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若安好,吾便心安
46959800000005

第5章 你若安好,吾便心安(5)

丰富的安静

从三楼办公室搬到一楼后,我的内心有着说不出的安宁。

这间办公室的设计极富创意,每张办公桌都有木格子隔开,互不干扰,形成独立的空间。

汉白玉颜色的桌面,泛着月光般皎洁的光芒。深蓝色的木格子,有着海洋般的沉静。白与蓝为主的空间,永远给人明快宁静之感。浅黄色的窗帘,又为办公室增添了富丽之色。

我选择了靠西墙最里的一个空间,桌面上堆着一排教学用书,还有我喜欢读的各类书籍,它们颜色各异,散发着一种馨香。静静地呆在这个空间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都可以不想,心灵得到极大的释放。我宁愿把心思花在心灵的自由驰骋中,也不愿意哪怕丁点时间花在众人间的大声喧哗与心思的揣摩中。我想,一切看重生命质量的人,一定都会追求内心深层次的愉悦,

办公室正面的墙壁上,有着一副横匾,上面有16红底黄色的隶体字:“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教艺娴熟,敢于创新”,字下面有一排英文,整体大气而和谐。我只要一抬头就能望见这16个字,而每次望见它们,内心就肃然起敬,我感觉出知识的崇高与庄严,一股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起。

清晨,阳光从东边照过来,在泡桐树叶间反射出道道金光。下午,阳光又从西边的窗户照进来。这样,这栋坐北朝南的房子,可以让我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阳光和空气。东墙外,一棵泡桐树默默地伫立着,树枝自然地伸展开,宽大的叶片衬托着枝端圆形的果实。透过窗户望过去,有种欣赏不尽的美。我凝视着它,时间就这样分分秒秒地在一种静谧安宁中过去了。直到夕阳西下,校园里弥漫着音乐声了,该是晚餐时候了,我才恋恋不舍地走出办公室,走进校园里美妙的黄昏中。

唯有知识、自然与德行,才是值得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我为我曾有过的浮躁与动荡不宁而感到羞愧。

我心已闲

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

————题记

午睡醒来,瞥见了随意投在窗帘上的阳光,幽幽的,是深秋里很熟悉的那种色彩。这种幽幽的色彩使得周围静谧的有点寂灭,其间有种情愫从冥冥中旷渺里款款而来,远远地向我呼唤。心就那么颤抖了一下,整个思绪意念就这样毫不设防地被牵引到熟悉而永恒的地方。这一刻,我没有挣扎也不想挣扎。

我不知道,是命里情带得太多,还是情带得太少。小时候,常常一个人偷偷地跑到屋后,看那荆棘丛中稀拉拉的几片叶子在凄风冷雨中瑟瑟发抖,便要流泪,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自己渺小如沧海一粟。不明白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读高中了,还时常旷课,躲在二楼的寝室里,从窗户里呆呆地望着街道上的居民与来来往往的行人,不明白,他们每天紧张忙碌地过着日子到底有什么意义,总觉得自己是个平庸而多余的人。

一生中,最喜欢的是书与自然。

此生,越来越觉得,自己只能与自然和书做伴了。在许多个不设防的瞬间,总会跌入性情中的陷阱中,不可自拔也不想自拔。暑假里的一个雨天,终是按捺不住,骑车冲上了当地最高的山——云阳山。进入庙门的霎那,不禁怔住了:光线幽幽的庙里,一位三十岁左右很清秀的的尼姑坐在右边的案几旁,正专心致志地抄写着什么。外面层层叠叠的雨声很温暖地包裹着整座庙宇,屋内静谧幽幽的光线也让人容易入心看书。在这样的氛围中,就连那菩萨及面目狰狞的金刚也不复存在了,眼前有的只是这专心致志。这个场景给了我莫大的震惊!多么熟悉的场景,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前生,这不正是我内心渴慕的吗?忍不住地近前,看她抄写《金刚经》,欣赏她娟秀的字迹,和她一起探讨着佛理、四柱预测学,时间仿佛不存在了,空间也不存在了,一切显得多么温馨。那个雨天,我就和她在会心的交流中似乎走进了永恒。

傍晚时分,雨停了,站在路旁,脚下云雾缭绕,仿佛给人失重的感觉。大片大片的云涌向对面山峰,只几分钟的工夫,眼前一切都在云雾之中了。在这壮阔的景象中,我骤然间觉出了时空的永恒,自然的庄严。于是,在这四面无人的白云中,竟呜咽不止。

