本的改良总是可能的。

改良思想当有其矛盾的方面。一方面,它使人感到进步无论如何是不可避免的。进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地引起变革,并对几乎所有的事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自由;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进行的活动或操作的系统感到轻松自在,例如:对家庭体育运动,走访亲戚,工作的标准操作步骤,社会团体的仪式等等均感到满足。后者的状况作为建立能够产生前者状况的生产基础的手段确实是很好的。变革的持续循环是继续变革原则期待的结果。成功的组织将变革看作是通常的方法(如:有效地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系统损坏之前的精心改良,问题状况的改进,等。等)。按照弗兰克林的说法,努力追求不断的改善和改良是幸运之母。松下幸之助这样讲到:“当一切都顺利时,人易于陷入安逸的生活方式。有安逸的生活方式,就会失去追求新生活的热情。我认为这是人的非常自然的心理状态。但是,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无法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改良或发展将停滞不前。在此,决不能忘记追求新生活的态度,并且做我们应该做的一切。只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始终持这种积极的态度,我们就会看到现在与一年之后有很大的变化。进一步,我们能够在5年之内确立新生活和新工作、进步和改良产业于这种日常的不断努力。古谚说‘贤人一天三次改变想法,愚者从不改变想法——贤人使自己适应于变化了的环境’。因为愚者不能创造任何东西,也就完全没有变化。”

继续变革的思想是以增加价值管理为中心努力的关键因素,为了不断地改良,综合许多专家们提出的方法——及时供应,提高工作质量,全体雇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等等,对每个组织来说是必要的。请专家帮助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只得到一个局限予某些专家专业知识的提案。继续变革以一种协同的方式将所有的专家集中在一起,这样每位专家都能对最终的建议方案做出贡献,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出自己的解答。

即使是对前一天设置的系统,也不要假定它具有继续工作的能力。生活中的系统需要变化的动态一致性,即使不能达到,也始终追求完美。因此你必须在现行模型成功的顶峰建立新的模型。许多人认为组织的规则正在被打破,而且在知识经济时代,打破现状思维是人们适应社会的生存发展的最有效的方略。

三、“淘金”者的两大法宝

最近,美国的《福布斯》杂志有名有姓的统计出中国大陆资产超过一个亿的有57人。黑龙江某集团董事长拥有财富15亿元人民币;山西一农民拥有3亿元人民币的资产。这仅仅是露富的富人,还有许多人不肯露富。

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出现了新的有产阶级。分析一下高收人群体的组成就可形成判断。改革开放,鱼目混珠,高收入阶层获取高收入,各有妙招。从这些富人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淘金”时使用的两大法宝,便知他们是怎样致富的。

1.抓住机遇的才能。

据国务院某研究机构90年代初,对某地区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作过调查,全民所有制单位的约占0.4%,集体所有制单位约占3.4%,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占96%。其中沿海多于内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多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究竟产生了多少暴发户,似乎没有人能做出确切的统计。但是,却有人精辟的总结出中国暴发户无疑都是在五次发财机遇中受益。

第一次机遇:价格双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