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是一种资本日常礼仪的300个细节
47166400000042

第42章 礼仪是家庭幸福的资本(4)

做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父母不要轻视一些生活琐事,人的变化往往从这些小事开始,注意这些小事,是可以使相当多的孩子不在青春期误入歧途的。——科威特作家穆尼尔·纳素夫

在中国,中小学生最不满意父母的12种行为中,“说话不算数”占43.6%,排在第一位。其实对孩子说话不算数的父母,很少用同样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因为他们知道“言而无信,不知其可”的道理,他们往往认为对孩子说话算不算数无关紧要。所以,中国流行“哄孩子”的说法。本质原因就是父母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附属品,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也没有把对孩子的承诺看成是承诺,没有理解父母与孩子质检的关系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因为孩子没被父母平等的对待,他们也特别渴望平等。

我们最常见的家长对孩子不讲承诺的事很多,例如:孩子还小的时候。有时间发脾气了,爷爷奶奶总会哄上一句无法实现的诺言:“吃完饭我们下楼去玩了!”“乖乖穿上鞋,我们就可以吃水果了!”“洗完脸就可以讲故事了!”

在百度的一个父母吧里,一个匿名帖写道:“妈妈,你答应周末带我去科技城又没实现,你不理解那种感觉。当你答应我的时候,我是那么开心,几乎兴奋得睡不着觉,但你却一次次没有履行你的承诺,我真是很讨厌你这样,你能不能改一改啊!”此留言真实展现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也得到了不少孩子的同声回帖。父母的一句话能使孩子小小的内心产生强烈的连锁反应,他们讨厌父母把自己说过的话不当回事儿。这种不把孩子当作权利个体,片面地用哄骗方式教育他们的态度,实在不可取。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忽略掉孩子的心理,其实,那是因为我们总是习惯站在高他们一等的位置上和他们相处的。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化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危机,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尽可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并且,要时刻注意兑现自己的承诺,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学会诚信做人。

批评一定要有理有据,且选好时机

任何批评,其根本目的不仅在于抑制孩子的过错行为,更重要的在于激发起孩子好的行为。

批评是家长教育孩子时常用的一种手段,但在现实生活中,常有家长不能很好地进行批评,从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那么,家长应如何批评孩子呢?

有这样一个好的例子下面向大家来讲述一下:

一天夜里,妻子推醒丈夫。低声发颤地说:“今天派出所找过我,咱家的小三跟几个同学在假期里偷过几家商店。丈夫听了大吃一惊。妻子接着说:“他们说,已找过小三和他的同学,他们也承认了。丈夫听了顿时怒火中烧,真想立刻冲到儿子房间,狠狠揍他一顿。但理智没让他去成。丈夫觉得儿子刚12岁,还是个孩子,又是初犯,如能通过批评教育及时正确引导,比打一顿的效果会更好。于是,嘱咐妻子说;“一,在他哥哥面前只字不提,以防兄弟间发生口角时揭他的短,刺伤他的自尊心;二,此事由你先对小三谈,我暂时回避,日后找机会再跟他谈;三,对小三的批评重在正面引导,体贴他,温暖他,切勿用冷言恶语刺激他,更不能打骂。”几天后的一个中午,提前下班,儿子也第一个放学回家。丈夫就把刚收到的一份《法制报》递给他,让他看了一段关于“少年犯”的文章。等儿子看罢,父亲就趁热打铁,从一条小虫毁了一条大船谈起,谈到盗窃者的心理,今天偷一元,明天想偷十元,日后就会犯更大的错误……儿子听得很认真,不断点头,但父亲仍没有未触及儿子偷东西这个事。

十天后,派出所将小三盗窃挥霍掉的东西折款245元责令退赔。从妻子那里得知,小三为此很着急。因为他清楚家里条件并不宽裕。父亲认为跟儿子直接面谈的时候到了。晚上,他单独和儿子直接了当地提起此事。先讲了如何做人、遵纪守法的道理,最后说:“尽管咱家很困难,但这245元,就是借,也要替你赔上,但有两条你必须记住:一,吸取教训,从此坚决洗手不干;二,必须抓紧学习,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儿子听后,发自内心地哭了说道:“爸爸,您放心,我再也不干坏事了。”

