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气象百变魔图
47128100000019

第19章 天气晴雨表与衣食住行(2)

从行人廊到水上房屋

在特别潮温多雨的地区,还常把屋檐伸出较长,或者把屋面横截面形状从直线改为曲线,即从屋顶到檐先陡后缓,最后略略翘起,可使屋面集水射得更远;在更多阴雨的地区,还在屋檐下装雨槽集中导水以及采取加高房基等其他措施,以防屋檐滴水浸蚀墙基。日本暴雨多、历时长的地区,为了防止瓦棱渗水,都用灰泥涂抹瓦接缝处,并加大屋顶的坡度以减少雨水在屋顶上的停留时间。

在季节性泛滥的地区,例如湄公河流域的柬埔寨金边湖附近,以及越南南方同塔梅平原和前后江平原地区,都是旱季可种田、雨季好捕鱼的鱼米之乡。这些地区农民都住在高脚房屋中,旱季出入房屋要爬楼梯,雨季中跨出门槛便是水,坐着小船出入,形成了独特的居住方式。

其实,不一定季节性泛滥地区才有高脚水上房屋,热带非洲贝宁共和国最大的城市科托努近郊的诺库湖上有个同维埃水上城市,它以独特的水上房屋建筑和居民的原始生活方式吸引着那些久居陆地高楼的世界各地旅游者,使这里成为贝宁的三大名景之冠、西非的旅游胜地。

这里的水上房屋,建筑在插入水中的木桩上,屋顶多覆有很厚的茅草,隔热很好,墙和地板都用柳树枝编成,易于透风散热。每座房屋都有楼梯通到水面。独木舟是居民的唯一交通工具。村中还有水上集市。贝宁的水上村庄大约形成在17世纪初,据记载是因为北方邻国入侵,居民被迫迁到湖内居住,从此世世代代居住下来。据记载贝宁共有30个水上村庄,冈维埃是其中最大一个,目前居民约2万人。

有趣的是,在荷兰共和国的马肯岛上却有着陆上高脚木屋,那是因为这里本是沿海沙洲,为使房屋不建在“沙滩”上才采取和水上房屋一样的打桩措施。

东南亚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文莱国首都文莱市附近的文莱河上也有6个水上村庄,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居民总数约26000人。他们也居住在立在水中的高脚木屋里,屋子的内部结构与我国傣族房屋相似,一般有卧室、客厅、厨房、走廊。房屋地板高出水面约2米,涨潮时伸手可及水面。为了便于和同村人来往,屋与屋之间都有木板桥连接,人们用木舟、舢板或汽艇作交通工具。

石垣、暖阁与四合院

日本和我国东南沿海是世界上台风登陆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为了与台风作斗争,当地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办法。例如我国海南岛许多居民都凿石砌墙,既抗风,夏季室内又比较阴凉。正当台风北上之冲的日本高知县,两层的楼房要比邻县低2尺左右,屋顶也比较平缓,以减少受风面积。沿海渔村中许多房屋用渔网网住屋顶,或用大石压住;瓦片用灰泥抹缝,甚至用粗方木条当棱,上面覆以整张马口铁皮做成“铁板一块”的坚固屋顶,以防大风揭瓦掠顶。此外,受台风危害较频繁的一些山区和岛屿,许多人家在屋前垒防风垣(墙)保护房屋。石垣高度与屋檐齐,防风效果较好,几乎家家如此,以致成了当地农家房屋的一个特色。日本冲绳宫古岛上的石垣村,就是以此得名的。我国台湾东南70公里的蓝屿,则把两层楼房建成半地下室,起到和日本高知县降低楼房高度相似的效果。

在我国和日本等东亚季风地区,不光有夏季南来的台风,还有冬季北来的寒潮大风。强劲的北风是很寒冷的,挡风就是避寒,所以这些地区的房屋都面南背北,避风向阳。为了躲避寒风,我国北方北墙一般少开或不开窗户。我国北方城市中,凡房屋朝北朝西的门大都装“暖阁”(门斗),使门口变成向东或向南开,以避免寒风直入室内。北京的四合院也是避寒风的一种建筑形式。紧凑的四合院中,尽管院外北风怒吼,院内却有风平浪静的感觉。日本的西海岸因面迎西北寒风,所以农村住宅的西北方都植防风树木围护。向北突入日本海中的能登半岛西岸,西北风加上大雪为虐,所以家家还有防雪栅栏。在我国甘肃河西走廊著名大风区,也有防寒潮大风的石墙建筑,把农家围成一个个很紧凑的小院,这在兰新铁路沿线就可以看到。

