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动植物百科
47073400000186

第186章 植物故事(5)

可叹的是,历史教训并未使人类引以为戒,自毁家园的悲剧仍在不少地方重演着。有“地球之肺”之称的南美亚马孙原始森林的厄运就是又一个典型的例证。丰富的亚马孙热带雨林,蕴藏着世界木材总量的45%。自20世纪60年代起,大片大片的森林在重型拖拉机和火的征讨下开始被毁灭。仅1966-1975年就毁掉森林1100多万公顷。无节制的砍伐已使巴西全国森林覆盖率由80%下降至40%。狂砍滥伐的恶果也显而易见,近年来,巴西降水减少,气候变得炎热干燥。可以想像,如果任其大砍下去,谁能保证几十年后的亚马孙地区,不会变成一个大沙漠呢?

森林破坏更为直接的影响还是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造成土表裸露、水土流失,从而导致土层干燥,土壤侵蚀。我国黄土高原的变迁,也是这方面很好的例子。据记载,昔日的黄土高原原是森林茂密、郁郁葱葱、气候湿润、流水清澈。在西周时期,森林面积达56万平方千米,植被覆盖率达53%。随着历代王朝大兴土木和无数次的战争,以致使黄土高原毁林毁草,造成了今日千沟万壑、泥沙流失、土地贫瘠的局面。黄河由清变浊,正是大自然对毁林惩罚的见证。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与一些森林覆盖率高的国家相比,圭亚那是97%,芬兰是69%,日本是68%,美国是33%,而中国仅为13%,大大低于全世界22%的平均水平。人均占有的森林面积只有19亩(世界平均每人是16亩),在世界上排在121位。因此,大力植树造林,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森林是地球之“肺”。可怕的是,这个“肺”由于大量砍伐现已被割去了2/3。保护森林、挽救森林、扩大森林,现今已成为人类保护自己的生存,永续利用的必由之路。

沙漠里的水树——旅人蕉

非洲沙漠,炎热干燥,旅人蕉不仅可为人们遮挡烈日强光,而且是天然的饮水站。旅人蕉的每个叶柄底部都有一个酷似大汤匙的“贮水器”,可以贮藏几千克水,旅人蕉

只要在这个位置上划开一个小口子,就像打开了水龙头,清原甘甜的泉水便立刻涌出,司供人们开怀畅饮,消暑解渴。而且,这个“水龙头”拧开后又会自动关闭,一天后又可为旅行者提供饮水。因此,人们又称旅人蕉为“旅行家树”、“水树”、“沙漠甘泉”、“救命之树”等。

旅人蕉又名扇芭蕉,为旅人蕉科旅人蕉属常绿乔木状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大挺拔,娉婷而立,貌似树木,实为草本,叶片硕大奇异,状如芭蕉,左右排列,对称均匀,犹如一把摊开的绿纸折扇,又像正在尽力炫耀自我的孔雀开屏,极富热带自然风光情趣。

旅人蕉原产非洲马达加斯加岛,深受当地人喜爱,被誉为“国树”。

神奇催眠花-催就倒

非洲坦尼有一种木菊花,喜欢生长在荒山野岭之中。这种花色彩夺目,香气浓郁,不但博得人们喜欢,就是野生动物也常常立足欣赏。然而,这种花具有强烈的催眠作用,人们只要用舌头舔一下花瓣,马上就会入睡,野生动物吃后,立即卧地而眠,即使是两吨多重的犀牛,只要吃了它,也会昏倒在地,呼呼大睡。

神奇的新植物

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许多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培育出各种植物新品种,为科学的进步作出了新的贡献。

变换颜色的植物

英国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一种能够改变颜色的植物。这种植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因缺水而干渴时会自动变成蓝色;需要肥料而感到饥饿时会显示黄色;遇到有虫害侵蚀时则会自动变成红色。人们根据这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吃”炸药的烟草

英国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改造了一种烟草,可以用来“吃”炸药。经过改造后的烟草能够产生一种细菌酶,可以把TNT炸药进行分解,并把分解后的物质作为使自身生长的养料来吸收。只要将这种烟草栽种在受到炸药污染的土地里,几年之后就可以将土壤中的炸药成分清理掉。

有免疫功能的香蕉

美国康奈尔大学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近培植了一种具有免疫功能的香蕉。只要吃上一个,就会像注射疫苗一样,可以避免乙肝、霍乱和痢疾等传染病。

