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邢窑和越窑陶瓷。在唐代,以南方烧制青瓷的越窑和北方烧制白瓷的邢窑最受人们推崇,大体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代表了当时瓷制品的最高水平。
白瓷双腹龙柄传瓶
虽然隋代制瓷工艺的年代不长,但在制瓷业上还是取得可喜的进步,其重要成就表现为白瓷烧制工艺的成熟。隋代张盛墓出土的一批白瓷,造型各异,品类丰富,器物胎白,质地细腻。白釉龙柄双连瓶和白釉龙柄象首壶就是其中的精品,从这可以看出当时的白瓷烧制工艺已趋成熟。李思训墓出土的器物,其中最具代表是“白瓷双腹龙柄传瓶”,造型新奇别致,高计更注重其艺术效果,造型变化丰富。
邢窑是唐代最著名白瓷窑场。它除了烧造白瓷外,还烧制青、黑、黄釉瓷等产品。而白瓷亦分粗细两种,邢窑白瓷胎质坚实,胎质细洁纯白,器内施满釉,器外釉不足。在胎、釉之间有一层化妆土,作为护胎釉。细白瓷的釉面光滑,色泽雪白莹润,陆羽《茶经》中所赞“邢瓷类银”“邢瓷类雪”,便是指其釉色而言。白瓷在当时风靡一时,邢窑与越窑之精品,皆用于上贡朝廷,可见其质量之高与制造之美。
越窑秘色瓷双耳瓶
越窑盛行青瓷,始烧于东晋,至唐时技艺娴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瓷胎细腻坚致,叩之声脆,釉色呈色黄或青中泛黄,浑厚滋润,隐露精光。造型丰富秀美,有执壶、罂、瓶、罐、耳杯、把杯、盏托、粉盒、油盒、碟、水盂、唾壶等。品类齐全,产量巨大,不仅内销,而且还大量远销到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埃及等国。
越窑青瓷在五代被称为“秘色瓷”,专为帝王供奉之器,庶民不得使用。秘色瓷制作精绝,质地细腻,釉色如碧玉翡翠,可谓“明彻如冰,莹润如玉。”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有云:“碗,越州为上,其瓷类玉类冰而益茶,茶色绿”,也就是说越州秘色瓷的青色更能增益茶水的颜色。韩渥诗云:“越犀玉液发茶香”,用越窑秘色瓷盛茶,竟能使茶的香味更醇醉,这应当是对其最高的赞誉了。
你们对邢窑遗址了解吗?
邢窑窑址位于今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是我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在我国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内丘东起白家庄,西到西丘,北到瓷窑沟,南到冯唐,约120平方千米的区域内发现窑址13处。采集、征集和经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标本万余件,从瓷类上分为白瓷、青瓷、黑釉瓷、黄釉瓷,出土器物有碗、盘、杯、壶、钵、罐、盆、灯、盂、砚、佛龛、俑、炉、盏托等。
你们知道上林湖越窑遗址吗?
上林湖越窑遗址位于慈溪市桥头镇上林湖湖畔,群山环抱,风景幽绝。在不足4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密集分布有从东汉至北宋时期的115处窑址,其分布之密集、保存之完好、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因此上林湖窑址素有“露天青瓷博物馆”的美誉。
大开眼界
唐代邢窑白瓷作为传世品,目前尚未见到,但作为出土文物,在全国各地唐代遗址中却发现不少。河北陶瓷学者对邢窑出土实物标本经过分析后认为,邢瓷不论是胎质和釉质,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所占的比重都是相当高的,无疑需要高强度的焙烧温度。据计算,邢瓷的胎质和釉质是经过138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邢瓷的物理性能与现代世界制瓷业最先进的所谓“硬质瓷”的烧成物理要求十分接近。河北的陶瓷学者认为,邢瓷的物测结果,为“硬质瓷”烧成于我国提供了有力证据,把薄胎细瓷的起源提前了近10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