这个阳光懒洋洋的下午,我又一次不可遏止地驱车向山顶冲去。路旁坦然伸展的树枝披满红叶,深草与杂柴都着上了厚实的色彩,满山满坳的青松杉树默默伫立着。只有这个时候,心才平静温和下来。我放慢车速,在清风中在树林间徜徉,沿着山坳水泥路一圈一圈往上移,等到了山顶之时,太阳已偏西了。

整个林子里,呈现肃穆色彩,地面铺满了深深的松针。《柬法忍》诗云“落花深一尺,不用带蒲团”,大概是说的这样的境界了。拣一块松软的地方,闭目静坐,林子里所有的天籁之音都曼曼渺渺地入耳来。秋虫唧唧,鸟儿啾啾,风声瑟瑟。发源于顶端的山泉,蜿蜒盘曲蛇行。流经松林中平地时的安谧娴静,与穿过山间乱石的喧哗结合,组成了这千年亘古不变之音。几年前的一个夏夜,为了听这泉声,特意在简陋的庙宇里住了一晚,却是平生极舒心极自在的一晚。

天色向晚之时,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返照的夕阳给林子留下一抹亮色,整个山林愈显苍幽。晚风也带着清澈的凉意,爽利地轻轻掠过山林。许多树木叶子逐渐荒疏,显出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圣经上说,“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山林的空灵寂静大概就是这不可捉摸的圣灵了。

梵音悠悠入梦来

记忆中,很小的时候,梦中就出现过这种情景:冉冉升起的太阳,将五月的山坡披上了瑰丽的色彩。各种草儿擎着不知名的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有种声音从苍穹中——不,更像是从阳光的明媚中,风里的花香中,千千万万摇曳的草中袅袅而来,在空中如蝴蝶般盘旋起舞。整个的人及思绪都被这美妙的音乐包裹,强大的愉悦便如泉水从心田里叮咚起来——

醒来,这种音乐还萦绕在静谧的夜空里,久久不肯散去。声音中纯粹无事无物,无我无体,有的只是一种“乐”的境界。懵懂无知的我,只知道陶醉快乐,却不知这音乐从何而来。

有很长一段时间,命运似乎总在和我开着玩笑。我沉迷于世俗的喧嚣中,在得与失、爱与恨的纠缠里沉浮。生活有如步入世纪末路,而梦里仿佛也遗失了这种音乐。

去年暑假,携一颗疲惫之心爬上当地最高的云阳山。远远地就听到了寺庙里传来这音乐,清纯单一的旋律轻盈地弥漫于树林间,山林里所有的树木都沉浸在安乐祥和的氛围里。多么熟悉的音乐!那一刻,我仿佛又进入梦境里,又一次陷入了一种巨大的安静愉悦中。

入庙进完香,便静静地坐于音像前听这梦中的音乐。此时,它才如此明晰起来。原来它就是佛音,播放的正是佛乐大悲咒!清脆悦耳的木鱼声,沁人心脾的短笛音,反复颂唱的梵腔,如长者喃喃絮语: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这种奇妙的声音能把人的内心深处所有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拨动出来,在这刹那间闪现,然后又皆随袅袅檀香,随那虔诚的吟颂的佛音抛到九霄云外。这一刻,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顾不上众尼的眼光,眼泪像小河一样流淌下来。

人世间,得与失、成与败在这里又算得了什么?生活只是一个不断体验的过程,越是经历苦难多的人,越能感悟到生命的真谛,人生的收获也就越多。因此,苦难应是上天赐给我们的财富,不管怎样,我们在体验的过程中都应该对上苍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想着,六根顿觉清净。

不知什么时候,一位尼姑走来:“阿弥陀佛,施主听到佛音能流泪,定是有慧根有佛心之人,这佛音就送给你吧。”在激动不已中,她又叮咛着“记住,不听的时候,一定要把它放在神龛的最高处。”

此后,每当夜深人静时,便打开CD,让这美妙之音飘荡在整个世界里。让心灵与音乐共舞,让灵魂在房间里出尘。它的旋律单一反复庄严而又安详,但声音中有浩大的富丽,有无穷无尽汹涌澎拜的繁华。人世间的一切都似乎找不到逻辑上和时间上的起点和终点,一切在终结之处开始,或者说此时一切都已经发生,生命仿佛进入一种永恒的祥和。

今年暑假,从南岳带来的《2004中国南岳衡山大型佛教音乐会》的CD中,听到了耀一法师的《是心做佛祖》:

一句阿弥陀佛,一部弥陀经,一生定成就,成佛度众生。

念念念弥陀,念念求往生,念念念极乐,念念得一心。

愿愿念弥陀,弥陀即自心,愿愿生极乐,极乐在此心。

自性即弥陀,唯心生净土,是心就是佛,是心做佛祖。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回家后一遍又一遍领略她深情的演唱,感动着她眼里闪动着的泪花,体味着这歌声里的虔诚与灵魂的超脱。心灵中的感觉,如久旱逢甘露,如夜行见灯光。据说,耀一法师剃度时说“我不是出家,而是回家”。而剃度后的法师全然没有了世俗的忧郁,脸上呈现的总是安然的微笑,她真正找到了心的归宿。我不能说是大师的知己,但她的胸臆和心境,就是大彻大悟的境界。

这些日子,梦里出现佛音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佛乐是天外的声音,是瑶池莲花化成的甘淳。有了佛音的相随,飘然而忘尘世诸事,身心俱明净起来。白天去工作学习去与人交往,心态总能平和坦然淡定从容,所遇到的人及事物都觉得自然亲切。在教书育人上也就多了份耐心,多了一些温和,唇边也永挂一丝微笑。

早年,读到苏东坡的无言诗“钩帘归乳燕,穴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总觉得不解,何以要矫情地归乳燕出痴蝇爱鼠怜蛾?现在想来,一旦内心柔软愉悦起来,那种关爱生灵施恩不图报的之心,谁能说不是平凡之意,自然而来?

就像今天下午,静下心来于阳台上看书,感觉这文字里也蕴涵着这种音乐,就连洒入树叶间的阳光,吹拂额前刘海之风,也有这种愉悦的旋律袅袅而来,生命仿佛就在一种永恒的状态中。

这个夜晚,我们一起

时空的无涯里,这个立春的夜晚,我们聚在一起,从7点半到10点。

天气宜人,大院的竹林里,精密幽深,在霓虹的柔光里,我们能看到对方面部的轮廓。

路上,不断有人绕着大院走圈,不远处的犀城广场,传来了俗世里的热闹。

世间一切,都在安静而有序地前进。

你说:“我们好久没有见面了,但骨子里会念着对方,再见时,一样激动亲密。”

“是的,有好几次,想去找你,又担心打扰你的平静。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和自由空间,不轻易打扰对方,也是一种尊重。”

“我也是这样想的,交往亲而不昵,把握一个度,也是艺术。这样的友谊,才真正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呢。”

“像我们,有文学艺术养着,心境比较单纯平和,所以,即使不见面,也会放心。”

“嗯,我的生活很单纯,每天下班后,就全部身心到了绘画上,画着画着,心越来越静,离尘世也越来越远。回过头来,回想俗世里的恩恩怨怨,如同浮在云端看世界,真是不值一提。富贵,功名,都是过眼烟云,拥有多少,都不必在意,要紧的是,我们要活得明白,活得清醒。”

“身在红尘,心在尘外,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不是富贵与贫贱,而是灵魂的高度与密度之分。看一个人,不用看对方的着装有多高贵,只要看对方的眼睛就知道了,一个有着高密度灵魂的人,他(她)的眼睛是平和仁慈的。”

“我很赞同你的观点,物以类聚,同样高度密度灵魂的人相遇,才会有契合点,才会为彼此停留。所以,人生遇到一个知己真的很难,我们能聊得来,真是有幸。”

“像我们这样的聊天,没有利益冲突,互不设防,畅所欲言,又能放松,惬意,真开心。”

“我们内心都渴望自由。有时我真想做棵植物,不被人管束,不受人关注,我只是我,默默开花,结果,走过自己的人生。”

“这是草根心境,自由,平和,安宁,不争不攀,其实,这都是我们共同向往的。呵呵。”

呵呵,我们两个,像天真的孩子,释放自己真实的一面,那笑声,真,纯,清,响在竹林里,在这个夜晚。

你说:“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今天,我们聚在一起聊天,下一次就再也不会有同样的聚会了,再相聚,天气,环境就不同,也不会是今天这样的心境了。所以,每一次相聚,都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

有一段时间,两人沉默不语。

时光的脚步,仍在滴答滴答,安静而有序地前进。在岁月的长河里,人生本来就是由一场场邂逅组成,与有缘人,与大自然,与荣华富贵,所有邂逅完成了,人生也就结束了。

这些邂逅,有的很美丽,有的会留下遗憾。而真正有价值的,不是感官的一时享受,也不是虚荣的一时满足,而是灵魂的修炼与提升。

记下上述文字,与朋友,与有缘人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