据介绍,这种香蕉在种植时,要将某种改变了形式的病毒疫苗注射进香蕉树,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就会永远成为植物细胞的成分。人食用后就会在免疫系统中产生出抗体,来抵御该种病毒的侵害。一棵含有疫苗的香蕉树可产大约45公斤香蕉;若将这种香蕉制成粉状食品更便于婴儿食用。每年吃上一两次就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变换香味的花朵

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教授杜德莱瓦日前宣布,她已经发现植物制造香味的秘密,并且可以设计花香和提高花香的浓度。杜德莱瓦发现花的香味是由多种挥发性物质所组成。这些物质是油性的,在温暖的条件下可以挥发。但是,每种花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能。不同的花香,组成物质的种类相差很大。有的只有几种,有的则由上百种组成。例如,金鱼草的香味由7种物质组成,而人们熟悉的兰花,香味的组成物质则多达100多种。根据这些不同的香味产生的密码,可以准确地确定花的香味。

杜德莱瓦领导的科研小组,成功地提取了一定数量的花香挥发物质,通过对这些物质进行不同的组合,可以获得人工制造的花香。同时,实验证明,按照植物生长的规律可体现白天比夜晚释放更多的香味,以及发现病毒侵害后告诫同类采取的防卫行动,以达到植物间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的目的。

神奇的致幻植物

什么叫“致幻植物”呢?简单地说,就是指那些食后能使人或动物产生幻觉的植物。具体地讲,就是指有些植物,因它的体内含有某种有毒成分,如裸头草碱、四氢大麻醇等,当人或动物吃下这类植物后,可导致神经或血液中毒。中毒后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精神错乱,有的情绪变化无常,有的头脑中出现种种幻觉,常常把真的当成假的,把梦幻当成真实,从而做出许许多多不正常的行为来。

有一种称做墨西哥裸头草的蘑菇,体内含有裸头草碱,人误食后肌肉松弛无力,瞳孔放大,不久就发生情绪紊乱,对周围环境产生隔离的感觉,似乎进入了梦境,但从外表看起来仍像清醒的样子,因此所作所为常常使人感到莫名其妙。

当人服用哈莫菌以后,服用者的眼里会产生奇特的幻觉,一切影像都被放大,一个普通人转眼间变成了硕大无比的庞然大物。据说,猫误食了这种菌,也会慑于老鼠忽然间变得硕大的身躯,而失去捕食老鼠的勇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视物显大性幻觉症”。褐鳞灰生的致幻作用则是另外一种情形。服用者面前会出现种种畸形怪人:或者身体修长,或者面目狰狞可怕。很快,服用者就会神志不清、昏睡不醒。大孢斑褶生的服用者会丧失时间观念,面前出现五彩幻觉,时而感到四周绿雾弥漫,令人天旋地转;时而觉得身陷火海,奇光闪耀。

美国学者海·姆,曾在墨西哥的古代玛雅文明中发现有致幻蘑菇的记载。以后,人们在危地马拉的玛雅遗迹中又发掘到崇拜蘑菇的石雕。原来,早在3000多年前,生活在南美丛林里的玛雅人就对这种具有特殊致幻作用的蘑菇产生了充满神秘感的崇敬心情,认为它是能将人的灵魂引向天堂、具有无边法力的“圣物”,恭恭敬敬地尊称它为“神之肉”。

国外有不少科学家相继对有致幻作用的蘑菇进行过研究,他们发现在科学尚未昌明的古代,秘鲁、印度、几内亚、西伯利亚和欧洲等地有些少数民族在进行宗教仪典时,往往利用致幻蘑菇的“魅力”为宗教盛典增添神秘气氛。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这种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事情,在科学已很发达的今日,仍被某些人利用,作为他们骗取人们钱财的一个幌子,这是非常可悲的!

除了蘑菇,大麻也有致幻作用。大麻是一种有用的纤维植物,但是在它体内含有四氢大麻醇,这是一种毒素,吃多了能使人血压升高、全身震颤,逐渐进入梦幻状态。再比如,在南京中山植物园温室中有一种仙人掌植物,称为乌羽飞,它的体内含有一种生物碱——“墨斯卡灵”,人吃后1~2小时便会进入梦幻状态。通常表现为又哭又笑、喜怒无常。这种植物的原产地在南美洲。由于致幻植物引起的症状和某些精神病患者的症状颇为相似,药物学家因此获得新的启示:如果利用致幻植物提取物给实验动物人为地造成某种症状,从而为研究精神病的病理、病因以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有效的数据,那将是莫大的收获。