晨练指数

人类机体对外界气象环境的主观感觉,有别于大气探测仪器获取的各种气象要素结果。晨练指数是为了从气象角度来评价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的舒适感,根据人类机体与大气环境之间的热交换而制定的生物气象指标。

人的热平衡机能、体温调节、内分泌系统、消化器官等生理功能受到多种气象要素的综合影响,例如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光照、风等。实验表明:气温适中时,湿度对人体的影响并不显著。由于湿度主要影响人体的热代谢和水盐代谢,当气温较高或较低时,其波动对人体的热平衡和温热感就变得非常重要。例如,气温在15.5℃时,即使相对湿度波动达50%,对人体的影响也仅为气温变化1℃的作用。而当温度在21~27℃时,若相对湿度改变为50%时,人体的散热量就有明显差异。相对湿度在30%时,人体的散热量比相对湿度在80%时为多。而当相对湿度超过80%时,由于高温高湿影响人体汗液的蒸发,使机体的热平衡受到破坏,因而人体会感到闷热不适。随着温度的升高,这种情况将更趋明显。

冬天阴冷潮湿时,由于空气中相对湿度较高,身体的热辐射被空气中的水汽所吸收。加上衣服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分,导热性增大,加速了机体的散热,使人感到寒冷不适。当气温低于皮肤温度时,风能使机体散热加快。风速每增加1米/秒,会使人感到气温下降了2~3℃,风越大散热越快,人就越感到寒冷不适。

一般而言,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四个气象要素对人体感觉影响最大。所以,气象部门以该四项气象要素为基础,制作了晨练指数预报系统。

晨练指数分级:

8910酷热,很不适宜晨练;

86~889暑热,不适宜晨练;

80~858炎热,大部分人不宜晨练;

76~797闷热,少部分人不宜晨练;

71~756偏暖,大部分人适宜晨练;

59~705适宜晨练;

51~584偏凉,大部分人适宜晨练;

39~503清凉,少部分人不宜晨练;

26~382较冷,大部分人不宜晨练;

0~251寒冷,不宜晨练。

若是阴天时,人们应避免在树林中晨练,以免二氧化碳中毒。在夏半年有降雨时,路滑,易摔倒;在冬半年空气干燥,风多,雨少。降雪后,由于人的皮肤大多比较干涩,韧性降低,稍不注意极易擦破,所以凡是第二天早晨有降水时,不宜晨练。

雾天不宜室外锻炼,尤其是浓雾天。浓雾是由高密度的细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细小水滴中溶解了大气中的一些酸、碱、盐、胺、苯、酚以及病源微生物等有害物质。晨练过程中,极易造成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的致害,产生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不良症状。病原体也会趁虚而人,危害人体健康。

目前空气污染已成为人们日趋关注的焦点。晨练时亦不宜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锻炼;当空气质量在1~3级时,均可以晨练;4级时,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而5级时,必须停止晨练。“四季歌”

春回大地万物苏

在我国,春天的脚步是从南方走向北方的。

绵亘在我国南部广东、广西与江西、湖南之间的南岭山脉是我国春天起步的地方。这条基本上东西方向延伸的南岭山脉,就像一道巨大的长堤,常常阻拦了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因此岭南的两广和福建的中南部,一年中最冷时期的温度也还是春、秋天的温度,而南岭山区和岭北地区则冷空气常驻,就有了霜凝雪飘的冬天。冬去春来的起点大体正在这里。

南岭山脉北麓,大约在2月底3月初开始进入春季。然后,春季向北方走去,平均来说,江西南昌3月9日,湖南长沙3月10日入春。3月14日春风吹绿武汉长江两岸的土地。3月下旬春天加快了向北方前进的速度,河南郑州3月25日春回大地。几天后,3月底4月初春天就已经来到华北平原的北端。这时首都北京和我国重要工业城市天津芳草嫩绿,垂柳鹅黄,已经送走寒冬,迎来了风和日丽的春天。

3月份的漠河

走出山海关,春天放慢了脚步。当春天来到沈阳的时候已是4月17日,松花江畔的哈尔滨4月底才迟迟迎来了春天。我国最北的居民点——黑龙江省漠河村是我国东部地区入春最晚的地方,5月20日左右,春天才姗姗来到。

算起来,春天从南岭北麓起步来到最北的黑龙江边大约需要80天左右,平均每天向北移动40公里。不过春天北上的速度并不均匀,时快时慢。例如,在华北大平原上从河南许昌到河北保定只花了1个星期,平均每天北上100公里。这是因为华北平原春季干旱,气温上升快,因此春天的脚步也就加快了。

