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话说中国——古代陶瓷
47109300000029

第29章 斗彩瓷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斗彩瓷。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品种。陶瓷史上最为盛名的斗彩是明代成化斗彩,其中斗彩鸡缸杯更是精美绝伦,这与成化瓷器修胎极精致细薄和施釉极晶莹润白有关。

成化斗彩鸡缸杯

斗彩是我国古代陶瓷历史中的一枝奇葩,是由江西景德镇窑烧制的一种彩瓷。斗彩这种陶瓷的装饰方法,既不同于釉下清华的装饰,也不同于釉上五彩、釉上粉彩、釉上珐琅彩和素三彩等釉上彩绘的装饰,它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一同装饰于同一件瓷器面上,形成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互争妍斗奇的艺术表现力。

斗彩瓷器最早出现在明宣德时期的景德镇御窑厂,当时品种稀少,仅见黄、绿、红、紫数种单色,少透明感。斗彩真正成熟在明成化年间。成化斗彩是最为著名的瓷器,彩色大增,透亮鲜明,各具特色,生产的多为宫廷用品,在明代后期已相当难见。成化帝在政治上少有作为,但在艺术上却相当有造诣。史载其绘事在“能妙之间”,而历史上官窑的兴替常与皇帝联系在一起。成化斗彩的绘画工艺其实是单纯质朴的,但大象无形,绚烂之后是平淡,这种朴雅之美却成为成化斗彩最明显的特色。后世斗彩,如康、雍、乾三代,绘艺精湛娴熟,但只能是东施效颦,图案理会无韵致可言。成化斗彩的卓越成就达到了瓷器彩绘装饰工艺上的一个发展高峰,也是后世所难以企及的高峰。团花斗彩瓷石榴尊成化斗彩一般有三至六种,用色鲜亮,多为形制很小的器物,尤以高足杯最为纤巧。其装饰图案常为公鸡和小鸟,配以各式花卉和树石,画工精丽,光莹秀洁。

清朝康熙时期的斗彩上承成化釉彩色,又增加了橘红、赭石、翠绿、蓝彩和黑彩。进入雍正、乾隆时期,斗彩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从纹饰至色彩都有了显著提高。雍正斗彩以官窑为主,大多是仿成化的作品,更多的是日常用品,彩色也有出新,增添了粉彩彩料中的深浅胭脂红、洋黄、藕荷色、洋黄、翡翠、蓝料彩和金彩,使釉上彩更加丰美瑰丽,达到了我国古代陶瓷工艺彩色创作的高峰境界。

你们知道斗彩瓷器的烧制过程和它的特点吗?

斗彩瓷器又称青花填彩、青花点彩、青花加彩等。制作时,先用青花勾绘图案轮廓线,经过初次高温烧成瓷后,在轮廓线内进行填色、加彩,再由低温炉火烘烤而成。画面出现釉下青花与釉上鲜艳色彩争研比美,故称“斗彩”。官窑斗彩瓷的胎体精细、釉质润净、制作规整,而且造型丰富、纹饰优美,其图案花纹多花鸟、团龙、莲花、葡萄、团花等。由于斗彩器是古代宫廷的珍玩,十分名贵,所以历来被收藏家视作珍宝,万历时一对成化窑斗彩酒杯已“博取百金”。自万历、嘉靖到清康熙、雍正、乾隆所谓的“清三代”都在仿制成化斗彩,但精品甚少。传世斗彩名品如成化斗彩三秋杯、鸡缸杯、高士杯、卷草纹瓶等多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均属价值连城的国宝。

你们知道成化斗彩中的“鸡缸杯”吗?

成化斗彩可用“质精色良”四字概括,它以线条流畅的造型、薄似蝉翼的胎体、润如堆脂的质地及清新淡雅的色调,在明清彩瓷中独树一帜。鸡缸杯应称“鸡纹杯”,它小器大样,造型似缸,所以俗称“鸡缸杯”。此杯高3.3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4.1厘米。杯形较浅,敞口卧足,足底青花双方框内书“大明成化年制”6字双行楷款。杯身画面绘有雄鸡两只,一只引吭而啼,一只回首顾盼。两只母鸡正低头觅食,几只小鸡在母鸡身旁嬉戏玩耍。神态逼真,呼之欲出。旁边所衬蓝色的山石、红艳的牡丹、幽靓的兰草,淡雅宜人。一幅和谐宁静的田园景色就这样自然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大开眼界

在明、清两代有关瓷器的书中很少有“斗彩”这个术语,所能见到的只是“五彩”或“白地青花间装五色”的说法。迄今为止,成书于雍乾时期的《南窑笔记》恐怕是出现“斗彩”之说最早的一本著作。该书“彩色”一节中写到:“成、正、嘉、万具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关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人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彩者,青料双勾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人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填出者是也。”这段文字似乎已比较清楚地介绍了明代瓷器的几种施彩方法,与实物对照来看,五彩是指纯釉上五彩,而填彩和斗彩则都属于青花五彩类。当代学者通过对彩瓷的科学研究,根据彩料和工艺方法的不同将彩瓷划分出釉上五彩、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称谓,已消失的“填彩”一词,只是在介绍施彩技法时才被提及。一些学者以“斗”字的方言释意来解释“斗彩”的出发点正是《南窑笔记》中关于斗彩一词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