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动植物百科
47073400000185

第185章 植物故事(4)

于是,姐妹二人分头去通知乡亲们,交代他们夜里去伏牛山下牵牛。夜里,天上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山前山后漆黑一片,看不到一点亮光,姐姐拉着妹妹从山前转到山后,听了听,一点动静也没有,姐姐对妹妹说:“不要放弃,我们再等等。”就这样等到了五更,忽然听见山里面“哗啦啦”作响,山北坡放出一道耀眼的金光,姐妹俩急忙朝发光的地方跑去,只见那洞眼只有手指头那么粗,顺着洞眼往里看,见到内有一张金方桌,方桌上整齐地摆着一排排馒头大小的金牛。妹妹忙把银喇叭拿出来插进山眼,姐姐忙念:“伏牛山,哗哗啦,开山要我这银喇叭。”念了三遍,山眼慢慢变大了,但只容一个人钻进去,姐姐闪身就进去了,妹妹也跟着进去了。姐姐一进去就吹起了银喇叭,顿时桌上的金牛都变活了,它们伸伸腿,抖抖毛,跳下桌子来,就都变成了大牛,它们顺着山眼往外冲,当最后一头牛刚刚伸出头时,东方已经微微泛红了,山眼慢慢变小了,这一下要急坏了姐妹俩,姐妹二人合力推牛屁股,就是推不动。

再说乡亲们,他们听见喇叭响,就纷纷往伏牛山跑,只见一头头牛满山坡跑,他们跑上去,一人牵一头牛,心里好感激姐妹二人,都想去谢谢她们,就是找不到人影。这时有人发现被卡住的那头牛,大家有的扯牛头,有的扯牛脚,使命往外拽,就是拽不出,后来有人往牛鼻子上套了个鼻圈,再在鼻圈上拴了根长绳,大家齐心协力地拉,牛被拉疼了,一急,四蹄一蹬就出来了,山眼马上就合拢了,姐妹俩被关在了山里。

这时太阳出来了,山眼里的那只银喇叭一变,就成了一朵喇叭花。也有人说,为了纪念那姐妹二人,所以喇叭花也叫牵牛花。还有人说,如今闻名全国的南阳大黄牛是那些金牛的后代呢!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传说而已,表达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良好愿望。不过,牵牛花还真的有益于人民,它不但可供观赏,而且还可入药。它性寒,味苦,有逐水消积功能,对水肿腹胀、脚气、大小便不利等病症有特别的疗效。直到今天,一些农民还用它来治病哩。

晴天里下雨树

在斯里兰卡一些城市的街道两边,种着一种“雨树”。这种树的叶子有30厘米多长,中间凹陷,四周微微隆起。它那浓密翠绿的叶子,向四周做伞形张开,树冠非常美丽,盛开着黄的、红的两种花朵。黄的典雅,红的热烈,轻风一吹,花瓣飞撒开去,像有无数的蝴蝶在飞舞。

这种树,老家在南美洲的沙漠边缘,每当太阳下山时,树叶细胞开始吸收周围蒸发来的水分,叶子慢慢缩卷成一个个小包,积聚了不少露水或雨水。第二天,太阳一晒,叶子张开,露珠积水便挥落如雨,纷纷扬扬。晴天“下雨”别有情趣。在沙漠旅行或爬山越岭的人们,口渴了常在树下等水解渴。有些行人走的燥热了,总爱到“雨树”下淋一淋。

全身是宝的生态型树种——钙果

钙果是蔷薇科樱桃属的一种矮小灌木,为我国特有的果树,是集果、木、花、药多用途的生态型果树树种,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用途广、效益高等诸多特点。株高05~1米,株丛占地02~05平方米,花期4月下旬至5月初,开白花或粉花,成熟期8~10月初,结核果、形似樱桃、味似李子、酸甜可口、风味独特刺激。果重5克左右,果肉厚,有红色、黄色、和紫红色等。

钙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每百克鲜果钙铁含量分别达到80毫克和15毫克,是苹果的6倍,果实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高达3383~4517mg/1000g,特别是维生素C、B#2和E的含量以及钾、磷、铁、锌、硒和赖氨酸的含量均高于现有常见果树品种。是儿童和老人孕妇的高级保健水果。据有关方面调查,我国有一半以上人口缺少维生素B和钙。为了弥补这两类营养物质的不足,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多吃钙果,使钙变为易被人体吸收的有机钙并产生大量的维生素B。