炎炎夏日迅疾来

在我国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一年四季太阳总是高高地悬挂在空中,平均气温始终在22°以上。那里既没有冬季,也没有春秋,全年都是夏季。每年,夏季就是从这里起步向北方迈进的。

2月份,夏天还停留在海南岛的南部;3月份,它进入了海南岛北部和台湾南部;4月份,夏季来到台湾中部,同时登上大陆,到了广东、广西。5月1日,夏天已经推进到了台湾北部;在大陆上,它跨过南岭来到了江西、湖南的南部。5月20日左右,夏天降临鄱阳湖和洞庭湖畔。这时候,夏天急剧加快了前进的脚步,几天工夫就跨过了淮河、黄河流域,5月28日左右,已经到达华北平原最北端的京津地区。在这短短的8天时间里,夏天向北推进了差不多1100公里。

夏天的脚步为什么突然加快了呢?

原来,这时候江南正是春雨绵绵的天气,气温上升很慢,而华北地区都是红日普照,气温猛升。华北的内陆平原地区,甚至要比江南有些地方更早进入夏季。例如:河北省的石家庄在湖北武汉以北超过900公里,两地都在5月21日同时进入夏季;山东的济南,5月15日已经入夏,比南方的南京和杭州入夏时间还要早10天呢。

从华北到东北,夏天的脚步重又减慢下来,花了21天时间才从北京来到辽宁省的沈阳。黑龙江省中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入夏的时候,已经分别是6月25日和6月26日了。夏天到了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以后,基本上就停止了前进,不再往北去了,因为那里全年最热时候的平均气温也不到22℃,已经属于无夏区。当然,前面已经说过,无夏区的夏季也并不十分冷凉,7月、8月晴朗日子的午后,人们也都可穿短袖衣服,一年里也还总有几天比较闷热的大气,到了晚上蚊子还着实不少哩。

萧瑟秋风何时到

春天和夏天是从南方走向北方,而秋天和冬天则是从北方推向南方。

我国大、小兴安岭及其附近地区,全年最热时期5天平均气温也在22℃以下,是个无夏地区,春天过去,秋天即刻到来。

哈尔滨有一个短短的夏天,大致在8月11日进入秋季。沈阳入秋时间大约要比哈尔滨晚半个月左右。秋季进入山海关来到首都北京,大约是9月4日。黄河南岸的郑州9月10日入秋。长江两岸的秋风,比郑州又要晚来半个月左右。从长江上游的宜宾到入海口的上海这一带,几乎都是在9月24日到9月28日之间开始进入秋季。国庆节前后,浙江南部、江西和湖南中部也迎来了秋天。10月中旬到下旬,秋风先后给广东、广西中部和南部带来凉意。雷州半岛的湛江和海南省北部的海口,要在11月中旬才夏去秋来。秋天来到号称“天涯海角”的海南岛最南边的崖县时,就快要过元旦了。这时,秋天的脚步也到了它的尽头。

秋天南下的脚步也是不均匀的。

在华北平原上,秋天从北京到淮河南岸的河南信阳,900公里行程只花了10天工夫,每天大约南下90公里。可是,从信阳越过大别山脉到武汉,虽然只有短短的170公里,却也走了10天,平均每天只行17公里。从武汉到湖南南部的郴州,南北相距约550公里,可是秋天跨过这段宽阔的洞庭湖区和南北走向的湘江河谷,只用了5天时间,平均每天南下110公里。而从郴州再到南岭山脉以南的广东韶关,短短的105公里路程也用了整整5天时间,平均每天只走21公里。

秋天的步伐为什么在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呢?

原来,南下的冷空气密度大,势力强,因此在平原地区和南北向延伸的河谷里,就像山洪暴发一样,一泻千里;可是,在南下途中遇到高大山脉的时候,就会像洪水遇到堤坝一样,只有较强大的冷空气,或者在有冷空气接踵南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越过山脉继续南下。这样,冷空气前进的速度,即相应秋季南下的脚步就大大地放慢了。

严寒酷冬来临时

冬季和秋季一样,也是从北方向南方推进的。位于我国最北的漠河地区,早在9月初就入冬了。10月初,冬季从黑龙江省进入吉林,10月底,到达京津地区。11月中旬,冬季来到淮河汉水两岸,下旬就越过了长江。12月初,冬季逼近武夷山脉和南岭北坡。1月初,冬天跨过武夷山和南岭,到达它的最南位置。大致福建福州、广东韶关、广西河池、云南临沧一线以南地区以及台湾全省,均属我国的无冬区。在无冬区里,虽然其最北部地区冬季中有的日子天气也比较冷,少数几天平均气温可以短时间低于10℃,但已经没有气候上的冬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