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百科
47297400000036

第36章 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2)

黑索今是一种烈性炸药,其威力不弱于TNT,且其合成原料——氨水、福尔马林比甲苯价格更低,来源更丰富。由于它威力巨大,所以需要加入某些钝感剂才适用于制作炮弹、鱼雷、地雷等武器。

在原子弹出现以前,它是威力最大的炸药,又被称为“旋风炸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取代TNT坐上了“炸药之王”的宝座。

雷达

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电子装置,最早用于战争,它使交战双方在相距几十千米、甚至上百千米的目视距离之外就已拉开了空战序幕,进而改变了以后的空战模式。现在,雷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

雷达的发明

1922年9月,美国海军人员泰勒和扬格发现,当无线电波遇到某些物体时,能够像光一样进行反射。这就是雷达的原理。

1924年,英国物理学家阿普尔顿发现了大气中的电离层,并测出了电离层的高度。这为雷达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934年,英国的瓦特博士对地球大气层进行无线电探测时,发现被某个物体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信号可以在接收屏上形成亮点。他受此启发,于1935年夏成功研制出第一套实用雷达装置。

新型“千里眼”——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是用激光器作为辐射源的雷达,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跟踪架及信息处理器等部分组成,能使雷达的工作波段扩展到红外光、可见光和紫外光等光的波段,因此其测量精度、分辨能力和抗干扰性能远远超过普通微波雷达。

激光雷达在军事上可用于对各种飞行目标轨迹的测量。如对导弹和火箭初始段的跟踪与测量,对飞机和巡航导弹的低仰角跟踪测量,对卫星的精密定轨等。

大气探测仪——气象雷达

气象雷达专门用于探测大气,是警戒和预报局地强天气系统的重要探测工具之一。

气象雷达可以确定云中含水量、降水强度、风场、强直气流速度、大气湍流、降水粒子谱、云和降水粒子相态,还能根据雷达探测距离的异常现象推断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层结。

坦克

坦克是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的越野机动性和坚固的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是20世纪兵器史上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出现宣告了堑壕战时代的结束和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到来。

坦克的发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新闻官员斯文顿上校,目睹了英法联军被德军强大的火力大量杀伤的惨状,便有了在拖拉机上安装钢甲和枪炮的设想。他的建议很快被军方采纳,在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的全力支持下,英国海军部于1915年设立了一个陆地巡洋舰委员会,着手研制履带式装甲战车。

1915年7月,第一辆坦克“小游民”问世,后被正式命名为马克I型坦克,成为现代坦克的鼻祖。

世界上第一种与现代坦克相似、具有可360度旋转炮塔的坦克是由法国人路易·雷诺于1917年发明的FT-17型坦克,它是当时世界上性能最好的坦克。

1932年,苏联的阿斯罗夫等人研制出了T-37水陆两用坦克,并于1933年正式投入生产。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装备部队的水陆两用坦克。

坦克卓越的战术性能

坦克的全身披着很厚的钢甲,厚度由几十到几百毫米不等,一般的枪弹根本无法穿透它。

现代坦克重36至54吨,火炮口径105至120毫米,行驶速度为48至6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300至650千米,最大可爬过约30度的坡,可越宽3米的壕沟,过1.2米的垂直墙,涉水深1.5米,还可潜水5米深。

坦克的火力强大,除装有1门火炮外,还装有高射机枪、并列机枪和航向机枪,可携带40至60发炮弹。

在未来地面战中,坦克仍将是重要突击兵器。

经典重型坦克——德国虎I坦克

虎式重型坦克即虎I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经典重型坦克。虎I坦克全重57吨,长8.45米,宽3.7米,高2.93米。它的公路行驶最大速度为38千米/小时,越野速度为16千米/小时,最大可爬过约30度的坡,过0.79米的垂直墙,越壕宽2.29米,涉水深1.22至1.56米。

虎I的前方装甲有102毫米厚,两旁和背面的也有80毫米厚。这样的厚度能够抵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接战距离下使用的大部分枪炮的袭击。它还装有88毫米口径的火炮,威力巨大。

但虎I坦克的机动性差。炮塔采用液压驱动,转速很慢,一旦发动机停止就只能靠手动转向,最致命的是它的后部装甲板很薄,引擎也很容易被破坏。

主战坦克的代表——T-72主战坦克

T-72主战坦克是苏联的第三代改进型主战坦克。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口径为125毫米的滑膛坦克炮,可发射3种分装式炮弹。它有由旋转式输弹机、链式推弹机、火炮闭锁器、自动抛壳机等部件组成的自动装弹机。车长指挥塔前面有1具双目昼夜合一瞄准镜,瞄准镜两旁各有1具潜望镜,它的红外探照灯装在指挥塔上。