此后,小三真的变了,到了期末;还拿回家一张奖状。

一位可钦可敬的父亲!真可谓教子有方。看来,批评孩子也是一门艺术。那么,这位父亲的教子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第一,正面引导。应该在简明扼要抓往要害、严肃认真地指出错误后,用肯定的语言,如“你是有出息的”肯定会争气”等,给予正确引导,指明出路。

第二,尊重人格。孩子有过错,理应批评,但其人格应受到尊重。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孩子和大人,被批评者和批评者,人格应该平等。

第三,避免当众批评。有的父母误认为当着他人的面数落一下孩子,会增强“激发”效果,殊不知,这样做最大的弊病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第四,看准时机。孩子一旦有错,通常要及时批评。当然,所谓及时批评也应视年龄特点及错误性质有个时间跨度,要抓住时机“冷处理”。

第五,相互配合。孩子有了过错,爸爸批,妈妈护,岂不效果相互抵销,何谈教育?当然,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方式可有差别,但必须口径一致,配合默契。

父母最该对子女讲的“十大金句”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也许你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么,哪些话会带来解决问题并让孩子快乐的魔力呢?

第一句:你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们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第二句:爸爸妈妈都爱你,但我们不喜欢你这样做。身为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孩子才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批评孩子要讲求方式。

第三句:孩子,你是最棒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接受鼓励而产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自信的孩子会很容易放弃任何努力,而且有时还故意做出逆其道而行的事情。所以,学会适当地鼓励孩子,让他成为一个自信的人,是作父母所不能忽视的。

第四句:放弃是一种智慧,缺陷也是一种恩惠。现在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集体意识比较弱,所以要时刻提醒孩子,并帮助他们培养一种集体意识,这样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才会走得更远。

第五句: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当孩子因为“不小心”而拿了超市的一些东西时,这时为人父母的千万不能大声责备,而是要耐心地和他讲道理,“别人的东西永远不可能成为自己的”,这时再让孩子及时承认错误,把东西送回去。

第六句:祝你今天上学愉快!早上,在一切准备妥当,孩子要去上学前,父母切记不要对孩子进行一连串的训诫和警告。在这个时候对他们说:“祝你今天上学愉快!”是一句最好的离别话。

第七句:五点钟见。如果希望孩子放学后就马上回家,跟他们说:“五点钟见。”这样会比说:“放学后别在路上逗留,要马上回家。”清楚得多,也容易让孩子接受。

第八句:这是你的眼镜。有时,孩子会忘了带课本、眼镜、文具等等到学校,父母也不必为这些事大发脾气,而应将它看成意料中的事。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先把孩子忘记带的东西拿给他,拿东西给孩子并对他们说:“这是你的眼镜。”要比对他说:“你记性真差。”等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第九句:孩子,你为什么不系鞋带。当发现孩子不好好做事情的时候,这时千万不要抱怨,更不能责骂,最好的办法就是问清楚原因,然后再给孩子示范几次,最后交给他自己去做。

第十句:你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好吗?当孩子在吃饭时不停地唱着新学来的歌曲时,或者试图用手里的青菜画一幅画时,父母可以先对孩子这样说:“你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好吗?”这种开头好像父母有问题,请孩子帮忙解决,然后父母可以接着说:“你唱的歌很好听,所以我想等吃完饭开始洗碗的时候,你再唱给我听,好不好?”

父母每说的一句话,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发育,因此,作为父母,平时就要养成一种对孩子有积极影响的说话习惯,时间长了,就会对孩子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也会慢慢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变得优秀和出色。

父母一定不能对子女讲的“十大禁句”

好话不出门,坏话传千里。一句好话也许看不到它发挥的作用,但是一句不好的话,它的影响足以摧毁一个人的世界。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那么在生活中,哪些话又是父母永远都要从大脑中抹去,并从不出口的呢?

