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话说中国——古代陶瓷
47109300000030

第30章 珐琅彩和粉彩

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粉彩和珐琅彩。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生产空前繁荣,在工艺上达到了历史高峰,有不少新的发明创造。“珐琅彩”与“粉彩”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釉上彩瓷器。

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

珐琅彩是以取法铜胎珐琅器而得名,其主要成分是以铅、硼、硅系统的组成为基料,加入适量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绘画在烧好的白瓷上,经低温烘烤而成。珐琅彩盛行于康、雍、乾三朝,原为皇室珍玩,是专门为宫廷烧制的御用品,品种少,产量少,质地精,制作考究,传世品一般很少见。

珐琅彩始于康熙朝,彩料最初来自西洋,后自行生产,品种有十余个,大多生产盘、壶、盒、瓶、杯等宫廷用具。其图饰布满器身,光艳透亮,花纹绚烂多样,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

雍正以后,珐琅彩完全脱离了铜胎画珐琅的窠臼,装饰艺术上趋向我国化,技术上也达到了极盛阶段。图案的表现内容也日益广泛,创造出花鸟、竹石、山水等多变的题材。

乾隆珐琅彩又有“五彩珐琅”之称。乾隆一朝属于清代盛世,乾隆皇帝本人又酷爱艺术,因此珐琅彩也有新的发展。但总体来说,乾隆朝珐琅彩主要是继承康、雍的余绪,创新不多。

粉彩最早出现在康熙朝,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到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粉彩是清代瓷业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景德镇官、民窑同时大量生产,品种多,产量大,官窑器精细,民窑器较粗犷,传世品多见。这两种彩瓷色彩鲜亮明快而又淡雅柔和,艺术性强,在我国陶瓷史上有重要地位。

康熙朝粉彩一般都是供器,有尊、炉、瓶等。纹饰给画粗犷,色彩浓艳凝厚。

雍正粉彩在康熙粉彩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无论造型、彩绘技法、纹饰等方面都达到空前的水平。雍正粉彩用我国传纺绘画中的没骨法渲染出浓淡、阴阳的效果,色彩娇柔秀美。其图案与珐琅彩类似,以人物故事、花鸟、山水为多,其中花鸟尤佳。雍正粉彩工艺非常精细,可与珐琅彩媲美。

粉彩在乾隆朝仍很兴盛,传世作品也很多,器形除日用品外,又增加了文房用具、饰件等。图案上继承雍正朝的风格,更发展为浓彩重色,有一种繁复的趋向。它在康、雍两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出许多格调新颖的粉彩瓷器。

嘉庆至宣统,经济衰落,景德镇瓷业也日渐萧条,多数沿袭旧制而缺乏创新。

你们知道粉彩是如何形成的吗?

粉彩是釉上彩的一种品种,亦称“软彩”。它是在烧好的白瓷上用“玻璃白”打底,粉料晕染作画,再经低温烘烤而成,色调淡雅柔和,有粉匀之感,故名。清康熙晚期景德镇窑创烧,雍正时盛行,产品精致。

你们对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了解吗?

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清雍正年间制作,高6.6厘米,口径14.5厘米,足径6厘米。弧壁,圈足,底有蓝料正楷“雍正年制”四字款。碗胎体极薄,属于半脱胎,内外釉白如雪,莹润如玉。碗外壁一侧绘雉鸡牡丹花,另一侧题墨彩诗句,色彩鲜艳雅逸,画法精工绝伦。画面中心是一雄雉鸡,在山石牡丹丛中寻食,尾翼上的各色羽毛绒光如绢,绚烂夺目。雉鸡的头颈是滕黄色,背部蓝绿相间,腹、腿为铁红色,尾羽赭褐色。周围的山石花草以粉红、藕荷、杏黄、淡黄、水绿等娇嫩颜色相衬托,直如一幅工笔花鸟画般美妙动人。

大开眼界

明代,洪武皇帝在宫廷里欢迎菲律宾人的朝贡使节并接受朝贡,当他们离开时,会回赐他们一些值钱的礼物,包括珍贵的瓷、碗、盘等。据《明史》记载,洪武十六年(1383年)就曾赠送占城、暹罗和真腊瓷器各19000件,十九年又“遣行人刘敏、唐敬偕中官賷磁器往赐”真腊。其实,明代早期对于各国所谓“赏赐”的瓷器赠送数字是很大的。在光绪时,慈禧太后以瓷胎珐琅瓶一对,赠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女王感到十分高兴,于是大开酒筵,招待皇亲和大臣来欣赏瓷瓶。从此,我国珐琅彩瓷轰动了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