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若安好,吾便心安
46959800000009

第9章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4)

从春天到冬天,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陪伴一棵树,它呼出的氧气给我,我呼出的二氧化碳给它。万物有灵,我相信,我每天的凝望,适量的浇水,它能感应到的。它一身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让我心情愈来愈清爽、愉快。

客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棵树了。客人会惊呼,好大一棵树!大树底下好乘凉啊!随即疑问,是不是真树?我们听了,呵呵地开心大笑。

在树的面前,人的心情总是安然而喜悦的。

有时,我带着情绪去工作,牢骚,不耐烦,无名之火-----事后,平静下来,就会后悔。

而树,不管人们怎样赞美,不管我的情绪如何,它总是以舒展的姿态,默默伫立,淡定,平和。

对照这棵树,反观自心,它传递出来的秉性、修为和智慧,让我惭愧。人要达到树的境界,就要修炼一颗平静心。在这个物质欲望膨胀的时代,面对身心的无常变化,念头的起起伏伏,必须时时维持心的平衡,将自心从陷入谷底或摇摆不定的状态,带往平稳,祥和,回归平静,这是我们毕生的修为和人生的终极目标。

《坛经》记载,六祖慧能离开四会来到广州法性寺,正好碰上印宗法师在讲《涅槃经》。这时,一阵风吹着旌旗开始飘动,有一个僧人说这是风在动,一个僧人说这是旗在动,于是争论不休。慧能进来说,不是风在动,也不是旗在动,是诸位的心在动。在场的僧人都惊讶不已。

可见,心动,则万物动;心不动,则万物不动。

六祖慧能不识字,佛的意义涵义,却一听就懂,因为他早已具备了一颗平静之心。

从佛经中得知,佛陀的一生中,几个重要时刻:出生,觉悟,入涅槃,皆在树下发生,他出生于无忧树下,成道于菩提树下,逝世于沙罗树下。

树的确是一位先哲,没有语言,但传递出来的智慧,平静,如如不动,给人启发。

不知道,与这棵树还能相伴多久;也不知道,在这棵树下,能修炼精进多少。但不管怎样,只要还陪伴在一起,我就会珍惜,善待,学习,精进。用定力,一点一滴修行,一步一步往生命的深、远、通透走去。

四季花开

一个冬日融融的下午,在校园中心的花池里,遇到了这位种花的老头。他正在用锄头在花树下挖坑。锄头下去,又密又深的枯草被翻转过来,露出深褐色的泥土,空气里飘荡着丝丝干土的清香,我忍不住停下了脚步。

他年过六甲,头发花白,穿着很朴素。但也许受了花草树木的滋润,他的举手投足间自然有种仙气。

“师傅,为什么要挖坑呢?”望着一个个新挖的小坑,我好奇地问道。

“填肥。这土质不好,添点肥,明年花就开得更艳。”他一边说,一边在一丛月季花下挖坑。

我第一次见到这丛月季花,是在春天。那时,我被它夺人心魄的美震撼住了。拇指般大小的花朵,高高低低、星星点点地缀在枝头;它纤细的叶子呈现墨绿色,正好衬托得花朵红得浓烈而有内涵。

花丛中央,装有霓虹灯。傍晚时分,在霓虹灯光的辉映下,星星点点、疏朗有致的花朵愈加地俏丽多姿;有了花朵的衬托,霓虹灯也焕发出一种奇异的梦幻般的美,这简直是自然与人工的绝妙结合。

这一丛花似乎有着无穷尽的力量,花不断地开,不断地落,再不断地开。从春天到秋天,再到寒冷的冬天,她的枝叶都已憔悴萧条了,但还执着地开着几朵花。

“月季花这样美,又四季开花,为什么不在校园里多种点呢?”

老花工放下了锄头,指着各处对我说:“每个地方都有适合自己的植物。你看,教学楼间就要种上参天大树。这样,夏季阴凉,是学习的最佳境地。冬天没了树叶,但裸露的树枝也是一种美,一种点缀,同样是读书的好境地。校园中心的广场,就要开几片花圃,这样既美观,又视野开阔;大路两边适合整齐划一的女贞树,如果种上月季花,它随意伸展的荆棘就有凌乱散漫之嫌了。”环顾校园,的确如他所言,高楼与大树互为辉映,矮树与花丛错落有致。几片花圃,也形状不一,有的心形,有的菱形,有的椭圆形。大路两边的女贞树丛,也根据不同的颜色,用“S”来显示其变化多姿。可以说,几乎每一个细节,都颇具匠心。

“每个季节也有适合自己的花。你看,秋冬的菊花就远比月季花绚烂。所以,花圃里要种上各个季节的花。”