第一句:揍死你。如今仍有相当多的父母用打骂的手段来管教孩子。打骂孩子的时候,气愤至极的父母还会脱口而出:“揍死你!”像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

第二句:你真笨。懂事的孩子最怕别人说他笨。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出错,学东西这么费劲。也许,多年之后他能证明自己不笨,可当时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你真笨!”这三个字从自己父母口中说出来,孩子心里会有多么难受。

第三句:他打你,你就打他。如今社会进入了竞争时代,有些孩子的父母也“与时俱进”,不再讲究“温良恭俭礼让”了,当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负”后,父母直接教唆孩子,“只要他打你,你也要还手打他。”

第四句:爸爸求求你了。当父母拿孩子的顽劣实在没有办法时就会抛出这么一句话,这么做,只会让孩子更“嚣张”,到最后“软硬不吃”,父母也无法管教了。

第五句:滚远点,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吧。对于管教无效的孩子,父母最后总会发出这样的“通牒”。其实,这样只会让孩子走上犯错的道路。

第六句:都怪爸爸没本事。“我没本事……”是一些混得不好的父母的口头禅。他们在和孩子交谈时把自卑感表露无遗。这样做无形中会把自卑感“传染”给孩子。

第七句:你再不听话,就把你喂给小狗去。类似这样“恐吓”的教育方法仍是当今社会中很多父母的一种做法,如此的恐吓孩子,只会给他的身心健康带来许多不良影响,会使他们对同类事物产生惧怕感,造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性品质。

第八句:是爸爸好,还是妈妈。这句话多属于玩笑话,却也是不能随便乱说的。在这种“比较”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了都会说奉承话,只说别人爱听的,反正是哄着他们玩,也不必讲真话,长期以往就会扭曲人格。

第九句:我不要你,把你关到门外头。有的时候,父母为了惩罚孩子所犯的错误,就会做出类似这样的举动,其实这么做,只会让孩子的自尊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第十句:她是我们家佣人,我们有权骂她。无论发生什么事,父母对孩子都不要说:“她只是个保姆。”这样的话是极富阶级观念的,让孩子意识到她是佣人,长此以往,就会让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不尊重保姆曾为家庭所付出的努力。

教育孩子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而给孩子以后的人生留下一些抹不去的阴影。

不要偷看子女的日记

给孩子一片自己的天地,让他自由地飞翔。

亮亮今天刚上高一,最近一放学回来,他就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作为母亲,她很好奇,儿子最近在“忙”些什么呢?所以,有一次,当亮亮出去玩的时候,她偷偷地走近亮亮的房间,看到桌上放着一个别致的日记本。

她很奇怪,以前孩子是从来都不写日记的,怎么会有日记本呢?她看亮亮还没回来,于是就悄悄地打开日记一页页地看下去。当看完日记以后,亮亮母亲的心情很沉重,原来孩子写的都是关于一个女孩子的事情。难道,亮亮谈恋爱了?可是他还刚刚是一个小学生啊?

在这种矛盾心理的驱使下,亮亮的母亲从此后,每天都要悄悄地跟在亮亮后面,看他到底出去做什么。然而,有一次,却被亮亮发现了。他质问母亲为什么要跟着他,母亲一时语塞,只好问他是不是在谈恋爱。亮亮听了,更为气恼。他觉得自己的隐私权被侵犯了,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为此事,亮亮整整一个星期没和妈妈讲话。

看孩子的日记,似乎已经成为父母了解孩子的一个途径,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着实不喜欢这种了解方式,那么作为父母的,能不能换一种方式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呢?

不要处处限制子女的行动

永远庇护在母亲翅膀下的小鹰是不会成为一只威风凛凛的雄鹰的。

在任何一个家庭中从孩子刮刮落地,父母就把她当作手心中的宝而捧着。无微不至的关怀着、疼爱着……梦凡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