车上装甲厚200毫米,由3层组成,外层和内层分别为80毫米和20毫米的均质钢板,中间层是100毫米的非金属材料,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2度。炮塔为铸钢件,各部位厚度不等,炮塔正面位置最厚。

它还有一种集体防护式的三防装置,由探测装置、控制装置、增压风扇、滤毒罐、关闭机构等部件组成,可对进入车体的空气进行过滤,车上滤毒器可对车内的放射性化学毒剂进行消除。

喷火坦克和扫雷坦克

喷火坦克是装有喷火装置的坦克。用于在近距离内喷射火焰,杀伤有生力量和破坏军事技术装备等。坦克的喷火装置由喷火器、燃烧剂贮存器、高压气瓶或火药装药、控制器等组成。

扫雷坦克是一种装有扫雷装置、实施扫雷作战的坦克,主要用于在地雷区开辟通道。扫雷坦克上的扫雷装置有机械扫雷器和火箭爆破扫雷器两种。机械扫雷器的扫雷宽度为0.6至1.3米,扫雷速度每小时4至12千米。火箭爆破扫雷器利用装药爆炸摧毁地雷,开辟通路迅速,发射隐蔽,清除地雷较彻底。

潜水艇

潜水艇是指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简称潜艇。潜水艇的诞生标志着新一轮军事竞赛的开始。它使战场从陆地和水面延伸到了水下深处,海战模式也因此发生了巨大转变。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新式潜射武器的纷纷出现,潜水艇逐渐成为一种既有战术价值,又具战略意义的海上武器。

世界上第一艘潜水艇

1776年,美国人布什内尔设计建造了第一艘军事潜艇——海龟号。它通过手动的泵为水柜充水和排水,从而控制潜艇下潜和上浮。艇内配有水雷,可潜到敌方战舰附近布设。

1801年,美国人富尔顿在法国成功建造了一艘雪茄状的潜艇。它在水下使用手动螺旋桨推进,在水面上的动力则是一个风筝状的帆。这艘潜艇是第一艘把水面和水下的推进系统分开的潜艇。同时它还携带压缩空气瓶,允许两名船员在水下停留5小时。

随着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1863年,法国建造了潜水员号潜水艇,它以压缩空气瓶内的压缩空气推动活塞式发动机作为动力,是世界上第一艘机械动力潜艇。

现代潜艇设计的范本——霍兰德号潜艇

1881年,爱尔兰籍美国人约翰·霍兰德建造了一艘以汽油内燃机为动力的潜艇。1884年,他又在潜艇上运用了俄国工程师维捷斯基发明的蓄电池电动机,并在艇上装上潜望镜和空气再生系统。这些都成为现代常规动力潜艇的设计范本。

该艇机动灵活,操作方便,并装有多枚鱼雷,攻击力强。1898年,美国海军订购了6艘新式的霍兰德-Ⅲ型潜艇,并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潜艇部队。

弹道导弹核潜艇——潜艇中的主宰

弹道导弹核潜艇是以洲际弹道导弹为主要武器的核动力潜艇。它的排水量一股为6000至30000吨,载弹量为16至24枚,射程达8000至11000千米,水下续航力无限。其生存概率超过90%,作用高出陆地机动战略武器1倍以上,而且这个水下导弹发射场是最难被发现的。

由于它具有隐蔽、安全、机动性强、作战威力大等特点,因此备受世界各国的重视。世界各核大国都将战略核弹头重点部署在弹道导弹核潜艇上。可以预见,弹道导弹核潜艇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核力量,事系整个世界的安危。

苏联奥斯卡级核潜艇

1969年,苏联提出了建造一级高性能巡航导弹核潜艇——奥斯卡级核潜艇的计划。其主要发展目标是在靠近苏联的海域,在导弹的最大射程内用多枚导弹攻击敌方航母编队,还可以利用远程巡航导弹攻击敌方,并承担巡逻、侦察、搜集情报、布雷等多种作战任务。

奥斯卡级核潜艇共分为两型,Ⅰ型艇在1978至1983年内建造2艘;Ⅱ型艇从1983年开始建造,已建成11艘,在建1艘。

奥斯卡级核潜艇采用流线型、双壳体结构,艇体很宽。艇上装备了两台核反应堆,可提供轴功率为73.5MW,堆芯寿命12年以上,可使艇具有30万海里的续航力。根据需要,击毁一艘大型舰艇需要2至7枚导弹,齐射数为4至15枚。奥斯卡级核潜艇装备24枚导弹,可进行二次攻击。

