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话说中国——古代陶瓷
47109300000022

第22章 耀州窑瓷

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耀州窑瓷。耀州窑始于唐代,当时烧黑、白、青瓷,宋代青瓷得到较大发展,北宋末达到鼎盛进期。其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旧称同官,宋代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

在唐代时耀州窑开始烧陶瓷,历经五代、宋、金、元几朝。早期唐时主要烧制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和白釉绿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中期(宋、金)以烧青瓷为主。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时期,据记载且为朝廷烧造“贡瓷”。后期(金、元)开始衰落,终于元初。

耀州窑香炉

耀州窑以生产青瓷为主,其釉色微姜黄,呈橄榄绿色,有的器物边缘呈姜黄色。器皿除盘、碗外,还有瓶、罐、壶、灯、炉、枕、香薰、粉盒、注子等,装饰艺术上,纹饰丰富多彩。纹样有动物、人物、花卉和图案等。纹样中的动物有龙、凤、狮、犀牛、马、羊、狗、鹤、鹅、鸭、鱼、鸳鸯等。人物有婴戏、佛像、力士等。花卉有莲花、牡丹、菊花、梅花、水草等。图案纹有八桂纹、三角纹、回纹等。耀州窑青瓷凸起纹饰釉薄而色淡,周围的凹处则因釉层的聚积而色浓釉厚,层次清楚,黑白反差强,颇有浮雕的效果。其刻花技法也不同于越窑的装饰风格,刀锋流畅泼辣,线条粗犷有力,给人以犀利、刚健的锐感、极富奔放不羁的民间艺术特色。

北宋中期,耀州窑青瓷采用的刻花装饰进入了鼎盛时期。与此同时,青瓷上的印花装饰在这个时期也开始出现。北宋中期,越窑停烧以后,皇室所用的青瓷缺乏刻花、印花一路。由于日臻完美的青瓷烧造,耀州窑烧制的瓷器于是被宫廷选为贡瓷。

金代时期的耀州窑仍以烧造青瓷为主,装饰纹饰日趋简单,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以莲鸭和犀牛望月为刻、印花题材;创新的月白釉,光泽莹润,青中显白,不同于宋代的风格。耀州窑青瓷变橄榄绿为月白釉,更是体现了女真人对白色有特殊感情的新风尚,表现了其不同的审美心理。

耀州窑的烧造工艺和装饰技法,对全国各地的影响较大,除陕西境内的一大批窑仿烧外,它的技艺还传到河南省的临汝、禹县、宝丰、内乡等窑,传到广东的西村窑、广西的永福窑,形成了以黄堡镇窑为首的一个庞大窑系。

耀州窑的传统工艺体现在哪些方面?

耀州窑的传统工艺主要体现在原料的采配、成分及加工,泥料的储备及练揉,手工拉坯及修坯,手工雕花、刻花、划花、贴花、印花,釉药的选配、制备及敷施,匣钵、窑具的制作及装窑,火焰气氛及烧成等七个方面。一件制品完成要经过采料、精选、风化、配比、粑泥、陈腐、熟泥、揉泥、手拉坯、修坯、釉料精选、配制、施釉、手工装饰(雕、刻、贴、印)、窑具制作、装窑、烧窑等17道工序。各工序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掌握相关技艺的人被称为“匠人”。

你们了解宋代耀州窑香炉吗?

宋代耀州窑香炉造型规整,炉身高7厘米,直径9.5厘米,炉沿为厚唇,唇宽2.7厘米,自然下垂,炉口边沿处还留下一道醒目的圈纹,打破了青釉单色瓷沉闷的感觉,将炉面点缀得富有生气和活力。胎土细腻,施釉滋润、均匀,无积釉的现象。留有印花痕迹的五足长短一致,间隔距离完全相等,十分巧妙地排列在炉身四周。

大开眼界

1984年在耀州窑遗址发掘出土了一处唐宋时期烧造瓷器的作坊和窑炉遗迹。保留较为完好的有宋代制瓷作坊一组,内有粉碎原料工具石臼、练泥池、安装转轮的轴坑、烘干坯件的火炕、施釉用的陶缸及沉淀的釉药等遗物、遗迹。作坊外有与生产相联系的堆料场、晾坯场、烧成窑炉等重要生产设施遗迹。还保存有发展有序叠压关系清晰的多座宋代烧瓷窑炉,较为完整地再现了宋代耀州窑陶瓷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在我国同类瓷窑遗址中是十分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