再次观察这丛月季花,不知是在苍茫枯黄的背景下,还是月季树叶的萧条,几朵参差的月季花的确比菊花逊色多了。看来,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纵是四季花开,终不能占尽风光。

侍花弄草,也是一门学问。一个优秀的园工会根据各种花树的秉性,安排适合他们的位置,并创造良好环境,使物各尽所长,各显其能。如此,整个校园当然会欣欣向荣,四季如春了。

至味只在淡,本心唯在清

十月的江南,秋味正浓,各种菜蔬已在尽情袒露这个季节特有的本色。

许多个阳光明媚的晌午,我在厨房里细细地拾掇着各种菜蔬。四围里很静,阳光很好地从敞开着的窗户照进来,在厨房里投下一片静谧。窗台上攀沿着丝瓜藤,几片班驳的叶间,兀自撑开几朵黄得很纯粹的丝瓜花。对面楼房墙壁上,也反射出大片金黄,整个空中,都洋溢着幽深绵远的秋天气息。

捏在手里的豆角,完全没有了春夏豆角的长、青和水分充足。它短小精悍,饱满鼓胀,微微泛出紫色。一节一节掐断时,也不会发出“脆脆”之声,而是不断地牵连起缝间茎。有时,撕下缝间茎,豆角会自然张开,露出肚里浅紫嫩生生的豆荚籽。这些豆角籽和着豆角一起炒熟,香喷喷地永远也吃不厌。而今,由于化肥及引种的缘故,许多菜蔬已失去了本来的味道。但秋季豆角,味道很纯正,永远和儿时的一样。在我看来,这应是秋天赠给我们最美的佳肴。

秋季茄子棉柔酥软,最好红烧。把去蒂的茄子横向切成三厘米长的圆柱形,每个圆柱形又被纵向切成约一厘米厚的块状,于水盘中氽几分钟,捞起一一排好在米筛中,置窗台上于秋阳中晾干。等茄子有点发蔫了,倒入烧红的油锅里,像煎鱼块一般烧一两分钟。翻炒下,又煎上一两分钟。然后加上炒好的青椒,洒几点豆豉,泼几点水就行了。茄子上桌,茄香四溢。油淋淋的茄子在青椒的衬托下,软棉皱松,紫黑亮光,十分诱人。如今饭店里的炒家常茄子与茄子煲,味道不是太淡就是太浓,都失却了茄子的天然之味。

辣椒也回归原味了。短促,只有拇指般大小,摊在厨房里玲珑得可爱,十天半个月也不会腐烂。饱满晶莹的红辣椒,剁碎了加点豆豉,可以做成又甜又辣的辣椒酱。当然,在辣椒酱里加上炸干了的鸡丁、鱼、豆腐,又可以做成辣子鸡、辣子鱼和辣子豆腐。

十月,也是做豆腐乳的好时节。选些豆腐,摊开在稻草梗上,五六天时间,豆腐表面就有了几抹黄霉,厨房里也弥漫着香味。待到青霉一起,立即切成方块,于白酒中翻个身,再浇上炒过的盐与辣椒灰,收入坛中,淋上茶油,豆腐乳就做成了。再过一周,揭开坛盖,清香扑鼻,挑入碗里,黄橙橙,嫩生生,也是人间美味。

味道永远不变的,还有红薯。以前,我只见过白芯或红黄芯的红薯,记得儿时的村里,只要是晴天,家家户户都把红薯刨成薄片,排开在晒谷场里摊开的的稻草上,晒干了做成白薯干。或蒸得半熟,也刨成片,晒干成了青薯片。也有蒸熟了,切成厚片,晒干了又蒸,蒸熟了再晒,反复几次,做成了味道最甜美的薯枣。在物质贫乏的年代里,这些薯片可供我们半年的零食。而今,又出现了一种紫色的红薯,更香更甜。把红薯剁成块状掺入几粒米熬成粥,喝几口热呼呼的薯粥,夹一点自个儿做的豆腐乳,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当然,我的厨房还时常有这个季节特有的板栗,糯米玉米棒,淀粉多的冬瓜南瓜,各种时令叶子菜等,它们都散发着这个季节最本质的味道。

明代陈继儒在《养生肤语》中讲:“日常所养,一赖五味,若过多偏胜,则五脏偏重,不唯不得养,且以伐矣。试以真味尝之,如五谷,如菽麦,如瓜果,味皆淡,此可见天地养人之本意,至味皆在淡中。”