神奇的桃树

在拉萨市北郊色拉寺以西约8公里处的西藏著名古迹——帕邦喀发现了一棵神奇的桃树。这棵能长4种不同叶子、开3种花的桃树据说有上千年的历史。

这棵神奇的古树位于帕邦喀的玛如堡宫殿以西50米处,远看这棵两人合抱粗“神树”与普通的桃树没有任何区别。其神奇之处在于:它的树叶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椭圆形,有的则呈倒三角形;有的叶片呈深绿色,有的则呈淡绿色;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有的树叶是直接从树干上长出来的,有的树枝像是藤本植物,缠绕或攀援在其他树枝上。

这棵树在3~5月间开花,能开出红、黄、紫三种颜色的花,其中一种还有淡淡的牛奶味道。这棵“神树”附近有一座建在巨石上的宫殿。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公主都曾在这里居住过。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也是藏文字的创始地,藏文字创始人吞弥,桑布扎去印度学习梵文和佛学后来到修行圣地帕邦喀,结合藏语声韵创造了藏文。

神奇桃树的发现,吸引了不少旅游者来此参观。而其“神奇”的原因,还有待专家解释。

盆景的历史

中国盆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现知考古、文献记载:中国盆景起源于东汉(公元25~220年),形成于唐(公元618~907年),兴盛于明清(公元1368~1911年)。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虽然集居城市,仍然留恋、酷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为适应需要产生“囿”、“苑”,发展形成“自然山水园”;产生“画”,发展形成“自然山水画”;产生“盆栽”,发展形成“盆景”。三者随着人类的社会活动、经济发展、文化提高而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提高。

据现有考古、文献记载,浙江省余桃县河姆渡新石器贵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一片五叶纹陶片,陶片上刻有一方形陶盆,上栽形似万年青的植物,说明早在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前4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将植物栽入器皿供作观赏。河北望都东汉墓墓壁画中出现绘有一陶质卷沿圆盆,盆内栽有六枝红花,置于方形几架之上,植物、盆盎、几架三位一体的盆栽形象,特别是几架的使用,说明早有东汉就已把盆栽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山水画兴起,当时画家宗炳遍画平生经历过的山水,张于一室,以供卧游,并写下《画山水序》,序中说:“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这种对“咫尺千里”和“小中见大”的体会,既能促使他把山水树石缩在素绢上成为山水画,也可启发他缩人盆盎成为盆景,可足不出户,高枕卧游。

发展到唐代(公元618~907年)出现写意山水园和山水画,盆栽者应用山水画理将山石与植物组派盆景作出可贵的贡献;广州盆景艺人孔泰初、莫眠府、素仁、陆学明等人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受岭南画派的山水树木绘画技法的影响,创造以顺其自然的“截干蓄枝”剪枝造型,形成具有“飘逸豪放”特色的岭南盆景;苏州盆景艺人朱子安在著名作家和园艺家周瘦鹃提倡、指引下,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对传统的“顺风式”、“垂技式”“六台三托一顶”等手法进行创新,创造“粗扎细剪”的技法,制作力求顺乎自然,使其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苏派盆景;上海盆景艺人殷子敏率领其学生,博采众家长,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艺术和外来风格的基础上刻意求新,创立“雄健精巧”的海派盆景。

除各地园林部门建立盆景园,培育、创作、展览盆景外,不少城市业余爱好者,在工作之余,常以制作、欣赏盆景作为爱好。

1979年9月至10月,国家城建总局在北京主办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盆景艺术展览”,展出各类盆景1100多盆。这以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每隔数年,举办一次“中国盆景评比展览”,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使中国盆景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迅速发展。

同时,我国盆景界积极参加国际重大展览,利用各种机会宣传中国盆景艺术,使中国盆景走向世界,并在国际盆景界享有盛誉。

铁树开花又结果

近日,福建省顺昌县政府大院内20多年树龄的14棵铁树有5棵雌树长出了果实。果实如石块般坚硬,大小似鸟蛋至鸡蛋般不等,呈粉红色,经清洗去粉后呈菊红色。

铁树

掰开包裹果实的苞衣,只见数不清的累累硕果,在硬朗绿叶的簇拥下,如同一个盛满了鲜果的果盘一样,色彩鲜艳,层层叠出,煞是讨人喜爱,真可谓“难得一见”的奇观。

俗话说:“千年铁树开了花,万年果树要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