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话说中国——古代陶瓷
47109300000013

第13章 长沙窑陶瓷

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长沙窑陶瓷。长沙窑也称“铜官窑”“瓦渣坪窑”,为唐代重要瓷窑之一,地处今湖南省长沙北郊铜官镇及书堂乡石渚瓦渣坪一带。长沙窑始烧于中唐,盛于晚唐,至五代以后渐衰。

长沙窑瓷釉品种很多,以生产青瓷为主,兼有白釉、褐釉、绛釉、绿釉、蓝釉瓷。胎质坚硬,较疏松,多为灰白色,少量褐色、铁灰色,普遍使用化妆土。

长沙窑

长沙窑器形丰富多样,有壶、瓶、杯、盘、碗、灯、枕、注子,笔盒、砚等日用生活器皿和文具,以及生动可爱的鸟、狮、猪、狗、猫、鱼、青蛙等动物玩具,这类玩赏物,真实生动充满生活气息,情趣味极浓,惹人喜爱。

在瓷器上装饰彩绘,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即在青釉下用褐色或绿色斑点组成几何图案,在白釉或者黄釉下用笔绘云彩和几何纹。“釉下彩”为在生坯烧制后,用金属氧化物作为呈色剂描绘花纹,外加一层透明釉,入窑经1200度左右高温烧成,彩料在高温下渗透于坯釉,彩绘的纹样则永远不褪色,釉下彩绘突破了单色釉的一统局面,开拓了古代陶瓷装饰的新天地。

褐釉模印贴花双耳罐

长沙窑釉下彩绘装饰以各种圆点作为几何图案。长沙窑釉下彩图绘以很多人物、动物、花卉,尤其是花鸟作品将静谧而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一角再现出来,群鸟和鸣、嬉戏、栖息,充满自然之清新、朴素。长沙窑釉下彩的花鸟小品,十分简洁,简单几笔就勾勒出神态特别、意趣盎然之势,具有较强的绘画性。釉下彩绘要比刻、印花纹和模贴花纹自由、活泼,陶瓷装饰题材扩大。釉下彩绘的创造,为宋代磁州窑釉下彩绘和流行于元明清的青花瓷器开拓了道路。

你们知道长沙窑的范围吗?

经过多次的调查和考古发掘,人们基本搞清了唐代长沙窑窑区的范围。它北起望城县(今为长沙县)铜官镇,沿湘江东岸的十里河滨往南延伸至石渚湖一带。在望城铜官镇至石渚湖,两端相距约5千米的地域内,大分为三个窑区:即铜官镇窑区、古城窑区、石渚窑区。铜官镇窑区位于今长沙市北30千米处的湘江东岸,窑区分布在铜官镇北部,在沿江千余米的地带至今仍保存有4处烧窑遗址。石渚窑区则在铜官镇南面的石渚湖南岸,与古城窑区(即瓦渣坪窑)仅一湖相隔,约一千米左右。古城窑区位于这两者之间,在铜官镇南五千米处,地属望城县书堂乡古城村,历史上即称为“古城”。由于当地窑址密集,遍地都有破碎的陶片,俯拾即是,当地村民相沿俗称此地为“瓦渣坪”(以前常被划归入石渚窑区)。

长沙窑釉下彩绘的特点有哪些?

长沙窑釉下彩绘以线描为主,图案装饰采用点彩和多彩互渗等手法。线描装饰用笔和用色趋向规范化,常用的线条有:铁线式、棉线式、复合式。铁线式线条多用于“没骨画”,90%呈绿色,常用作填补轮廓线中的色彩。复合式线条系铁线式与棉线式两种线条的配合使用,一般用绿色棉线式线条色画轮廓,再用褐黄色铁线式线条描绘细部,绿色轮廓与褐黄色细部相衬托。用色以多彩为主,单彩次之。一般使用点、线、块的表现手法,而以彩线为主。点、线交替使用,块、线组合使用,有时兼用泼墨与渲染,因而具有在宣纸上画水墨画的效果。

大开眼界

釉下绿彩——这种装饰一般用白釉或青黄釉。白釉绿彩的装饰分两种:一种是在瓶、罐或壶身上任意画几笔似云霞或水波状的花纹;白釉绿彩的绿彩应是铜元素呈色,白釉柔和,绿彩淡雅,配合协调。青黄釉绿彩也有两种,比较简单的是任意画几笔,图案比较繁复的即在器物上面画象征性的花草或花卉纹。这类青黄釉绿彩器的绿彩,有的是钴蓝加青黄釉而显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