至味,也就是本质之味也。这样的本质之味,不仅养着我们的身,也恩养着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干干净净,平平和和。至味只在淡,本心唯在清。清净,才是人生最幸福和最高的境界。而我,每天又能于工作外,持这颗清净平和的心,呆在厨房里,沐浴着秋阳清风,做味道最本质的菜肴,连时光也在一种平淡清净中一点一滴流过,这真是上天对我的恩赐。当各种菜肴依次上桌,我的厨房和整个餐厅里便飘满了各种香味。此时,仿佛觉得,整个秋天都沉浸在一种淳朴厚实里。

让女人美丽的根本原因。

读到毕淑敏的文章《让女人丑陋的根本原因》,很有同感。

文中叙述作者的一多年未见、个面目清秀的朋友,再见时吓了一跳,她的面目已变形了,不仅老了也变丑了。原因是她的婚姻不幸,又没办法离婚,她一直在悔恨煎熬中生活。而怨恨和内疚除了让女人丑陋外,就是带来疾病。

这个朋友也是一位洞见犀利的女人,她说,一个不幸福的女人是挂相的,少女时代,大都是天真烂漫的,但是中年妇女,就能看出幸福和不幸福两大阵营,到了老年,基本上就分为两类,一种慈祥的,一种是狞恶的,而且,长寿的,都是慈祥的。

作者借朋友的心得,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为了不得病,为了不变丑,人们只有更多地让爱意充满心扉。

从这个结论,我们也可以说,让女人美丽的根本原因,是宽容,隐忍,和善,让爱意充满心扉。

人在世上走一趟,都要面对生老病死,幸福与不幸只是相对而言。拥有幸福婚姻的女人,如果心量狭小,唯我独尊,不可一世,她也是丑陋的。而婚姻不幸的女人,如能隐忍,慈悲,感恩,她必定是美丽而受人尊敬地。

想起“蚌病成珠”这个成语。有一天,一颗尖硬的小石子突然掉进河蚌柔软的身体里,那石子尖利如刀,把可怜的河蚌折磨得昼夜难眠,以泪洗面。河蚌并没有拒绝和逃避痛苦,而是用自己的宽容把它变得光洁润滑。河蚌经年的泪珠最终孕育出璀璨的珍珠。这个成语也告诉我们,生活中,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坎坷磨难痛苦,这些坎坷磨难痛苦就会成为我们美丽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文中叙述的那个女人,面对不幸的婚姻,如能不怨恨,不计较,不生气,能够在磨难里葆一颗爱心,在冰天里捂一襟温暖,这才是人生的高度和生命的厚度。

古时候有一句谚语说: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这句话说明:一个人的相貌是会随着他的心念善恶而改变的。纵使他现在已经有了凶恶的面相,可是他却经常起慈悲心,那凶相不久便会转化为吉相。

常常记得村里那位老人,丈夫懦弱无能,好吃懒做,唯一的儿子弱智。但她心境平和,从不埋怨和悔恨。她用勤劳和智慧操持着这个家,家里虽然穷点,但她赢得了村里人的尊敬和爱戴,在人们心目中,她是美丽而智慧的。

佛经里记载,逾阇国的王妃胜鬘夫人,是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地位尊贵,但面貌不好,心里常生疑惑。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园精舍,她来到佛前顶礼佛陀,很恭敬地向佛陀提出几个问题,其中一个是:世尊!为什么有些女人长的美丽端庄,清秀可敬,有财有福,身世高贵?

佛陀开示道:胜鬘!女人长的端庄美丽、清秀,品行高洁,多财富且福德高贵,是由于过去世性情温柔,又能忍让,人说她非,毫不计较,亦不生气,她又能以一切财物建地舍宅香花水果饮食医药,恭敬供养布施沙门及婆罗门,并广行善事,对别人不生嫉妒之心,言行谦逊有礼,而且对他人之好,时常随喜赞叹。胜鬘啊!这就是妇女们贫富贵贱和美丑的缘故了。

胜鬘夫人听了世尊的开示,很惭愧而又欢喜地说道!“世尊!我听了你的开示,完全明白自己长得丑陋而身世尊贵的原因,好比从黑暗中得到光明,从荒野中发现了康衢大道,这道理实在太奇妙了。我从今天起,纵然有人说我坏话,也不生气,对别人更不生妒嫉之心,常随喜赞叹他人之善,并要以一切财物、饮食、医药、建地屋宇、香花供养沙门及婆罗门。归我统制的妇女很多,我也要教她们如是学,如是行。

听完了佛陀的回答,胜鬘夫人的心灵已经得到光明。聪明的读者您也应该把握到美丽的要诀了。柔顺,不生气,不计较,谦虚有礼,随喜赞叹,让心平和,让面容慈祥美丽,这也是每个女人毕生的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