海狼级潜艇

海狼级潜艇是美国吨位最大,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战斗力的多用途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其艇体设计独特,采用较小的长宽比,指挥台围壳设计成流线形,改善了机动性和抗阻力特性。

海狼级潜艇的武器装载量极大、攻击性能高、光电设备先进,适应多用途、多种区域作战。

该级潜艇采用喷水推进,艇体表面敷设消声瓦,各种升降装置采用了反雷达波的迷彩涂层以及其他先进的隔振降噪措施,隐身性能极为突出。

来自大白鲸的灵感——潜艇破冰结构的设计

潜艇不光要在水下航行和作战,有时也需要浮出水面,这在普通水域不成问题,但在冰海区域却很困难。

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在北极圈内生活的大白鲸,脊背上有一层纤维状的结构,又硬又长,它能帮助大白鲸冲破厚厚的冰层。受此启示,潜艇专家处理了潜艇顶部凸起的指挥台围壳和艇体的上部外壳材料,并巧妙地运用“鲸背效应”为弹道导弹核潜艇安装了一把破冰的利剑,从而使潜艇能够在冰海区自如地潜航和作战。

军舰

军舰是在海上进行攻防作战和勤务保障的军用舰船,主要用于海上机动作战,进行战略核突袭,保护己方或破坏敌方的海上交通线,参加登陆或抗登陆作战,以及担负海上补给、运输、救生、侦察等任务。军舰是战争中争夺制海权所不可缺少的武器。

军舰的发明

公元前1200年前后,罗马人在与迦太基人的长期作战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先进的战舰,它们以桨划行,用风帆推进。

1638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的第一艘战列舰——海上君王号,它有3层舷炮甲板,102门火炮,但它还是一种木制帆船。

1859年,法国建造了排水量5630吨的光荣号战列舰。这是世界上第一艘装甲舰,舰上装设了60门舷侧炮,船外包着110毫米厚的带状铁板。从此拉开了装甲舰的历史帷幕。

海战的主力军——战列舰

战列舰又称战舰,是一种装备大口径火炮和厚装甲的大型军舰,主要用于远洋战斗活动。它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出的最庞大、最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具有吨位大、火力强、装甲厚、航程远等特点。

战列舰在其极盛时期——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唯一具备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战略地位被航空母舰和弹道导弹潜艇所取代。

划时代的无畏舰

1906年2月10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舰——英国皇家海军的无畏号战列舰下水,标志着一种全新的战列舰——无畏舰出现了。

无畏号采用了统一型号的重型火炮及高功率的蒸汽轮机,装备有安装在五座炮塔内的10门305毫米主炮,24门76毫米副炮,水下鱼雷发射器5座,两舷、炮塔和指挥塔的装甲厚达280毫米。

无畏号的下水,加快了各国海军的竞争。德国的“拿骚”级战列舰、美国的“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及其后续舰纷纷采用无畏号的标准,此类战列舰被统一命名为无畏舰。

编队的旗舰——巡洋舰

巡洋舰是在排水量、火力、装甲防护等方面仅次于战列舰的大型水面舰艇,装备有导弹、火炮、鱼雷等武器,有些还可携带直升机。

巡洋舰可以同时对付多个作战目标,能在较长时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进行远洋机动作战。通常作为编队的旌舰,由几艘一起组成编队,必要时可单独执行战斗任务。

鱼雷攻击的主力——驱逐舰

驱逐舰是一种多用途的军舰,也是当代海军的重要舰种之一。1893年,英国建成了哈沃克号驱逐舰,携带3枚450毫米鱼雷,能在海上毫无困难地捕捉鱼雷艇。

现代驱逐舰装备有防空、反潜、对海等多种武器,既能在海军舰艇编队内担任进攻性的突击任务,又能担任作战编队的防空、反潜护卫任务,还可在登陆、抗登陆作战中作为支援兵力。

为大型舰艇保驾护航——护卫舰

护卫舰是以舰炮、导弹和水中武器为主要武器的中型或轻型军舰。它主要用于反潜和防空护航,以及承担侦察、警戒巡逻、布雷、支援登陆和保障陆军濒海翼侧等作战任务,又称为护航舰。

在现代海军编队中,护卫舰是在吨位和火力上仅次于驱逐舰的水面作战舰只,是世界各国建造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参战机会最多的一种中型水面舰艇。