钙果的仁、根皆可药用。果实可加工成果汁、果酒、蜜饯等。贮存期长,可食率94%。该品种共同特点是座果率高,丰产性强,8月底9月初成熟,平均单果重5~10g,亩栽植666株以上。当年生苗子栽后当年可开花结果。

钙果由于其植株矮,株丛占地少,果实色多而艳丽,因而可以盆栽,盆果株行紧凑既可观赏又可食用。目前,该树种还未在国内大面积推广种植,而该树种抗旱抗寒抗贫瘠性能强,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很强,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和种植价值。

再之,钙果营养价值丰富,色泽多而艳丽,外观商品性好,味感独特,符合人们趋奇趋异的心理特点,因而潜在的消费市场很大。其绿叶嫩茎不仅含有牛羊所需的一般营养成分,且含钙量极高,是牛羊等牲畜极好的饲料。其茎叶生长旺盛又无刺,因而在用钙果对荒山荒坡绿化中,结合放牧更可提高其种植的综合经济效益。

钙果又是绿化、美化、香化、彩化环境的首选材料,可春观花、夏赏叶、秋品果,若做盆景株型紧凑,赏食两宜。钙果根系庞大,密集成网状结构,是防风固沙、治理荒漠的先锋植物。钙果极抗旱,在年降水量350毫米的区域可以正常开花结果。可适应我国三北、华中以及南方冬季0-10℃的温度时间累计800小时以上广大地区种植,最适宜土壤pH为70-75,最高不超过pH80,是理想的退耕还林果树。

热带植物

热带具有温度变化小和全年皆夏的特征,年平均温度在22~26℃以上。由于气候炎热、雨量充沛,一年四季适宜植物生长,在这里大大小小的植物都可以找到它们生存繁衍的合适场所。在热带森林里,树木分层生长,在高大的树下有灌木,灌木下有草丛,层层叠叠,大自然的每一寸空间几乎都被利用了。

热带森林中的攀缘植物极为丰富,特别是一些藤本植物缠绕于粗大的树木上,攀扭交错,横跨林间。高温高湿的环境,最适于附生植物的生长,如附生兰,鸟巢蕨及各种苔藓、地衣,到处生长在树干及枝杈上。这儿还可以看到“树上生树,叶上长草”的奇景。有人曾统计过,一株树上的附生植物,有的可以多达15种。

热带的植物资源极为丰富,除了有名的咖啡、可可、油棕、橡胶等重要经济作物之外。还盛产三七、萝芙木等名贵药材。在水果方面有香蕉、菠萝、椰子、荔枝、柠檬、芒果等热带水果。我国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而滇南的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则可以说是植物王国里的明珠。其他像海南省的热带森林,也是祖国的绿色宝库。

如何品尝梅花

梅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她冰肌玉骨、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性历来深为人们所钟爱。品赏梅花一般着眼于色、香、形、韵、时等方面。

梅花的花色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红梅”。花形极美,花香浓郁;“绿萼”,花白色,萼片绿色,重瓣雪白,香味袭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骨里红”,色深红重瓣,凋谢时色亦不淡,树质似红木;“玉蝶”,花白略带轻红,有单重瓣之分,轻柔素雅。成片栽植上万株梅花,疏枝缀玉缤纷怒放,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绿如碧玉,形成梅海凝云,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

梅花香味别具神韵、清逸幽雅,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时时沁人肺腑、催人欲醉。探梅时节,徜徉在花丛之中,微风阵阵略过梅林,犹如浸身香海,通体蕴香。

古人认为“梅以形势为第一”,即形态和姿势。形态有俯、仰、侧、卧、依、盼等,姿势分直立、屈曲、歪斜。梅花树皮漆黑而多糙纹,其枝虬曲苍劲嶙峋、风韵洒落有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梅花枝条清癯、明晰、色彩和谐,或曲如游龙,或披靡而下,多变而有规律,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所以在诗人、画家的笔下,梅花的形态总离不开横、斜、疏、瘦四个字。今天,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则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谓之“梅韵四贵”。

探梅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放;迟了落英缤纷。古人认为“花是将开未开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惊蛰”为候,一般以惊蛰前后10天为春梅探赏的最佳时机。开花期也因我国南北气候不同而异,广东12~1月,沪宁2~3月,北京3~4月。

除此之外,观赏梅花的环境也十分的讲究,据《梅品》曰:是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夕阳、微雪、晚霞、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林间吹笛、膝下横琴等情况下,对梅的欣赏就更富有诗情画意。

瑞士人的花卉激情

在瑞士,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在窗台、阳台上都摆满了各色花卉。瑞士人非常喜欢植物,对鲜花拥有很高的激情,就连瑞士首都伯尔尼市的市长办公室里都摆满了天竺葵。

瑞士人如果自己拥有庭院,通常会花费很多心思把它装点成美丽的花园,英式风格、法式风格、日式风格在瑞士都十分流行,有的花园中甚至可以见到玻璃温室。当局也加入到爱花活动中来,为鼓励人们养花,时常会举办一些诸如植物竞赛之类的活动,这在瑞士已经十分喜闻乐见。

近年来,随着养花人数的增加,盆栽花卉、小型观赏树木、观赏果树等品种越来越受欢迎。人们对园艺的相关书籍和专业杂志需求量也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园艺俱乐部到处可见,现在瑞士参加园艺俱乐部的人已经超过了730万。现在瑞士有一半以上的庭院都可谓颇具规模。据瑞士当局统计,现在有131%的瑞士人每天都要在花园中工作,有376%的瑞士人每周都要在花园中工作。瑞士每年的园艺销售量已经超过99亿欧元,数额相当于平均每个家庭05%的收入。国内80%~85%的杂货商都有园艺产品。

近几年,瑞士园艺产品的销售高峰期也有较明显的变化。以前的销售高峰主要集中在夏末和秋季,现在则集中在春天。因为现在人们希望气候刚一变暖,就马上到花园中劳动。正因如此,现在瑞士对种子和种苗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瑞士一家植物园的主管说:“人们对自然有着强烈的渴望,但他们并不想亲近已经被驯服的、人为制造的自然。”瑞士一家园艺杂志的主编则认为:“现在人们真正想要的并不是在花园中漫步,然后静静的思考它是怎么建成的。他们想要的是亲自动手建造属于自己的花园,驯化自然的过程才是人们真正享受的。”

窗台、阳台、庭院,都是房屋的一种延伸,已经成为瑞士人逃避繁琐的工作压力的场所,人们希望在这里为自己营造一份优美和舒适。

森林——地球之肺

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但能转化太阳能而形成各种各样的有机物(森林每年提供283亿吨有机物,占陆地植物生产有机物总产量53亿吨的534%),而且靠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维系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净化了环境,使人类不断地获得新鲜空气。因此,生物学家曾说,“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与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息息相关。

森林给予人类的是清洁的生存环境,是绿色宝库,而人类对森林的毁坏,却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灾难频繁。天灾人祸已使全世界约800万平方千米的森林面积锐减为现在的280万平方千米。而且,森林面积目前仍在以每年20万平方千米的数量消失。

甘地曾感慨,“自然满足人的需要绰绰有余,但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狄特富尔特在《人与自然》一书的序言中更是严肃地告诫:“几百年来,人类对大自然一直存在着一种最为放肆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傲慢态度,如果我们不立即停止人类随意判断而进行的任性改造地球的活动,则在即将到来的灾难中,人类将首当其冲。由于生命层失去自然保护,人类最终也将陷入业已开始的大量死亡漩涡。”

几个世纪以来,砍伐森林带来的大自然惩罚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二三百年前,我国的陕北榆林地区曾是个林草茂密、土肥水足的好地方,后来由于清朝政府滥毁森林,致使风沙侵蚀,现在的榆林城外变成了一片沙漠。18世纪,大批移民来到美洲大陆,砍伐森林,把大片草原开垦成耕地,致使大自然布局发生了改变。1934年5月,爆发了三天三夜的“黑风暴”,挟带起大量的泥沙,使田地干裂,水井、溪流、房屋被沙土埋没,千万人无家可归。这些令人类痛心疾首的事实告诉我们,森林的保护对于保护人类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